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311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人精神关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老龄事业是一项事关全局、攸关民生的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人为本,大力推进老年社会服务事业,把老年精神关爱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纳入老年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老人也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要重点加强服务的“特殊人群”。

因此,必须站在社会建设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社会意义和必要性。

运用创新的社会管理推动创新的社会服务,以创新的社会服务解决“老年精神健康”这一中国社会转型中产生的新问题。

(2)“积极老龄化”是研究和解决老年精神关爱问题的理论“钥匙”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老龄化挑战,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l国专家的建议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在发表的共同政治宣言中将之作为21世纪全球应对老龄问题的发展战略。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它要求老年人不仅要生理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不仅要社会保障,更要社会参与。

“积极老龄化”战略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应对老龄化挑战,调整社会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获得积极的生命、生活状态。

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下去解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类问题,能够使解决路径更具建设性和有效性。

同时,“积极老龄化”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上克服了传统的消极老龄观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它揭示:

老龄化并不只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变迁过程,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老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等,也将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只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老龄化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社会发展过程。

“积极老龄化”战略的确立是人类老龄观和老龄化应对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而这个跨越中意义最为深刻的是,积极老龄化以确认老年人的权利和联合国关于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基础。

把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出发点,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

近十年来,“积极老龄化”战略已经对世界各国的老龄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积极老龄化”理论解析中国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能十分清晰地显示精神健康对老年人健康积极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三)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的方法

研究和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工具,还必须有缜密的实证调查和经过检验的服务实践。

只有以全面真实的实证资料和行之有效的服务经验为基础,才能探寻出一条切合可行的老年精神健康之路。

1.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全面真实地掌握老年精神健康状况,课题组选择江苏南京、常州、无锡、扬州、镇江5个城市的50个社区为调查样本区,选择60岁以上城市老人和社区中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向老人发放问卷共计2000份,此问卷中含有课题组自编问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维度的专业量表,通过测量全面了解城市老年人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阶段对30余个先前社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考察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供给情况,挖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不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2.服务实践

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课题组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在xx社区与社区社会工作站共同建立了“友乐坊”—社区长者邻里互助中心,并倡议成立了“夕阳天使”青年志愿者联盟,进入社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了名为“携手夕阳,青春有约”的老年精神关爱互动服务项目,在服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老人为本,运用优势视角,立足权利基础的理念和方法。

本报告即课题组的社会调查与服务实践的成果统一。

二、“心结”何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老龄化”政策以“健康、参与和保障”为基础,其中“健康”不仅强调身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更是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马克思曾说“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生活是构成人完整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关涉人发展的一种本质存在。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鉴于此,课题组对选取的60岁以上城市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并且没有得到较好满足;

另一方面,孤独、焦虑和抑郁是部分老年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有效回收1908份,有效回收率%。

受访者共计1908人,其中男性932人,女性976人;

60-69岁866人,占受访人数的%,70-79岁710人,占受访人数%,80岁以上332人,占受访人数%。

表1有效受访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409

364

159

457

346

173

调查城市

社区数量

有效人数

南京

15

578

常州

12

453

扬州

10

377

无锡

8

292

镇江

5

208

表2有效调查对象的取样城市

(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满足状况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

一般包括情感、娱乐、人际交往等需求。

1.情感需求和满足状况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晚年最核心的精神需求,是情感寄托和渴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

家庭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情感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

此次调查中,课题组以子女的“探望频率”和“交流内容”两个指标来揭示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满足状况。

其中,探望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经常”、“有时”、“偶尔”三个层次;

交流内容的深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交流、问题交流、和情况交流。

图1

注:

“经常”指一周探望一次,“有时”指1-3个月探望一次,“偶尔”指3个月以上探望一次

图1显示,在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方面,一周探望一次的比例最低,为%;

一至三个月探望一次的比例最高,达40%。

受工作时间、距离及精力等因素影响,子女探望老人的时间周期在加长,加之通讯技术发达,部分子女选择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等方式和父母沟通。

图2

图2显示,在与父母交流的内容方面,以涉及工作、生活近况等方面的内容居多,占%;

其次是问题交流,占%,涉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彼此寻求帮助和支持;

比例最低的是情感交流,只占15%。

通过对老年人进一步的访谈发现,80%的老年人除了想了解子女“生活得怎么样”以外,更希望儿女能抽出一点时间和自己谈谈心哪怕是简单的嘘寒问暖,可见,老年人更希望有子女贴心的关怀。

2.娱乐需求和满足状况

娱乐需求是老年人培养和从事各种兴趣爱好的要求,通过参与多样的活动,在休闲娱乐中陶冶情操、享受人生乐趣,使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

老年人娱乐需求的实现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社区娱乐、体育活动的情况中可以进一步体现。

图3

从图3可知,受访老人中没有明显娱乐爱好的人数比例最高。

即便有业余爱好,从事的频率也较低,真正积极活动的人数很少。

在对“业余爱好是什么”的进一步访谈中得知,35%的老年人的回答是“看电视”,20%老年人的回答则是“出门走走转转”,业余爱好相对单一。

3.人际交往需求和满足状况

人际交往需求是老年人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各种信息,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感情宣泄的需要,体现在与邻里、朋友和同事的沟通互动方面。

受访者与邻居的关系方面:

选择“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的占%,“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的占%,“有些邻居很关心您”占27%,“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占%。

由此可知,选择最后一项的人数比例最高(%),但综合前三个选项可以发现邻里关系淡漠和缺乏关心更为普遍,一些受访老人表示:

“现在都是商品房,邻里接触比较少,大家平常都是大门紧锁,顶多是开门时正巧碰上,打个招呼”;

“别人需要时出点力,但是自己不会主动去帮忙。

与朋友、同事的关系方面:

以“遇到烦恼时倾述方式”为例,选择“从不向任何人倾诉”的老人占%,“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倾诉”的占%,“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我会说出来”占%,仅有%的老人会“主动倾诉自己的烦恼以获取支持和理解”。

可见,老年人有交流和沟通的需要,烦恼的倾诉就是其中一项表现。

不难发现,家人和配偶是最容易真正实现为老人解忧的人,其次是朋友和亲戚,最后才是同事。

这在“关心和安慰的来源”一项中可以验证:

“关心和安慰源于配偶和儿女”的比例分别占%和%,而“源于朋友和亲戚”的比例占%,“源于同事和工作单位”仅%。

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人际范围缩小,和朋友、同事的联系频率逐渐减少,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但真正实现较为困难。

由上述三方面内容可知,老年人的情感、娱乐和人际交往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满足状况不佳。

从总体上看,表现为老人获取的情感支持较少,娱乐活动参与率较低,人际交往不足。

(二)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孤独、抑郁、焦虑

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充分满足有助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反之,精神需求若长期得不到关注将对其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需要科学地测定和评估,为此课题组从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使用《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对2000名老年人进行测量,内容涉及认知功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5个方面。

用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同全国的常模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发现,认知效能、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全国总体无显着性差异,但在情绪体验方面,所采集样本与全国总体有显着性差异(p<

),说明受访老人情绪体验问题突出。

具体如表3呈现:

表3受访老年人和全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比较(M±

SD)

量表内容

受访老年人

全国老年人

t值

P值

认知效能

±

情绪体验

<

自我认知

人际交往

适应能力

总分

p﹤则表示该项差异性非常显着

如何解析该现象,课题组参阅了国内外多个心理量表,在筛选和比对基础之上,选择了和老年精神健康相关的GDS-15老年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对受访老人做了进一步专业测量。

调查发现,孤独、焦虑和抑郁是困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精神健康问题。

1.老年人的孤独情绪

用孤独量表(UCLA)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老年人中有较高孤独感的人数比例占%;

有中等程度孤独感的占%;

无孤独或低孤独的人只占%。

如图4所示。

受访人群中没有性别、年龄的显着性差异(p>

)。

图4

2.老年人的焦虑情绪

焦虑状况(SAS)量表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老年人中无焦虑者为565人,轻度焦虑者为683人,中度焦虑者为383人,重度焦虑者为277人,各类人群所占比例如图5。

图5

平均数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焦虑状况没有显着性差异(F=,p=),但是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焦虑却有几乎显着的差异(t=,p=),女性的焦虑状况比男性要多。

这表明如果出现焦虑,老年女性会更严重一些,如图6所示。

图6

3.老年人的抑郁情绪

用抑郁量表(GDS)为工具对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了解,发现正常无抑郁者为1020人;

轻度抑郁者为768人;

重度抑郁者为120人,人数比例如图7显示。

图7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抑郁状况没有显着差异(t=,p=),而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抑郁有显着性差异(F=,p<

),如图8所示,抑郁程度的加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高龄的老年人更易抑郁,需要受到关注。

图8

三、“心结”何来——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双重归因

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显着的焦虑、孤独、抑郁三大症状。

鉴于此,课题组对引起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索,发现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双重归因。

(一)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

在引起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因素中,现代化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服务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成为两个最主要因素。

1.现代化转型的“副产品”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家庭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老年人对发展、变革中家庭生活与社会环境的不适应等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1)家庭结构改变使得家庭支持功能逐步弱化

人口流动加速、工作变动频繁以及住房条件改善,客观上促使传统的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

尤其是随着“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扩大,“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仅占到了%)。

老年人的社交范围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活动能力减退而受到限制,缺乏情感交流和诉说心事的对象,生活上处于无助状态。

精神关爱的缺乏,使老年人在情感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从而陷入一种“无趣”、“无欲”、“无助”的心理状态。

相反,“两代同堂”甚至“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骨肉亲情和天伦之乐使深受中国传统“孝”文化影响的老年人感到人生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满。

年轻一代生存压力大也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在老年人心目中儿女举足轻重,他们对儿女的工作、健康、家庭等极为在意,任何来自儿女及其家庭的变化对老年人心理情绪均会产生影响。

调查发现,%的老年人家中有儿女下岗失业,他们中%认为此事对自己有影响,%认为这既影响到自己的经济生活,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许多老年人反映对此心情焦虑:

担心儿女能否重获工作,甚至担心自己去世,儿女已无法“啃老”后的生活及孙辈的教育和前途。

(2)人际交往方式转变使老年人缺乏重要精神支持源。

与传统交往方式相比,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人们在交往方式上更多地呈现出浅表化和功利化,频率和范围在缩小,资源交换性的交往增多,交往目的更趋于“理性”。

老年人由于已经退出劳动岗位,手中掌握的可用于交换的资源大大减少,逐渐被“边缘化”。

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获得精神支持的多少与抑郁、孤独、焦虑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是、、、,说明获得的精神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这种支持不仅来自子女和家庭,也应来自社会交往的增加,老年人渴求走出去,拜会老朋友,结交新朋友,获得更多精神支持。

良好的社会交往是老年人重要的精神支持源。

(3)价值观多元化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产生冲击

在传统社会环境中,由于受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影响,人们实现价值的途径往往只是借助社会和集体,根本谈不上个人的价值选择。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则比较强调自我实现,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注重个人的人生感受,对社会的需求变为主动合理地选择,利益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集体、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从而表现出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与高层次。

但是,多元价值观下一些转型中产生的新价值理念如“功利主义”、“金钱本位”等与老年人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距离,使老年人对现代社区缺乏归属感,调查数据显示,老人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社区等)组织活动,主动或经常参加的仅占%,而从不或偶尔参加的却占到%。

在从不或偶尔参加的老人中%认为社区活动只属于老年积极分子,忽视了大部分老年人,%认为社区活动未真正立足老人的需求,而是流于形式。

这是老年人幸福精神生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化进程使得老年人在社会中地位和价值低落,把许多曾经使其受到尊重的东西抛在了后面,老人感觉受到社会的忽视和冷落。

2.老年社会服务建设相对滞后

与“积极老龄化”的要求和经济建设的速度相比,我国在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精神关爱服务的建设上呈现出滞后特征。

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限等制约了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现有的社区为老服务人员,大多是社会上的大龄下岗职工和中老年妇女,知识层次普遍偏低,只能提供家居清洁、生活护理等基本服务,对于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则难以满足。

据课题组调查发现,50个社区的为老服务体系中明确有精神关爱服务项目的仅占到了12%,专门从事老年工作的社区工作者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仅占到了46%。

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事业的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个体因素分析

1.常规研究发现的个体因素

过往对引起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原因分析大多集中于身体健康和经济收入两大因素,课题组的调查也发现这两方面因素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

(1)生理健康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调查显示,生理健康和孤独、焦虑的总分相关十分显着(分别为r=,r=,p<

),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分相关接近显着(r=,p=),这表明生理健康会严重影响精神健康,尤其是孤独和焦虑等情绪。

老年期的典型特征就是“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器官组织逐步退化,致使老年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机体活动力减弱,生物效应力降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等各种系统生理功能和代谢的障碍,老年期成为疾病的多发期,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医学研究显示,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退出工作岗位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的老年人受到慢性病的困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对晚年生活幸福与否的评价和感受程度,进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情绪和心理状态。

没有疾病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

生命系统越脆弱,健康状况越不佳,就越容易导致老年人精神状态的恶化。

(2)经济条件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图9

如图9所示,老年群体的收入总体不高,他们手中可供支配的经济资源十分有限。

另外,半数以上老年人反映自己“经常”或“不时”因经济原因而焦虑。

老年人用于精神文化方面(订购书报、外出旅游等)的消费量只有%。

调查结果表明,经济是制约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

有经济保障能力的老年人大多拥有较高家庭地位,与子女关系比较融洽,精神状态较好。

独立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既是老年人减轻子女经济负担的前提,也是自我相对独立的一份依托,从而保持自我的尊严和代际关系上的权威地位。

相反,一些老年人由于经济收入较少或完全没有经济收入,生活上靠子女供养,这种依赖易使老年人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极易损害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2.课题组发现新的个体因素

此次调查显示,除了经济收入和生理健康,学历差异、兴趣爱好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三大因素在分析结果中表现出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显着相关。

学历低、业余爱好少、对国家事务关心不足亦是导致老年人孤独、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综合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1)学历高低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

调查的老年样本中,学历为文盲的420名,小学的588名,初中的456名,高中的313名,大学及以上的131名。

抑郁感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与文盲、小学和初中学历的老年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

),文化程度越高抑郁感越低,文化程度越低抑郁感越高。

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最低,为分(SD=),文盲老年人抑郁水平最高,为分(SD=)。

孤独感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与初中学历的老年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

初中学历老年人孤独感最强,为分(SD=),而大学及以上学历老年人孤独感最弱,为分(SD=)。

焦虑感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与文盲学历的老年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

文化程度越高焦虑感越低,文化程度越低焦虑感越高。

文盲老年人焦虑感最强,为分(SD=),大学及以上学历老年人焦虑感最弱,为40分(SD=)。

总体上来说,学历较低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劣于学历较高的老年人。

(2)业余爱好多少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

孤独感方面,没有业余爱好,有业余爱好但较少从事以及经常从事业余爱好的三类老年人之间有显着差异(F=,p<

没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孤独感最高,平均分为(SD=),有且经常从事业余爱好的老年人孤独感最低,平均分为(SD=)。

抑郁感方面,有无业余爱好的老年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F=,p<

没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最高,平均分为(SD=),有并且经常从事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最低,平均分为,(SD=)。

焦虑感方面,有无业余爱好的老年人之间差异显着(F=,p<

没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焦虑水平最高,平均分为(SD=),有并且经常从事业余爱好的老年人焦虑水平最低,平均分为,(SD=)。

总体来说,业余爱好较少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相反,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定期和同伴开展活动,他们在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也会应邀发挥自己的才能,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生活充满乐趣。

(3)对国家事务的关心程度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

对国家事务关心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在孤独、抑郁和焦虑三个方面并没有太显着的差异。

而从人数比例来看,对国事关心程度越低的老年人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抑郁程度越高,对国事关心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抑郁程度越低(具体可见分报告)。

越关心国家大事的老年人综合精神健康状态越好,他们从计划经济和集体至上的时代走到如今自由发展和竞争的社会,已经习惯主动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

调查发现%的老年人有听广播、看新闻的习惯,相对于年轻人更加关心国家大事,许多老年人聊天的话题都是当下新闻广播的热点,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欣慰,为国家的困难而担忧,这成为他们的一个精神寄托。

四、“心结”何解——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建设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精神关爱的需求十分迫切。

如何有效地化解老年人的“心结”如何有效地开展老年精神关爱的社会化服务我国缺乏开展这方面服务的普遍经验,因此,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