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744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药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ord下载.docx

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

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3.4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安全防护知识

实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

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

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

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实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知识见下表。

表1实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

毒物侵入途径与主要症状防护与急救

硫化氢------强烈的神经毒物,具臭蛋味,由于1、室内通风应良好,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

易产生嗅觉疲劳而失去警觉,从而造成急性中毒现场;

轻度中毒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重度中毒时2、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

呼吸短促,突然失去知觉,死亡。

硼酸液和橄榄油。

二氧化硫------由呼吸道吸入,对粘膜有强烈的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如发现肺

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疼浮肿应输氧;

痛;

重度中毒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2、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

头水肿以至窒息死亡。

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

氮的氧化物(NO、NO2)------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1、立即离开现场,保持绝对安静,呼吸新

吸器官起损害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管炎、鲜空气;

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肺坏疽。

由于损害神经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L;

系统,吸入高浓度时迅速窒息死亡。

3、进行对症处理。

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粘膜侵入人1、室内通风,操作氨或浓氨水时带口罩或瞬体。

强烈刺激眼睛,流泪,咳嗽,声音嘶哑。

0、时停止呼吸;

45g/ml接触30min可危及生命。

2、吸入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

误食中毒者

谨慎洗胃,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刻用水或稀醋

酸充分洗涤。

甲醇------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毒。

吸入中1、通风应良好,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视神经疾病;

误服中毒引2、严禁当乙醇使用.3、吸入中毒者注射解

起恶心、呕吐,全身青紫,重者很快停止呼吸而毒剂。

死亡。

四氯化碳------由呼吸道吸入中毒。

主要引起肝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不要滴洒在台面上.

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急性中毒会引起2、急性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施以

头晕、呕吐、视力紊乱、黄疸、肝肿大;

慢性中毒人工呼吸,吸氧。

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

苯及其同系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渗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

透侵入而中毒。

急性中毒会有沉醉状,继而面红、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

头晕、头痛、呕吐,甚至肌肉痉挛昏迷而死;

慢3、急性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全身

性中毒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龈出血,性中毒者静脉注射器硫代硫酸钠。

肝、肾受损、全身无力。

1.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表2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

类别名称特性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

剧毒!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

2

无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在-10℃以下会液化,有一定的水溶度,

二氧化硫SO

并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黄褐色气体,剧毒!

极强的氧化剂。

自身不燃,遇衣物或其它可燃

二氧化氮NO

物,能立即起火

无色气体,具有臭鱼气味。

沸点—88℃,微溶于水,往往因含有少

磷化氢

3

23

PH

量PH,能自行着燃,发出光亮火焰。

极易燃

溴甲烷CH3Br

有浓霉臭味,沸点3.6℃。

不燃,是有机物质的强溶剂。

对皮肤有

腐蚀性

无色至暗褐色的油状液体,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燃。

4

遇电石、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它可燃物等猛烈反应,

硫酸HSO

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

水与有机物猛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水,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刺鼻

硝酸HNO3

的窒息气味。

化学性质活泼,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电石、松节油、

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

遇可燃或易氧化物即行着火

盐酸HCL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气味刺激性强,不燃,但能与普通金属反应,

放出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粘稠状液体或潮湿的白色结晶,自身不燃,能与水相混溶。

磷酸HPO

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草酸

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燃,粉尘有毒,

在150~160℃升华并部分分解。

高温下分解放出一氧化碳和甲酸蒸

(COOH)2.2HO气。

遇银盐反应生成草酸银,具有爆炸性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无色发烟液体,有刺鼻恶臭味。

溶于水,可燃,具有一定程度的失

甲酸HCOOH

火危险。

闪点69℃,能放出刺激性蒸气

醋酸CH3COOH无色液体,具有刺鼻酸味。

溶于水,放出刺鼻性蒸气。

易燃,化学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类KOH

氢氧化铵

NH4OH

无色,有棒、片、粒状或固体,溶于水。

腐蚀性强,能造成灼烧伤。

不燃,但遇水放出大量热量。

能使可燃物燃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同上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性气味。

能与醇、醚相混溶。

与酸反应激烈,放出大量的热

硝酸银

AgNO3

硝酸铜

Cu(NO3)2

硝酸铵

NH4NO3

硝酸钠

NaNO3

硫酸铵

(NH4)2SO4

氯化铵

NH4CL

草酸盐

乙醚

C2H5OHC2H5

乙醛

CH3CHO

甲苯

C6H5CH3

毒甲醇

CH3OH

丙酮

CH3COCH3

石油醚

四氯化碳

CCl4

氯仿

CHCl3

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

在有机物存在下曝光变灰黑色。

具有腐蚀性,遇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着火。

并能助长火势

蓝色结晶,为氧化剂。

遇易氧化物质反应猛烈,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可燃烧着火能助长火势。

170℃时分解,放出剧毒的氮氧化物

无色结晶,强氧化剂。

210℃开始分解,温度高分解放出剧毒的气体。

分解急剧能导致爆炸。

与可燃碎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无色或白色结晶,为强氧化剂。

易吸湿,遇氧化物质会发生激烈燃烧或爆炸,并助长火势

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

在240℃熔化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高温下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性粉状。

溶于水。

不燃,在高温下能腐蚀金属。

与银盐能生成一种灵敏度很高,容易起爆炸的化合物。

大多数草酸盐是无色的,其中草酸铵、草酸钾、草酸钠等溶于水剧毒

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沸点34℃,蒸气有毒!

不溶于水。

极易燃,在低温下的蒸气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在玻璃瓶内受阳光照射能生成都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与爆炸。

蒸气比空气重,扩散很远,能到达火源再闪回燃着

无色液体,具有刺鼻的水果气味。

与水相混溶。

化学性质活泼。

易氧化或还原。

在空气中自行氧化,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以致爆炸。

沸点21℃,极易燃。

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着燃并反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无色液体,有似苯的气味。

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到火源着火并引回。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液体,沸点65℃,易挥发,与水相溶。

能放出有毒蒸气。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沸点56℃,与水相溶。

蒸气有麻醉效应。

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液体,易燃,具有刺激性和毒性。

沸点30~160℃的馏分。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沸点77℃。

与水不相溶。

蒸气有毒,不燃,可用作灭火剂,但灭火时能生成极毒的光气

无色液体,有甜味及特殊气味。

具有挥发性,不溶于水。

蒸气有毒,沸点61℃,不燃

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特殊气味。

沸点80℃,与水不相溶。

蒸气有

毒,并能经皮肤吸入,极易燃,液体比水轻,蒸气比空气重,扩散

CH

6

远,遇火源燃着

丁酮

无色液体,沸点80℃,具有特殊气味,蒸气有毒。

易燃,液体比水

轻,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燃着。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

CH3COC2H5

混合物

邻苯二酚

无色结晶粉末,溶于水。

能经皮肤吸收,引起腐蚀性灼伤

64

CH

(OH)

液氢

液H2

化液氮

气N2

毒汞(水银)

物Hg

汞化合物

无色无臭气体,易燃。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生成无色火焰。

液态开始蒸发,沉积地面,扩散升温后。

遇湿空气生成浓雾,可见的浓雾外围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无臭液体,沸点—196℃,不燃。

常温下的蒸气密度与空气相等。

与皮肤接触产生冻疮。

银白色沉重液体,不溶于水。

能放出有毒蒸气并能经皮肤吸收

外观、水溶度与毒性颇大差别。

有些为液体,能放出剧毒的蒸气,

一般汞化物比亚汞化物毒性大。

有机汞化物的阈限值(对皮肤)0.01毫克/米3

2.急救预防措施。

2.1气体毒物:

气体毒物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

毒性大的毒气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如SO2、NO2、Cl2等。

贮存有毒气体,大部分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放置时防止碰撞。

存放阴凉处,要与可燃物、

有机物或易氧化物隔离。

化学试验时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吸入毒气的患

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

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医诊治或送至空旷地方。

2.2酸类毒物:

强酸性物质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产生大量热而着火。

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装。

保存于阴凉的地方,与可燃物隔离。

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

用大量水冲洗,处理时须戴防毒面具

和防护手套。

眼睛、皮肤受伤用水冲洗。

皮肤可涂敷氧化镁甘油软膏。

如果进入口内,立即

漱口,饮水,送医院救治。

灭火可用水、干粉化学品、二氧化碳或灭火器。

2.3碱类毒物:

碱类毒物的固体或液体都有刺激性和灼伤能力。

存放在干燥处,防止受

潮,须与酸类、易燃物等化合分开。

实验完毕后,要严格采取漱口、洗脸等措施。

对大量逸出溶液,用水冲稀放入废水系统。

眼部、皮肤受伤时,用水冲洗。

如果进入口内,应立即漱口,饮水和醋或1%醋酸。

严重者送

医院救治。

2.4盐类毒物:

盐类毒物大部分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会氧化发热

而着火。

因此须贴好标签,存于阴凉、干燥处。

个别有害物质,常为积累性毒物,连续使用

必须十分注意。

对逸出物的处置须戴手套。

皮肤接触先用水洗,再用肥皂洗涤。

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

口。

中毒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使用腐蚀性的盐,实验完毕后,要漱口洗脸。

2.5剧毒物:

剧毒物各有其特性,应根据其特性严格进行操作。

剧毒药品在实验室要装入密封容器中,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柜由专人保管。

做好出入登记。

3.见外伤的安全急救

3.1灼伤是常见的损伤,它包括一切由于火焰、铁水、蒸汽以及强酸、强碱等化学药物

所致的损伤。

3.1.1一般处理。

衣服着火后,伤员应立即卧倒,在地上慢慢打滚;

用水、大衣等灭火;

或立即将着火之衣服脱去。

切勿奔跑,这样反使火焰更烈,造成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

不要

用双手扑火。

3.1.2被化学药品沾浸衣服时立即脱去。

如有气体吸入中毒,应脱离现场做处理。

伤及

皮肤时,应用水冲洗或用药医治。

3.1.3对重危者立即进行抢救,如做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

伤口处初步敷盖或包扎,

送医院救治。

3.1.4轻伤者自行处理:

灼伤后患者创面应做清洗。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剪去脱落的表

皮,伤口及周围用1:

1000新洁尔灭或硫柳汞酊消毒。

大水泡在泡底部剪破或用注射器抽去

积液。

3.1.5头、面、颈、臂部采用暴露疗法,清创后有液渗出用于棉球吸干,忌用有色药剂

如龙胆紫、红汞等。

3.1.6四肢创面清理后,可敷盖一层薄油纱布,然后用绷带均匀包扎。

创面有感染需每

天换药。

3.2电击伤:

立即切断电源。

用不导电物质(干燥木棍、橡皮带等)使病人脱离电源。

心跳、呼吸停止者,就地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

症状严重者,经初步急救

后早转送医院治疗。

3.3玻璃等造成的外伤:

急救处理首先止血。

直接压迫损伤部位进行止血,如果损伤动

脉,用手指或纱布直接压迫。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化学试验一般操作规则

1.1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同

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

1.2一切试剂瓶都要有标签。

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

1.3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必须置于耐热容器内进行。

1.4严禁试剂入口。

如需要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扇动,稍闻其气

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

1.5一切发生有毒气体的操作,须于通风柜内进行。

通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

1.6一切固体不溶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蚀水道。

1.7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洗干净,不得靠近明火。

1.8处理后的浓酸和浓碱废液,必须先将水阀打开,方可倒入水槽。

一切废液,如含有害

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则应先行处理,不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

1.9高温物体(灼热的磁盘或烧坏的燃烧管等)要放于不能起火的地方。

1.10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子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免使用

时突然沸腾而溅出伤人。

1.11使用酒精灯、煤气灯时,注意无色火焰烫伤。

1.12蒸馏易挥发和易燃体所用的玻璃器具必须完整无缺陷。

禁止用火直接加热。

2.电气设备使用安全规则

2.1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事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

当。

2.2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扣严或拉下。

2.3电气开关箱内及下面,不准放任何物品。

2.4凡电器动力设备超过允许温度时,应立即停止运转。

2.5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以免漏电。

2.6严禁用湿手分、合开关或接触电气设备。

3.使用毒品安全规则

3.1凡能产生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3.2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工作人员应在饭前和试验后

洗手,试验中禁止饮食、吸烟。

禁止用试验容器盛装食品。

3.3处理无名药品不许用口尝。

如嗅其味,可用手掌在位于药品表面上方的脸部扇动嗅之。

3.4有毒液体、生产污水或其它腐蚀性强烈的液体在取样时,不许用口吸取,只能用移液

管或滴定管。

3.5使用剧毒物质时,必须按双人双重管理制度处置,即二人领、二人发、二把锁、二本

账、二人管。

4.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则

4.1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

质和操作方法。

4.2酸碱或其它苛性液体,禁止用嘴直接吸取。

4.3打开盛有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等溶液的容器时,应先用水冷却,开瓶时,瓶

口不准对人。

4.4在稀释酸(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浓酸少量滴入水内。

禁止

将水注入酸内。

当浓酸倾撒在室内时,应先将碱与其中和,再用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扫除后再用水冲洗。

4.5拿取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且操作人员须戴橡胶手套、

口罩。

4.6如强酸溅到眼睛内或触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0.5%的碳酸氢钠液

清洗。

如果是强碱溅到眼睛构成皮肤上,除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外,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

洗眼睛,或用1%醋酸清洗皮肤。

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迭医院治疗。

5.使用易燃品、易爆品安全规则

5.1不许将易燃、易爆物质放置在明火附近和试验地区附近。

5.2在贮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周围不应有明火作业:

点着的煤气(酒精)灯,燃着的火柴等。

5.3当加热、蒸馏及其它有关用火的工作进行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不许随便离开。

完后即关掉热源。

5.4可燃的尤其是易挥发的可燃物,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不许用无盖的开口容器贮存。

5.5做蒸馏提纯或蒸馏试验,必须用明火加热时,每次蒸馏物的数量不得超过

100毫升,

附近不许存放易燃、易爆物质,同时应有防火措施。

5.6使用气瓶时注意在定检周期内使用,并要求:

5.6.1不能使气瓶受碰撞或冲击。

不许用人背或在地下滚动的办法运气瓶。

5.6.2气瓶不能放在电炉,暖气附近,不能放在日光照射的地方。

5.6.3气瓶必须有减压

阀门才能使用。

5.7禁止将性质相抵触的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贮存在一起。

5.8使用乙醚,首先应按下法检查过氧化醚是否存在:

取10毫升乙醚放入试管中,加入新制的10%碘化钾溶液1毫升,摇匀后放置1分钟,如乙醚层显黄色,则不能用此乙醚。

附录:

一.离心机安全使用规定

1.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离心机和转子以及离心管,使用离心机时的工作转速不应该超过离心机、转子以及离心管的最大允许转速。

2.离心前注意严格平衡样品。

3.离心时要留人看守,发现离心机异常应立即关闭离心机。

二.气相色谱仪安全使用规定

(一)载气钢瓶使用规程

1.钢瓶必须分类保管,直立因定,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震动,氢气室内存放量不得超过二瓶。

2.氧气瓶及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

3.钢瓶上的氧气表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

4.操作时严禁敲打,发现漏气须立即修好。

5.用后气瓶的剩余残压不应少于980kPa。

6.氢气压力表系反螺纹,安装拆卸时应注意防止损坏螺纹。

(二)减压阀使用规定

1.减压阀与钢瓶配套使用,不同气体钢瓶所用的减压阀是不同的。

氢气减压阀接头为反向螺纹,安装时需小心。

使用时需缓慢调节手轮,使用权后必须旋松调节手轮和关闭钢瓶阀门。

2.关闭气源时,先关闭减压阀,后关闭钢瓶阀门,再开启减压阀,排出减压阀内气体,最后松开调节螺杆。

(三)微量注射器的使用规定

1.微量注射器是易碎器械,应小心使用,不用时要洗净放入盒内,不要随便玩弄,来回空抽,否则会严重磨损,损坏气密性,降低准确度。

2.微量注射器在使用前后须用丙酮等溶剂清洗。

3.对10~100微升的注射器,如遇针尖堵塞,宜用直径为0.1mm的细钢丝耐心穿通,不能用火去烧。

4.硅橡胶垫在几十次进样后,容易漏气,需及时更换。

5.用微量注射器取液体试样,应先用少量试样洗涤多次,再慢慢抽入试样,并稍多于需要量。

如内有气泡则将针头朝上,使气泡上升排出,再将过量的试样排出,用滤纸吸去针尖外所沾试样。

注意切勿使针头内的试样流失。

6.取好样后应立即进样,进样时,注射器应与进样口垂直,针尖刺穿硅橡胶垫圈,插到底后迅速注入试样,完成后立即拔出注射器,整个动作应进行得稳当,连贯,迅速。

针尖在进样器中的位置、插入速度、停留时间和拔出速度等都会影响进样的重复性,操作时应注意。

(四)热导池检测器安全使用规定

1.开启热导电源前,必须先通载气,实验结束时,把桥电流调到最小值,再关闭热导电源,最后关闭载气。

2.稳压阀,针形阀的调节须缓慢进行。

稳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