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99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C、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E、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四、简答题

1.简述十二正经的组成。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1.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经脉,络脉

2.奇经八脉,十二筋经,十二皮部

1.B2.A3.C

答:

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足三阴经、三阳经。

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辨证测试题

1.八纲

2.实证

3.脾不统血证

4.肝风内动证

1.表里是辨别疾病和的两个纲领。

2.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和。

3.气虚类证包括、和。

4.血病常见证候可概括为、、和四种。

1. 

八纲辨证是( )

A、各种辨证的综合 

  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E、病因辨证

2.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

A、外邪直中 

    B、劳倦所伤    

C、里邪表出 

 D、六淫初袭    

E、情志所伤

3、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

证属( )

A、血虚证     B、气虚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气滞血瘀证

4、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是( )

A、血虚证     B、温燥证      

C、阴虚证  D、津液不足证   

E、阳虚证

1.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2.简述肝阳上亢证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1.八纲: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2.实证:

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实证虽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衰,临床表现以有余、亢盛、停聚为基本特征。

3.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以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泛指出现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属内风。

1.病位内外深浅、病势趋向。

2.气虚、阴虚。

3.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

4.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

B2.D3、B4、C

辨别虚证与实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形体盛衰,精神萎振,声息强弱,疼痛喜按与拒按,以及舌象和脉象等。

一般说来,病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质娇嫩,舌淡少苔或无苔,脉无力者属虚证;

病人形体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有力者属实证。

此外,辨别虚证和实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等。

2.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表现以亢阳上扰为特征的上盛下虚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或弦细数。

中医养生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中提到指导养生防病,请谈谈春夏秋冬该如何养生保健?

 3.瘢痕灸。

 

4.刮痧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意守

  意守就是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如意守丹田、意守命门、涌泉等或集中于体外的某一事物,如意念某个景物或默念字句等。

  热熨法

  热熨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或回旋转,利用温热及药物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瘢痕灸

  又称为化脓灸,是指将局部皮肤烧伤,使其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的灸法。

  刮痧法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简答题

  答:

(1)施灸前,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避免病人疲劳时移动身体而烫伤皮肤。

   

(2)施灸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痛感。

问答题

  1.答: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

  2.预防:

  

(1)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紧张的病人要做好解释,消除顾虑。

  

(2)饥饿、大出汗后、疲劳病人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行针刺,选穴宜少,手法宜轻。

  (3)针刺和留针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头晕心慌时立即停止操作或起针,让病人卧床休息。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病人平卧。

  

(2)清醒者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已发生晕厥者,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3)仍不苏醒者,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艾炷燃尽后,应及时除灰,易炷再灸,避免烫伤。

 

  2.答:

适用范围和作用:

  1.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伤口的愈合。

如外痔肿痛、肛旁脓肿、内痔脱出、痔疮发炎、痔切除或瘘管手术后。

  4.缓解妇科会阴部瘙痒、带下过多等症状。

  3.答:

(一)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和适当的体位,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应盖好衣被。

  

(二)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罐口要光滑、无裂隙。

  (三)拔火罐或水罐时,应避免烧伤或烫伤。

若起罐后,出现水泡时,水泡较小,只需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止擦破;

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再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

  (四)拔罐法的禁忌症

   1.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2.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处不宜拔罐。

   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4.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4.答:

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有:

  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

  2、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

  3、针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以防止交叉感染。

  4、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

  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 

B)

A、铁锅B、瓷罐C、铝锅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B、4-5cmC、5-6cmD、6-7cm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50分钟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B、先武后文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B、白术C、石膏D、甘草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B、陈皮C、连翘D、甘草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B、视、触、叩、听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B、夏防热C、长夏防湿D、秋防燥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

(E)

A、清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

A、饭后服用B、饭后二小时服用C、饭前二小时服用

D、饭前半小时服下E、饭前空腹服用

21、为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真热假寒用寒药,服药最好选用(B)

A.温服 

B.热服 

C.凉服 

D.冷服E.无严格规定

22.汗法忌生冷食物和(C)

A.辛辣食物 

B.清淡食物 

C.酸性食物 

D.煎炸食物E.热粥

23.药物采取二次分服的方法的用法是(B)

A.汗法 

B.吐法 

C.下法 

D.补法E.和法

24.代表方为麻子仁丸的下法是( 

C)

A.寒下 

B.温下 

C.润下 

D.泻下E.攻补兼施

25.服小柴胡汤忌食(A)

A.萝卜 

B.姜 

C.大黄 

D.附子E.红薯

26.有效清除经口摄入中毒物质,避免毒物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 

A.清洗 

B.洗胃 

C.催吐 

D.导泻E、灌肠

27.如果有毒中草药科腐蚀肠粘膜时,不能让患者服下的保护剂是(A 

A.浓茶 

B.植物油 

C.牛奶 

D.蛋清E、果胶

28.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D)

A.麻黄 

B.大黄 

C.人参 

D.阿胶E、红花

29.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

(B)

A.1-2h 

B.2-4h 

C.3-4h 

D.3-5hE、4-6h

30.凡消导类药物,服用最好选在(A)

A.饭后 

B.饭前 

C.睡前 

D.清晨上午E、空腹

31.在服用补益药期间偶遇外感,为防“闭门留寇”,最好( 

C)

A.继续服用 

B.减少服药次数 

C.停服 

D.增加服药次数E、减轻药量

32.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E)

A.调整阴阳 

B.因地制宜 

C.扶正祛邪 

D.标本缓急E.治病求本

33.属于中医治则的是(E)

A.发汗 

B.催吐 

C.攻下 

D.调和E、扶正

34、中医养生的三个层次包括:

A养身、养病、养心B养身、养性、养心C养病、养性、养心

D养身、养性、养神E养身、养性、养病

35、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包括:

A、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B、矿物质C、微量元素

D、维生素、水E、氨基酸

36、全球最受敬重的营养学权威人物是(E)

A、江本胜博士B、陈君石院士C、朱长生教授

D、夏学銮教授E、坎贝尔教授

37.《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告知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应该做到(A)

A、一视同仁B、诚挚体贴C、冷嘲热讽D、区别对待E、不分贵贱

38.三国演义有“望梅止渴”的典故,延伸至临床的情志护理是属于(C)

A、说理开导B、释疑解惑C、暗示疗法D发泄解郁E、诱导疗法

39.脾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A)

 A.酸B.苦C.甘D.辛E.咸

40.每剂中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C),儿童减半

A.200ml左右B.300ml左右C.250ml左右D.350ml左右E.400ml左右

41.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 

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

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

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

E.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42.下列哪味中药需包:

A、牛黄B、鹿角胶C、牡蛎D、人参E、枇杷叶

43.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B)

A.1-2cm 

B.2-3cm 

C.3-4cm 

D.4-5cmE、5-6cm

44.尿潴留患者导尿时,为防止出现虚脱和血尿,一次导出尿量不宜超过:

(D)

A.500毫升B.600毫升C.800毫升D.1000毫升E.1500毫升

45.针刺得气的异常感觉是(C)

A.胀 

B.重 

C.痛 

D.麻E、酸

46.痉证护理中错误的是(D)

A.病室安静 

B.避免噪音 

C.防止外伤 

D.住阳光明亮的病室

47.下列哪种用药法特别注意情志护理:

(C)

A、下法 

B、温法 

C、和法 

D、清法E、补法

48.可以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是( 

A)

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

49.“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C)

A、药物预防B、加强锻炼C、起居有常D、调节情志E、劳逸结合

50.在肉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

A、鸡蛋 

B、虾C、猪肉D、牛肉 

E、牛奶

51.在素食食品中,钙质含量最高的是(B)

A、苋菜B、黑芝麻C、圆白菜D、紫菜E、黄豆

52.在五脏六腑中居首位,又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A)

A、心B、肝C、脾D、肺E、肾

53.、水占人体的比重约为(E)

A、70~80%B、30~40%C、50~60%D、40~50%E、60~70%

54.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现患人数约:

A、6000多万B、1.6亿C、9200多万D、2亿E、1700万

55.煎药用水不可用(E)

A.井水 

B.江河水 

C.纯净水 

D.自来水 

E.沸水

56.目前临床上使用机器煎药时,煎药袋内的中药应浸泡:

A、10-20分钟B、20-40分钟C、40-50分钟

D、30-60分钟E、30-50分钟

57.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E)

A、升B、出(阳)C、降D、入(阴)E、举

58.肾在液为(B) 

A、涎 

B、唾 

C、尿 

D、泪 

E、涕

59.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D)

A、汗 

B、尿 

C、粪 

D、呕吐物 

E、呼气

60.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D)

A、风邪 

B、暑邪 

C、燥邪 

D、火邪 

E、寒邪 

61.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金克木 

E、水克木

62.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C)

A、脾 

B、小肠 

C、胃 

D、大肠 

E、三焦

63.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D)

A、饮食 

B、六淫 

C、七情 

D、瘀血 

E、疫疠

6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B)

A、反治 

B、正治 

C、治标 

D、标本兼顾 

E、以上都不是

65.肺主一身之气,主要是指(A)

A、宗气B、元气C、卫气D、清气E、营气

66.正常舌象是(B)

A、淡白舌、厚白苔B、淡红舌、薄白苔C、红绛、深黄苔

D、青紫舌、灰黑苔E、鲜红舌、厚腻苔

67.气机失调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C)

A.气滞 

B.气逆 

C.气虚 

D.气闭 

E.气脱

68.在医疗工作中,应做到“四轻”,下列哪项不妥:

A、说话轻B、走路轻C、开关门轻D、咳嗽轻E、操作轻

69.插入导尿管后注入多少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

定稳妥(E)

A.5-6毫升B.6-8毫升C.8-10毫升D.10-12毫升E.10-15毫升

70.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一般需观察多长时间(B)

A.30分钟B.15分钟C.10分钟D.20分钟E.25分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冬季生活起居护理包括(ABCDE)

A.冬季昼短而夜最长,患者应“早卧晚起”

B.冬季是身体锻炼的最佳季节,可加大活动量

C.冬季白昼短,阳光柔和,所以”自曝于日“十分重要。

D.冬季阳气潜藏于内,阴精气盛,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要注意防寒保暖

E.冬季寒气主令,在人体应于肾,在防寒保暖的同时,应配以食补、药补

2、内服中药的方法包括(ABCDE)

A、饭后服B、饭前服C、随时服D、睡前服E、定时服

3、煎药过程意事项包括:

(ABCDE)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

4.拔罐疗法的作用包括(ABCD)

A.负压作用B.调节作用 

C.温热作用D.刺激神经作用E、通络作用

5、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是(ABCDE)

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B.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

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D.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确资料

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

6.常用的灸法主要有:

(BCD)

A.直接灸 

B.艾条灸 

C.艾炷灸 

D.温针灸E、间接灸

7.艾炷灸法的间接灸包括(ABC)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葱灸E、隔梨灸

8.中医一般护理内容包括(ABC)

A.生活起居 

B.情志护理 

C.饮食护理 

D.病情观察 

E.药物治疗

9.饮食护理的种类有( 

ABCDE)

A.汤羹 

B.粥食 

C.主食 

D.散剂 

E.饮料

10.食物的性味有(ABCDE)

A.热性 

B.温性 

C.凉性 

D.平性 

E.寒性

11.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是(ABDE)

A.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B.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C.注意饮食调配

D.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E.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12.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有(ABCD)

A.卧床休息 

B.居室安静 

C.饮食清淡 

D.避免直接吹风 

E.少饮水

13.不良心理包括:

A、怀疑心理B、忧郁心理C、贪婪心理D、嫉妒心理E、回归心理

14.中医治法中属于下法的有(ABCDE)

B.温下 

D.逐下 

E.攻补兼施

15、中医养性“八不”包括:

A、不贪、不争B、不报屈C、不后悔、不怨人

D、不着急、不上火E、不生气

16、拔火罐的常用方法包括:

(ADE)

A、留罐B、多罐C、火罐D、走罐E、闪罐

17、艾条灸的类别不包括:

(ABD)

A.温和灸B.雀啄灸 

C.间接灸 

D.回旋灸E.直接

18、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ABCD)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

D.阴阳转化E.阴阳离合

19、气虚可进一步导致(ABCDE)

A、血虚 

B、血瘀 

C、出血 

D、水停 

E、津泄

20、下列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BCE)

A汗 

B尿 

C粪 

D呕吐物 

E呼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