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19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3单元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Word文档格式.docx

n)亵渎(xiè

诛两(zhū)半晌(shǎng)秃髻(jì

金钏(chuà

n)宝铒(ěr)鸾带(luá

n)

贫窭(jù

)薄赆(jì

n)潞河(lù

愀然(qiǎo)名姝(shū)同袍(pá

o)

船舷(xiá

n)充牣(rè

n)诟骂(gò

u)

痊愈(quá

第2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不如早早开交为上

古义:

抛开,了结。

今义:

结束;

解决(多用于否定)。

(2)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

整理。

①使混乱的变为整齐,也指整齐。

②使不健全的变为健全。

③办理;

安排。

(3)十娘亦曲意抚慰

曲折委婉的用意。

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4)弟不以为兄

把……当作。

认为。

(5)将润色郎君之装

使事物有光彩。

修饰文字,使之有文采。

第3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乃吾等之事(判断句)

译文:

这是我们的事。

(2)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判断句)

为郎君谋划这件事的人,是位英雄。

(3)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状语后置句)

就有个不识时务的人在尊大人面前进言。

(4)惑于浮议(被动句)

被别人的闲话迷惑。

[常识·

速览]

全能通俗文学家——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

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

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

但他科举不得志,57岁才补了一名贡生。

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祯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书陈述国家衰败原因;

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在南方,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有的等级、尊卑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

人的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卖。

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使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一份起码的尊重。

明代小说作品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篇章都对商品社会中市民生活的新面貌、新气象给予了热情的渲染和描绘,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却对金钱给人性带来丑的因素这一方面进行了揭示和思索。

拟话本

宋元间民间“说话”(讲故事)时所用的底本称“话本”,摹拟“话本”形式写的短篇小说称“拟话本”。

明代,群众爱好宋元话本,书商大量刊行,逐渐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从对旧话本的编辑、整理、加工,进而摹拟创制新作。

这就出现了首先不是为说话人讲说,而是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摹拟的话本,通常称作“拟话本”。

如“三言”“二拍”中的一部分明代文人的作品。

[整体·

感知]

本文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故事,写出了一位下层妇女的合理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又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人生追求是怎样被毁灭的。

全文寄寓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生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

[文脉·

【答案】 ①十娘欲从良 ②十娘沉宝箱

[文本·

层析]

1.“百宝箱”的意蕴有哪些?

                                   

【答案】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3)“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2.杜十娘为什么要对李甲隐瞒“百宝箱”?

杜十娘为什么沉了“百宝箱”?

【答案】 如果说前两次暗写“百宝箱”的情节,杜十娘还未离开妓院,应当小心谨慎,恐出言有失,那后两次写及“百宝箱”而她对李甲隐瞒不告,则反映了她对爱情和金钱的态度。

中国古典小说一般不静止写人物心理,而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由杜十娘对李甲隐瞒“百宝箱”的言行窥探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可见她内心的纯洁、美好,对人世间真情的追求。

她爱李甲是因为与他“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因为李公子“忠厚志诚”,她之所以对“百宝箱”隐瞒不告,是因为她不希望让纯洁的爱情沾染上金钱气息,也许她早已厌倦男女欢爱的金钱关系,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拥有这份真情便“生死无憾”,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

这是淳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

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

3.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答案】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4.小说末尾,写李甲病重、孙富暴死。

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天应怎么看?

【答案】 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杜十娘的同情,对李甲、孙富的鄙视、痛恨。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警世通言》中的一篇优秀作品,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主人公系京城“教坊名姬”杜十娘,她为了摆脱妓女的卑贱地位,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选择了“忠厚志诚”的李甲委以终身,在李甲身上寄托了她最高的、也是最起码的希望和理想——真诚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可是,李甲受了浮浪子弟孙富的挑拨,又面对家中严父(身为布政史)的威慑,终于薄幸地出卖了她,迫使她举着自己收藏的百宝箱一起沉江自尽。

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应用角度】 “金钱与爱情”“门第观念”“追求幸福”等。

2.热点素材

金钱与爱情非“绝配”

54岁的杭州人老赵,身家数千万,三年前娶个26岁的娇妻。

为博红颜一笑,老赵光是花在为她买奢侈品上的钱就超过240万元,价值近千万的房产也加了对方的名字。

然而,老赵遇到的是一名高段位的拜金女,他实在无法满足女方难填的欲壑,无奈之下起诉离婚。

【媒评文摘】

曾几何时,一些新潮男女认为,金钱与爱情是绝配,你用青春换我的金钱,我拿金钱换你的青春,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于是,“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骑着自行车笑”,成为网络流行的拜金真言;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了潮女的流行口号。

于是,“拜金女”纷纷成了阔老板的娇妻,有没有爱情不敢说,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开豪车、住豪宅那是没说的。

——天津日报

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亵渎(xiè

)  谄笑(chá

n)  杳无踪影(yǎo)

姝女(zhū)酒肴(yá

o)分毫不爽(shuǎng)

薄赆(jì

n)借贷(dà

i)屏去左右(pí

ng)

【答案】 “谄”应读“chǎn”,“姝”应读“shū”,“屏”应读“bǐng”。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纳栗入监 权作浮居 屏去左右 胁肩谄笑

教坊落藉 顿开茅塞 观者如堵 惑于浮议

仓猝难犯 资斧困竭 疏不间亲 命之不晨

【答案】 栗—粟,藉—籍,晨—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

B.渠意欲以千金聘汝……

C.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

D.吾等此去,何处安身

【解析】 “渠”是“他”的意思,其余三项都是第一人称。

【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的“因”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

A.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振声激,伺者因此觉知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 C项,“因”与例句中的“因”都是介词,借。

A项,“因”是依靠;

B项,“因”是趁机;

D项,“因”是经由,通过。

【答案】 C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在京坐监(坐监牢)

可怜一片无瑕玉(玉上的斑点)

B.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任意挥霍)

郎君游资虽罄(旅费)

C.连下处也没有了(寓所)

落得一场亵渎(污辱)

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乞求借贷)

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好意成全)

【解析】 A项,“坐监”意为“在国子监读书”。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杨玚,字瑶光,华州华阴人。

玚始为麟游令,时窦怀贞大营金仙、玉真二观,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玚拒不应。

怀贞怒曰:

“县令而拒大夫命乎?

”玚曰:

“所论者民冤抑也,位高下乎何取?

”怀贞壮其对,为止。

初,韦后表民二十二为丁限,及败,有司追趣其课,玚执不可,曰:

“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

”遂止不课,由是名显当世。

擢累侍御史。

京兆尹崔日知贪沓不法,玚与大夫李杰谋劾举之,反为日知先构。

玚廷奏曰:

“肃绳之司,一为恐胁所屈,开奸人谋,则御史府可废。

”玄宗直之,令杰还视事,而逐日知。

又言:

“古者卿大夫子弟及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入太学,渐渍礼乐,知朝廷君臣之序,班以品类,分以师长,三德四教,学成然后爵之。

唐兴,二监举者千百数,当选者十之二,考功覆校以第,谓经明行修,故无多少之限。

今考功限天下明经、进士岁百人,二监之得无几,然则学徒费官禀,而博士滥天禄者也。

且以流外及诸色仕者岁二千,过明经、进士十倍,胥史浮虚之徒,眊先王礼义,非得与服勤道业者挈长短、绝轻重也。

国家启庠序,广化导,将有以用而劝进之。

有司为限约以黜退之,欲望俊父在朝,难矣。

”帝然其言。

再迁大理卿,以疾辞,改左散骑常侍。

卒,年六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玚常叹士大夫不能用古礼,因其家冠、婚、丧、祭,乃据旧典为之节文,揖让威仪,哭踊衰杀,无有违者。

在官清白,吏请立石纪德,玚曰:

“事益于人,书名史氏足矣。

若碑颂者,徒遗后人作碇石耳。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

B.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

C.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

D.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

【解析】 通过分析,“赦罪人”是句意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有畿辅、畿辇、京畿等说法。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和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

C.侍御史,官职名,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

D.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也泛指学校。

【解析】 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是工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玚不畏权势。

他做麟游县令时,窦怀贞强行征收那些曾经亏欠别人钱财之人的钱财,杨玚以百姓的冤屈与官职高低无关据理力争,让窦怀贞非常佩服,停止了这件事。

B.杨玚坚持正义。

他担任侍御史的时候,京兆尹崔日知贪婪不守法,杨玚与大夫李杰商量要弹劾检举他,反而被崔日知陷害,因此被流放。

C.杨玚通晓政事。

他条理清晰地向皇帝陈述当时科举制度存在的问题,皇帝认为他说的正确,两次升迁他为大理卿,后改任左散骑常侍。

D.杨玚拒绝别人为他立碑颂德。

有官吏请求修一座石碑纪念他的功德,他认为把名字写入史书就足够了,立石纪念,只会让后人当作稳定船身的碇石。

【解析】 “反被崔日知陷害,因此被流放”错,他没有被陷害,且“被流放”的是崔日知,而不是杨玚。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韦后表民二十二为丁限,及败,有司追趣其课,玚执不可。

                                    

(2)事益于人,书名史氏足矣。

【解析】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1)表,上表。

课,赋税。

执,坚持。

(2)益,好处。

书,写。

遗,遗留。

【答案】 

(1)韦后上表要求把二十二岁作为服丁役的年限,等到她的事情败露,有关部门要追计赋税,杨玚坚持认为不可以。

(2)做事对他人有好处,把名字写入史书就足够了。

如果用石碑的形式讴歌,只会让后人当作稳定船身的碇石罢了。

【参考译文】

杨玚,字瑶光,是华州华阴人。

杨玚刚做麟游县令,当时窦怀贞正大肆营造金仙、玉真两座道观,他发布文告征收都城附近那些曾经亏欠别人钱财的人的财产,横征暴敛来补充修建道观的费用,杨玚拒不答应。

窦怀贞非常生气地说:

“县令敢抗拒大夫的命令吗?

”杨玚说:

“所议论的是百姓的冤屈,官职高低并非着眼之点。

”窦怀贞非常赞赏杨玚的回答,因此停止了原先的做法。

当初,韦后上表要求把二十二岁作为服丁役的年限,等到她的事情败露,有关部门要追计赋税,杨玚坚持认为不可以,说:

“韦氏执政时,擅自提拔士大夫,赦免有罪之人,这些都不改正,为何只选择那些已获宽免的百姓加重收取他们的赋税呢?

这不是保护百姓最合适的做法。

”于是停止不征收赋税,因为这他扬名于当世。

杨玚被多次提拔升任至侍御史。

京兆尹崔日知贪婪不守法,杨玚与大夫李杰商量要弹劾检举他,反而先被崔日知陷害。

杨玚在朝廷上上奏说:

“法律部门,一旦被恐吓威胁屈服,使奸人阴谋得逞,那么御史府就可以废弃掉了。

”玄宗认为他很正直,让李杰回来任职,崔日知被流放。

他又说:

“古代卿大夫的孩子以及诸侯每年举荐小学中成绩优异的人才进入太学,使他们逐渐熟悉礼乐,从而知晓朝廷君臣之间的尊卑次序,根据品类区别班次,分别由不同的师长来教授,接受各种德化教育,学成之后封给官爵。

唐朝兴起后,长安和洛阳两地的国子监举荐人数以千百计,被选拔出来的有十分之二,考功司反复核对以确定名次,认为只要通晓经学、品德端正,因此人数多少没有限制。

现在考功司限定天下考取明经、进士的每年只有百人,两地的国子监所得到的人数很少,如此那些学徒白白地浪费官府的经费,那些博士却滥享俸禄。

况且流外的和其他各色入仕的人每年有两千,超过了明经、进士这两科录取人数的十倍,小吏浮虚之徒,并不清楚先王的礼义,也不能与那些潜心于学问之人放在一起比较长短、区别轻重。

国家开办学校,推行教化,将作用于那些有用之人,鼓励他们不断努力。

有关部门制定限额将他们拒之门外,要想让有才能的人到朝廷来,就难了。

”帝认为他说的正确。

两次升迁他为大理卿,他因为有病辞官,改任左散骑常侍。

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帝追赠他为户部尚书,谥号贞。

杨玚常慨叹士大夫们不能沿用古代的礼仪,因而他们家男子加冠、结婚、发丧、祭祀时,便引用古代典籍为这些活动制定礼仪,揖让威仪,哭踊衰杀等各种礼仪,没有人违背。

担任官职时清廉,有官吏请求修一座石碑,纪念他的功德,杨玚说:

“做事对他人有好处,把名字写入史书就足够了。

10.仿照例句为其另写歌词《十娘赞》。

要求运用比喻揭示杜十娘身处浊世仍具超尘脱俗之美的特性。

杜十娘啊杜十娘,

你是污泥中的一朵雪莲,高洁清雅;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例句中用的是暗喻,形式为“×

是×

”。

【答案】 (示例)(你是)瘴气中的一抹清香,沁人心脾 (你是)鱼目中的一颗珍珠,熠熠生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则短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独生子新宇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了三年,年近七旬的父母则生活在眉山。

本来新宇可以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但他是一名热衷旅行的“驴友”,一有假期就出门游玩了。

他觉得父母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没事不需要经常回去,忙起来连电话也打得很少。

假设你是新宇最好的同乡好友,很想提醒他去看望一下父母,请编写一条不超过80字的短信,劝说新宇要注意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以应用文的形式考查,是一个趋势,与高考“微作文”的呼声契合。

编写短信,要求精“短”。

但作为专有书信中的一种,应当具备书信的基本格式,如称呼、问候等,同时劝说短信要语言委婉、恳切。

抓住应当经常回家看望或问候老人,既是孝道,又是法定义务即可。

【答案】 (示例)小宇,老人节快到了,我想回眉山看看父母,一起吧?

父母老了,特别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关爱,咱们离家都不远,过年过节还是应该回家看看老人,再说探望父母也是咱们法定的义务哦。

12.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①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②蜡染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③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解析】 以“蜡染”为开头,要组成一个单句,需要先确定主体句,即“蜡染是一种……纺织印染手工艺”,确定这个语句后,将其他信息作为附加成分填入其中即可。

【答案】 蜡染是一种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图案的历史悠久的世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