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135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

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__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就怕问"

为什么或你是怎么想的…"

经常言之无物,言之无理,语言繁琐,随意,不伦不类,叙述没有条理,不够完整,没有逻辑,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驴唇不对马嘴"

,让听者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是"

心中有,说不出,道不明。

"

还有的学生光会说,不会写或光会写不会说,说得糊涂,写得也糊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__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历史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

培养学生历史推理能力,从语言表达入手"

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的同时,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达到敢说、想说、会说乃至于能说的境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学习理论作为行动基础,边实践,边补充,边修改,边提高。

五、课题研究过程

a研究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09.03-04)

(1)学习新课程理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

2.试验阶段:

(09.05-07)

(1)在历史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实施具体方案。

(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

(09.08-09)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发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b实施过程

若想治病必先明确病因。

因此,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我采用了两种方法研究:

谈话法和问卷法。

通过研究我大致总结以下几种原因:

1.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被别的同学或老师笑话。

2.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

3.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4.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历史语言规范答题。

5.受教师个别不规范的语言影响。

6.学生由初中到高中,__解答方式突然过渡,不够适应。

毋庸质疑,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才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__重要方式!

1.转变学生,从转变自我做起,言传身教,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

坚持使用历史语言授课,不口语化。

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有自主的模仿。

例如:

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

设、列、解、检、答。

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历史问题了。

2.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每每讲到一个历史知识时,我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

在教学"

平移变换"

时,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兴趣非常浓,都能畅所欲言…

(2)利用小组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

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历史课堂不能只是那些优秀学生的领地。

对于一个历史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解决方法,每节课我都创设合适的问题,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辩论…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其一,给那些不敢出头露面的学生一个机会,在下面他们会放得开一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其二,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那些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叙述;

其三,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提问的次数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得到语言表达锻炼的机会,所以同桌间的和小组内的交流表面上是浪费时间,实际上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在一个同学说的过程中,另一(几)个同学倾听并评价,对于他们相互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样做尤其是对那些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练胆)机会,对那些不想发言的学生也是很好的心理疏导。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

历史语言是表达历史概念、判断、推理、定理或法则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学生在最初学习历史概念、性质、定义的时候,往往对其中的语言感到不易理解,容易混淆。

历史课本中的定义、性质,不象语文课本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它相对朴实、简洁,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__权利和机会。

在充分给予学生"

说"

的机会的同时,教师也要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历史术语,用好历史术语,讲好规范的历史语言。

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发挥榜样的作用,用学生去影响学生。

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

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

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

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5.先说后写,先写后说。

对于不擅长说的学生,我让他们先把想说的内容写出来,在提问发言时照着读出来;

对于不擅长写的学生,我让他们把想写的内容说出来,比如说分析过程,说解题方法等。

然后在试着有条理的按步骤写出来。

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时间去准备,他们就能够解除心里的负担,敢于发言,同时回答的问题也规范,丰满,不拖泥带水。

6.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要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学生。

对于平时不敢发言或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一旦发言,我总是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倾听…并给以赞赏的目光,回答问题后,我总是给他们积极的评价。

你说的很好…"

你表达得很清楚…"

你说的比上次更多了…"

相信你下次说的比这次还要好…"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历史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

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

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

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历史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

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

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

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1.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标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2.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掌握历史语言与历史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

思维的外衣"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历史语言的教学。

3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用学生的说代替老师的说,要用学生的讲代替老师的讲。

.

(中国大学网)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