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44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

发展规划

(2011—2015)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时期,也是促进全省安全生产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科学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

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末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基本现状

煤矿:

全省9个市和40个县(区)产煤,自北向南分布有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陕南产煤地。

现有不参与整合煤矿304处,生产能力15300万吨/年(含安康市35处石煤矿,生产能力79万吨/年)。

第一轮整合完成后,形成煤矿300处,生产能力10488万吨/年。

新建、改扩建、技改煤矿67处,设计(新增)生产能力6211万吨/年。

非煤矿山:

全省以铁、钒、钼、铅、锌、金、银、汞、锑、锰、镍为主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北的关中、陕南地区。

现有非煤矿山企业2877个,其中露天矿1737个,地下矿418个,地质勘探企业72个,采掘施工企业39个。

尾矿库293座,其中库容100万立方以上37座。

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企业611个,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12条,总里程3209公里。

建材水泥生产线主要有冀东、尧柏、海螺、声威、众喜等,全省产能约8000万吨/年。

交通运输行业:

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7万公里,路网密度71.4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五”末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基本形成。

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00公里,年均通车400公里,提前两年实现市市通高速的目标。

全省除受灾严重地区,基本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全面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

公路养护管理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70亿元,实施高速、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约8000公里,改造危桥500座,治理灾害路段500公里。

五年建成二级以上客货站36个,农村客运站点8758个,2010年底,全省营运客货车辆分别达到6.8万辆、22.7万辆,较“十五”末增长28.3%、104.3%。

航运海事管理日趋规范,五年来改善航道235公里,新建码头59个,改造渡口189处,改造渡船239艘,营运船舶超过1000艘。

  建筑施工行业:

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5018家(含中央在陕企业),其中:

按企业等级划分特级企业6家,一级企业691家,二级企业1443家,三级及不分等级企业2878家;按专业类型划分总承包企业2084家,专业承包企业2123家,劳务企业811家。

各类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质量检测等中介机构813家。

建筑业从业人数达160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

“十一五”时期,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关中100个镇和陕南陕北各50个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建成42个,在建77个。

未来几年,我省工程建设规模依然较大,基础设施、住宅、工业建筑等仍处在高发展时期,建筑工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危险化学品:

全省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3820家,其中,生产企业500家,经营企业3320家。

生产企业中主要有:

石油炼制企业6家,甲醇生产企业6家,液氯生产企业4家,合成氨生产企业25家,油漆涂料生产企业29家,气体生产企业98家,农药、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52家,电化生产企业71家,金属镁生产企业20家。

经营企业中主要有:

加油站3073家,油库49家,无仓储批发企业144家,剧毒品经营企业49家。

随着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烟花爆竹:

全省持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66家,其中爆竹生产企业171家,烟花生产企业2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3家,礼花弹生产企业11家,引火线生产企业8家,黑火药生产企业3家。

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年总产值约7亿元,其中爆竹3.4亿元,烟花3.6亿元。

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约占企业总数的2%,500~1000万元的企业40家,约占总数的15%,200~500万元的企业157家,约占企业总数的59%,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下的企业64家,约占企业总数的24%。

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约13555人,其中专职安全管理员491人,技术人员1240人。

民用爆炸物品:

全省现有民爆物品生产企业8家,生产厂点19个,主要有红旗、庆华、北方三大民爆集团及204、213等科研院所。

主要产品有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和索类火工品等。

全省民爆销售企业共16家(专用库房60个),除个别地市外,全省基本上每个地市许可一家销售企业,原来各县民爆公司均作为持有民爆销售许可证公司的县级销售公司,采取统购分销的销售模式,坚持就近经营原则,继续经营民爆物品。

特种设备:

全省共有特种设备103686台,其中锅炉10166台,压力容器37345台,电梯26111台,起重机械21804台,大型游乐设施718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7532辆,压力管道6869公里,各类气瓶119万只。

特种设备年均增长15%左右,承压类特种设备朝大型化、高参数、长周期运行方向发展,机电类特种设备新型式、新技术不断涌现。

  消防:

全省消防部队现有编制4920人,建有11个支队、116个消防大队、88个中队,分布在全省11个市(区)和大多数区县,其中有经过特殊训练、配备特种救援装备的消防特勤中队10个。

目前,全省消防队伍配备灭火、抢险救援、举高、起重、侦险、防化、洗消、通信、照明、牵引等车辆装备490辆,同时还配备有防护、搜救、攀岩、破拆、排烟、输转、潜水等各类专业器材。

  

(二)“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工作创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全省安全生产监管逐步规范,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

  1、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全面完成

(1)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由20245起下降到10941起,减少了9304起,下降45.96%;死亡人数由3511人下降到2288人,减少了1223人,下降34.83%。

  

(2)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省发生较大以上事故起数由80起(其中:

较大事故75起、重大事故5起)下降到31起(其中:

较大事故30起、重大事故1起),减少了49起,下降61.25%;死亡人数由365人下降到144人,减少了221人,下降60.55%。

  (3)安全生产规划目标提前实现。

与2005年相比,2010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96下降到0.23,下降76%(“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3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382下降到0.262,下降81%(“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25%以上);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由4.12下降到2.05,下降50.24%(“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25%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10.63下降到3.88,下降63.5%(“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30%以上)。

  2、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省政府每年与11个市区政府和省级15个安全生产重点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下达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考核指标和主要目标任务,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到人”的责任制体系,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之中,有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从2007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市(区)、省级各部门统一考核的六大项工作,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了隐患排查报告和信息统计、隐患监督管理、隐患公告公示、隐患举报和奖励、隐患治理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对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存在多年的476处占压隐患全部进行了治理;对全省293座尾矿库实行隐患排查动态监控,特别是对37座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实行全方位监控;督办的170处公路危险路段全部完成治理,全省摸排的351处城市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煤矿以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基建、技改及整合矿井为隐患排查重点。

全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65套,抽放能力由2005年的4560立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5265立方米;危险化学品行业积极采取措施,对安全距离不符合条件的3个省级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实施省级挂牌督办,督促完成治理;烟花爆竹行业完成工区工厂化改造。

  4、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法制建设入手,加快安全生产立法进程,制定出台了一批安全生产地方法规。

在贯彻《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针对实际,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先后审议通过了《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陕西省水上运输管理条例》、《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陕西省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等9部地方法规。

为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省政府先后制定了《陕西省煤矿生产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陕西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陕西省实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办法》、《陕西省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19部政府规章。

省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也都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制订了大批规范性文件,为安全生产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5、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

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推行陶瓷过滤器干式排放、全尾砂充填技术、尾砂作为水泥辅料直接利用等新型尾矿处理技术,使废弃尾矿得到综合利用。

在加油站推广安装阻隔防爆新材料,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装置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在大型货运、客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行车记录仪,在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应用安全完整性分析技术,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禁止使用氯酸钾、推行使用高氯酸钾。

二是认真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对新、改、扩建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着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对老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安全生产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满足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广泛开展了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三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在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上,认真落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兑现了《许可证》从受理、审核、审定到颁证全过程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的承诺。

建立了网上申报、受理、审批和公告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证办理的公开、透明和高效、廉洁。

四是积极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基础性工作。

开展了宣传贯彻《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工作,重点对全省矿山、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轻工、军工等行业和领域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积极推进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6、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完成了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全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信息采集,建成了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加快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7、安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初见成效

充分利用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警示教育。

创办了《陕西安全》杂志,发行30万册。

以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和“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以及创建安全示范社区活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20876场次,参与人数290万人;抓好安全监管和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485期,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95531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303806人,培训农民工451185人。

8、安全生产监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

目前,全省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实有人员共计2583人,其中安全监管人员2273人,执法人员310人。

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均组建有安监局,11个市(区)实有人员232人,平均人数21人。

107个县(区)级安全监管局实有人员1300人,平均人数12人。

在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我省努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已有956个乡镇(街道)成立了安监机构,实有人数1680人。

“十一五”期间,注重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效率意识。

按照“学习型、实效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的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依法行政,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推动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全面提升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忽视安全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一些企业还没有把安全生产转变为自觉行为。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

重大危险源数量大、分布广,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

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有的甚至存在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纵容和庇护非法生产行为。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有的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有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一些专业监管部门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

有的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建设缓慢,尤其是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一些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合力。

五是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尚未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不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投入不足,力量薄弱;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方式单一,手段落后;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救援装备落后,应对突发重特大事故能力较差。

二、“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面临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目前在战胜经济危机、经济总体向好的新形势下,迫切要求各行业(领域)工业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项目建设、安全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机遇明显多于挑战。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各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发展理念上已经形成共识,社会各阶层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关注。

  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安全发展的基本格局越来越协调。

  三是企业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越来越稳固。

  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区域经济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安全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五是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

全省科教、人才资源集聚,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越来越突显。

  2、面临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全省经济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同时又处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矛盾凸显、隐患增多、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因此“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落实,陕西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企业延长产业链正在形成,同时省委、省政府对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及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保安全、促发展”的挑战。

  二是全省安全生产水平总体较低,市(区)、县(市)、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行业及不同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行业的垄断性障碍、企业的体制性障碍、从业人员的意识性障碍尚未破除,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解决这些历史性问题的挑战。

  三是全省将进入以装备能源化工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中后期。

工业发展呈现危险性较大的产业由城镇向农村转迁、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型、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安全生产监管和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难度明显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企业转型与安全监管和救援难度加大的双重挑战。

  四是全省安全生产跨行业、跨地域、相互交叉,流动性大,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快速,大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筑、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保障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的挑战。

  五是全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做好安全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观念,切实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进一步明确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着重提升监管监察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抓紧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把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与统筹兼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

五是坚持“科技兴安、提升能力”。

把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以强化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手段,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于安全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转化,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可靠基础上。

(三)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监管监察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与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以“科技兴安”和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事故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省安全生产状况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2、分类目标

  

(1)总体控制指标

  力争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0%,安全生产主要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2)相对控制指标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力争比2010年下降30%以上。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力争比2010年下降20%以上。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力争比2010年下降25%以上。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比2010年下降30%以上。

  (3)事故起数控制指标

  杜绝特别重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起数力争比2010年下降10%。

重大以上事故实行零控制。

3、工作目标

(1)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机制基本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志设置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

(2)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末,建立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高危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

(3)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末,建立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乡镇、社区建立安全监管执法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执法人员。

(4)安全标准化建设目标。

到2012年,全省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企业按规定实现安全标准化达标;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管道运输企业取得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