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32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公允价值深厚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寻求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通过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和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来看,国外众多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关键在于计量方法;

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鉴于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管理层操作利润等问题的存在,在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提出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引入外部评估人员、提高估价技术、引入全面收益表、明确应纳税调整范围、制定并完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审计准则的建议。

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时采用归纳的方法,即在获取大量的国内国外文献资料,认真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后,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概念和理论。

同时采用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采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发现同国际上的差距,指出了我国未来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方法

Thefairvaluemeasurementattributes

[Abstract]Thesiscombinationtheresearchstateofinternationalanddomesticaccountingprofessiononthefairvalue,andelaboratedonthebackgroundandtheoreticalbasisofthefairvaluemeasurement,clearlypointedoutthatfairvaluemeasurementisameasurementofacompositeattribute.Onthebasisofdeeptheoreticaloffairvaluetryingtoseekreasonablemeasurementmethodsandstandardsfordeterminethefairvalue.Thenthispaperintroducesthefairvalueapplicationsin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andintheUnitedStatesaccountingstandards,manyempiricalstudiesabroadhaveproventherelevanceoffairvalue,thekeyliesinmeasurementmethods.Finally,thesisanalysisthestatusofthefairvalueapplicationinChina.InviewofChina'

smarketsystemisimperfect,operatingprofitmanagementissuessuchastheexistenceoffairvaluemeasurementinthecourseofimplementation,itisnecessarytostrengthenthebuildingofamarketsystem,introducingexternalevaluation,raisingthevaluationoftechnology,introducingacomprehensiveincomestatement,clearresponsetaxadjustmentscope,andtoformulateandimproverelevantauditcriteriaoffairvalue.Thesispresentedintherelevantconceptsandtheoriesusedinductivemethod.thatis,accesstoalargenumberofdomesticandforeignliterature.seriousunderstandingoftheirpredecessors.Relatedresearchresults,summarizedthecorrespondingconceptsandtheories.Atthesametimetheanalysisofthemethodused。

thefocusofthefairvalueoftheuseofseveraldifficultissuestoberesolved.Bycontrast,inlightofChina’suseoffairvalueofthestatusquo,thatthegapwithinternational,pointedoutthattheaccountingmeasurementattributeChina’sfuturedevelopmenttrends.

[Keywords]FairvalueMeasurementattributeMeasurementMethod

目录

引言1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理论1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2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3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条件分析6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7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7

(二)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8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8

(四)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的应用9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遇到的问题9

(一)公允价值往往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9

(二)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纳税义务的影响10

(三)会计核算和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10

(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11

四、对策和建议11

(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条件12

(二)在会计处理中采取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共存的计量模式12

(三)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对纳税调整范围的影响,加强税会协作13

(四)外部评估人员介入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估价技术水平14

结论14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引言

FASB在《国际会计准则157号准则》中指出:

“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考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

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由于特殊的价值确定方法。

所以,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资产和负债更加与实际价值相符合,更符合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

但是,公允价值的使用也有其局限性。

在实务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我国一般采用“盯市法”,在市场价格变化剧烈的时候,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核算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会急剧变化。

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波动”性。

这是非常不利于财务信息正常使用的。

所以,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基础之上的谨慎性引入。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所披露的内容,不同程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套期保值、金融资产、债务重组、收入、资产减值、企业合并等16项准则。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理论

在当今动荡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无论买或卖,人们都非常想确切的知道资产当前的价值是多少,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经济决策。

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学术界争论不大,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但对于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理解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SFAC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认为,可靠性有三个组成部分:

如实反映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但不同的人对可靠性的认识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将可靠性仅仅理解为如实反映性,或者仅仅理解为可验证性;

曲解如实反应性和可验证性等。

反对公允价值者认为,公允价值以当前价格为基础,可能需要估计,从而可能导致可靠性问题。

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必须进行估计,而估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支持公允价值的人认为,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并不影响其可靠性、可靠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无懈可击的。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制定的第32号(IAS32)《金融工具:

披露和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4年6月颁布的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允价值的定义修改为“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2006年9月15日,FASB最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l57),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并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

其定义如下;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

SFASl57的发布,为公允价值在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各项会计文告中的应用增加了可比性和一致性,而这也是FASB发布此公告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我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在199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006年,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从上述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

2.公允价值的特性

公允有公众许可、公众认可或公众接受之意,因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

同时,它也可以上升到道德层面去理解,因此,公允价值就是市场对价值的认定,其侧重点是在价值上,如何计量,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阶段,会计学学术界提出以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现值(无前者的情况下)计量,正如经济学界以价格计量价值一般。

因此,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价值而不是价格,市场价格或现值等等都只是其现实的表现形式而已。

明确这一点对理解公允价值及其相关问题很重要。

各国研究机构概括出了公允价值的三大特点(除了早期AICPA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外):

(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

交易双方自愿且熟悉情况,而且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

在强迫的交易中或清算过程的交易中形成的金额不能算做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

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就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除了以上三个公认的基本特点外,公允价值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允价值是动态的。

公允价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约束,时间和空间环境发生变化,其公允性也会发生变化。

以前公允的价格是当时的公允价值,到现在就成了历史成本,就可能不公允了。

离开了时空谈公允价值,就像一张没有时间和企业名称的资产负债表一样,毫无意义可言。

(2)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复合的。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不像FASB(5种)和IASC(4种)定义的计量属性那样具有各自非常鲜明、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特征,只是前几种计量属性在不同情况下的重复和混合的表现。

(3)公允价值计量是不可简单叠加的。

一个系统的整体价值有时候远大于其内部个体价值的叠加,商誉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这就意味着各个个体的价值必须被充分的评估。

(4)公允价值是主观的。

公允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

公允价值更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判断。

(5)交易和交易双方是不确定的。

所有公允价值定义都没有说明交易和交易双方是否是假定的或是特定的。

谢诗芬认为是假定的,笔者比较赞同她的观点。

假定与特定与否的关键是交易是否实现。

没有实现时,其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说是假定的,一旦交易实现,那其交易和交易双方就成为现实的了。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的计量在理论界是争议最大的问题,如何能够尽量客观的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成了公允价值会计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首先要考虑如果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即若没有相反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或非出于自愿,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其次,如果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相类似的交易,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最后,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可观察的,由市场直接决定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可以估计,就可以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确定流程图

FairValueoftheFlowChart

依据上述三个层次,我们将确定公允价值的具体方法依次定义为:

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

下面将逐一讨论这几种计量方法。

从表可以看出,在缺乏公开、有效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都要用到主观判断和专业估计。

1.市价法

参照与被计量对象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或负债的近期交易价格,来确定被计量对象公允价值的方法是市价法。

由于这种方法是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实际价格为依据,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公允价值获取的最为直接和最具说服力的方法之一。

如果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本身没有活跃市场的公开标价,或即使有但可靠程度不高,而与之类似的资产或负债却有公开市场标价,应优先采用市价法估计公允价值。

市场价格,不论其来源如何,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口应用市价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采用的市场价格最好应当是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

(2)应采用相同项目,最近的市场价格作为该项目的市场价格。

因此,最好是计量当日的市场报价。

如找不到计量日的市场价格时,可以采用稍微提前的市场价格,但是计量日与市价之间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市场条件的变化。

7而对公允价值产生影响时,应当可以加以估计。

(3)并非只要存在市场价格,该价格就一定是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应避免市场价格出现失灵的情况。

如处于破产清算的企业,被法院强制拍卖的资产;

发生的关联方企业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

交易一方存在恶意的欺诈,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非公正的交易价格。

因此,对于实物资产而言,即使我们能够获得活跃市场上的现时价格,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调整后的市场价格作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

2.类似项目法

在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通过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方法称作类似项目法。

应用类似项目法时,最关键的就是类似项目的确定。

所谓的类似项目必须是那些与所计量的项目具有相同的现金流量形式的项目。

因为,具有相似的现金流量形式的两个项目,对于经济状况变化的反应也是相似的。

通常研究两个项目是否相似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所要计量的项目的期望现金流量。

(2)选定另外一个初步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资产或负债。

(3)比较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以确保它们是相同的。

(4)评价在一个项目中影响其价值的因素是否在另一个项目中同样全部得到了反应,比方说,不同的风险水平。

如果存在这样的未被反映的因素,应确认该因素的影响能否被合理剔除。

如果不可能被合理剔除,则这两个项目不是相似项目。

(5)判断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面对经济状况变化时是否按照同样的方式变化。

如果不是,则它们不是相似项目。

在判定一个项目是所计量项目的类似项目之后,还应该参照市价法应用所应注意的问题对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做出判断。

3.估价技术法

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有市价法、传统的现值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模型、矩阵定价模型、期权调整扩展模型和基本分析等。

当一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价格信息时,可以通过期望现金流量法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期权定价方法中的期权定价模定价模型则可以用来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本文主要讨论期望现金流量法和期权定价方法。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条件分析

1.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条件

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阐明:

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三个层次:

第一,资产和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有报价的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运用的其他条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三个层次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条件,那么是不是只要具备这些外部条件资产计量就必须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呢?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市场价值,公允计量最主要是强调了对资产价值的客观反映。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市场价值的脱离程度决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必要程度,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损失)是资产成本与价值脱离的外在量化表现。

只要存在未实现收益(损失)就有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有多大,就要看偏离程度,即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损失)的大小,换句话说未实现收益(损失)越大,公允计量就越有用。

首先,会计目标的转变要求采用公允价值。

会计目标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在受托责任观下,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主要是向资源的所有者报告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防止经营者随意操纵业绩,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靠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应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

而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信息应满足广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围绕决策者进行,其所要求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和将来的,因为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他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应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其次,会计的国际化大趋势要求采用公允价值。

一直以来,许多反倾销案件的发起国指责我国企业没有依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做账,其中是否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他们攻击的目标,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涉案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种借口甚至影响到对反倾销案件的判决。

2006年2月,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颁布了,这种借口也不复存在了,公允价值计量也纳入了新会计准则当中。

最后,物价变动的现实,向历史成本提出挑战。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币值剧烈变动,使各个时期的以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失去了可比性。

不同购买力的货币数额相加,就如同将不同国别的货币相加一样,1法郎加2马克并不等于3法郎或3马克,在通货膨胀时,如果现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势必影响会计报表的相关性、真实性、客观性。

综上所述,公允计量的应用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资产或负债要存在活跃市场或相似的市场,这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要求。

其二,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脱离,即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损失)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必要性。

只要存在未实现收益(损失)就有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这是公允价值自身的内在要求。

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只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外在环境。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从2006年2月发布的新准则体系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

现行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较为谨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的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谨慎的改进。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随着各种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使其在金融企业会计计量相关问题研究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估价及减值等问题都不可回避。

另外,随着我国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汇率和利率会在一定幅度内自由波动。

金融企业迫切要求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就成了理想的选择。

鉴于此,新准则发布了四项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准则,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保值》、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众所周知,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获利和转移风险,然而金融工具业务长期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反映,难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上市公司的决策信息,导致投资者抵御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了。

在新准则出台之前,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

在通常状态下,有关交易频繁且金额巨大的金融工具交易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适应高风险环境下投资者的决策需要,金融工具应纳入会计核算范畴。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有利于把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入表内核算并在报表附注中对外披露。

《第37号一金融工具列报》第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由此可知,这种做法迫使企业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更好的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

新准则还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计价作为入账的基础。

如果没有活跃的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

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

据有关机构以2004年上市公司非货币性交易340亿元的规模测算,上市公司2007年因新准则增加的收益约为75亿元。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