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53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A.氢气与过量的碘蒸气(500℃)

B.铝片与过量浓硝酸(常温)

C.铜粉与过量浓硝酸(常温)

D.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

【解析】A.氢气与过量的碘蒸气(500℃)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2种物质均不能完全反应,故A不选;

B.铝片与过量浓硝酸(常温)发生钝化,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铝不能完全反应,故B不选;

C.铜粉与过量浓硝酸(常温)下能够剧烈反应,最终铜完全反应,故C选;

D.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Cu均剩余,故D不选;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征。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Cu与稀硫酸不反应。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2与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0.2NA

B.15g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24L气体

D.300mL2mol/L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3.6NA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氢气合成氨N2+3H2⇌2NH3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1 

mol 

N2与3 

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分子数小于2NA,故A错误;

B.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15g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含有CH2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的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

C、未告知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故C错误;

D.溶液中水中也含有氢原子,300mL2mol/L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大于3.6NA,故D错误;

故选B。

5.有关甲苯和

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休

B.甲苯最多13个原子共面

C.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一氯代物都有4种

【答案】D

........................

6.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A.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

C.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解析】A.同一反应中,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臭氧和氧气之间的转化,故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丁达尔现象分类的,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纯碱可用于去油污:

CO32-+2H2O

2OH-+H2CO3

B.醋酸去水垢:

2H++CaCO3=Ca2++CO2↑+H2O

C.工业制漂白粉:

Cl2+2OH-=Cl-+ClO-+H2O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A13++3NH3·

H2O=Al(OH)3↓+3NH4+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与甘油,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是分步进行的,故A错误;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故B错误;

C.工业制漂白粉是用石灰乳和氯气反应,离子反应为:

Cl2+Ca(OH)2=Ca2++Cl-+ClO-+H2O,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是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知道工业制漂白粉的原料是石灰乳,不是石灰水,因此氢氧化钙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只有使用澄清石灰水时需要改成离子形式。

8.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同位素的性质完全相同

B.H2O分子比较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大

C.在船身上装锌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

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配制1L1mol/LNaCl溶液,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的NaCl固体

【解析】A.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性质,而同位素的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H2O分子比较稳定,是因为分子内的化学键较为稳定,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B错误;

C.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原电池正极的金属被保护,锌、铁和海水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该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称取5.85g的NaCl固体,故D错误;

9.下列表格中的除杂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Al2O3(SiO2)

NaOH

过滤

B

溴水(I2)

CCl4

萃取、分液

C

C2H5OH(CH3COOH)

CaO

蒸馏

D

C2H6(C2H4)

H2

---

 

A.AB.BC.CD.D

【解析】A.Al2O3和SiO2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通过氢氧化钠溶解分离,故A错误;

B.溴和碘均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通过四氯化碳溶解分离,应该选用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

C.乙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盐,可增大混合物的沸点差,用蒸馏的方法可分离,故C正确;

D.乙烯与氢气反应后会引入新杂质氢气,且反应复杂,可以通过溴水洗去乙烯,故D错误;

10.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溶有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反应: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若实验室根据此原理制备少量的NaHCO3,实验包括:

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

下列实验选用的主要仪器不正确的是

A.制取氨气,选用②③B.制取NaHCO3,选用⑨

C.分离NaHCO3,选用④⑤⑦D.干燥NaHCO3,选用①⑦⑧

【解析】A.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需要选用②③以及其他仪器,故A正确;

B.制取NaHCO3是将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可以选用⑨来制取,故B正确;

C.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选用④⑤⑦能够实现,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干燥NaHCO3,不能在坩埚中进行,故D错误;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取绿豆大小一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有气体和红色固体产生

钠比铜活泼,能置换出铜

将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紫色褪去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向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存在Fe2+

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溶液橙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发生了加成反应

【解析】A.将金属钠通入硫酸铜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故A错误;

B.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是与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若溶液中存在铁离子,溶液也变红色,故溶液中一定存在铁元素,可能为二价或三价,应该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故C错误;

D.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使得溶液橙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故D正确;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Y原子半径在这5种原子中最小,R单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X和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W2-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

Y>

Z

B.化合物ZY和RY4化学键类型相同

C.W、R最高价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酸的酸性W>

R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与X单质反应时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单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R为Si元素;

X和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X为C元素;

W2-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W为S元素;

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为钠元素,燃烧生成的产物为过氧化钠;

Y原子半径在这5种原子中最小,则Y可能为N、O、F中的一种元素,根据选项B的物质组成,Y为F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W>

Z,故A正确;

B.化合物ZY和RY4分别为NaF和SiF4,分别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错误;

C.W、R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故C错误;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硫酸,在与C单质反应时只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原子序数和元素的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是Y元素的确定,本题的易错点为D,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全部降低,只体现了硫酸的氧化性。

13.秦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

“秦皮素”是其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有关其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能与5molH2反应

B.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8O5

C.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

氧化,取代等反应

D.分子中有四种官能团

【解析】A.该有机物中能够与氢气加成的结构有苯环和碳碳双键,1mol该有机物能与4molH2反应,故A错误;

B.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8O5,故B正确;

C.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即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分子中有醚键、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酯基和羧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4.下图三条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温度:

T3>

T2>

T1

B.图中pH关系是:

pH(B)=pH(D)=pH(E)

C.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E>

D>

A=B=C

D.C点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

【解析】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中c(H+)、c(OH-)及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图知,离子积常数T3>

T1,所以温度T3>

T1,故A正确;

B.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D<E,但三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相等,则pH相等,故B正确;

C.温度高低点顺序是A=B=C<D<E,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Kw间的关系:

A=B=C,故C正确;

D.C点时,Kw=1×

10-14,c(OH-)=1×

10-6,溶液的pH=8,显碱性,故D错误;

15.已知“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可逆反应中,若反应物按计量系数比投料,则平衡时产物的体积分数最大”。

对于2A2(g)+3B2(g)

2A2B3(g)ΔH<

0的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A2B3的体积分数(ψ)与A2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和T2的关系是:

T1>

T2

B.a、b、c三点都处于平衡状态;

但正向速率最大的是a点

C.在n(A2)=d的点:

n(B2)=1.5d

D.a、b、c三点中:

B2的转化率顺序为:

b>

a>

c

【解析】A.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T1变成T2时,A2B3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是升高温度,因此T1<T2,故A错误;

B.根据题意,a、b、c三点都处于平衡状态,但c点时A2(g)的浓度最大,正向速率最大,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可逆反应中,若反应物按计量系数比投料,则平衡时产物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在n(A2)=d的点:

=

,解得n(B2)=1.5d,故C正确;

D.在反应中增加A2的量,B2的转化率增大,因此a、b、c三点中:

c>

a,故D错误;

16.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几种可溶性无机离子:

Na+、NH4+、Mg2+、Al3+、SO42-、NO3-、Cl-。

某同学收集该雾霾,并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请根据以下的实验操作与现象,判断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已知:

3NO3-+8Al+5OH-+2H2O=3NH3↑+8AlO2-

A.试样中一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气体1和气体2成分一定相同

C.试样中可能含有Al3+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H4NO3、NaCl和MgSO4

【解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气体1只能是NH3,则试样中含有NH4+;

向滤液1中通入CO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加入Al和碱,根据3NO3-+8Al+5OH-+2H2O=3NH3↑+8AlO2-,生成气体2,该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气体中一定含有NH3,如果铝过量,过量的铝会与碱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气体2中可能含有氢气,根据已知条件知,溶液2中含有NO3-,根据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含有NO3-;

滤液1中通入CO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沉淀2是碳酸钡等难溶性碳酸盐;

沉淀1加入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钡不溶于酸,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SO42-,能和过量Ba(OH)2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沉淀,根据题干离子知,该沉淀为Mg(OH)2,所以溶液中含有Mg2+。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NH4+、Mg2+、SO42-和NO3-,故A正确;

B.气体1为氨气气体2可能含有氢气,故B错误;

C.根据实验操作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l3+,即试样中可能含有Al3+,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NH4+、Mg2+、SO42-和NO3-,则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反应现象是解本题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铝能够与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17.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molNO和2.030mol固体活性炭,发生反应:

2NO(g)+C(s)

N2(g)+CO2(g)。

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C(s)/mol

NO/mol

N2/mol

CO2/mol

200℃

2.000

0.0400

0.0300

335℃

2.005

0.0500

0.0250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体系在335℃时的平衡常数为0.25

C.335℃与200℃时相比,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能及焓变均大

D.200℃时,平衡后向恒容容器中再充入0.10molNO,再次平衡时,NO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解析】A.温度升高,生成物的量减少,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的浓度幂之积,所以K=

=0.25,故B正确;

C.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的温度无关,故C错误;

D.由200℃时,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反应方程式为:

N2(g)+CO2(g),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而平衡后向恒容容器中再充入0.1molNO,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NO的百分含量将不变,故D错误;

18.常温下,溶液中金属离子(Mn+)的pM[pM=-lgc(Mn+)]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假定c(Mn+)≦10-6mol/L认为该金属离子沉淀完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金属的难溶氢氧化物中Ksp[Mg(OH)2]最大

B.可以通过调节pH的办法沉淀Fe3+

C.pM、Ksp及pH之间的关系为pM=npH+lgKsp-14n

D.Fe2+和Mg2+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当Mg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解析】A.pM=-lgc(Mn+),根据图像,在pM=6时,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10-3mol/L,10-7mol/L,10-9mol/L,10-11mol/L,c(OH-)分别为10-11mol/L,10-7mol/L,10-5mol/L,10-3mol/L,Ksp[Fe(OH)3]=10-6×

(10-11)3=10-37,Ksp[Cu(OH)2]=10-6×

(10-7)2=10-20,Ksp[Fe(OH)2]=10-6×

(10-5)2=10-16,Ksp[Mg(OH)2]=10-6×

(10-3)2=10-12,四种金属的难溶氢氧化物中Ksp[Mg(OH)2]最大,故A正确;

B.c(Mn+)≦10-6mol/L认为该金属离子沉淀完全,根据图像,pH=3时Fe3+形成沉淀,因此可以通过调节pH的办法沉淀Fe3+,故B正确;

C.pM=-lgc(Mn+)=-lg

=-[lgKsp-nlgc(OH-)]=-lgKsp+nlgc(OH-)=-lgKsp+nlg

=-lgKsp+n(-14-pH)=-npH-lgKsp-14n,故C错误;

,故D正确;

19.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0.1mol/LNa2CO3溶液至中性,溶液中:

2c(CO32-)+c(HCO3-)=0.lmol/L

B.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5,则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2×

(10-5-10-9)mol/L

C.将0.2mol/LNaHCO3溶液与0.1mol/LKOH溶液等体积混合:

3c(K+)+c(H+)=c(OH-)+c(HCO3-)+2c(CO32-)

D.已知Ka(CH3COOH)=Kb(NH3·

H2O)=1.8×

10-5,则常温下0.1mol/LCH3COONH4中:

c(CH3COO-):

c(NH3·

H2O)=180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等知识,牢牢把握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是D,要知道Ka(CH3COOH)=Kb(NH3·

H2O),有

20.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中,收集到NO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则V可能为

A.5.5LB.6.0LC.8.96LD.11.2L

【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n(CuS)=n(CuO)=

=0.15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15×

(6+2)=1.2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x,则3x=1.2,解得:

x=0.4,故气体体积V=0.4mol×

22.4L/mol=8.96L;

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n(Cu2S)=

n(CuO)=

×

0.15mol=0.075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75×

10=0.75mol,设NO为ymol,3y=0.75,计算得y=0.25,气体体积为:

0.25mol×

22.4L/mol=5.6L,由于是CuS和Cu2S的混合物,则生成的气体体积介于5.6~8.96之间,所以B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注意守恒思想与极限法的利用。

本题中利用极限法解答,假设混合物全是CuS,或混合物全是Cu2S,根据铜原子守恒计算n(CuS)、n(Cu2S),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气体体积,实际气体介于二者之间。

21.Ⅰ.车用燃料技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利用氢能的氢氧燃料电池技术较成熟。

某兴趣小组想探究氢氧燃料电池反应的工作原理,设计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前,U型管中装满溶液,电极均为铂电极。

(1)I池为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判断A、B的电极名称的依据是:

__________B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

(2)通电一段时间后,滤纸上发生明显颜色变化,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Ⅱ池中电极具有导电和_______的作用,写出D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

Ⅱ.该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现有的技术在原料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2017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以“铂一碳化钼催化甲醇和水液化重组制备氢气”的新方法获得重大突破,并在美国《自然》杂志发表,具体原理如上图(b)所示:

(4)过程Ⅱ属于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5)依据下表完成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