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929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8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理解运用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在词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建议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

本课学习中,可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再让学生根据偏旁分类;

接着结合课后第三题,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最后让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上这些动词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

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准确理解。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本课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

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带着问题“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寻找并提取文本中较为明显的信息;

然后根据图文对应、结构反复的特点,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有关猴子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王国开会的故事,认识了老虎、狗熊、狐狸等动物。

这节课我们将认识动物王国里的另一位动物朋友,他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他是谁呢?

(学生回答:

小猴子)

2.师:

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都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适当鼓励)

《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3.过渡:

原来同学们都听过这么多有关小猴子的故事呀!

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

那小猴子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教师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学生朗读)

板块二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本课生字圈画出来。

2.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学生检查是否有没有圈画出的生字。

猴 结 掰 扛 满 扔 摘 捧 瓜 抱 蹦 追

(2)指名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3)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带上拼音读、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

①同桌合作练读生字。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正音。

②再次指名认读,教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准后鼻音生字“扛”“扔”“捧”“蹦”,翘舌音生字“摘”“追”,多音字“结”。

3.交流识字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

(1)借助图片,识记生字“猴”“结”“瓜”。

①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猴”的模样,识记生字“虎”。

②根据课文中有玉米、桃子的插图和课文中的句子“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引导学生识记生字“结”。

③根据课文中有西瓜的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瓜”,并结合生活经验组词“南瓜”“冬瓜”“哈密瓜”,识记生字“瓜”。

(2)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中的插图,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表示动作的字。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进而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偏旁都是“手”或提手旁,说明它们都表示跟手有关的动作。

②学生观察课后第三题的插图,尝试依据插图,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③指名学生模仿,教师相机指正。

(3)借助课文插图,以及生活经验识记生字“追”“蹦”。

①借助课文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追”表示的动作,识记“追”。

②课件出示兔子蹦蹦跳跳走路的图片或视频,识记“蹦”。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进而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偏旁都是足字旁,说明它们都表示跟脚有关的动作。

(4)组词识记“满”。

满:

满足、满意、满身

板块三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过渡:

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相信接下来的写字也难不倒大家,我们一起去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吧!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块 非 常 往 瓜 进 空

(1)指名学生读。

(2)开火车读。

3.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独体字“瓜”。

①先引导学生观察“瓜”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主书写,教师巡视查看。

②根据学生自主书写的情况,教师再一边范写,一边提示书写要点。

“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同;

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

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2)指导书写“块”“非”“往”三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和笔画的穿插。

①引导学生观察“块”“非”“往”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②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示书写要点,提醒学生关注“非”的笔顺。

“块”左窄右宽;

“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丿”先竖后弯。

“非”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

两竖左边稍短;

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往”左窄右宽;

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

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

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的双人旁。

(3)指导书写“常”“空”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①引导学生观察“常”“空”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②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示书写要点。

“常”上宽下窄;

秃宝盖要舒展;

“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

“巾”字略宽于“口”;

上下重心要对正。

“空”上宽下窄,长短较一致;

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上,“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4)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进”。

①引导学生观察“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进”的“井”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

“辶”的平捺要舒展,托住被包部分。

板块四 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①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学生回答: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个自然段)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他看见了很多东西,可是他看见一个东西就扔了手里的东西,扔到最后空手而归的故事。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出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它看见了哪些东西。

①小组内交流自己勾画的内容。

②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评价。

地方:

一块玉米地里、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东西:

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3.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才发现原来小猴子去了这么多的地方,看见了非常多的东西。

可是很奇怪,为什么小猴子最后却空手而归呢?

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随文讲解,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板块一 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生字,你还记得它们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教师适时指导。

(1)自读、教师指名读。

(2)全班齐读。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并且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小猴子最后空手而归的原因。

板块二 品读课文,了解原因

1.师:

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小猴子在玉米地的收获。

(2)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玉米地的情况。

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又大又多”,感受玉米的茂盛。

“又大又多”写出了玉米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大”,一个是“多”。

②联系上文玉米“又大又多”,理解小猴子的心情。

A.师: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心情怎么样?

(非常高兴)

B.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非常”,体会“非常”强调了小猴子高兴的程度。

(3)师:

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

请大家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①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字“掰”,想象小猴子掰玉米的场景。

A.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你掰过什么东西?

怎么掰的?

B.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掰”字,根据它的结构,理解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C.教师请两个学生表演“掰手腕”,体会“掰”字意味着用的力气很大。

②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字“扛”,进一步理解玉米的大。

A.结合课后第三题插图,理解“扛”表示的动作。

B.请学生演示一下“扛”,领悟只有比较大的东西才用“扛”,说明小猴子掰下的玉米很大。

(4)师:

假设你就是这只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相信你也会非常高兴的,请大家带着这种非常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1自然段。

“又大又多”重读,突出玉米的特点;

“非常”重读,突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5)过渡:

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往前走了,那小猴子接下来会看到什么呢?

我们接着看第2自然段。

2.默读第2自然段,了解小猴子在桃树下的收获。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小猴子在桃树下的情况。

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满树”,感受桃子的数量非常多。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又大又红”,感受桃子的外表非常惹人喜爱,看着就很好吃的样子,理解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的原因。

(2)师:

小猴子看到桃子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

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①指名学生读准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的“扔”和“摘”。

②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插图,理解“扔”和“摘”的动作。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扔”,感受小猴子放弃玉米时没有留恋和犹豫。

(3)学生结合插图,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猴子看见桃子时的高兴。

“满树”重读,读出桃子结得多;

“又大又红”重读,读出桃子的惹人喜爱;

“扔了……”一句语速稍快,突出小猴子急于得到桃子的心情。

小猴子摘了玉米,又往前走了,这时候他又走到了一片瓜田里。

这回小猴子还会扔掉桃子吗?

我们去看看课文第3自然段。

4.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了解小猴子在瓜田里的收获。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捧”,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插图,感受桃子的大。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满地”,感受西瓜的数量非常多。

(3)抓住关键词“又大又圆”,感受西瓜诱人的样子。

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多,他又做了什么呢?

他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5)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体会小猴子的性格。

小猴子见桃子又大又红,于是扔了玉米;

见西瓜又大又圆,于是扔了桃子;

由此可见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不专一。

(6)学生结合插图,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猴子看见西瓜时的高兴。

“满地”重读,读出西瓜的多;

“又大又圆”重读,读出西瓜的惹人喜爱;

“就扔了……”一句语速稍快,突出小猴子想摘西瓜的急切心情。

5.师:

小猴子这回摘到了又大又圆的西瓜,他应该满足了吧?

我们接着往下看。

(1)学生默读第4、5自然段,了解小猴子摘了西瓜之后的情况。

①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插图,引导学生明确“抱”的动作,感受西瓜的大。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蹦蹦跳跳”,感受小兔子的可爱。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感受小猴子见一样爱一样,做事没有明确目标的性格。

(2)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不见了”“只好空着手回家”,明确小猴子最后一无所获的结果。

①引导学生抓住“不见了”,了解小猴子最后没有追上小兔子,并且他又扔掉了西瓜,所以只能空着手回家。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只好”,并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感受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

假设你是最后两手空空回家的小猴子,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回家的路上,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我肯定十分后悔、难过、伤心。

我会想:

哎!

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最后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现在两手空空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哎!

经过这次,我一定要吸取教训。

(4)学生结合插图,朗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猴子抱着又大又圆的西瓜的满足,到最后两手空空回家的难过。

“走着走着”语速稍慢,读出小猴子边走边玩的悠闲自在;

“蹦蹦跳跳”“真可爱”重读,读出小兔子的惹人喜爱;

“不见了”语速稍快;

“只好”稍微读慢点,读出小猴子的后悔与无奈。

6.结合小猴子一次次扔掉东西,去追另一个新东西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会空着手回家?

(1)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因为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三心二意,他一路上见一样摘一样,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摘的东西扔掉。

最后,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一个也没有了,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7.教师小结:

原来小猴子空着手回家是因为他见一样爱一样,把得到的东西都扔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呢,小朋友们千万别学小猴子一样三心二意哦!

板块三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脉络。

小猴子下山

2.引导学生把故事情节讲清楚、讲明白。

(1)学生看图讲故事:

根据课文插图,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生先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同桌听,同桌之间相互点评。

(3)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相机点评。

3.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4.教师总结:

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相信小猴子经过这次空手而归的经历,肯定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一个专一的小猴子。

老师也相信小猴子下一次下山一定会满载而归的。

大家课后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朋友或者家人听,跟他们一起分享你学到的道理。

完成《教材1+1·

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文前四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第1、2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第1自然段中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小猴子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小猴子的高兴的心情。

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为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迁移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也很重要。

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经验,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年级的学生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

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抛出一个问题: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

学生表现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快乐练习

训练8

砸布袋

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在小溪边的一块空地上玩砸布袋。

跟上次一样,王涛、赵巍、张强是一组,我、阎昆、王鹏又是一组。

他们组先进入了画好的圈,我们组砸。

不一会儿,王涛被“砸”了下来,只剩张强和赵巍两个了。

他们两个都是机灵鬼,难砸得很。

突然,布袋落在我的手里,而赵巍就在我面前,真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马上将布袋向他腹部砸去,本以为他这次一定会被砸下去,万没想到,他却灵敏地卧倒在地,又落空了。

我不气馁,当布袋又落在我手中时,我对准赵巍的腿砸去,“叭”,布袋砸在他腿上,我们欢呼起来!

可张强还在那神气呢!

不过几个回合,他也被我们打败了。

“我们赢了!

一、文中寻宝

1、他却_______地卧倒在地,又落空了。

A、灵敏B、迅速

2、可张强还在那_______呢!

A、发神B、神气

二、照样子,填动作的词

例:

砸布袋

_____手巾_____泡泡_____门铃_____电视_____作业_____游戏

三、“我不气馁”这句话中的“气馁”的意思是_____

A、生气

B、形容灰心丧气,失去勇气。

训练9

有趣的“二十四点”游戏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玩“二十四点”游戏。

我先找到一些扑克牌,再把10以下的牌整理出来。

然后爸爸说:

“我拿出四张牌,不管用加减还是乘除,只要能算出的得数是二十四就好了。

”于是,爸爸就从盒里拿出四张牌,往桌子上一摆,我们都抢着算,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牌一出来,爸爸就叫“知道了!

”接着,妈妈也叫“算出来了。

”可是,我还没有算好,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爸爸叫我不要急,要放松。

听了爸爸的话,我就冷静了下来,认真地算。

花了半天功夫,我终于算出来了,爸爸妈妈都笑了,说:

“楠楠,你平时还要多多训练口算。

知道吗?

”我吐吐舌头,调皮地说:

“知道了,那你们就要经常跟我玩二十四点游戏。

今天,玩二十四点游戏,给我带来乐趣,也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

我喜欢玩二十四点游戏。

一、文中找宝

1、不管用加减还是乘除,_____能算出的得数是二十四_____好了。

A、因为……所以……B、不但……而且……C、只要……就……

2、听了爸爸的话,我就_____了下来,认真地算。

A、冷静B、安静

二、“可是,我还没有算好,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朗读这句话时,要

读出_____的语气。

A、着急B、惊讶C、失望

三、巧猜字谜。

(谜底在文中找)

1、又在左边,又在右边。

()

2、二人力大冲破天。

3、一字有千口,你有我也有。

()

四、我能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10

贴鼻子

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觉得没劲,就找来了几位小朋友。

我们商量后决定做一个“贴鼻子”游戏。

我动手画了一只大白兔,只是少了一个鼻子。

另外,我又画了一个鼻子。

  活动开始了,小丽第一个出场。

我找来一块布,把她的眼睛蒙住。

然后将她转了两圈,给她一个鼻子,让她贴。

  小丽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前面走。

到了小白兔前面,她停了下来。

她在兔子身上摸来摸去,最后好象确定了似的,把手中的鼻子一贴,拉开布看。

我们全都笑了起来。

原来,她把鼻子贴在了兔子的嘴巴下面。

哈哈,真好笑!

  第二个出场的是小强。

他接受了小丽的教训,来到画像前这儿一摸,那儿一放。

“唉呀,太高了,往下。

”我急得说出了声。

他听到我说的话立刻把纸鼻子往下移一点。

“好!

”大家齐声欢呼。

  活动在进行着。

我们每一个人都玩了两次以上。

大家全都尽情地玩。

这一次我们玩得可真过瘾!

一、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2、3自然段写的是()贴鼻子,第4自然段写的是()贴鼻子。

二、小丽把鼻子贴在了兔子的什么位置?

_______

A、眼睛处B、嘴巴下边C、耳朵处

三、“这一次我们玩得可真过瘾!

”这句话中“过瘾”的意思是______。

A、浓厚的兴趣。

B、舒服,有意思,好玩。

四、小强来到画像前的动作是什么?

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

训练11

吹泡泡

 张君瑶

今天班队课,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吹泡泡比赛。

吹泡泡比赛开始了。

第一组的同学拿着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走向讲台。

他们一起吹时,花花绿绿的泡泡一齐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