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04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被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

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面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

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

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

干往见清江刘清之。

清之奇之,曰:

“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

”因命受业朱熹。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

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熹语人曰:

“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

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

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

“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

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

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

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

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

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

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

妪曰:

“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

”不受而去。

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

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相谓曰:

“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

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

黄干传》)

【注】①深衣:

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

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

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

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B.“庠序”,指学校。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C.“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

也称“请祠”。

“祠”,指祠禄官。

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

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熹,致思刻苦。

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

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

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

著书立说。

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前来请教他的,他娓娓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

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

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

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7.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

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三、四句诗人巧妙用典,以典明志,以西汉相自喻,表达自己有黄丞相一样的才华的自信。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用“回雁”、“哀猿”衬托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片过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3)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忠贞爱国的体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出蔺相如的这一情感。

(5)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7)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

朱清时说:

“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

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

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

”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

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

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

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

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听不懂。

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

“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

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

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

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

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

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

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

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

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

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交流。

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

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来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

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朱清时说。

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

上任不久,

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

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2010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

B.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

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C.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D.南方科技大学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教育部批准,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

E.“去行政化”和

“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12.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

请简要分析。

(6分)

13.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说明。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基础知识(22分)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缪贤(mià

o)渑池(miǎn)睨柱(mì

)汤镬(huò

B.牦节(má

o)啮雪(chǐ)纺缴(zhuó

)斧钺(yuè

C.弹劾(há

i)傅会(fù

)璇玑(xuá

n)骸骨(hé

D.蟾蜍(chá

n)鼓瑟(sè

)蛮夷(má

n)喟叹(kuì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

财物

B.常能为伏弩射杀之伏:

隐藏

C.惠等哭,舆归营舆:

车子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徙:

转移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2分)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⑥武等实在⑦相如引车避匿⑧皆为陛下所成就⑨何面目以归汉

A.①②③⑤B.②⑥⑧⑨C.①⑥⑦⑨D.②③④⑤

17.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使不辱于诸侯

18.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

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B.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白驹过隙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B.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国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引起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C.新加坡这个近40%居民为外来移民的花园国度,从1990到2016年,其适龄劳动人口从220万人增长408万人,加大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D.据韩联社报道显示,韩国检方计划于6日再度前往看守所询问前总统朴槿惠,同时,由于“干政门”待查事项仍多,计划申请延长对其逮捕的期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我国戏剧中的“丑角”,①,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尖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

诚然,多数的丑角②,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属于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如《盔甲》中的时迁。

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

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③,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

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

要求: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五、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印度理工学院校长门前站着200名大学生,他们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

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

校长冷静地质问学生:

“你们是印度理工的学生吗?

印度理工,就是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仅仅抱怨。

明天一早,你们带着解决方案来见我,我们一起解决它。

”学生散去了,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带来了三四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2017.07)

1.B第五段:

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C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3.D“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

4.A(原文标点为: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5.B(对“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其实这句的“庠序”仍是“学校”的意思。

6.D(倒置错位。

从原文第三段可知“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是黄干在临川时的政绩,而不是他任“新淦知县时”发生的事。

7.

(1)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

(“舆”、“从”、“致谢”各1分,句意2分。

(2)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

百姓都感激黄干。

(“霖潦”、“无虞”、“德”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奇异,说:

“你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现在有学问的人都没有能力教你啊。

”于是让他跟随朱熹学习。

黄干家的家法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