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02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Word下载.docx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有的可以颠倒,意思不变。

如“互相”也可写成“相互”。

有的则不能颠倒,否则意思就不同了。

如“生产”不能写成“产生”。

而汉语中的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绝大多数是不能颠倒的。

偏正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也有两种情况:

(A)後一字词是主体,前一个字起修饰限制作用。

如“火热、热爱、粉碎、微笑(修饰作用);

铁矿、马路、汽车、布鞋(限制作用)”等等。

(B)后一个字对前一个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和趋向。

如“说明、提高、扩大、改善、抓紧”等等。

以上所说是合成词的两种主要构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构词方式:

(A)前一个字表示动作,后一个字表示相关的事物,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或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动员、带头、出席(表示动作行为);

司令、领队、导游(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等等。

(B)后一个字说明前一个字的情状。

如“地震、心疼、性急”等等。

(C)前一个字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字表示事物的单位,这类合成词多半成为一种“类”名。

例如“布匹、纸张、车辆、船只、诗篇”等等。

(2)词类和词的兼类——汉语里的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我们把用法相同的词归为一类,即为语法上的“词类”,也称“词性”。

汉语里所有的词按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即具有实在和明显意义的词。

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正因为实词都有具体实在的意义,所以它们只要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其他辅助的词。

如“社会主义、光明、祖国、前途”这四个实词组合成“社会主义祖国前途光明”这个句子,告诉别人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二,正因为实词有确定明显的意义,所以说话时可以用某个实词单独回答问题。

如用“好”这个实词就可以回答“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的问题。

但虚词就不一样,因它们没有实在、明显的意义,所以既不能用几个虚词组成一个句子,更不能用一个虚词回答问题。

虚词只有跟实词或其它词组发生联系时,它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比如说,“了、的、吧”这三个虚词,要单独说出它们的意义比较困难,然而一旦跟实词“读”和“书”发生联系,成为“读了书”、“读的书”、“读书吧”,就能分别显示出它们的不同意义了。

为便于正确地用词造句,人们把实词和虚词进一步分类。

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五类;

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在这十个词类中,有些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关系中,往往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

比如一个动词,它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

例如“报告情况”或“起草报告”,前者的“报告”是动词,后者的“报告”则是名词。

另如“绿色食品”和“春风又绿江南岸”,前者“绿”字是形容词,后者的“绿“字则是形容词和动词两种属性兼而有之,即“词的兼类”。

现将词类方面的语法知识详述如下。

有关词类的语法知识,我想着重讲一讲具有实用意义的各种词类的语法特点,也许能有助于大家在运用词语时不至于产生明显的语法错误。

(A)名词——名词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数量词一般用在名词前面。

但有时为了强调和凸出名词的意义或诗词作品中韵脚的需要,也可将数量词用在名词的后面。

如“三个人”可说成“人三个”;

“四项原则”可说成“原则有四”等等。

名词一般不“不、很、也、最、非常、十分、极其”等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肯定、否定等意义的副词的修饰。

如不能说“不工人、很农民、也机器”等。

表示方位的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以前、之后、东面、西面”等等,一般用在名词、动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处所和时间。

如“公司里、桌子上、三年前、下班後、长江以北、屋子外面”等等。

(B)动词——动词一般能接受“不、没”这两个特殊副词的修饰,如“不看、没来”等。

除了“爱、希望、应该、原意”等能愿动词可以接受“很、非常、极其、十分”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一般动词不能单独接受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

例如我们可以说“非常希望”、“十分愿意”、“极其应该”,但不能说“非常控制”、“十分掌握”、“极其调查”。

绝大多数动词后面都有一个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宾语)。

如“讨论问题”、学习外语”、“撰写文章”等。

凡后面能带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有不少动词的后面是不能带宾语的,叫不及物动词。

例如“游行、旅游、醒悟、颤抖”等等。

不能将不及物动词当作及物动词使用,否则便会造成病句。

如我们可以说“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不能说“油然而生喜悦的心情”。

有不少作者将“油然而生”这个不及物动词,误以为及物动词。

此外,大部分动词都可以重叠。

单音节动词重叠时,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双音节动词一般都按“ABAB”的形式重叠。

如“讨论”重叠为“讨论讨论”。

表示愿望、可能、必要等意义的能愿动词,如“要、能、能够、可能、会、应该、必须、肯、敢、值得、原意”等。

这些能愿动词在用法上和一般动词的不同点是:

它们不能直接和名词组合,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充当修饰成分,例如“要漂亮、爱清洁、能说会道”等等。

这类在动词前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叫“助动词”。

还有一类动词,如“来、去、起来、下去”等,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充当修饰成分,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跑来、走去、站起来、倒下去”等等。

这类在动词前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叫“趋向动词”。

(C)形容词——形容词一般都可以接受表示程度的“很、十分、非常、最”等副词的修饰。

如“很坚强、十分流利、非常勇敢、最亲密”等。

形容词的这个特点正好与名词相反。

形容词多数也可重叠,但重叠的形式跟动词不一样。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第二个音节读阴平调。

双音节形容词按“AABB”的形式重叠。

例如“清楚-清清楚楚;

老实-老老实实”。

含有贬义的双音节形容词还有一种特殊的重叠形式,即“A里AB”的形式。

如“糊涂-糊里糊涂;

马虎-马里马虎;

罗嗦-罗里罗嗦”等等。

在词的构成上,“可”字可作为形容词的词头,“气”字可作为形容词的词尾。

例如“可爱、可怕、可恨”;

“土气、洋气、书生气”。

从以上两组词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词类变化现象,即第一组中“爱、恨、敬”这些单音节动词,前面加上“可”便成了形容词。

第二组的“土、洋、书生”单音或双音节名词,后面加上“气”也变成了形容词。

我们从中可以明白一些动词和名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后,在词性上的变化规律。

(D)数量词——不要以为数量词简单易学,如使用不慎,同样会产生语法错误。

数词可分为“基数”和“序数”两大类。

前者如“一…十…百…千…万…”;

后者如“第一…初二…头一…”等等。

基数的使用频率最高,因而也容易出错。

基数包括分数、小数、整数、倍数等确定的数字,也包括一部分概数,如“七十上下、二三百、十来(个)、一百多”等等。

数词的使用,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数量的增加可用“倍”或“增长了百分之几”,但减少不能用“倍”,只能用百分比或分数加以说明。

2/“以上、以下”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使用时要注意分清界限。

例如“考试成绩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此句中的“60分以上”和“60分以下”都包括基数60分,那末60分算及格还是不及格,界限没有说清楚。

故原句应改为“…..60分以上为及格,不满60分为不及格。

”3/“二”与“两”的使用。

这两个数词意义上没有区别,但在用法上不尽相同。

相同点是,在度量衡单位称数时通用。

如“二尺”也可说“两尺”,

“二斤”可说“两斤”等等。

但“二两”却不能说“两两”。

“两”在连续使用时,后面的读“二”,不读“两”。

如“两丈二尺”,不能读成“两丈两尺”或“二丈两尺”。

不同点是,在序数、分数、小数中只能用“二”,不能用“两”。

如“第二”不说“第两”;

“老二”不能说“老两”;

“十分之二、零点二”不能说“十分之两、零点两”等等。

如果量词“个、本、只”等前面只有一位数的话,用“两”不用“二”。

如“两本书”不说“二本书”;

“两个人”不说“二个人”等等。

只有少数量词例外,如“位”可以说“二位”,也可以说“两位”等等。

“两”有时当“几”解,表示概数,如“说两句、玩两天”,但其中的“两”不能用“二”替代。

接下来,再讲一讲量词。

量词的使用比数词简单得多,这里从略讲几点在具体使用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什么事物跟什么量词组合,应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不能任意搭配。

如“一匹马”不宜说“一头马”,更不能说“一个马”。

2/单音量词一般都可以重叠使用,表示多数。

例如“个、家、户”可以重叠为“个个、家家、户户”。

3/量词中有一个特殊的“俩”字,它的意义等同于“两个”,但“俩”不能与“个”搭配。

如“爷儿俩”,不能说“爷儿俩个”。

(E)代词——代词即代替各类实词或副词的词。

代词按其所指代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三类: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代词的运用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个例:

第二人称代词“您”是你的尊称,但“你”可以用“你们”表示多数,而“您”则不能。

第三人称代词有性别的不同。

男性用“他”,女性用“她”,有男有女用“他们”,不必用“他(她)们”。

另有第三人称的“它”,指代无生命的事物。

有时在修辞上为了表达憎恶的感情,可以用“它”来指代敌人。

还有一个“牠”,用来特指除人以外的其他有生命的动物。

此外,“各”与“每”这两个指示代词都是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这是它们用法上的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每”着重表示全体中的个体的共同点,而“各”着重表示个体之间的不同点。

例如“每个人都要向雷锋学习”,不能说成“各个人都要向雷锋学习。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部分“泛指”和“虚指”的疑问代词是不表示疑问的,这是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用法。

例如“什么都不怕,就怕不用心”;

“谁的贡献大,就向谁学习。

”前句中的“什么”指任何事物,是“泛指”的用法。

后句中的“谁”指不确定的人,是“虚指”的用法。

(F)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肯定或否定等意思,而一般不能用在名词前面的词,叫副词。

例如表示程度的“很、极、最、顶、挺、太、非常、异常、十分、极其、格外、过于、更、越、稍微、甚至”等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总、共、统统、全部、只、仅仅、部分、局部、大多、个别、少数、零头”等等。

表示时间或频率的有“刚才、正在、将要、快要、马上、立刻、顿时、方才、然后、终于、经常、往往、再三、一直、向来”等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有“准、不、没有、没、别、不行、可以、是否”等等。

副词的运用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少数副词可以修饰数量词。

例如“每一次、仅仅五个”等等。

(G)介词——经常附在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目的等关系的词。

例如表示处所、方向的介词有“从、至、自往、朝、向、在、于、由、沿着、顺着”等等。

表示时间的有“从、自从、到、在、于、当、逢、正值”等等。

表示对象的有“对、对于、连、把、将、跟、同、和、比”等等。

表示关联的人和事物的有“对、对于、关于、至于、在于、由于”等等。

表示依据的有“按照、遵照、遵循、根据、依据”等等。

表示被动的有“被、叫、让、给”等等。

表示目的动机的有“为、为了、为着”等等。

大部分介词在实际运用中都有与其相搭配的合适词语,使用时要注意选配得当。

一般来说,介词是虚词中最易用错的一个词类。

介词的语法功能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介词结构可以充当动词的修饰成分。

如“共产党把我们从火坑里救了出来。

”句中的“把我们”和“从火坑里”这两个介词结构,都是修饰动词“救”的。

2/“被、叫、给、让”等介词,可以直接附在动词前面,表示它前面的名词受它后面动词的支配和影响,形成句子的被动式。

例如“敌人被消灭了。

//问题叫他解决了。

//书给他读烂了。

//人民让贪官给害苦了。

”等等。

3/“在、于、往、自、向”等介词,可以附着在动词后面,表示它后面的名词与它前面的动词相关联,接受它前面动词的影响。

例如“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巴彥客拉山麓。

//飞机飞往北京。

//歌声来自大草原。

//人群涌向天安门广场。

”4/“在、向、比、为”等具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

它们在句子中组成介词结构充当修饰成分时是介词,如果充当谓语时便成了动词。

例如“我在家看书。

”//“我昨天在家。

”(前句“在”是介词,后句“在”是动词。

)另如“大家向雷锋学习。

//葵花朵朵向太阳。

”(前句“向”是介词,后句“向”是动词。

(H)连词——把词、词组、句子连接起来,说明它们之间种种语法关系的词,叫连词。

例如“和、与、跟、同、及、以及、而”等连词,多用于连接词或词组。

而“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等连词,多用于连接句子。

连词没有具体意义,不能独立运用,在语言结构中只有连接作用。

使用连词要特别注意它表示哪种关系,比如“跟”字的用法,“我跟他”的“跟”是连词,表示“我”和“他”是并列关系。

“我跟他走”的“跟”是介词,表示“我”和“他”的主从关系。

连接句子的连词也叫关联词,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第五讲的续篇中详述。

(I)助词——配合和帮助其它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句子的词,叫助词。

在全部词类中,助词的数量很少,按其语法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两种。

常用的结构助词有“的、地、得”。

(按:

笔者已发布《闲话“的、地、得”用法》的专文,有关内容在本讲中省略。

常用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

结构助词常用在词语之间,表示前后词语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例如“雄伟的天安门”(修饰关系);

“中国的首都”(限制关系);

“他说得很好”(补充关系)。

时态助词经常附着在动词,表示动作变化额时态。

如“写着”(表示持续);

“写了”(表示已经写好);

“写过”(表示经历)。

这三种用法,即语法上所说的“正在进行式、完成式、过去式”。

(J)叹词——凡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和各种语气的虚词,都叫叹词。

例如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叹词有“哎、唔、唉、嗯、喂、哼、哎、哈哈”等等。

表示各种语气的叹词有“的、了、吗、呢、啊、呀、哇、啦”等等。

凡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叹词一般都用在句首,通常不与其它实词发生特定的关系。

凡摹拟声音的词(象声词)也归为叹词。

如“乒乓、叮当、轰隆、劈啪”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叹词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修饰名词和动词。

例如“乒乒乓乓地打了起来”;

“叮当作响的铜铃”等等。

有时,象声词甚至可以用作动词,如“他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

”此句中的“唔”即动词。

凡表示语气的叹词,一般都用在句尾。

第四讲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下〕

(二)句法

现代汉语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的类别、句子的表达形式三个方面。

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叫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

其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附加修饰成分。

而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必要成分,缺一则不能成为句子。

现将句子的六

种基本成分分别概述如下。

一、句子的基本结构

(1)主语和谓语——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并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语言单位。

所谓“一个完整意思”,即能告诉别人一件事,向人提出一个问题或一个要求,或表示某种思想感情。

一句话不论长短,只要能独立存在,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

从句子的基本结构看,最常见常用的句子可分为叙说或被叙说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是被叙说的对象,表示“谁”或者“什么”,叫主语部分。

后一部分是对主语部分加以叙说,说明主语“是什么”、“怎么样”或者“做什么”,叫谓语部分。

例如“我们的党多么伟大。

”(叙说“谁”-“怎么样”)//“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

”(叙说“谁”-“是什么”)//“小张到北京去了。

”(叙说“谁”-做什么”)//“这台电脑是中国货。

”(叙说“什么”是“什么”)等等。

(2)宾语——有些句子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即主语)是及物动词,后面带一个它所涉及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宾语。

例如“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及物动词)一幅神异的图画(宾语)来。

”(鲁迅《故乡》)。

有些介词,如“在、到、于”等附着在动词后面,往往带一个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宾语。

例如“人们把担架放在大卡车上。

”(宾语表处所)//马克思诞生于一八一八年。

”(宾语表时间)有的动词谓语所表示的行为要涉及两个或多个对象,叫“双宾语”或“多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谓语如“给、向、告诉、请教”之类的及物动词。

例如“朋友给我(宾语)一本书(宾语)”。

//“他问我(宾语)昨天公司里发生一件什么事(宾语)。

”人们习惯把及物动词后面的第一个宾语叫“近宾语”,之后的宾语统称为“远宾语”。

不带宾语的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叙说和被叙说的关系,主要是由主语和谓语表现出来的。

如果动词谓语后面带上一个或多个宾语,那就由动词谓语和宾语共同叙说主语。

(3)定语——名词或其它词类前面的限制性的词语,叫定语。

定语多半用在名词前,说明它后面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

例如“一群体格健壮的开荒者,器宇轩昂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句子的主语“开荒者”前面有两个定语:

“一群”和“体格健壮”。

前者说明“多少”,后者形容开荒者是什么样的。

宾语“眼前”

(名词)前面的定语“我”说明出现在“谁的”眼前。

有时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也可在它们的前面加上定语。

例如“老王先人后己的行动受到大家的赞扬。

”(句中动词“行动”为主语,“老王先人后己”为定语。

)//“同志们都非常钦佩他的勇敢。

”(句中形容词“勇敢”为宾语,“他”为定语。

凡是定语,它们的后面多半要附着结构助词“的”,故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的”看作识别定语的语法标志。

(4)状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形容描绘性的修饰语,叫状语。

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状态、程度、处所、时间、肯定、否定等意思。

例如“初冬的东海之滨已经很冷了。

”(形容词“冷“前面的状语“已经”,表示时间;

“很”,表示程度。

)//“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动词“学习”前面的状语“一定”,表示肯定;

“认真”,表示态度。

)//“你今天没有去吗?

”(动词“去”前面的状语“今天”,表示时间;

“没有”,表示否定。

)//“山中的溪水缓缓地流淌。

”(动词“流淌”前面的状语“缓缓”,表示状态。

由以上例句可知,状语一般由形容词或副词充当,出现在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的前面。

但应注意的是,有时状语也可出现在句首。

用在句首的状语,常见的是由表示时间、处所、目的、条件等意思的词组充当。

例如“八月二十七日,延安机场上降落一架美国飞机。

”(表示时间)//“在天安门广场上,无数群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表示处所)//“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些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表示目的)//“保持社会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表示条件)

状语后面多半附带结构助词“地”,因此我们可以把“地”看作状语的语法标志。

(5)补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情状、结果、程度、处所、趋向、数量、延续的时间等意思,有补充说明作用的修饰语,叫补语。

例如“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

(表示程度)//“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表示时间)//“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

”(表示处所)//“他站在原地跳了三次.”(表示数量)//“我的心通通地直跳,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表示情状)

补语和它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常用结构助词“得”来连接。

因此,我们可以把“得”看作是一般补语的语法标志。

二、句子的类别

句子按其结构的繁简可分为两大类:

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细分为一般单句和复杂单句两类。

复句也可细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现分别概述如下。

(1)一般单句——所谓“一般单句”,是指基本成分单一化的句子,即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或再附带单一的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的句子。

例如“风景秀丽。

”这个由一个名词主语和一个形容词谓语组成的一般单句(也叫“主谓词组”),如再加上句子的其它四种成分,可扩展为“走遍杭州,唯有西湖的风景秀丽得令人陶醉。

”这样,句子虽比原来长了,但因其六种成分的单一化,故仍然归属于一般单句。

在一般单句中,如果名词做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叫名词谓语句,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依此类推,还有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

前者如“高速列车在广阔的原野上奔驰。

”后者如以上例举的“风景秀丽”及其扩展后的长句。

(2)复杂单句——一般单句中的每一种成分,通常都是由一个词语来充当的,所以它们表示的意思比较单纯,容易理解。

如果一般单句中的各种成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的词组来充当,这种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即复杂单句。

复杂单句成分的复杂化,一般有如下七种形式:

(A)词组作句子成分——作句子成分的词组又可细分为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四种基本形式。

例如“学习刻苦是我们知识青年应有的学风。

”(主谓词组作主语)//“援助边疆的干部都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动宾词组作定语)//“他的意见,我完全赞同。

”(偏正词组作谓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联合词组作宾语)

(B)介词结构和“的”字结构作句子成分——例如“现代青年要为建设小康社会争挑重担。

”(介词结构作状语)//“今年被录取上大学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的”字结构作主语。

这里的“的”字不是一般的结构助词,而是名词化的助词,相当于“的人”的意思。

(C)合成的谓语成分——即由一个能愿动词和一个一般动词一起充当谓语。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充当谓语的能愿动词有“要、能、爱、会、应该、必须、肯、敢、值得、原意”等等。

例如“每一个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