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57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蒙阴县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当发现老师在工作

中出现差错时,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提出来,但是要

注意向老师提意见的技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对老师说话要有分寸,方法要恰当②可以用书信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③向老师提意见,应该用商量的语气④老师讲课的时候出现错误,应当打断老师,立即指出 

A.①②③ 

C.①②④ 

5.法网女单李娜VS加里奎斯,第二盘第九局最关键一球,加里奎斯回球出界,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NO”。

边裁裁定出界,主裁裁定界内,李娜与主裁交涉,主裁改判,李娜赢得第九局。

加里奎斯愤怒不已,很快丢掉第十局,输掉本场比赛。

加里奎斯很快丢掉第十局说明()

A.不同情绪对人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影响B.对于运动员,技术水平越高,心理素质越好

C.人的情绪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情表现出来的D.不同情绪,决定着各种体育比赛的名次

6.刘某为发泄个人情绪,一怒之下,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持砖头砸坏了停放在小区多处停车场

的33辆汽车前挡风玻璃。

随后,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统计,被损坏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价值

13万余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消极情绪对个人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发泄

发泄情绪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要明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判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心理冲动若解决不好,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A.

B.

C.②

D.

7.右图反映了学习效率与焦虑程度的关系。

这对我

们中学生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A.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B.要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学习焦虑

C.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D.焦虑程度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

8.2020年除夕迎来“全民抢红包”高潮。

春晚期间,支付宝

“咻一咻”集五福活动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

而日常生活中痴

迷“红包”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B.要增强自控能力,不能沉迷其中

C.抢红包能娱乐身心,想抢就抢D.把握不好会影响身心健康,要培养一些高雅情趣

9.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经受了妖魔鬼怪的种种诱惑。

在诱惑面前,唐僧和沙悟净意志坚

定,不为所动;

猪八戒贪图享受,屡屡中招;

孙悟空慧眼识破诱惑,降妖伏魔。

故事说明()

A.世界上总存在种种不良诱惑,很难战胜B.人们有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很难抵制不良诱惑

C.对于种种不良诱惑,我们只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警惕之心就足够了

D.勇敢的人敢于同不良诱惑作斗争,聪明的人能想出种种办法抵制不良诱惑

10.小健被班级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可他总担心自己打不好,越是担心越紧张,在预

赛阶段连连失误,感觉非常迷茫。

下面是好友小波为其“临床诊断”开出的“处方”,你认为不

可取的是()

A.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调整竞技状态B.采取强化训练的方式给自己加压

C.采取自我暗示等方法来调整紧张情绪D.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行”

11.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这句话的深刻寓意是()

①世界上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②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④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12.大学生闫某与其朋友王某掏鸟窝,并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犯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

危野生动物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和10年。

这警示我们()

①要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②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伤害小鸟都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④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3.“任性”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多名孩子因学习压力或与父母

赌气,“任性”地选择离家出走,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极不可取,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B.是不会与父母沟通的极端行为 

C.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D.应该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疏导

14.下列属于暴雨来袭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①不要在河堤及水库坝上久呆②在市区应在马路边上行走,不要走马路中间

③不要走地下通道④若住在地势低洼的地方,一旦屋内进水,要立即切断电源与气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因保家卫国导致四肢伤残的朱彦夫,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致富;

离职后用嘴衔笔创作长篇自传体

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时代楷模”。

他用一生诠释了()

A.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顽强拼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

C.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挫折D.人不需追求生命的长度,应注重生命的质量

16.马云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

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

干嘛?

”这告诉我们()

A.青春是美好的,要尽情享乐不要留下遗憾B.青春是矛盾的,要促进生理和心理相协调

C.青春是喜悦的,莫因烦恼而感到悲观失望D.青春是短暂的,要珍惜青春创造美好人生

17.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

整形,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

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他的事迹表明他()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

③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④自立自强,助人为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8.“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未成年人要明辨是非善恶,面对网络信息学会选择

②国家有关部门既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又要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③互联网企业要加强自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④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

19.对右图反映的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应()

①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进行自我调节

②主动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

③找心理医生咨询,进行治疗

④独自承受,以免别人知道而“难为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据某市关工委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

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

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

这警示我们()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近年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校园暴力伤害事件频发,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普遍,引起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某中学发出如下倡议,你认为不妥的是()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B.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少年强则国强﹣﹣全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

D.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家长要承担起子女成长的全部责任

22.以下朋友圈信息,你认为值得转发的有()

①“测测你还能活多久,特别准!

”②“八旬老人走失,朋友圈寻人爱心大接力……”

③“出大事了,上访村民猛砸政府大院,大快人心……”

④“花海盛景现荷泽,八方宾朋齐点赞!

(航拍视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中学生李冰为了取乐,屡次谎称火警拨打119电话,严重干扰了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后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对这件事认识错误的是()

A.一个人应该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B.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D.青少年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24.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心中要有“一把良知的标尺”,这把“尺”包括()

①不违背道德要求②符合法律标准③是否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利④是否对国家有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5.2020年5月11日齐鲁网报导,山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会议召开,各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

培训。

计划年入库血样1万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入库将突破18万人份。

这种行为()

①是真善美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②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

③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使生命得到延续与传承④完全靠个人自愿,与我们青少年关系不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共50分)

26.【生活大考场】

(12分)经过一个学期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王利已基本适应了中学的要求。

在快乐而紧张的学习之余,王利报名参加了学校乒乓球兴趣小组,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转眼间,学校乒乓球比赛开始了。

王利由于一开始就产生了想赢怕输的思想,比赛时紧张害怕,情绪低落,结果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在预赛中就惨遭淘汰,他沮丧极了。

一起参加比赛的好朋友张鹏满怀信心,顽强拼搏,一路杀进决赛,结果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请你根据王利和张鹏的不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同样的事情,两人的情绪有何不同?

(2分)

(2)从王利和张鹏的事例对比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3)假如你是王利的好朋友,你能给他哪些好的建议帮助他走出情绪低谷?

(6分)

27.【社会新观察】

(18分)

材料一:

漫画《有禁不止》

材料二: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东营市某中学同学在QQ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留言:

悠悠岁月:

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心静如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遇到危险,走为上策。

北风萧瑟:

我不担心被欺负,我人高马大,只有欺凌别人的份!

咱班同学谁要被欺负了,来找我!

微风:

咱们学校也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预防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1)材料一漫画说明了什么?

(2分)

(2)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防范侵害和意外伤害的救助方法。

这三大类方法中各有一项做法欠妥,请你任选其中一类,找出不妥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指出该怎么做。

(4分)

(3)材料二中为什么“悠悠岁月”说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4)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请你QQ留言。

28.【案例警示录】

(12分)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

在论坛上,展示了这样一则案例:

某中学生刘明接触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明八年级时开始旷课、迷恋网吧,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

九年级时,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绑架同学李华,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1)请你简要分析刘明的行为(6分)

(2)刘明从迷恋网络到违法犯罪的案例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启示?

29.【社会广角镜】

(8分)

镜头一:

周末,王强和同学一起到公园去玩,临走时把垃圾分类后投入垃圾箱。

镜头二:

“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但仍有人在车站吸烟。

镜头三:

七年级(3)班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

镜头四:

晓峰和同学在小区内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砸坏后,慌忙离开。

镜头五:

2020年高考期间,济南"

雷锋车队"

50辆出租车严阵以待,已连续17年助力高考。

(1)请将上述镜头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类。

(2)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

(1)张鹏态度乐观,是积极情绪;

王利紧张害怕,是消极情绪。

(2)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①积极地情绪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消极的情绪则相反;

②积极地情绪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则有害于身心健康。

(3)王利可以采用恰当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①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去调控情绪,如:

注意力转移法,别老琢磨烦心的事;

理智调控法、积极的自我暗示、幽默化解法等。

②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宣泄,如:

哭泣宣泄、书写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等。

③但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王利在宣泄情绪时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27、(18分)

(1)缺乏自我保护(或安全)意识或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2)(任选其中一点回答方法欠妥的地方以及正确做法即可得4分)

①“防范侵害”:

“路遇敲诈勒索殊死抵抗”方法欠妥。

因为这样做有可能激怒不法分子,导致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面对不法侵害,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

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电话法等及;

也可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

不得已面对歹徒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等。

②“火灾逃生”:

“强行穿越浓烟无需防护”方法欠妥。

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致使人窒息身亡。

正确的做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浓烟吸人,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前行。

(或沉着冷静,切记慌乱;

安全避险,迅速自救;

学会向他人和社会求助)

③“夏季游泳”:

“同伴遇险急忙下水施救”方法欠妥。

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施救失败,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运用最安全的方法去救援。

如果能在岸上施救的,绝不要下水去救;

如果能用器材去施救的,不要徒手去救;

如果能寻求大家帮助的,不要单独行动。

(3)①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分)②未成年人市家庭的希望,关心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2分)③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4)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或回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②发现欺凌事件,及时揭发检举,敢于和善于同这些不良现象作斗争。

③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④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⑤平等待人,尊重和宽容他人,文明交往,建立良好融洽的同学关系。

⑥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控制好心理冲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⑦谨慎交友,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评分说明:

第③至⑦点,只要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

如果回答依法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也可酌情给4分)

28、(12分)

(1)刘明的不良行为有:

旷课、迷恋网吧,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2分);

他的一般违法行为有:

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2分);

他的犯罪行为有:

绑架同学李华,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

(2)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要预防违法犯罪,就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③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品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④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不能歧视他们,应伸出热情双手,帮助他们及时改正,

⑤要学会辨别是非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⑥要慎交友,结交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朋友等等。

(答出第一、二、三点各得2分,共6分。

回答其余任意一点也可得2分,)

29、(8分)

(1)镜头一、三、五中的人物的行为属于真善美现象,镜头二、四中的人物行为属于假恶丑现象。

(2)(6分)①首先做到心中要有一把“尺”,要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

②用“慧眼”辨是非:

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标准,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不为假象迷惑;

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在比较中斟酌判定;

③勇于作出选择:

增强自控能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做的积极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