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46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下载.docx

”A项,是思念亲人;

B项,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

C项,借秋风,秋雨的气势,流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焦灼心情;

D项,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春天的阳光赶逐着,

雪已经从附近的山上

汇成许多道混浊的小河

向着淹没了的牧厂奔流。

自然用欣然的微笑

睡梦xīng松地迎接一年的初晨,

蔚蓝的天空发着光辉。

树林还透着,微微地现出绿色。

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

去征收田野的贡奉。

山谷干了并且斑lá

n起来;

一群群牛羊吵闹着,

夜莺已经在夜的静寂里歌唱过了。

(普希金《叶甫盖尼·

奥涅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奔()流xīng()松斑lá

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3)“贡奉”的意思是;

“静寂”中“寂”的意思是。

(4)仿照画线语句,写两句小诗。

(1)bēn;

惺;

(2)牧厂;

牧场

(3)贡献的物品;

静,没有声音

(4)示例一:

蝉儿爬上高高的树枝,去歌唱夏季的美好;

示例二:

蚯蚓走出自己的寓所,去展示优美的身段。

【详解】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惺忪”:

.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从睡梦中醒来并恢复意识。

读“xīngsōng”,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惺”“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牧场”:

适于放牧的草场;

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单位。

注意据义定形。

(3)考查对词语的释义。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词语含义的把握。

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

如“贡奉”是“贡献的物品”的意思。

而“静寂”中“寂”根据“静”去推断,应该也是“静,没有声音”之意。

(4)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去征收田野的贡奉”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与例句构成并列,且要注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富有诗意,饶有诗味。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了铺垫。

C.诗中卖炭翁驾着碳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和百般无奈。

2.分析“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中“辗”字的表达效果。

1.C

2.“辗”是“轧”的意思,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又写出了碳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和勤劳。

1.C错误,“牛困人饥日已高”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可知不是清晨了。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这句话的意思是: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辗”压。

辙: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既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又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意为“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即将与好友分别,难舍之情让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离开好友后我心里孤独茫然”。

C.“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述了“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的情景。

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为“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D.两首诗词都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

1.B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并非选项中的“与朋友分别”。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对人生前景充满信心。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首诗词虽然运用了典故,但都不是表现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凤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①瞥:

突然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运用拟人、设问的修辞,“摧”宁赋予浮云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巧妙地写出了青山被浮云遮覆的景象:

一问一答间,富有情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中的“何人半夜推山去”是问句,“四面浮云猜是汝”为答句,这是设问的手法,将青山被浮云遮盖的特点进行具体表达,突出一种厚重感;

“猜是汝”猜想是浮云所做,赋予浮云人的行为,为拟人的手法,突出词人喃喃自语的特点。

6.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开头两句写军营中的事情,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

B.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C.作者作词用典丰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D.“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怎样理解?

1.A

2.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最后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1.A“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分析不正确。

开头两句写军营生活情景,这也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失去的生活情景。

2.“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

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曾有的凌云壮志,此时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一定要把诗句所抒发的情感答出来。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

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陂(bei):

池塘。

③堑:

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

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

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

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

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

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

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

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

B.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感情基调,展现词人的不羁姿态。

C.“千骑卷平冈”描绘了一副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恢弘壮阔的画面。

D.下片引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1.D

2.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

D项“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错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的意思是: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此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

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示例一:

“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

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

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中的“悬”是“悬挂”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如麻、连绵不断的景色。

语句“万点空蒙隔钓船”中的“隔”是“分开,隔开”的意思,写出了连绵不断雨将人的视线与“钓船”隔断,勾勒出了大雨中作者所见“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

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

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

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本诗的前两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叙写了作者在咸阳桥上所看到的下雨的景色,是实写;

后两句“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转入虚写,想到洞庭春水色,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烟雨空濛、缥缈的景致。

据此理解作答。

也可以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

10.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上阕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卷

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1.考查对诗句中关键字眼的提取能力。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所以可提取“卷”作为答案。

2.赏析诗句。

”据《汉书·

冯唐传》记载:

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

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

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这种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用典,用典的好处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表现出一种含蓄雅洁的风姿,内蕴比较丰富。

还有就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考查结句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从而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

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

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②豚栅:

猪栏。

③鸡栖:

鸡窝。

④桑柘(zhè

):

桑树和柘树。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1.示例:

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

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

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

②因民风淳朴而醉;

③为开怀畅饮而醉;

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

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鹅湖”“山”“稻粱肥”“豚栅”“鸡栖”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农村的田园风光作答。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答。

诗歌中的“醉”既有酒多之醉,更有心情高兴而陶醉。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村人怎能不“醉”。

“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诗歌的最后两句叙写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据此可概括作答。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歌首联扣题,从运用典故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C.诗歌首联、颔联连用两个“空”字,并不显得啰嗦,诗人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D.整首诗写景抒情结合,景象前后三变,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2.诗歌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请你描述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美好意境。

2.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林,清晰可辨;

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1.B“典故落笔”错误,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晴川”“芳草”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