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981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将“目的”去掉。

D.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能把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走得稳健,走得昂首阔步。

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

5.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鲁迅先生讲故事的“长妈妈”与《阿长与(山海经)》中给鲁迅先生买来《山海经》的“阿长”并非同一个人。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而写成的,因此它和高尔基的《童年》一样都是自传体小说。

C.《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打虎将”武松、“黑旋风”李逵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D.《西游记》中,孙悟空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这两个情节里,虽然被师父攆走,最后依然顾全大局,重回西天取经的道路上。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孔子、孟子分别被称为“至圣”亚圣”,他们都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D.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律诗,属于近体诗。

7.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一朵花的色彩,是看得见的、外在的东西,一朵花的花香,是看不见的、内在的东西。

B.教育家陶行知的短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昭示,春末夏初,是最适宜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

C.我不同意祖父打洋车夫,我问:

“你为什么打他呢?

是我自己愿意蹲着。

D.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受途径。

8.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种船在我国的唐代就出現了,由于装有大轮子,因此取名为轮船

②轮船出现之初是有轮子的

③不过轮船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游轮”“巨轮”这样的名词也被频繁使用

④后来造船技术进一步改进,水下的螺旋桨代替了露在水面上的轮子

⑤这种船在欧美也曾广泛地使用

A.②①⑤④③

B.④①③⑤②

C.①⑤③②④

D.②④①③⑤

9.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今年是农历己亥年,据此推算,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己亥杂诗》距今已有180年了。

B.古人称自己的亲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卑幼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芒种。

D.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辈分不同、年齡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10.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①虞世南:

唐初名臣,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正直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

②緌:

古人帽带下垂部分。

③藉:

同“借”。

A.这首诗入笔高远,格调清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

B.第一句写出了蝉的外形与食性特点,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垂下的帽带,“饮清露”的“清”写出了蝉品性高洁。

C.第二句中“流响”写出了蝉鸣叫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声响从疏桐中传出,悦耳动听。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传,往往是秋风所致。

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古诗文填空

(1)______,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

(2)问君何能尔?

______。

(《饮酒》)

(3)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4)不应有恨,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

(《岳阳楼记》)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出了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

《木兰诗》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8)古人常寄情山水,或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或寄托恢宏高远之志,或表达归隐闲适之意。

请写出古诗词中同时带有“山”和“水”的连续两句:

三、阅读理解(60分)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

“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

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

”子西曰:

“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

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

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

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夫先自败也已。

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

地名。

②二三子:

你们。

③恤:

忧虑。

④旷:

抛弃。

⑤夫差;

吴王阖闾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拂乱其所为拂:

______

②衡于虑衡:

 

______

③今闻其嗣又甚焉嗣:

④所以败我也所以: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______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

②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

远古时候,伏羲氏治理天下,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法他物,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占卜的符号,用来表达特定意义。

到了神农氏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管理事务。

随着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虚饰作伪的事情经常发生。

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领悟到可根据纹理而分辨出鸟兽的不同,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当然,汉字不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有可能是仓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金石书画”与中国古典诗词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金石,指古代镌刻着文字纪事的钟鼎碑碣等金属和石制器物,汉字在其中不仅起到记事作用,也记录了文化、审美演变的过程。

而书法艺术的造型基础就是汉字的点线搭配、字形变化,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神态气韵。

金文的古朴大方、小篆的形象直观、隶书的整齐优美、草书的龙飞凤舞……汉字的特点使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

【材料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种文字,世界上的文字种类就更多了。

不同的文字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从世界文字的发展来看,目前可知最早的文字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古汉字。

几千年过去了,今天,埃及人和西亚人已看不懂他们祖先曾使用过的文字了,只有汉字,不但表音达意,而且还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岁月,至今仍被使用着。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被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

(原文有改动)

(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______

A.伏羲氏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之后,就创造了占卜的符号,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B.汉字在“金石书画”艺术中起到记事作用,记录了文化、审美演变的过程。

C.汉字演化到今天,先后出现了金文、小篆、隶书、草书四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D.从世界文字的发展来看,目前可知最早的文字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古汉字。

(2)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______

A.从伏羲氏创造占卜的符号,到神农氏结绳记事,再到黄帝时仓颉开始创造文字,汉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汉字形式多样,有的古朴大方,有的形象直观,有的整齐优美,有的龙飞凤舞……这些特点使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也使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

C.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至今仍被使用着,而其他的古老文字已经消失了。

D.从汉字的创造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显示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

1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寬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

她说:

“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A_____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

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

”妈妈B_____地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

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

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

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里面都是她的询问叮咛;

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絆,她总能给我慰藉;

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

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

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

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消逝 

偶尔

(2)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①______→“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______→母亲原谅了“我”

(3)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选文第④段A、B两处分别填上两个字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动作或神态。

②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5)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谈出两点即可)

(6)在选文中,“伞”不仅是遮蔽雨雪的工具,还承载着美好的情感。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其他事物也曾给你带来过类似的体验,请写下来,不超过45字。

1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年画

①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

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

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

②年画起源于门神画。

我国百姓礼敬门神之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

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

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

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

明中叶以后,全国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年画的南北中心产地。

清末,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月份牌年画,广受民众喜爱。

③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

④一是门神年画。

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

他们成为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因梦到龙王索命,夜夜受到惊扰,于是命秦琼、尉迟恭守卫在寝宫门口。

日子久了,两位将军体力不支。

太宗便命人画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

后世便以此镇邪,沿袭至今。

⑤二是生活年画。

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

年画中的娃娃都是聪慧、可爱、眉清目秀的样子,他们手里常拿着荷花、金鱼、宝灯、水瓶等物件,带有美好的寓意。

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

⑥三是戏曲年画。

戏曲年画是随着戏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年画。

它将年画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

⑦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一是苏州桃花坞年画。

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

二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它产生于明代,与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⑧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

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1)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年画的?

(2)选文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中“最早”能否改成“较早”?

为什么?

(4)选文第③~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人们张贴年画来营造节日气氛,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春节还有哪些活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1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

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这种观念有可取的一面,因为成功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

不过,心中原有的目标如果并不适合自己,你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

只有确定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很快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

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

“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创造出奇迹。

”所以,人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③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因为外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

在闭塞、落后的条件下,很难树立宏伟远大的目标,而换了一方天地,眼界开阔之后,原来的目标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太行、王屋二山挡在门前,阻塞了交通,愚公当然要把移山作为目标。

可是两座大山被移走了,难道愚公还要跟过去,继续凿石垦壤吗?

鲁迅先生最初是抱定了学医救国的理想,但留学日本之后的见闻感受,使他发现了拯救人的灵魂比救治人的身体更重要。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枪,终成一代文豪。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被社会丢在后面

④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还因为自我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人的成长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大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逐渐威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也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人生的目标也往往会随之改变。

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需要找怎样的人生伴侣,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

事实上,让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最初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走了很多弯路,直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重新调整了目标,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人来說,既要有坚韧不拔、终生奋斗的进取精神,也要学会将明确坚定的目标和灵活机动的策略结合在一起。

⑤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

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在的变化,我们都要明白,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找到自己的强项,避开自己的弱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走向成功。

如果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被证明并不合适,那就让自己的理想转个弯。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中?

请具体阐明理由。

张文举青年时期笔耕不辍,立志成为作家,但多年来一封封投稿信石沉大海,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写作。

他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于是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钢笔书法,最终成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4)小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很不理想。

他从小喜欢玩泥塑很有造型方面的天赋。

有人建议他报考职专,学习面点专业,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面点师。

但小明在大学里当教授的父母却希望儿子放手一搏,将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学者。

在这二者之间,小明需要做出选择,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他提怎样的建议?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满分60分),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看,需要眼睛;

看见,却需要心灵。

在浩瀚的星空下,我们能看见自然的伟大;

在灵秀的山水间,我们能看见内心的宁静。

撑把伞,让个座,绽放一个微笑……在看似不经意的善举中,我们看见了人性的美好;

妈妈端来的牛奶、老师鼓励的目光、同学惜别的泪水……在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細节中,我们看见了点滴的幸福……

请以“看见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翱翔天际是雄鹰的风采,变幻多姿是云朵的风采,絢丽芬芳是花儿的风采,阳光向上是青春的风采。

操场上我们活力四射,舞台上我们个性张扬,课堂上我们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十四五岁的我们应该让自己的花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

请以“风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1.【解答】

A.有误,“仙露琼浆”中的“琼”应读作“qió

ng”;

B.有误,“畸形”中的“畸”应读为“jī”;

“卑劣”中的“劣”应读作“liè

”;

C.正确;

D.有误,“愧怍”中的“怍”应读为“zuò

”。

故选:

C。

2.【解答】

A.有误,“无瑕顾及”中的“瑕”应该为“暇”。

B.有误,“小心冀冀”中的“冀”应该为“翼”。

C.有误,“中西合壁”中的“壁”应该为“璧”。

D.正确。

D。

3.【解答】

A.使用正确,滔滔不绝:

滔滔:

形容流水不断。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B.使用有误,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句中指的是栏目,所以该成语不合语意。

C.使用正确,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D.使用正确,潜移默化:

潜:

暗中同,不见形迹;

默:

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B。

4.【解答】

A.修改有误,本句病因是搭配不当,“提高”与“习惯”不能搭配,修改为“增强”也不能跟“习惯”搭配,改为“培养”比较恰当;

BCD.修改正确。

A。

5.【解答】

A.错误;

应该是一个人。

B.错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自传体。

C.正确

D.错误;

孙悟空应该是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

6.【解答】

ACD.正确;

B.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人,不是春秋时期。

7.【解答】

A.有误,并列关系的复句之间用分号,“外在的东西”后逗号改为分号;

B.有误,下文提示的内容可以用冒号,“昭示”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D.有误,并列关系的短语之间用顿号,改为“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8.【解答】通读五个句子,这几句说明的对象是轮船,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