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85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它又是肌肉的原料,对保证肌肉的发展和发挥更大的功能具有重大的作用。

肌肉收缩主要靠肌纤维的收缩。

如肌纤维增粗,肌肉收缩力量就增大,这必须依靠肌肉中蛋白质的增加。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增加,可以改善运动时体内的物质代谢。

因为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肌肉、内脏、血液、皮肤、指甲、毛发、酶和部分激素,都是由蛋白质组成。

它在构造机体、修补组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氧化时耗氧多,对运动有影响。

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5克的蛋白质,年龄较小仍在发育中的大中学生和疾病恢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

对蛋白质食物的食用方法,最好将两种以上的蛋白质食物混合使用,可以互补所缺乏或含量不足的氨基酸,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来源于肉、蛋、奶、豆类及粮谷类等。

脂肪,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摄人50克脂肪(包括食物本身所含的脂肪在内)即可满足活动的需要。

每克脂肪能产生39焦耳的热量,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体内起着固定内脏器官以及润滑协调作用,在体表面起着绝缘保温的作用。

它是多种维生素被人体吸收的溶剂,是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

脂肪来源于动物油和植物油等。

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容易消化吸收,分解迅速,产热快,耗氧少。

糖是供应人体活动能量,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

此外,在构成身体组织,辅助脂肪消化、帮助肝脏解毒,促进胃肠蠕动的消化腺的分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糖水平正常才能发挥大脑的功能。

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摄人400~500克的碳水化合物,可满足每日活动的需要。

当高度脑力劳动和大运动量训练时,血糖消耗得很快,应适当予以补充,糖的主要来源是粮食(米、麦、玉米、高粱等)与根茎类食物(薯类、萝卜等)所含的淀粉,水果和瓜类中也含有糖。

从山西农业大学1992年调查结果看,该校学生从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看,男生中蛋白质占耗热量的10.8%,脂肪占26.4%,碳水化合物占62.8%。

女生中蛋白质占耗热量的10.7%,脂肪占25.8%,碳水化合物占63.4%。

从调查表中看到男、女生脂肪每日摄入量都高于城市代表值,而维生素A、维生素B2食物量偏低。

维生素不是人体直接能量的来源,也不参与身体结构的组成,但它是调节体内化学反应的有机物质,对于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命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运动员营养中较重要的一种营养素。

运动时机体处于应急状态,体内代谢加强,酶的活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大量排汗,维生素的损失加大,这就增多了维生素的需要量。

尤以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关系较大,这三种维生素贮备充足,能改善肌肉的营养,有利于肌肉活动。

增加耐力,减轻疲劳,加速体力恢复,有利于心肌活动,减少氧债,提高神经系

统的工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充足的维生素从饮食中摄取,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心、肝、肉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当某种维生素缺乏时,会导致新陈代谢的障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眼干、脚气等各种“维生素不足症”。

 二、中学生在饮食上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在食物营养摄取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饮食不规律

 学校一部分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膳食制度,其中以不吃早餐最为突出。

经科学测定,食物在胃中大约可保持4~6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会产生空腹饥饿感,长期超过这个时间不进食,身体就会造成损害。

一些学生晚上6~8时吃晚餐后,到第二天中午再吃,时间过长,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食量不均衡

从科学饮食来讲,早餐应占全天食物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但实际上学生早餐过少,晚餐过多。

有的同学在食堂吃了晚餐后,临睡前仍要在饭馆加餐许多,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

还有的学生不注意饮食质量的合理分布,有时吃得很好,有时吃得很差。

这种挑食习惯直接影响到肠、胃的稳定消化,影响健康。

(三)营养知识缺乏

许多学生不知道各类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高,不懂得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有些学生认为新鲜的,价格高的食物就是好的,在进食上有很大的盲目性。

(四)参加体育锻炼少,盲目减肥

这在女同学中尤为普遍,有些女生为了追求身材苗条,每天只吃250~300克主食,影响了身体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量。

高年级学生不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也少,个人着装上讲究起来了,反而体质下降。

三、中学生的合理饮食

1988年初,国务院已经把研究人民合理的膳食结构列为基本国策,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们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能量消耗的来源。

大中学生脑力劳动极其繁重,还有一定的体育锻炼,能量消耗是比较大的,加之中学生仍处于发育和最后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合理的饮食营养就更为重要。

(一)要有满足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中学生每人每日大约需要食物总热量为11.72千焦左右,主要从主食中摄取,每日进食0.55千克的粮食,大约可以提供8.18千焦的热量,其余热量需从豆类食品、肉类、蛋类、蔬菜和食油等副食中补充。

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有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盲目追求体态“美”,经常减少进食,是损害身体的做法。

按时定量吃好,并注意各营养素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二)营养素全面合理

人体的组织细胞都是由蛋白质为主构成,平时进食时,应重视蛋

白质的补充。

但是,钙、铁、磷、碘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应食用多种多样的食品,如豆制品、蛋类、肝、胡萝卜、海带、新鲜蔬菜和多种杂粮等。

如果获取量缺乏,就会出现夜盲症,牙龈出血、脚气病、贫血等。

因为挑食不利健康,中学生应理智地克服偏食毛病。

(三)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1)有的学生少进或不进早餐,有的为了早晨多睡一会懒觉,也有些女同学为了减肥,控制进食,每天只吃中、晚餐,这样的结果,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对学习效果也有不利的影响,日本和英国学者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或午饭、晚饭吃的过饱,可以引起胆汁成份的变化和胰岛素分泌不均,容易发生胆结石症和皮下脂肪增多,对身体极为不利。

最好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摄取热量应分配合理,一般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暴饮暴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为使

食物充分消化,饭前饭后1.5~2小时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2)进行肌肉力量较高的项目锻炼时,应注意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取。

在多种食品中猪肝的价值最高,它含有很多人体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铁量较高,有利于预防运动性贫血。

仍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和女生的月经期,应补充更多的铁质。

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克氯化钠,而一次马拉松随汗带走30克氯化钠,所以运动后喝些淡盐水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运动会等比赛前的一餐中(赛前2.5~3小时进餐),以七成饱为宜,不吃易产气、难消化的食品(如韭菜、大豆等),临赛前不要吃过多的糖(不超过1克/千克体重)。

(3)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卫生

水是机体不可缺乏的重要营养素。

水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能,保持腺体的正常分泌。

运动中消耗大量热量,因出汗过多丧失大量水分。

失水会使血溶量减少,而运动时机体则需要充分的血容量。

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口唇发干或疲劳现象。

由于肌体缺水,血液的粘滞度增加,心脏负荷加大,也会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运动中和运动后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切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水分渗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多,会加大心脏、肾脏的负担,使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和食欲。

同时随汗水大量排出,还导致盐分的损失。

为补充失去的盐分和热量,宜用含糖、盐比例适当的运动饮料。

运动中最好以水漱口,或以少量水解除渴感。

应注意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每次150~200毫升/次为宜。

运动后不要喝5℃以下和15℃以上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佳。

因为吃进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以10%为不吸收计,故从食物成分中计算出的数应减去10%,才为摄取量。

第二节 

蛋白质、脂肪、糖在体育

锻炼中的营养特征

一、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意义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以及硫和磷等元素,是组成人体重要成分之一。

人体一切细胞组织均由蛋白质组成。

体内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也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此外,如激素、酶、血红蛋白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蛋白质还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运转,均与蛋白质有关。

所以,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虽不属于主要能源,但它对于修复、构建组织及参与代谢十分重要。

体内原有的或已经损破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必然发生分解,分解后大部分再被利用,也有一部分排出体外。

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放出能量。

此外,每天由食物提供蛋白质中,如果有些不符合机体需要,或者数量太多,也将分解而放出能量。

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放出16.74千焦(4千卡)热能。

人体每天所需能量有14%左右来自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蛋白质含量稳定,虽蛋白质不断合成分解,组织细胞不断更新,然而蛋白质的总量却维持动态平衡。

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平衡状态叫氮平衡,即摄入机体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相等。

少年儿童为了满足新增组织细胞形成的需要,有一部分蛋白质将在体内储留,即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大于排出量,即为正氮平衡;

反之,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能由于大量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分解,由机体排出的氮

量超过摄入的数量,即为负氮平衡。

蛋白质营养不良少年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智力障碍;

成人则出现疲劳、体重下降明显、肌肉萎缩、贫血、血浆蛋白含量降低,逐渐发展成营养性水肿等。

(二)蛋白质的来源

食物中的肉、鱼、奶和蛋类等,是动物性蛋白质和主要来源;

豆类(主要是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

粮谷类食物蛋白质含量虽不高,但往往由于食用量大,因此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日吃0.5千克粮食即可获得50克的蛋白质。

(三)运动锻炼中蛋白质的需求特征

蛋白质在体内的储存量极微,营养充分时约可储存少量(约1%),过多的蛋白质进人体内后,经肝脏分解为尿素等排除,所以蛋白质应该每天摄入适量,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蛋白质的需求量与机体的活动强度、肌肉数量及体积等条件有关,一般是以正常成年人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1.5克为标准,运动锻炼者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一般人高,成年锻炼者一般为每公斤2克,并要求应有较多的动物性蛋白质。

在考虑蛋白质的供给量时,热能必须充足,如热能供给不足时,则蛋白质不能有效地被利用。

此外,如果过多摄入蛋白质对身体有害,因为蛋白质代谢时耗氧较多,增加肝肾负担,尤其在热量摄入不足时,这种有害作用更明显。

二、脂肪

(一)脂肪的生理意义

脂肪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

脂肪的广义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甘油三脂),类脂能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的物质,在营养上特别重要的有固醇和磷脂两类化合物。

有人将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统称脂类或脂质。

此外,脂类中还包括脂蛋白。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的在体内不能合成,由食物供给,这些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脂肪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特别是磷脂和固醇等。

磷脂类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固醇是合成体内固醇类激素的重要物质。

中性脂肪成构成体内的储备脂肪,如皮下脂肪。

种脂肪在体内可以支持和保护脏器、隔热和保温,当机体需要时可以动用来参加脂代谢和供给能量。

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热37.67千焦(9千卡),为最浓缩的热能来源。

机体摄入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

维生素A、D、E、K均溶于脂肪,故称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的脂肪可以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并协助其吸收利用。

脂肪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摄入过量可引起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人脂肪占体重的10%~20%,肥胖者超过此数。

(二)脂肪的来源

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猪油、牛油、羊油、奶油、

鱼油、骨髓及蛋黄等;

植物性脂肪,如芝麻、菜子、大豆、花生和茶子等含有大量脂肪,加工可制成植物油。

此外,核桃、杏仁、松子、葵花子和榛子等均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脂肪。

国外有人强调食用动物性脂肪,认为80%应来自运动性脂肪,主要考虑到奶油、蛋黄及鱼油等脂肪中脂溶性维生素及磷脂的含量较高。

奶油和蛋黄中脂肪不仅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并且易于消化吸收。

而植物脂肪中则含较多必需脂肪酸。

近年来还有人提倡让运动员食用麦芽油增强耐力。

(三)运动锻炼中脂肪的需求特征

脂肪是浓缩的能源,尤其是耐力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才被氧化而放出能量,并且脂肪氧化时耗氧多,在负氧情况下脂肪氧化受到障碍,不能有效地被利用,而且会增加机体酸性代谢产物,对机体不

利。

因此,膳食中的脂肪不宜过多。

每日膳食中有50克脂肪基本能满足需要。

一般认为应占每日热能供应量的17%~20%左右。

不宜超过30%。

而在寒冷条件下可以适量增加摄入量。

摄人脂肪应选择熔点低,消化吸收率高和含脂溶性维生素与必需脂肪酸较多的脂肪。

一般情况下,植物油较好。

三、糖

糖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可分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和乳糖)和多糖(如淀粉、糖元、纤维素和果胶等)三大类。

(一)糖的生理意义

糖是热能的良好来源,一克糖在体内产生16.74千焦(4千卡)的热能,是能量物质最重要的来源。

糖作为供能物质有许多优点,糖的消化吸收、分解产热快,尤其是葡萄糖能快被氧化而供给能量,所以糖有直接燃料之称。

糖氧化时耗氧少,氧化一克糖需氧0.83升;

而氧化一克脂肪或蛋白质分别耗氧为2.03升和0.97升。

糖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热能。

这对体育运动十分重要,因在紧张的运动中,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以糖氧化供能,可以减少体内氧债。

糖是构成体质的主要物质,并参与许多生命过程。

糖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糖可以增加肝糖元的贮存,加强肝脏功能和解毒作用。

糖对神经系统的代谢十分重要,供给神经组织所需要的热能,神经组织中储存的营养素很少,主要靠血液中的糖分供给其代谢的需要,所以当血液中糖分减少时,神经系统的机能最先受到影响。

脑每日需要葡萄糖100~120克,血糖过低时发生低血糖症甚至昏厥。

(二)糖的来源

膳食中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和薯类,米和白面的含糖量为80%~90%。

因为粮食和薯类富含淀粉可供热能外,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而蔗糖和麦芽糖除供能外,营养价值远不如粮谷类食物,食物中糖的含量见下表。

食物中糖的含量

食 

百分含量(以湿重计算)

蔗糖

100

大米 

面粉

80~90

水果

5~8

蔬菜(主要为不能利用的纤维素)

2~3

牛奶(主要为乳糖)

4~5

猪肝(主要为糖元)

蛋、肉、鱼类

0~1

(三)运动锻炼中糖的需求特征

 

糖的供给量、消耗量的大小与饮食习惯、运动水平及生活水平有关。

一般情况下占总热能供给量的60%~70%,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4~6克,运动者需8~12克,机体内糖储备很少,约300克左右,体内多余的糖转为脂肪储存。

有关各种营养素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可因各种营养不在体内的作用不同,消耗量大小不同和各地食品种类的不同及饮食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人民膳食中大约总热量的60%~70%来自糖,10%~15%来自蛋白质16%~20%来自脂肪。

蛋白质虽也供应一部分能量,但非主要来源,而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第三节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体育锻炼中的营养特征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种类很多,理化性质也不相同,大多数不能由人体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

它们在体内不能供给能量,一般也不参与体质的构成,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需要,但不能缺乏。

维生素在体内储存量也很少。

当膳食中维生素长期不足或缺乏,可以引起代谢紊乱或缺乏症。

长期轻度缺乏,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使人的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维生素对体育运动参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但为保证身体健康所必需,而且当体内维生素不足时给予适量的增加还能改善人体的运动能力。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除食物中供给量不足外,也有可能体内发生吸收障碍,生理需要量增加等。

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是保持平衡膳食,当需要量增加时要提高供给量,减少食物运输、储存、加工、烹调过程中的损失,治疗妨碍肠道吸收的疾病。

各种维生素之间的摄入量也要平衡。

某种维生素大量摄入,可以加重其他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过量摄入维生素,可增加身体的排出量或引起代谢紊乱甚至中毒,所以必须合理使用。

(一)维生素A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

凡能分解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源。

(1)理化性质。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热、酸和碱稳定,一般烹调中不致破坏,但易受强光、紫外线及氧的破坏而失去其功能。

脂肪酸败时所含维生素A严重破坏。

食物中含有磷、维生素E和抗坏血酸或其他抗氧化剂时,则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较为稳定。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

当维生素A长期不足或缺乏,最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及夜盲症。

随后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生长的症状,如上皮细胞过度角化的毛囊角化症,此症可以在呼吸道、消化道、眼的角膜和结膜以及泌尿生殖器官的粘膜上发生。

因此,唾液腺、胃腺、汗腺、泪腺等分泌机能下降而发生各种疾病。

如眼部因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的退变而泪液分泌减少,即为干眼病。

又如呼吸道上皮角化和失去纤毛,可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而患呼吸系统疾病。

维生素A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中毒),如儿童每日口服维生素A10~15万单位连服数月,即可出现厌食、皮肤干燥、粗糙、瘙痒、毛发稀少、过度兴奋、肝肿大、肌肉僵硬等。

一般均为摄入维生素A制剂过量引起。

普通膳食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

对视力要求高的人,需量也较多,如射击、摩托等项目,游泳运动员需保护皮肤,所以对维生素A需要量也较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维生素A供给量成人为750微克。

上述供给量中至少有1/3应来自维生素A,其中2/3可来自胡萝卜素。

(3)来源。

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蛋黄、牛奶等,一般兽、禽、鱼肉中含量不多,见下表。

我国膳食中维生素A含量一般较少,主要由红、黄或绿色蔬菜及红、黄色水果中得到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1国际单位相当于0.6微克β胡萝卜素或0.3微克维生素A)。

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

食品名称

每百克食物中含量

/国际单位

羊肝

29900

胡萝卜

4.00

牛肝

18300

韭菜

3.49

鸡蛋黄

3800

菠菜

2.98

黄油

2700

雪里红

2.69

牛奶

140

太古菜

2.63

黄花鱼

80

油菜

1.59

猪肉牛肉羊肉

1.79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能溶于脂肪及脂肪溶剂;

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

可以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的吸收,为调节钙和磷的正常代谢所必需,它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

缺乏维生素D和钙,可以影响牙齿钙化,延缓牙齿萌出和颌骨的发育,使牙釉质发育不全,并易于发生龋齿。

维生素D缺乏可以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D过量摄入,可产生食欲不良、恶心、呕吐、易兴奋,甚至可出现动脉、肾、小血管、心、肺等处的钙化现象。

维生素D的供给量标准,我国目前尚未规定。

维生素D的需要量必须与钙、磷的供给量联系起来。

在钙、磷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成人每日获得300~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使钙的储留达到最高程度。

一般成年人如果不是生活或工作在不易接触日光的地方,则以上数量很容易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获得。

孕妇和乳母,应对钙磷的需要量增高,此时该补充维生素D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岁以下儿童、孕妇、乳母为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10微克。

维生素D3最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和禽蛋等。

奶类含维生素D3不高。

6岁以下婴幼儿可补充适量鱼肝油,有利于生长发育。

但切不可过量。

成人经常接受日光照射就是最好的维生素D3的来源。

一般不必补充。

(三)维生素E(生育醇)

呈淡黄色油状体,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对热和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可缓慢地被氧化破坏,在酸败的脂肪中维生素E遭到破坏。

近年来对维生素E的作用有不同看法,许多研究证明,维生素E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如人类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会发生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血液中维生素E浓度低,红细胞寿命减短,补充维生素E

后,以上症状减轻或消失。

许多人认为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抗氧化作用。

据研究,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其原因可能

是维生素E能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

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的改善,提高生物氧化过程,改善肌肉营养,对心脏也有良好影响。

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