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99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选择汇总文档格式.docx

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

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

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

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

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

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

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

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理解,属于政治史的内容。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内阁处理公务因循守旧,拘泥于成例,不思变革。

A、C两项与此无关,排除。

学生很容易选D项,认为D项反映了题干中材料的本质。

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内容,官员处理公务沿用的是以惯例,所以B项正确。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本题虽以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切入,但从本质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

梁启超的这段话很明显地表达了专制制度在一分一合中递进的过程,而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所以C项正确。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干知识。

题干以直白表述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情境,内容只涉及到张謇办厂和当时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调用所学知识解题。

张謇所处的是“重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謇选择了投身实业。

因此在四个选项中能反映出题干内容的,只有A项。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D项不能全面积极地体现张謇投身实业的目的。

A。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题考查俄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体现中外关联的命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

从时间看当时俄国革命已经在中国得到宣传,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许多政治试验,最后都失败了。

毛泽东在信中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一个“恐怖的方法”,但在“诸路皆走不通”、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的一个变计”,所以A、B、D三项对毛泽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本题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了解清楚(热点),所以本题也是一道中外关联的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学生在读懂题目之时又要调用所学的知识。

材料中文件反映了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

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

这一判断被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状况。

A项不符合此时的事实,B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

题干通过1992年的两个“下海”经商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

题干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B错误,C、D两项不发生在1992年。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执法情况所反映的实质的认识,属于世界古代政治史。

通过题干中关于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输掉官司的表述,不难判断B项正确。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经济全球化。

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两个时间数据图的变化,同时要调用两个时间相关的历史知识。

关贸总协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在解决争端方面并无作为,A项错误。

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如西欧国家)”贸易份额减少看,B项错误,两个数据图都反映了经济多极化,排除D项。

两幅图主要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工业国”这些传统的贸易体的份额在减少,而“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在增加,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明显(与美国强化亚洲的战略这一热点相关)。

全国卷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

13.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

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12.A13.B14.C15.D16.B17.A18.B19.D20.D

21.A22.C23.C24.D25.C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北京卷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改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14.下列各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医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制致富强国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戎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

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

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有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努力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980-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综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2.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闻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97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9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二国际建立

C.两德统一完成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答案北京12-23ACABBCBADDCB

福建第I卷(选择题共l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只有一顶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说文解字》释读为:

“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乎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的隋都城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离业活动

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胜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面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待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学者段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到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断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9.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0.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流行歌谣唱到: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

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形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3.1912年4月,“秦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福建11——15BDCCB16——20DDABA21——25BCBAC

广东、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6.周恩来说: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