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19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全省文化工作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十五”我省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1、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

“十五”期间共创作戏曲、话剧、歌剧等各类剧(节目)600多部,其中搬上舞台的有200多部,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大型剧(节)目60多部(台)。

创作生产电影24部,电视剧104部2247集。

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歌剧《司马迁》、话剧《又一个黎明》、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木偶戏《终南山传奇》等10多部作品分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和第六届、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以及全国曲艺节等奖项,《又一个黎明》和《迟开的玫瑰》还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激情燃烧的岁月》囊括电视剧所有重要奖项,《美丽的大脚》荣获22届电影“金鸡奖”及四个单项奖。

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第三届、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华山论剑”、“风追司马”、“美丽的眼睛看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为重点,以“四基”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为龙头,加大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

全省有28个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县,其中17个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有8个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农村电影放映活跃,已有88个县实现了电影放映“2131”目标;

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已有西安鼓乐、耀州窑传统工艺、延川县小程村黄河生态文化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3、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制定印发了《陕西省2005-2007年少年儿童重点文艺作品创作规划》,创作排演了一批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校园和幼儿园演出。

全省各级群艺馆、文化馆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少儿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及科普文化知识培训班。

开办了陕西省图书馆少儿分馆,举办了全省首届少年儿童艺术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意见》,全省公益性文化单位普遍实行了向少年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

净化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关闭了一批距校园200米以内的歌舞厅、游戏厅和网吧。

  4、文化市场在规范中继续繁荣。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遵循市场规律,热情服务社会,促进市场繁荣。

演出市场再度活跃。

网吧连锁经营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关闭取缔了10家音像非法经营场所,公开销毁非法音像制品260万盒(盘)。

取缔了带有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停业整顿494家,取缔黑网吧330余家,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经营行为,为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5、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活跃。

按照“多出进好”的原则,积极开辟渠道,组派了众多优秀节目出访,积极拓展海外演出市场。

共受理对外(含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756个,接待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批文化团(组)、3500多人(次)来陕参观访问、洽谈项目,举办展览和演出等。

组派了歌舞、杂技、戏曲、皮影、电影、书画、民间乡俗手工艺品等文化艺术团组276批、2700多人次赴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宣传了陕西,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友谊。

  6、艺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省11个中等艺术专业学校五年共培养中等艺术人才6250人,培养高等艺术专业人才110人,文艺人才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提高。

  7、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

中省投资4600多万元资助新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47个,宣传文化中心12个,乡镇宣传文化站203个,投资3600万元维修改造了西安人民剧院,投资2亿元建成省广播电视新编播大楼,全面装修改造省电台第一发射台和第三发射台,建成了宝鸡-西安-潼关等高速公路调频同步广播覆盖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

加快了文化信息化建设,建成了陕西文化信息网,初步实现了先进文化传播手段的突破。

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了以省图书馆网络系统为平台的省级分中心和41个基层中心。

  8、文化产业有了初步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指导力度,制定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打造强势文化企业取得新进展,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成立。

建立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九届西洽会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产品开发促进活动以及陕港经贸合作周“华夏魂之旅”文化旅游展览演出活动,组团参加西部首届(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综合评比位居参展省份第一名,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启动并取得显著效益。

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等领域的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影视生产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四强。

初步形成了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电影发行放映、音像、网络文化、动漫、文化旅游、艺术品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

  9、广播影视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截止2005年底,我省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开办广播节目92套、电视节目123套。

建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信息网,干线网络达到14748公里,网络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99万户。

全省共有广播发射和转播台(含小功率)657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含小功率)8497座,基本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技术先进、功能齐备的全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21%和94.36%。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较1999年末分别提高了7.71%和7.37%。

与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相伴随,我省广播影视坚持依靠体制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在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组建起了全国第一家省、市、县三级贯通、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广电信息网络公司;

开展资本经营,收购并控股上市公司广电网络传媒股份;

实施合并省电视台和省有线电视台,推进广播、电视传媒的市场化经营,实现了广告经营业绩的高速增长;

整合成立报刊音像中心,成功组建西部电影集团,全省影视制作公司已达107家,其中民营公司91家,影视生产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位。

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网络经营、影视制作为主体的优势明显、门类众多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格局。

  10、出版业健康向上平稳较快增长。

出版物精品工程成绩显著,全省有1种图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4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875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3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全省书刊印刷优质品率在全国的综合排位,由“九五”末的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并有多个单位多次获新闻出版总署印刷质量银奖、铜奖。

新闻出版企业活力增强,组建了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准成立的陕西出版集团正在组建当中。

西北出版物流配送中心、陕西省印刷厂、西安新华印刷厂等企业正在改制重组之中。

制定了《陕西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跨地区、跨行业及多元化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

产业设施建设共完成52项工程,建设规模19.5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32亿元。

截止“十五”末,陕西新闻出版业有图书出版社18家,音像和电子出版社8家,报纸87种,期刊265种,印刷企业3799家,书刊发行单位4258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二)“十五”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1、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仍然不平衡,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依然十分贫乏。

  3、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比例偏低的问题仍然严重,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公益性文化馆(站)、图书馆活动经费短缺严重,基层文化活动必需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4、基层文化设施普遍简陋,大型文化设施严重缺乏。

全省尚有4个市没有公共图书馆,20个县文化馆、26个县图书馆、5个市群艺馆、2个市图书馆、88个影剧院因年久失修、面积狭小、有不安全隐患、难以正常使用,急需维修改造或新建;

贫困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全省宽带广电信息网络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全省50多座骨干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发射设备和配套设施需要更新改造。

  5、文化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盗版、盗印、非法出版和非法音像制品等冲击扰乱文化市场等顽疾未能得到根除,部分市县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不健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力量薄弱。

  6、文化法规不完善,文化立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7、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相当部分的国有文化单位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陈旧,运行机制落后。

  8、高层次艺术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

  (三)“十一五”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进入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阶段,文化消费需求将随着经济发展有一个较大增长;

党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必须要抓好这个机遇。

从挑战方面来说,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文化生活深感缺乏;

改革开放后多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国内各种落后文化的干扰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影响等等,都会给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压力,需要我们大力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创造振奋人心的时代新文化。

二、“十一五”我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八荣八耻”,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完成“十一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文化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步伐。

  “十一五”文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内容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戏剧、歌舞、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陕西地方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挖掘拯救一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2、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形成县、乡、村(街道)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健全,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力争到“十一五”末,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农村基本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并建设500个农村示范文化活动室。

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文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层文化队伍业务素质显著提高,能够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3、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侵权、盗版、非法交易得到有效遏制,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繁荣。

  4、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拓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陕西文化在世界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争陕西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有份额。

  5、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品结构,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一批具有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强势文化品牌,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十一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力争比“十五”期间最少增加2个百分点,文化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重在建设,实现科学的建设和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坚持文化创新、“人才兴文”和陕西文化“走出去”战略;

坚持投入多元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我省“十一五”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

  1、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管办分离,把政府的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从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至“十一五”期末,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优先安排社会急需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

  ——对已有的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场、陕西美术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建设陕西少儿图书馆、陕西杂技训练基地、陕西民间艺术博览馆、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和大型广播电视演播剧场,使其成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场馆。

  ——省上继续实施对市、县、乡镇“两馆一院一站”、村文化室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的扶持,积极促成延安、榆林、渭南、汉中市建成图书馆,支持维修改造商洛、榆林、杨凌、铜川、安康市艺术馆和安康、商洛市图书馆,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

  ——加快各级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站)的设备更新,实施骨干发射台设备和配套设施的改造工程,提高无线覆盖率,提升有效覆盖。

  ——大力推进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

  ——建立县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

推动机关、学校、部队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城市电影加快发行放映院线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二到三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院线公司、发行公司和影院经营管理公司。

市以上城市要根据市场实际,积极开发电影放映二级市场。

  ——加快省市两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的数字化建设,按照高标准的数字化要求把省广电中心新编播大楼建成智能化节目制作大厦,对省广电中心前大楼进行数字化改造,使之成为西部最具实力的广播电视制作中心。

  ——规划建设集影视观赏、影视文化娱乐、文化休闲为一体的中国西部影视城(蓝田),对省广播电视塔进行整体旅游观赏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具有一定集聚力的影视产业基地。

  ——在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的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建设流动服务网络。

  2、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

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

采取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

加强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程度,建设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等。

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出台《陕西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陕西省文化馆(站)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岗位职责规范。

解决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问题,扩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加强古藉保护工作。

文化馆、美博馆要坚持开展阵地活动,努力提供各类服务,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3、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公共文化机构要完善功能地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兴办国家允许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

形成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

  4、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

通过援赠设备器材和文化产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工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村文化建设,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的组织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

动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提供志愿文化服务。

支持和资助优秀文化专业人才支援农村文化建设,对优秀文化志愿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5、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动员城市单位、居民以各种方式捐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

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的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服务。

  6、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

“十一五”期末,建立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专业干部队伍和正常的工作机制。

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普查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资源数据库,确定三级重点保护试点项目,抓好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经验。

对重要的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进行全面抢救。

建立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命名表彰机制。

  

(二) 

农村文化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以及《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6]17号)和《陕西省农村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陕文发[2006]5号),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

继续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切实加强县、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26个宣传文化中心,46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1300个乡(镇)文化站,500个村级示范文化室。

通过赠送农村文化活动设备、图书、音像资料,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活动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带动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到期末基本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积极实施国家“十一五”农村电影试点省的试点工作,做好配送电影放映流动车、电影拷贝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工作。

大力推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加快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数字化放映网络,实现传统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建设和恢复一批农村电影固定放映场所,到2007年,全面实现农村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的目标。

2008年至2009年全面消除电影放映盲区,达到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的要求。

  ——继续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农村为重点,建设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库,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以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基层中心建设为重点,按照共享工程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的建设思路,加快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力度,建成200个基层中心。

加快信息资源的征集和开发速度,使资源总量达到1KB,并加快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水平;

注重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快速传递和共享,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

积极推进文化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至“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覆盖全省文化系统的信息网络。

  2、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创建命名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以巩固提高为主的原则,对文化先进县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文化先进县的建设水平,力争再有4—6个县步入先进县行列,使我省文化先进县保持在全省县的1/3左右,充分发挥文化先进县在全省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3、鼓励支持县级文艺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

县级剧团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