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95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积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流学习方法等。

案例:

王诚(化名),凯里学院计算机科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他想在明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他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凯里学院,他本来是想进贵州大学的,虽然超过了贵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是却没有被录取,在家人和老师的劝说下才来到了凯里学院,在这种情况下王诚反映说上了大学之后一点喜悦感都没有。

虽然规划好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在大学生活中无心学习,常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也没有计划性。

她认为在这里学习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而当时正面临着英语四级的第二次备考阶段却无心学习,从而感到焦虑和对前景的担忧。

调试:

主要是帮助她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帮助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建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也不气馁、敢于不断去尝试的人格特征;

在生活中培养自信的人格特征,达到即使失败后也不痛苦的最佳结构,形成乐观的情绪状态与心态。

2、学习动机过强及其调适

学习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现:

(1)成就动机过强,急于成功担心失败,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奖励动机过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奖励,以考试为中心,学习方式呆板。

(3)学习强度过大,不善于劳逸结合,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1)提高学习层次,正确对奋斗目标;

(2)正确认识外部自己的潜力,量力而行,制定合理的目标,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4)克服虚荣心理,学会调整情绪保持旺盛的学习斗志。

张强(化名)是一位08级的专科学生,他一到大学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够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本科。

为此他基本上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一天学习十六个小时以上,也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可是考试结果出来他却没有上线,因此变得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这位同学表现出过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产生了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其根源在于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

这是他和一位老师的对话:

 学生:

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我完全应该成功,却没有考好,这实在没有道理。

  老师:

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

  学生:

我想是这样。

不管环境如何,方法如何,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

沉默。

你的同学中也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学习吗?

不是,很多同学都很努力。

那么多同学是否都考得非常好呢?

也不全是,但我觉得我应该考得上。

别人都可以考试失败,而你不能?

也不能这样说。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是吗?

是。

  上面所举的例子主要是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学习动机过强与动机缺乏一样,同样会降低效率,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的困扰和生理的不适,有关研究指出“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动机也不利”。

3注意力不集中及调适

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学习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学习;

不能很好的在学习的时候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1)加强对学习内容和目的的理解;

(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

(3)提高自身修养,转变和调控各种不良情绪;

(4)培养抗干扰能力;

(5)注意劳逸结合,松紧有度。

具体做法

上课前,复习上次课的笔记,并阅读这次课的教材,如果对上次课讲的东西或教材有问题,在课前问老师

坐在教室的前部,注意听讲,并做笔记,以此来防止走神

在课上显示出兴趣(注意力集中的表情和姿势)以自我激发内在的兴趣

做好笔记!

合适时:

提问题,请求解释清楚,或和老师及同学交谈

课后立即安排时间复习讲课的内容;

记注:

如果不复习,学的东西就最有可能在24小时内忘掉。

每门课每周安排复习一次

4、学习焦虑及调适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恐惧情绪和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往往是在大学生面对各种学习上的矛盾和冲突时心理无法时,心理无法平衡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形成的。

比如说在英语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产生“外语学习焦虑”。

例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担心回答错了,其他同学会嘲笑自己;

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老师一问问题就紧张,缺乏自信心,本来能回答起的问题,却匆匆回答:

“I’msorry”;

有的同学上听力课时本来聚集会神地听,能听懂一些,却认为自己听力差,一句也不愿听,导致他们在整堂课上“坐飞机”。

(1)要做到身心常新、境界常新,每天都要活得与昨天不同,要勇于接受新观点、新的思路;

(2)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把目前的学习任务和潜在的兴趣联系起来;

(3)正确理解学习压力,把学习压力看一个挑战和动力。

5、记忆力差及调适

良好的记忆力有四个品质:

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障碍是指其中一个品质或几个品质表现差,出现问题。

问题:

(1)识记速度漫;

(2)记忆时间短;

(3)记忆不精确;

(4)记忆准备性差(根据情景把需要记忆的事物从记忆中准确、迅速的提取出来)。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1)注意力集中。

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

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

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以纠正,遗漏得以弥补,使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记得更牢。

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视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这比单一默读的效果好得多。

  (8)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来缩短记忆过程。

或者采取编提纲、记笔记、做卡片等方法来增强记忆力。

  (9)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

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

只有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6、考试心理卫生

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的焦虑,轻度的焦虑有助于大脑进行的积极的思考和水平的发挥,但是焦虑水平过高则会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身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必要求助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1)认知调整法主要是指正确看待考试,正确看待自己,树立合理的考试期望,从根本上消除考试焦虑;

(2)自信心训练法主要是消除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消极暗示,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3)放松训练法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反复几次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考试焦虑案例:

吴某,女,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科系学生。

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已坚持了三个学期。

学期初始阶段很少来询,每到期末复习考试前一个多月就主动来询,与咨询老师常有电话联系。

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并伴有睡眠障碍。

下面是她的情况的叙述。

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因数学不及格进行了补考。

情绪低落。

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班主任老师,诉说她的苦恼和焦虑。

班主任老师告诉她,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她前来咨询。

首次来咨询时,咨询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交待了心理咨询的原则,介绍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后,小吴谈了自己的情况。

小吴原在某市的中学读书,父亲在市里工作,母亲是县里的小学教师,有一妹和母亲住在一起。

平时她在市里读书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假期回县里与母亲妹妹团聚。

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她自己仍住在市里父亲的住所坚持读书。

她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

但对数学兴趣不浓,不过也能在考试中得到80多分的成绩。

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老师都选她去参加,因此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

参加竞赛前老师要对她个别辅导,布置很多作业,虽然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给她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老师深怕她在竞赛中考试失利.对该科的学习抓得很紧,使她比其他同学的负担更重了许多。

她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很反感,但老师说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器重,坚持要她参加.她也不好违抗。

在竞考的前几天她往往要背诵到深夜。

有一个晚上,她正在宿舍背诵,强记第二天竞考科目的内容,恰逢隔壁几个青年人在宿舍娱乐,用音响放音乐、唱歌,吵得她无法看书。

她又急又气,心里烦躁极了。

她心头充满了怨恨:

一是恨老师总让她参加竞考为学校增了光,而她自己却疲惫不堪;

二是恨隔壁的青年吵闹,扰乱了自己的复习。

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也没睡着。

第二天拖着乏力的身躯来到考场,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她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考卷,成绩可想而知。

从此以后,她就出现了睡眠障碍,特别在考试期间,总是焦急,心慌和失眠相伴随,为此参加高考失利。

但她从小一直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不甘心考不上大学,所以又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才被录取。

因为在中学学习时数学是弱项,所以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不想这个专业也要学习数学和统计学,而且难度不小,教学进度很快,每一堂课比中学讲的内容多很多,学起来非常吃力。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心理负担很重。

入大学后,住在集体宿舍每晚大家都免不了要聊天,她高考前已经有失眠的病史,入大学后睡眠状况也一直不好。

每到期末考试来临之前,他的神经就紧张起来,越紧张越难入睡,白天疲劳乏力,复习效果不佳。

但每学期前半段情况较好.因为学期开始还没有考试的压力,情绪比较放松。

咨询师的治疗:

第一,从领悟认知入手,从思想上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

依照分析疗法的理论,通过谈话、回忆,寻找“致病”根源。

从讨论中得知,在中学那次竞考失眠以前,她并不惧怕考试,因为她从小学习不错,记性好,所以深得老师赏识,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亦无畏惧心理。

中学竞考失利,与考前对参加竞考的怨恨情绪、隔壁邻居的噪音干扰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她在心理上对考试产生了畏惧。

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又有一门功课补考,又强化了对考试的畏惧。

通过分析讨论使她认识到,自己其他各门功课成绩尚居中等或中上,比较差的是数学,这是她学习中薄弱环节。

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退一步说,万一有一门补考也不必惧怕,补考及格也同样可以升学、毕业。

第二,改善睡眠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剂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助于睡眠状况的改善。

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地加剧紧张,考前复习也要劳逸结合,适时进行休息、散步。

失眠严重时,可找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将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

第三,帮助其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

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测验,找出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豁达大度的个性。

第四,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学会放松情绪考试期间也坚持了治疗,使疲惫的大脑得到松弛与休整。

友情提示:

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