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49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上台答题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B、古筝C、扬琴(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B、击弦乐器(A)

3、"

有板有眼"

的"

板"

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B、弱拍(A)

4、我们常说"

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B、和原来一样C、比原来宽了(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B、酒器(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B、安徒生童话C、伊索寓言(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

精卫”是

A、一个人B、一只鸟C、一只猴子D、一条龙(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C、大臣说她的坏话(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B、皇后C、王子(C)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B、范蠡C、管仲D、勾践(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B、楚国C、越国D、齐国(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B、冬虫夏草C、灵芝(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B、因锦江而得名(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B、黄山C、峨眉山D、天姥山D、庐山(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B、新疆C、青海(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B、诸葛亮C、司马光D、司马迁(B)

19、"

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B、牡丹亭C、桃花扇(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C)

21、"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B、爱神和美神C、自由女神(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中级)

A、杨玉环B、貂蝉C、赵飞燕D、西施(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A、皇帝B、诸侯王C、贵族D、重臣(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B、木兰辞C、琵琶行(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

请问:

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B、九月C、十月(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A)

6、"

司空见惯"

中的"

司空"

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B、唐代一位高僧C、一种官职(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B、汴京城卖刀C、醉打蒋门神(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B、花艳丽C、花通人性D、美女善解人意(D)

9、“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B、请罪C、道谢D、辞别(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B、半段枪C、半面D、半瓶醋(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B、花旦C、彩旦(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

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C、与树木无关(B)

1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B、项羽C、韩信D、张良(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B、活得长久C、与人长得相似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B、一夫一妻C、婚姻自由(C)

高级

1、"

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高级)

A、司马相如B、王羲之C、刘邦D、诸葛亮(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B、刘备C、谢安D、孔子(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B、雪莱C、歌德D、徐志摩E、舒婷(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B、死节C、冥节D、聪明节E、寒食节(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E、淝水之战(C)

6、古代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御"

A、下棋B、种花C、武术D、驾车E、舞蹈(D)

7、"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B、袭人C、黛玉(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B、言情C、战争D、伦理E、历史(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B、杨玉环C、貂蝉C、西施E、赵飞燕(C)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

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B、一种远古动物C、人类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B、狮子C、老虎D、蛇(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B、契诃夫C、奥维德D、卡夫卡(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B、一杯牛奶C、一片面包D、一块饼干(C)

第三轮:

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穿插:

观众抢答题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333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510(一五一十)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猪鼻子插葱--装象

趣味语文知识题

A、琵琶B、古筝C、扬琴 

 

(A)

A、拨弦乐器B、击弦乐器 

 

A、强拍B、弱拍 

A、比原来扁了B、和原来一样C、比原来宽了 

(B)

A、食器B、酒器 

A、格林童话B、安徒生童话C、伊索寓言 

精卫”是

A、一个人B、一只鸟C、一只猴子D、一条龙 

A、王妃对她的陷害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C、大臣说她的坏话 

A、渔夫B、皇后C、王子 

(C)

A、夫差B、范蠡C、管仲D、勾践 

(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吴国B、楚国C、越国D、齐国 

A、人参B、冬虫夏草C、灵芝 

A、因蜀锦而得名B、因锦江而得名 

A、 

华山B、黄山C、峨眉山D、天姥山D、庐山 

A、甘肃B、新疆C、青海 

A、刘备B、诸葛亮C、司马光D、司马迁 

(B)

A、西厢记B、牡丹亭C、桃花扇 

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 

(C)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B、爱神和美神C、自由女神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月亮

①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④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

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①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晏几道《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如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如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

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唐代皇甫嵩《采莲子》:

“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又如刘兼《新竹》: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柳

①柳谐音“留”,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如《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③又常被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贺铸《青玉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冯延巳《鹊踏枝》: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杜鹃鸟

①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如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②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③也有用来比喻忠贞的,如文天祥《金陵驿》: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等。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欧阳修《戏答元稹》: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秋望》: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李商隐《离思》):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丁香结

指愁思或情结,如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李璟《摊破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结”喻指心中郁结的忧愁。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黄昏落日

在诗词中黄昏日暮就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

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杜甫《咏怀古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朱淑真《蝶恋花·

送春》:

“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流水

①常用以比喻绵绵不尽的情思,如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比喻时间流逝,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③比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长亭

一般都与送别联系在一起。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王实甫《西厢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