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25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参考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

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

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

府衙。

③遗火:

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

小石,碎石。

⑤亟:

急速,赶快。

⑥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

(2)喝使归舍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

(1)全,都

(2)房舍,住宅

2.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3.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

“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8.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

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

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

据此概括作答。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

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

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

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

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1.D

2.B

3.

(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4.B

160.鲁国取胜的原因有:

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A.参与/夹杂;

B.种类/连接;

C.请(允许我)/请教;

D.所以/所以。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凭借/凭借;

C.在/比;

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狱,案件;

虽,即使;

情,实情。

(2)鼓,击鼓;

再,第二次;

竭,尽。

4.B.有误。

“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

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

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5.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结合当时背景来看:

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_)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1.碰、撞道歉

2.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3.表明决心,威慑秦王。

比如本题中的“谢”是古今异义词“道歉”;

“抢”是古今异义词,“碰、撞”的意思。

在此题中,要注意“以(凭借)、徒(只)、以(因为)”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中唐雎先是反唇相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

对“天子”,然后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正一反断然驳掉秦王“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诬蔑,于是条件成熟,反攻开始。

先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打掉秦王的气焰,再用“若士必怒”等五个四字短句,最后用“挺剑而起”,紧紧逼住秦王,其用意在于自己以视死如归的决心,来威慑秦王。

据此理解作答。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5.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①或问之(________)②亦不睨视而去(_________)

3.许衡是一个怎祥的人?

1.有的人斜着眼看

2.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

3.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

比如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

“或”是多义词,“有人”的意思。

134.试题分析:

在此题中,要注意“遗(赠送)、弗义(不合乎道义)、受(接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作答。

文章叙写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通过“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其家人化之如此”的话语,可以看出,许衡是一个品行方正、诚实,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感的品质高尚的人。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

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

最后,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

“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

“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

“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

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

”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8分)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

“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不如名曰‘云’。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

名之曰‘墙猫’可。

“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

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

“噫嘻!

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

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

②齐奄:

人名。

③尚:

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④圮(pǐ):

塌坏,倒塌。

⑤东里丈人:

丈人,老人家。

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自奇之()

(2)虎诚猛()

(3)云霭蔽天()(4)请更名曰“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3.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

(1)感到奇特(以……为奇,认为……奇特)

(2)确实,实在(3)遮蔽(4)更改

2.龙本来就此老虎神奇,(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超吧?

3.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去本真。

为人处事亦是如此。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1)句中“奇”字是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为感到奇特(以……为奇,认为……奇特)。

(2)句中“诚”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蔽是遮蔽。

第(4)句中“更”是更改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固”是本来的意思,“于”是比,在翻译准确的基础上进行直译,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中心的理解。

这个故事通过主人公以自己的猫为奇而他的客人争相为猫命名,最后东方丈人发表自己见解的内容“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表现了事物有其本质属性这一根本观点,而东方丈人意在教育我们,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评价不要脱离事物的本质。

为人处事也应该这样。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

“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

“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

说符》)

(注释)①干:

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

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

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3)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B

2.

(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3.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

(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

(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B项,正确的句读是:

孟氏之一子/之秦。

故答案为B。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315.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