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61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强化测评五 12Word文档格式.docx

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

道衍驰书曰:

“师老矣,请班师。

”乃还。

复攻东昌,战败,亡大将张玉,复还。

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

益募勇士,败盛庸,破房昭西水寨。

道衍语成祖:

“毋下城邑,疾趋京师。

京师单弱,势必举。

”从之。

遂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

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

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

命蓄发,不肯。

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

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

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十六年三月,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

成祖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

寻卒。

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

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

(《明史·

姚广孝传》,有删改)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次削夺诸王次:

顺序

B.阴选将校,勾军卒勾:

勾结

C.道衍辅世子居守居:

停留

D.道衍力趣之趣:

通“促”,催促,督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姚广孝善于权谋和作战的一组是(3分)()

①毋下城邑,疾趋京师

②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

③瓦堕,将易黄也

④夜缒壮士击伤南兵

⑤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⑥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广孝是个和尚,却拜道士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之学,而且对别人评价他像刘秉忠一类的人而感到高兴,可见他是一个内心极不安分的人。

B.姚广孝让人挖地基建房子,建厚厚的墙,用长方砖垒砌汲水的容器,造兵器,并养了许多家禽来掩饰造兵器的声音,为明成祖举兵做准备。

C.在李景隆围攻北平时,姚广孝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无论防守、进攻都颇有成效,为援军解围北平争取了时间。

D.在济南、东昌连败的情况下,明成祖想要放弃举兵,姚广孝却敏锐地感受到了战机,极力促使明成祖继续,使得战局出现了变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道衍语成祖: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

(5分)

二、(2012·

西北师大附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

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

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诛季君之乱①,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魏冉相秦。

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明年,又取楚之宛、叶。

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

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③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

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

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

“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

夫三晋④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

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

……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⑤秦昭王。

昭王于是用范睢。

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

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

穰侯,昭王亲舅也。

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

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之乱:

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

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

②向寿:

时为秦将,亲韩。

③芒卯:

魏将。

④三晋:

指赵、韩、魏三国。

⑤奸说:

请求进说;

奸,通“干”,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冉举白起举:

举荐

B.今破齐以肥赵肥:

壮大

C.以广其陶邑广:

扩大

D.就封邑就:

靠近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穰侯魏冉功劳的一组是(3分)()

①破芒卯于华阳下

②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③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④越三晋以攻齐

⑤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

⑥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A.①②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昭王即位之后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全部诛灭了那些图谋不轨的昭王的兄弟们,因此,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因为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并且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立下了一些显赫的战功。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睢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D.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立传既着眼于他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2)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三、(2012·

宝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

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

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先是,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一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且唱第后,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

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

会桧死,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

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

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庐杞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

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

孝宗即位,知平江府。

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

属邑大姓并海囊橐②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

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③。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

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上嘉之。

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

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

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纵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

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

请辞,以疾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

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瀚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

“必将名世。

”但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仇,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

论曰:

张孝祥早负才

,莅政扬声,迨其两持和战,君子每叹息焉。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埙(xūn):

秦桧的孙子秦埙。

②并海囊橐:

人名,大富豪。

③行在:

天子所在之地,指京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乡书,再举冠里选冠:

第一

B.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峻:

急切

C.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陵:

顶撞,冒犯

D.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祖:

承袭

10.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孝祥精明能干的一组是(3分)()

①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

②孝祥剖决,庭无滞讼

③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

④为政简易,时纵威济之

⑤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

⑥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

A.②③⑥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孝祥廷试夺魁,是高宗皇帝干预的结果。

高宗认为秦埙的文章说的都是他爷爷秦桧说过的话,远不如张孝祥的文章,于是把他俩的名次互换了。

B.张孝祥颇有从政才能。

他在抚州、平江、潭州、荆州等地任职,都取得了出色的政绩,在政坛上名声远扬;

但他仕途坎坷,屡遭罢黜。

C.张孝祥多才多艺:

过目成诵,才思敏捷,擅长书法。

高宗看了他写的奏章,称赞必定名传后世。

他英年早逝,孝宗深感痛惜。

D.张孝祥在和与战这两种意见中模棱两可,时人为此惋惜。

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浚主战,汤思退主和,而这两个人都对他有知遇之恩。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

(2)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勾:

得到。

2.【解析】选B。

②是说他劝明成祖起兵;

⑥是明成祖做的事情。

3.【解析】选D。

明成祖不是要放弃,“意欲稍休”指他想要稍微休整。

4.参考答案:

(1)道衍对明成祖说:

“不要进攻大都市,快速赶往京城。

京城兵力薄弱,照情形一定可以攻下。

”(“下”“疾”“举”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赐给他大宅子和两个宫女,他全都不接受。

平时就住在寺庙里,穿戴官服上朝,退朝回来后仍旧穿他的僧服。

(“第”“居”“缁衣”各1分,全句通顺2分)

附【译文】

姚广孝,长洲人,本来是医家子。

十四岁时,剃度做了和尚,取名为道衍,字斯道。

侍奉道士席应真,跟随他学到了阴阳术数的知识。

曾经游历嵩山寺,给人算命的袁珙看见他之后说:

“你是多么奇特的和尚啊!

长着三角眼,体型像一只病虎,本性一定是喜好杀戮,是刘秉忠之类的人。

”道衍听后很高兴。

高皇后死时,宗泐当时正担任左善世,就举荐了道衍。

燕王朱棣和他谈得很投机,就请求让他跟着自己。

到了北平,他就担任庆寿寺住持。

经常出入燕王府,行迹很诡秘,常常避开人和燕王交谈。

等到明太祖死,惠帝登基,依次削藩,夺取各藩王的权力。

道衍于是私下劝明成祖举兵,就推荐了袁珙及善占卜的金忠。

在这种形势下,明成祖举兵的心思更加坚决了。

暗地里挑选军官,征兵,收揽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勇士。

燕王府是原来元朝的皇宫,深宅大院的。

道衍就在后花园里练兵。

挖地建造多重房子,建厚墙环绕院子(以挡住练兵的声音),又秘密用长方砖垒砌大池子,日夜铸造兵器,并养了很多家禽扰乱铸兵器所发出的声音。

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推测燕王将有变,(告诉了建文帝,建文帝)下诏逮捕燕王府中的官属。

都指挥张信(将消息告诉明成祖)向明成祖表明了投靠的诚意,明成祖于是决定起兵。

恰好碰到大风雨,吹翻了房瓦掉到地上,明成祖脸色都变了。

道衍说:

“这是祥兆。

飞龙在天,凭风雨可知起兵是顺应上天意志。

瓦片掉地,表明将要改变政权了。

”于是就起兵。

当时,道衍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当年十月,明成祖袭击大宁,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

道衍的防守很牢固,击退了进攻。

在夜里用绳子把士兵吊出城去,击败了李景隆的军队。

等到明成祖的援兵到了,就内外合击,杀敌无数。

成祖围攻济南三个月,没攻下来。

道衍快马送信说:

“军队在外已经很久了,请退兵吧。

”成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回来了。

后来再次进攻东昌,战败,损失了大将张玉,又退回来。

成祖想要稍微休整,道衍却极力促使他再次进攻。

于是招兵买马,打败了盛庸,攻破房昭西水寨。

道衍对明成祖说:

”(明成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最终在淝河、灵璧接连打败各路将领,渡江进入京城。

成祖即位后,授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

永乐二年四月,授官道衍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恢复他的本名,赐给名字“广孝”,追赠给他的祖父同样的官称。

明成祖和他谈话,都尊称他为少师而不直接叫他的名字。

皇帝命他蓄发还俗,他不肯。

赐给他大宅子和两个宫女,他全都不接受。

皇帝来往两都、出塞北征时,他就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读书,他作为随侍从旁教导。

十六年三月,道衍已经84岁了,病得很厉害,不能上朝,仍旧住在庆寿寺。

明成祖亲自乘车去看了他两次,交谈得很愉快,并赐给他金睡壶。

不久他就死了。

明成祖十分震惊,深深悼念他,两天都停止了上朝,命令有司置办丧事,按僧人的礼仪给他下葬。

明成祖亲手制作了神道碑记录他的功劳。

5.【解析】选D。

就:

到。

6.【解析】选A。

③写了穰侯听苏代之言退兵回来;

④是范睢的谗言,攻齐是穰侯的想法,并非事实;

⑥句说的是穰侯的显贵,富可敌国。

7.【解析】选C。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欲”,想要,并非事实。

8.参考答案:

(1)我因此说秦王英明且熟悉计谋,穰侯机智且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

(译出大意给2分;

“明”“习”“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等到他尊贵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致因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溢”“开说”“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

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国君,就是昭王。

武王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力量并拥立了昭王。

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

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

昭王七年,魏冉做了丞相。

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他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

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

此后,魏冉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务,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

第二年,寿烛被免职,再次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这时,穰侯富有的程度,超过了王室。

秦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邑、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

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给赵国增援了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

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说:

“我听来往的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

现在要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

……我因此说秦王英明且熟悉计谋,穰侯机智且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

”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讽穰侯竟然越过韩、赵、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

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

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

这时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

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

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

穰侯后来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

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

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

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

等到他尊贵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致因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9.【解析】选B。

峻:

高或快。

10.【解析】选D。

①说的是张孝祥曾经是汤思退的学生;

③说的是张孝祥认为金人势力大,宋朝敌不过,想与对方讲和。

这两项与精明能干无关。

⑥说张孝祥做官到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就去世了,不是表明精明能干的。

11.【解析】选A。

“把他俩的名次互换”不合文意。

考官把秦埙定为第一名,孝祥是第二名;

高宗皇帝干预后,孝祥是第一名,秦埙是第三名。

12.【解析】看懂意思,字字落实,灵活处理。

注意下列关键点的翻译:

(1)“揖”译为“施礼”,“请婚”译为“说要把女儿嫁给他”或“请求两家结为婚姻”,“憾”译为“怨恨,嫉恨”;

(2)“莅事”译为“处理政务”,“精确”译为“精明,正确,没有差错”,“老”译为“老练”。

答案:

(1)曹泳在殿庭给孝祥施礼,说要把女儿嫁给他,孝祥不答应,曹泳为此怨恨他。

(2)(孝祥)年龄不到三十岁,处理政务精明无差错,在州县政事处理上非常老练的人都比不上他。

张孝祥,字安国,是历阳县乌江人。

他读书只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写文章一会儿就能写出几千字。

他十六岁就负责乡里文书的事务,接着乡里推举优秀人才他是第一。

绍兴二十四年,在廷试中获第一名。

(当时)主考官已经在众多考生中把秦埙定为第一名,孝祥是第二名。

高宗读秦埙的文章(认为)都是秦桧说过的话,于是就把孝祥提升为第一,而秦埙成了第三。

朝廷授予孝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的职务。

在这之前,皇上压制秦埙而提升张孝祥这一件事,秦桧已很是恼怒,后来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交情深厚,秦桧向来嫉恨胡寅,而且考试的名次公布后,曹泳在殿庭给孝祥施礼,说要把女儿嫁给他,孝祥不答应,曹泳为此怨恨他。

于是曹泳就散布流言诬陷张祁要谋反,朝廷下诏将张祁关进大牢。

适逢(后来)秦桧病死了,于是朝廷让孝祥担任秘书省正字。

当初,孝祥廷试高中状元,因为他出自汤思退的门下,思退担任宰相,把孝祥提拔到很高的地位。

但思退向来不喜欢汪澈,孝祥与汪澈一同在宰相馆任职,汪澈老成持重,而孝祥年轻气盛,常常顶撞、违背汪澈的意愿。

到汪澈任御史中丞时,首先弹劾孝祥,说他的奸诈不在庐杞之下,孝祥于是被罢免。

不久朝廷任命张孝祥担任抚州知府。

(孝祥)年龄不到三十岁,处理政务精明无差错,在州县政事处理上非常老练的人都比不上他。

孝宗即位,孝祥任平江知府。

事务繁杂,孝祥处理得很果断,公堂上没有久拖不决的案子。

属平江府管辖的县邑有个富豪大族名叫并海囊橐,干了许多坏事为己牟利。

孝祥把他抓捕起来并治罪,查封了他家的粮库,没收谷粟数万石。

第二年,吴中地区遭受大饥荒,(百姓)都依靠这些粮食救济……张浚从蜀地回朝,向朝廷推荐孝祥,(朝廷)征召他调回京城。

孝祥一向被汤思退所器重,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思退不高兴。

孝祥入朝奏对,就向皇帝说:

“张浚和汤思退两位丞相应当同心力,来实现陛下收复中原的大志。

”皇帝赞许他的建议。

适逢金人再度侵犯边境,孝祥说金人势大,我方敌不过,想与金人缔结和约。

宣谕使(为此)弹劾孝祥,(朝廷)将孝祥削职罢免。

不久(朝廷)起用孝祥担任潭州知府。

孝祥处理政务崇尚简易,不时用严厉的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湖南地区于是太平无事。

(后来)又等待朝廷的任命,调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

(到任后)他修筑寸金堤,从这以后荆州没有水患发生。

(后来)张孝祥请求辞去官职,因病去世,孝宗很是为他惋惜,有用人才没有用尽的感叹。

(张孝祥)做官到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就离任(去世)了,年龄才三十八岁。

孝祥风度潇洒,文章超过常人,尤其擅长书法,他曾经亲笔写的奏章,高宗看见后,称赞说:

“必定会名传后世。

”只是在渡江之初,(朝廷)让大臣商议对金人是和还是战,张浚力主为复仇而战,汤思退承袭秦桧的意见力主求和,孝祥出自这两人的门下因而在这两种意见中摇摆不定,议论这件事的人都为孝祥感到惋惜。

评论者说:

张孝祥从很年轻时就很有才干,在政坛上名声远扬,到他在和与战这两种意见中摇摆不定时,有见识的人常常为此感到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