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82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的冬天》复习巩固资料+典型习题Word下载.docx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4.请分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5.第四段主要采用什么顺序描写小雪后的山景的?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第四、五两段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6分)

6.请赏析“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的表达效果。

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中“卧”有何好处?

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9.最后一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哪些特点?

六、知识清单

(一)表现手法——对比

1.定义: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块儿对照比较。

2.效果:

突出(正衬/反衬)

(二)线索

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

2.线索判定:

根据定义/文章标题/反复出现内容/段落间内部联系

3.常见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某人或某物为线索;

以见闻为线索;

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以情感或情感变化为线索。

▼注意:

文章线索可以不只有一个,有时也有明线、暗线之分。

(三)炼字答题模式(切忌生搬硬套)

(1)借助语感确定词的基本义;

(2)通过语境确定词的语境义;

(3)借助修辞、景物特点和意境理解语意;

(4)紧扣背景、主旨分析情感态度。

(四)过渡句(段)作用

(1)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内容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时间顺序

(五)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由南到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

逻辑顺序:

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

七、拓展积累

(一)有关“冬”的四字词语:

银装素裹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傲雪凌霜白雪皑皑滴水成冰

冬日夏云寒气逼人阳春白雪冰冻三尺冷若冰霜岁暮天寒

(二)有关“冬”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三)成语积累:

阳春白雪:

泛指不能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文学艺术作品。

阳春、白雪:

指战国时楚国的高雅乐曲。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

下里、巴人:

战国时楚国流行的民间乐曲。

傲雪凌霜:

用来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用来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和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傲:

傲慢、蔑视。

冬日夏云:

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篷夏裘:

用来比喻不合时宜。

冬烘先生:

用来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八、典型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澄清(ché

ng)发髻(jì

)看护(kà

n)

B.着落(zhá

o)伦敦(dūn)镶边(xiāng)

C.贮蓄(chǔ)狭窄(zhǎi)暖和(huo)

D.害羞(xiū)水藻(zǎo)更换(gēng)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改为

(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況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

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5.小明为了了解济南,到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他搜集到一副对联,但他总觉得这副对联的下联有点问题。

下面就是这副对联,请你帮他修改一下。

上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

一城山色湖半城

你修改的下联: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上次作文我们班有相当多的同学写捡到东西交给学校或扶老奶奶过马路。

B.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看到了黄晓玲美丽的舞蹈和动听的歌声。

C.读《济南的冬天》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爱山水、爱生活。

D.他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和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

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仁者的象征,;

水是智者的代表,

我对水更多一些亲近,而对山更多的是敬畏,不仅仅是因为北方的山雄伟,南方的山灵秀。

当山在漫漫雪季黑黝黝地直指苍穹时,它

当山在云和阳光的辉映下阴睛晦明时,它又。

A.胸怀博大聪慧秀逸神秘莫测巍峨冷峻

B.聪慧秀逸神秘莫测胸怀博大巍峨冷峻

C.神秘莫测聪慧秀逸巍峨冷峻胸怀博大

D.胸怀博大聪慧秀逸巍峨冷峻神秘莫测

8.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9.根据提供的词语,发挥想象,将其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话,描绘一幅和谐的画面。

词语:

冬天阳光窗

10.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北方的冬天

许锋

没有雪,似乎就不是冬天。

南方的冬天,除了山区,一般城市里是不见雪的。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

有的人去过人造的冰窟,大夏天的,一张门票几十块钱。

那叫雪吗?

混杂着煤灰一样的杂质,了无生机。

看得人太多了,踩的人太多了,雪就没了形状,没了精髓。

逗人玩呢。

  看雪还是要去北方。

进入冬天,雪就成了北方惟一的风景。

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尤其是在林区,倘若大雪遮天蔽日地下上几天几夜,清早忽然起来,顺着窗户霜花的缝隙,猛地发现雪停了,世间万般寂静,无声无息。

连鸟叫都没有——那么冷的天,鸟如何抵挡得了。

  若是孩子,心里就乐了。

孩子们要结伴去上学;

他们穿得像熊似的出门,路上的雪太厚,厚度和他们的个子几乎一般高,一不小心,掉进雪里,却没什么恐惧。

孩子,都希望自己满头满脸都是雪,跟白胡子老人似的。

当然,一般都小心翼翼,手牵着手,顺着树根走,无风,说不上有阳光,天却是晴的,抬头望去,干枯的枝头都挂着雪,像棉花糖,孩子们的小拳头捶在树干上,雪受到惊吓,都纷纷扬扬地落了,如柳絮飘飞。

孩子们笑着,松开了小手,手舞足蹈,声音惊着了寂静的林区,树上的雪都矜持不住,更洋洋洒洒。

  孩子们拣近道儿,穿越林区,到附近的小学去读书。

上完一天课,到下午下学时,路上的雪已经被踩实了,或者正午灿烂的阳光使雪发生了一点变化,下午气温又降时,雪变结实了,变硬了,如给大地铺了厚厚的地板。

这时,你随便地踩,随便地跑,使劲跺两脚,脆生生的响,顶多一只棉鞋陷进去,却能很容易地拔出来。

  雪地并不很滑,不像结冰的地面,而孩子们穿的棉鞋大都是胶鞋底子或布鞋底子,有阻力。

学完功课的孩子们不安分了,边走,边玩雪球,打雪杖。

戴着棉手套,团出小雪球,狠狠地朝对方头上、脸上掷去,一般打不中,但打中的话,很疼,却没人哭;

追着闹着,偶尔完全击中脸、甚至精确到鼻子,那可惨了,谁闯的“祸”谁去收拾。

  那是内蒙古小兴安岭的冬天。

我曾经在那里生活、读书。

经历过那样的冬天,后来不管到哪里,都找不到冬天的感觉了。

即便有一点,又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味儿。

比如兰州和济南的冬天属于干冷,也下一点雪,却很短暂,又及时地消融;

又不会完全消融,夜晚彻底地结冰,到了次日一早,满街都是冰溜子,车不敢跑,似乎胆子都吓破了,但车祸也多。

而广州或者深圳呢,雪是见不到的,仿佛那是另外世界的风物;

一般都艳阳高照。

正如此时,阳台外面,暖阳懒洋洋的,把脸探出去,真舒服。

老人和孩子最适合在这样的阳光下徜徉。

但遇到冷空气降临时,真冷,是阴冷,或湿冷;

屋里屋外一样冷。

没有温差。

若想外面冷,赶紧钻到屋里取暖,若不借助空调什么,你就太失望了。

所以在南方过冬,原则上没问题,但有一月左右,你是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

比北方难受多了。

  北方的冬天总归是有雪的,尤其是农村,外面大雪飘飘,如梦如痴,城里的亲戚回到乡下,和爹妈兄弟姐妹们坐在热炕头上,孩子们则见缝插针地躺了坐了。

旺火上煮上热茶,烧上烈酒,炖上一大锅猪排骨——其他调料都不要,有点盐就够。

一大口烈酒下肚,胃都滚了;

不喝酒的喝茶,东北人唠嗑,西北人喧话,都一个意思,再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和偶尔门开时捎进来的雪花——感情,好极了。

(1)本文的标题是“北方的冬天”,而选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写南方人造冰窟里的雪?

(2)第三段中划线句“干枯的枝头都挂着雪,像棉花糖”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突出了雪的什么特征?

(3)请你联系相关语境说说第5段中划线句“谁闯的‘祸’谁去收拾”中的“祸”指的是什么?

(1分)

(4)第6段中为什么说“经历过那样的冬天,后来不管到哪里,都找不到冬天的感觉了”?

(5)本文与老舍《济南的冬天》都写了北方冬天的情景,可是本文第6段中举例写济南的冬天“不够味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结合全文内容,并与老舍《济南的冬天》相比较,阐述你的理由。

11.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

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

“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

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

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

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

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

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

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

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

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

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

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

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

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

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么,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

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20.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5分)

21.请你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分)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段对香格里拉的解说,为引出对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的描写起到铺垫作用。

B.“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长潭水平如镜的美展现出来。

C.第⑧段引用黄遵宪的七绝是为了说明客家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同时增加了文学色彩。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对梅州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之情。

【附】《济南的冬天》答案版

二、作家作品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作家,北京人。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

二、音、形、义

细腻(nì

)伦敦(dūn)济南(jǐ)响晴暖和(huo)安适发髻(jì

)着落(zhuó

)看护(kān)宽敞(chang)

贮蓄(zhù

)澄清(ché

ng)

四、

【考点:

对比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1)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济南的冬天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冬天作对比;

(2)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毒日的特点;

(3)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4)为下文写济南的冬天做铺垫。

线索】

线索作用,“温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下文所写的山、水、天空都是围绕“温晴”这一线索展开的。

【赏析题,考点:

比喻、拟人修辞及效果】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济南的地形比作摇篮,将小山人格化;

(2)生动形象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

(3)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安静的特点;

(4)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过渡段作用】

(1)就本段来看,起总领全段的作用;

(2)就全文而言,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描写,引出下文薄雪覆盖下小山的描写。

【写作顺序及效果】

(1)空间顺序,采用了从高到低,即从山尖到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写景;

(2)效果:

层次清晰、色彩斑斑、富有动感;

(3)启示:

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

总体上一般要按照总-分、分—总的结构关系安排内容;

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描写。

比喻修辞及效果】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看护妇;

(2)生动形象写出了矮松的秀美姿态;

(3)表达了作者对矮松的喜爱之情。

炼字】

(1)“卧”有“趴”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小村庄、雪人格化;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小巧秀美姿态;

(3)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村庄和小雪的喜爱之情;

(4)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拟人修辞及效果】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垂柳人格化;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清、柳美的特点;

(3)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朦胧春意。

概括归纳】

不结冰;

热/暖;

绿;

清亮澄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D)

o)伦敦(dūn)镶边(xiāng)

解析:

D.A.看护(kān)B.着落(zhuó

)C.贮蓄(zhù

蓝改为篮

默改为墨

3.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A.A项比喻,B、C、D三项均是拟人。

答案示例一:

秋,以她的芳香怡人、内涵丰富给人喜悦;

冬,以她的洁白无暇、冰清玉洁令人爱慕。

答案示例二:

秋,以她的成熟辉煌、豪爽潇洒多人魂魄;

冬,以她的纯洁宁静、不畏严寒令人深思。

一城山色半城湖

词性相对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