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91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docx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功能杠杆老师版

半山书院八年级物理复习(10)--机械功能杠杆

一:

知识点梳理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某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F2

②有些情况下,可根据杠杆的实际转动情况,来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等。

2、杠杆的五要素:

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3、力臂的方法:

⑴找到杠杆的支点O;

⑵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

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虚线)

⑷标出力臂(用大括号,注明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

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5、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

特点:

能省力但是费距离。

应用: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

(2)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特点:

费力但是生距离。

应用: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等臂杠杆。

特点:

不省力不费力

应用:

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

1、定滑轮:

F1

①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

相当于等臂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l2

①定义: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说明: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s=2h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1/2(G物+G动);s=2h

3、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G;s=nh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G物+G动);s=nh

说明:

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二:

重点、难点突破

1、杠杆:

例1、如图所示,用力F拉杠杆的A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1、F2、F3、F4表示力F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A.F1B.F2C.F3D.F4

 

解析:

当杠杆在图示位置精致不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杠杆所受阻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因而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也保持不变,所以当动力臂最大时所用的拉力最小。

当杠杆上力的作用点和支点都固定不变时,当所用力的方向跟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连线垂直时,力臂最长,故力F2最小

答案:

B

小练习:

1、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将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定

答案:

1、D2、A

2、滑轮和滑轮组:

例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解析:

当用滑轮或滑轮组拉着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所克服的阻力为地面对物体产生的摩擦力,即三种情况下所克服的阻力(f)相同。

甲种情况使用的为定滑轮,所用拉力F甲=f;乙种情况使用的是动滑轮,所用拉力F甲=1/2f;丙种情况为滑轮组,该滑轮组有三股绳子向左拉物体,所用拉力F甲=1/3f。

故答案为B.

答案:

B

小练习:

1、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A.1500N    B.1000N C.500N   D.250N

2、关于使用滑轮组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A、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B、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一定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一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答案:

1、A2、B

三:

综合训练

一:

填空题:

1、一长直扁担长1.5m,前端挂200N的货,后端挂300N的货,则肩膀应该位于离扁担前端________m处,才能使扁担平衡,平衡后肩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N.(不计扁担的重力)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测力计的示数为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N。

 

3.在图1所示的两种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选填“甲”或“乙”).使用这两种工具都省功(选填“能”或“不能”).

图1

4、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的物体。

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_________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的比值是___________。

图7

5、如图2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相等(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FB=。

 

6、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3,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7、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拉力F或

,F和

大小的关系是F

(填大于、小于、等于)

图3

图4

 

8、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图。

图5

 

图6

9、如图6所示,动滑轮重为5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N,则物体的重是N;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则绳子自由端下降m。

图7

10.如图7,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点处,拉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如要求弹簧测力计钩在支点左侧,使它的示数为0.49N,且杠杆仍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________点处,拉力方向应__________。

 

机械功功的原理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图10-5

*1.计算功的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0.5]

*2.如图10-5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杠杆,F=30N,使杆端下降15cm。

F所做的功是。

[1.0]

*3.一个搬运工,扛着重600N的箱子。

他的肩对箱子的作用力大小是N,方向是向的。

如果他沿水平地面走5m,他对箱子做的功为;如果他沿楼梯走到5m高的楼上,他对箱子做的功为。

[2.0]

*4.有一辆重为500N的小车,某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它走了10m。

那么,人对小车做的功是,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1.0]

*5.功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

例如你使用的是省力机械,那就必然要费。

[1.0]

*6.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

[0.5]

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D.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

**7.某人用力把一个重10N的冰块水平抛出,冰块在水平的冰面上滑行40m远停下来。

则冰块在滑行过程中()[1.5]

A.人对冰块做了400J的功.B.重力对冰块做了400J的功.

C.人和重力都没有对冰块做功.D.以上说法都不对.

**8.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马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m,做了3×105J的功。

求:

(1)马车的重;

(2)马的拉力。

[2.5]

 

知识的应用

**9.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重500N的物体沿水平面移动20m。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2.5]

**10.某人将一只重为50N的箱子拎起0.5m高,然后沿水平方向行走10m。

则该人对箱子共做J的功,其中沿水平行走10m所做的功为。

[1.5]

**11.要使一个物体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要对物体做一定的功。

如果是利用机械(如杠杆、滑轮、滑轮组)来使物体移动的,那么,利用费力的机械就距离,利用省力的机械就距离。

总之,不论使用什么机械,要想少做些功是不可能的。

这个现象可以用一句很简洁的话概括:

这就是功的原理。

[2.5]

**12.在相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使较重的A物体沿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粗糙的平面移动,若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5]

A.推力对人物体做的功多B.推力对B物体做的功多

C.推力对A物体和B物体做的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推力对它们做功多少的关系

**13.有两只相同的水缸,需好几桶水才能盛满。

现有甲、乙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水桶从同一处取水分别倒入两个水缸内。

甲力气大,每次均提一桶水;乙力气小,每次均提半桶水。

在两位同学都使各自的水缸注满水的过程中()[1.5]

图10-6

A.甲比乙做的功多B.乙比甲做的功多

C.两人做的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做功的多少

***14.如图10-6所示,三种情况中物体所受的拉力都是F,甲图中物体上升sm,乙图中物体沿斜面向上移动sm,丙图中物体水平移动sm。

比较拉力F做功的多少,结论是()[2.5]

A.甲图做功最多.B.乙图做功最多.

C.丙图做功最多.D.做功一样多.

***15.马拉着重I04N的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30min走了5.4km,车在前进过程中受的摩擦阻力是1000N。

问:

(1)马拉车前进的速度是多大?

(2)马对车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马在这段时间内对车做了多少功?

[2.5]

 

图10-7

***16.如图10-7表示一个楼梯,楼梯上面有一个平台。

楼梯的斜坡长L=5m,平台高h=4m,平台长s=3m。

某人手提质量为25kg的水桶沿楼梯上楼,然后走到平台右端。

这一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3.0]

 

机械效率功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运动有快有慢,我们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称为速度,计算公式是。

做功也有快有慢,我们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称为,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2.5]

*2.机械效率是指写成公式是。

[1.5]

*3.利用机械做功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和。

[1.5]

图10-10

*4.利用某机械做功,动力做的总功是500J,其中有用功是400J。

那么,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是J,机械效率是。

[1.5]

**5.我们要通过实验测出图10-10中甲和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5]

(l)两个滑轮组装置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有哪些?

(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

,需要计算哪几个物理量?

(3)实验中,如果你已经按图组成了一个滑轮组,那么,只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而不再用刻度尺量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行不行?

,理由是什么?

(4)请问:

甲、乙两个滑轮组哪个更省力些?

理由是什么?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不会一样?

,理由是什么?

**6.有甲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做功的2倍,而乙做功所花的时间是甲的一半,由此可知()。

[1.0]

A.甲做功快.B.乙做功快.C.甲、乙做功一样快.

**7.一个举重运动员,在2.5s内把一个质量为200kg的杠铃举高2m。

取g=10N/kg。

问:

(1)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多少功?

(2)运动员举杠铃时的功率是多大?

[2.0]

 

**8.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G=100N的物体提到h=9m的高处,人拉绳端的力F=60N问:

(1)人做的总功是多少?

(2)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人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4)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5]

 

**9.用一个杠杆来提升重物。

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重600N,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是210N,物体被提升20cm。

求:

(l)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

(2)人做了多少总功;(3)人做了多少额外功;(4)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4.5]

 

机械能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一个物体,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一个物体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0]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

[1.0]

*3.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0.5]

*4.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

[0.5]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能。

一个从高处落下的物体,在某一位置时具有的动能是8J,重力势能是6J,则物体具有的机械能是J。

[1.5]

*6.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5]

(1)在海面上行驶的船具有。

(2)被拉伸的橡皮筋具有。

(3)被拦河坝挡住的上游河水具有。

(4)站在下行电梯里的乘客具有。

*7.关于动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

A.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B.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

C.运动物体只具有动能D.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8.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

A.高山上静止的石头不具有能B.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C.只要物体能够做功,就说明物体具有能D.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

**9.甲、乙两物体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能够做的功一定比乙多

C.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D.甲已经做的功一定比

 

机械功和机械能训练(检测题)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雨滴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图10-1

*2.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二是。

*3.如图10-1所示,轨道ABC光滑,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的C处,物体从A点由静止下滑,沿BC运动并撞击弹簧,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能转化成能。

*4.在平直公路上用50N的水平力拉着重为500N的车前进10m,则拉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为。

知识的应用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运动,力不一定就对物体做功。

()

(2)功的单位是牛·米,专门名称是焦,功的单位还可以是瓦·秒。

()

(3)功率是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它表示做功的快慢。

()

(4)由功的原理可知,省力的机械费功,费力的机械省功。

()

(5)甲、乙两台机器都在工作,谁做的有用功多谁的机械效率就高。

()

(6)使用机械做功时,如果摩擦不计,它的机械效率就是100%。

()

 

***6.某物体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该物体()

A.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

图10-2

C.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

***7.如图10-2所示,滑轮组自重及摩擦不计。

物体A重30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

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的阻力是N;5s内滑轮组对物体A做的功是J;拉力F的功率为W。

知识的拓展

***8.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l00N的货物吊到2m的高处,人施加在动滑轮绳端的力是55N。

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J,总功是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9.一只水捅掉在了井里,在打捞水桶时里面带了些水,则下列各项属于有用功的是()

A.

图10-4

把桶中的水提高做的功B.把桶提高做的功

C.把桶和水提高做的功D.手拉打捞绳所做的功

****10.用如图10-4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900N的物体,使物体匀速上升3m,所用拉力为400N,摩擦不计。

求:

(1)动滑轮有多重。

(2)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大。

(3)若用它匀速提升重1800N的物体,绳端的拉力是多大?

这种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参考答案]

检测题

1.不变减小减小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动弹性势4.500J05.(√)(√)(√)(×)(×)(×)6.B7.12300608.20022091%9.B10。

(1)由

(2)

;(3)

机械功功的原理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W=FS焦2.4.5J3.600上03000J4.1000J05.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距离6.C7.C8.

(1)2×104N

(2)750N

知识的应用9.002000J10.25J0J11.省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2.C13.C14.A15.

(1)10.8Km/h1000N5.4×106J16.1000J。

知识的拓展17.

(1)不计磨擦和机械自重

(2)存在磨擦和机械自重18.

(1)Gh

(2)1/22FSGh(3)

FS

19.

(1)9×104N

(2)1.08×108J20.6×103N21.

(1)100J

(2)50N22.使用更长一些的木板,使斜面坡度更小些。

机械效率功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V=s/t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功率p=w/t瓦千瓦2.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3.磨擦机械自重4.100J80%5.

(1)提起的物体相同滑轮个数不同,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不同

(2)钩码重绳端的拉力钩码上升高度绳端拉力移动的距离(3)行可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推算(4)乙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多不一样动滑轮重不同6.C7.

(1)4000J

(2)1.6×103W8.

(1)1080J

(2)900J(3)180J(4)83.3%9.

(1)0.6m

(2)126J(3)6J(4)95.2%。

知识的应用10.做功快慢2×10711.较轻的较轻的少做额外功12.自重磨擦额外小于113.

(1)竖直向上匀速

(2)5(3)0.025J80.%(4)变大14.天平钟表,测力计刻度尺15.(×)(√)(√)16.(×)(√)(×)(×)17.C18.D19.B20.C21.4×103N22.

(1)滑轮与轴之间有摩擦475J500J95%23.

(1)200J250J80%

(2)450J500J90%

知识的拓展24.

(1)1.26×108J

(2)3150N(3)3150N25.

(1)100N

(2)12500J(3)50W26.

(1)24000J

(2)60%27.

(1)70N

(2)600m28.3.92×105W29.

(1)24000J200W30.

(1)略

(2)2.2N(3)80%31.1.5m

(2)80%32.

(1)动滑轮重20N机械效率83.3%

(2)1.5m33.

(1)4×104N

(2)48s34.

(1)8W

(2)25N35.

(1)75%

(2)先利用问题1的条件求动滑轮重30N再求机械效率80%36.功率与牵引力、速度的关系是p=Fv功率为最大时,速度最小时牵引力最大37.

(1)图略(提示:

“方便”—应使绳子向下拉)

(2)720N150W38.

(1)图略(提示:

使绳子向上拉)

(2)56N89%(3)最大能提起的物重为270N,最大机械效率为90%。

机械能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能够做功能做的功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3.质量速度4.越大5.机械146.

(1)动能

(2)弹性势能(3)重力势能(4)动能7.D8.C9.B

知识的应用10.不变变大变大11.

(1)增大不变增大

(2)不变减小减小12.弹性势能势势动13.动势动14.势动势动15.B16.D17.C18.B19.C20.D21.C22.动能和势能都变小,因为动能和势能都与质量有关,质量变小,所以动能和势能都变小

知识的拓展23.动势动势24.卡车铁球25.重力势弹性势26.变大变小不变变小27.重力势动动弹性势能28.动动势29.A30.A31.B32.B33.A34.C35.B36.D37.共4次,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3)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8.小球运动受摩擦。

参考答案:

(机械与人)

一:

填空题:

1、0.95002、5.412.63、乙不能4、A1/4

5、1.26、费力A增大7、等于8、乙

9、7300.610、F竖直向下A竖直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