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05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

5)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2准备工作

2.1图纸审查及现场勘察

接收到施工图纸后,要认真系统的自审,根据图纸要求查阅相关技术规范,并作好会审记录。

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测量定位依据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便于以后施工。

2.2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施工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以及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进行人员组织安排,并对所有施测人员进行:

专业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培训、环保培训等。

表1人员安排

部门

职务

人数(名)

项目部

技术负责人

1

测量放线员

4

配合

2.3设备调配

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校核,确保仪器运行正常,各项参数指标合格,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仪器技术交底,从而保证施工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进度。

表2设备安排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NTS-352全站仪

2mm

1台

工程控制定位

2

激光铅直仪

2″

2台

内控点竖向传递

3

光学经纬仪TR600

3台

施工放样

DS2水准仪

±

3mm

4台

标高控制

5

50m钢尺

1mm

4把

6

锤球

10-20Kg

3个

7

对讲机

------

4部

通讯联络

3控制测量

3.1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3.1.1平面控制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相同;

场区控制网的布置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进行;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控制点应选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区域以外。

3.1.2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测量人员接到设计院测绘部提供的坐标成果后,首先利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

(2mm)的NTS-352电子全站仪对控制桩距离及角度进行校测。

并将全站仪校测结果上报监理单位,然后对结果相应调整后,结合现场的施工要求及建筑物本身的形状,把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布设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以便于以后施工放样进行校核。

本工程使用NTS-352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

3.1.3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的围护

1)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须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3

等级

适用范围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中误差

二级

框架、高层、连续

程度一般的建筑

12″

1/15000

注:

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3.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

3.2.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筑物与市政工程高程测设的基本依据;

2)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基坑变形范围以外;

3)本工程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等级为: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

4)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保护,并在施工期间每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3.2.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设计院测绘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四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结果合格后,使用水准仪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作为建筑物的标高基准点。

1)建筑物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4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

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

联测次数

附合或

闭合

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

(mm)

四等

10

16

AL328-A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一次

20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表5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水准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

较差(m)

累积差(m)

DS3-2

100

4土方施工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

4.1.1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

首先校核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位,校核无误后,在自然地面上投测轴线,洒灰线标示,依据开挖图分别放出,开挖上口放坡线,并洒灰线标示。

土方开挖时,随时投测结构外轮廓控制轴线,依据护坡坡度,计算当时标高阶段的护坡位置,以防护坡太陡或太缓,造成塌方或影响基槽尺寸。

4.1.2基底开挖测量放样

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首先投测控制轴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然后根据开挖底口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同样的方法,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放样出集水坑等开挖线,也一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

4.2高程控制测量

4.2.1自然地平方格网测设

首先复核场区高程控制点,架设水准仪按照测设要求,测出各转点的标高,记录整理,以此计算填挖高度和土方量。

4.2.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

悬吊线坠法(以控制放坡坡度)。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4.2.3标高跟踪测量

土方挖到基底时,测量人员要实施跟踪测量,以防土方超挖,联测基坑标高基准点,用水准仪抄测槽底标高,并每隔2米撒白灰点标示。

指导人员严格按标高清土。

4.2.4基槽验线

当土方开挖完成后,根据各控制桩投测到基坑底,并钉出木桩,在木桩顶面轴线方向上钉小铁钉,然后栓小白线检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并架设水准仪,联测基底水准控制点,并有专责人员查基底标高是否正确。

同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验槽。

5施工测量方法

5.1控制网建立基本思路

5.1.2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用经纬仪直接投测控制线,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

5.1.3高程控制

标高控制点地下部分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地上部分高程的首层以上用大钢尺向上引测,高程传递的点位不少于2个进行校和。

5.20.000以下控制网建立

5.2.1平面控制测量

5.2.1.1轴线控制桩复核

1)基础底板施工前对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重新进行校测,进一步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2)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引测到基础中应进行闭和检校以达到工程精度及施工要求。

5.2.1.2轴线投测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利用光学经纬仪,将光学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控制线标志点),将所

需的控制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要组成闭合,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5.2.1.3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表6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相临轴线

L≤30m

30m<

L≤60m

10

60m<

L≤90m

15

L>

90m

5.2.2标高控制测量

5.2.2.1标高控制桩的复核

1)对现场标高控制桩必须复测,以防因施工中场地下陷和回弹,以及人为损害,所造成桩点位移,影响施工精度。

2)使用水准仪水准路线进行复核。

5.2.2.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基于本工程的实际特点,标高控制点地下部分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

0.000以上控制网建立

5.3.1平面控制网传递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

用铅直仪或锤球向上投测。

内控法是在建筑物内±

0平面设置轴线控制点,并预埋标志,以后在各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预留200mm×

200mm的传递孔,在轴线控制点上直接采用吊线坠法或激光铅垂仪法,通过预留孔将其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一楼层

5.3.2内控法轴线控制点的设置

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在±

0首层平面上,适当位置设置与轴线平行的辅助轴线。

辅助轴线距轴线1000mm为宜,并在辅助轴线交点或端点处埋设标志。

5.3.3吊线坠法

吊线坠法是利用钢丝悬挂重锤球的方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高度在50~100m的高层建筑施工中,锤球的重量约为10~20kg,钢丝的

直径约为0.5~0.8mm。

投测方法如下:

吊线坠法投测轴线

如图所示,在预留孔上面安置十字架,挂上锤球,对准首层预埋标志。

当锤球线静止时,固定十字架,并在预留孔四周作出标记,作为以后恢复轴线及放样的依据。

此时,十字架中心即为轴线控制点在该楼面上的投测点。

用吊线坠法实测时,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用铅直的塑料管套着坠线或将锤球沉浸于油中,以减少摆动。

5.3.4铅直仪法

5.3.4.1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先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激光经纬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

为消除同心圆误差,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通过旋转仪器望远镜,使激光束在接收靶上成同心圆,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

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

5.3.4.2轴向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表7轴线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高度(H)

H30m

H60m

H90m

H>

5.4楼层平面放线

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

为了便于后期砌筑线的放样,投测的所有轴线必须表示清楚。

5.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1)竖向构件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钢筋上测设标高点,用红胶布标注,作为楼板混凝土浇筑的依据。

测法是以下层+500mm线为准向上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水准仪一次精平,水平线允许误差为±

3mm。

(2)墙、柱模支设采用吊线坠的方法进行垂直度控制。

5.6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线以结构施工时所放各轴线(或控制线)为准进行各细部放线。

楼层轴线已模糊不清楚的须重新引测各主控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2)装修工程开始前,重新复测原结构标高控制点。

填充墙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测设墙体的+500mm控制线,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防止误差扩大。

(3)根据在墙面上弹的+500mm控制线返出门窗标高控制线及地面标高控制线。

5.7沉降观测

5.7.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及本工程结构特点,每栋单体工程均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楼体的四角位置,高度为+1.00。

沉降观测点做法:

采用植筋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即待一层墙柱模板拆除后,距角柱边200㎜,标高1.000m处植入ф25“L”钢筋,植入深度为200mm,伸出墙体长度为100mm,伸出断弯钩长度为50㎜,钢筋端部打磨平整。

植好后刷防锈漆,并在墙上挂牌标示。

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5.7.2、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尺。

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沉降点的设置、测量指导及对测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

2、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施工期间,主体结构每增加1层应观测1次。

,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这里所谓稳定情况,是指沉降量达到小于0.01~0.03mm/d。

还要计算判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变形引起整体倾斜是否满足规范允许值。

3、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的“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5、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本工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l.0;

(2)前后视距:

≤30m;

(3)前后视距差:

≤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6、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5.7.3、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点,再在每栋单体建筑以北及以南距基坑边坡10m处各设置1个永久性高程控制点,控制点采用在原始土层打入ф25钢筋方式制作,钢筋打入土层深度大于1.5米,周边用混凝土进行固定。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DSZ2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10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

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1)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

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2)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

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

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

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

5.7.4、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部过程,并进行司镜。

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

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

(3)作业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

(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标的准确线,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后,沉降观测标上安装专门的保护筒。

6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6.1资料执行规范

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编制,必须执行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及相关地方的规范。

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C3-1);

2)基槽验线记录(C3-2);

3)楼层平面放线记录(C3-3);

4)楼层标高抄测记录(C3-4);

5)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C3-5);

6)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B2-2)A2监;

6.2资料汇编要求

测量技术资料应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所有测量资料必须做到:

表格规范、格式正确、记录准确、书写完整、字迹清楚、汇编齐全、分类有序,必须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资料编制的管理规定。

7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及环保

7.1测量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现场施工测量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做好现场平面、高程控制网点的保护,并定期复核。

采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动态测量数据技术,提高测量精度。

配备精密仪器,减少仪器本身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确保测量仪器本身的精确。

测放工长或测量责任师要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现场测量人员固定,控制测量施工的人为误差。

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复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专人复核。

测量仪器均在计量局规定周期内检定,并有专人负责。

非专业人员不能操作仪器,以防损坏而影响精度。

对原始坐标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定期复查。

由于施工分项多,为保证各班组相互配合,以求紧密搭接,施工测量应与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措施。

所有施工测量记录和计算成果均应按工程项目分类装订,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7.2季节性施工测量措施

即时注意天气变化,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淋;

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应先将仪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阴凉处或用电吹风吹干才可放入仪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进入仪器内部导致仪器失准现象;

夏季空气潮湿,最好备有防潮箱,以利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将主机体及光电配件放入,以防湿气浸入;

在进行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

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

冬季气温低,作业前30分钟,先将仪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作业前测定外界温度,钢尺量距时进行温差改正;

冬季多风三级风力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准气泡的变化。

7.3安全生产及环保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每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普及安全生产教育知识,并对上周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汇总。

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不得穿拖鞋、短裤及宽松衣物进入施工现场;

作业人员处在建筑物边沿等可能坠落的区域应佩带好安全带,并挂在牢固位置,未到达安全位置不得松开安全带;

架设激光经纬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

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防止高空坠物和物体打击。

高空、地面一律用对讲机,严禁在高空和地面互相直接对话。

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严禁带病作业,禁止酒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