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33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docx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

1(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

(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

【2013答案】5.(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①相当,符合②牵,拉(或“通‘攀’,牵,引”)③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

(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

9.(3分)示例一:

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

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2孙权劝学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治经为博士耶为:

成,当B.但当涉猎但:

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乃:

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请予以说明。

(2分)

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

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2分)

【2013答案】13.B(1分)

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或:

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

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

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孙权劝学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⑴权谓吕蒙曰(  )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  )

⑶孰若孤(  )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2分)

【答案】15.(3分)⑴对……说(告诉)⑵推托(推辞)⑶谁(哪一个)

16.(2分)B

17.(2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18.(2分)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孙权劝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

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3分)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分)

译文:

【答案】9.D(应为“再”)

10.A(A项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

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

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12~21题,共87分)

12.

(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托)。

(“辞”翻译正确给1分,“以……多务”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正确给1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岂”“治”“博士”翻译正确给2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5.(甲)《孙权劝学》

(乙)《送东阳马生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分)

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2分)

17.解释下列词语。

(2分

A.援疑质理:

B.刮目相待: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19.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0.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3分)

答:

【答案】12.

(1)于是,就。

(2)超过约定的期限。

(2分)13.C(2分)

14.

(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

16.示例1:

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

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17.(2分)A.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8.(2分)B

19.(3分)(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0.(3分)参考要点:

(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

(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勤能补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9)学习靠主动和自觉(军中多务;乃始就学;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0)开卷有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孙权劝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

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

D.但当涉猎涉猎:

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2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

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

答案:

9.D(粗略地阅读)10.C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辞”1分,句式1分)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

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

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7.孙权劝学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

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

(2分)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2分)

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分)

 

答案:

6.(2分)D7.(2分)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8.(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

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9.(2分)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8.《孙权劝学》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蒙辞以军中多务B.若孰若孤

或以钱币乞之若毒之乎

C.过及鲁肃过寻阳D.见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时见日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8.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3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5.(3分)A6.(3分)D

7.(6分,每题3分)示例:

(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2)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8.(3分。

成语1分;启示2分)成语:

刮目相待启示:

示例:

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凡言之成理即可)

9.﹙甲﹚《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

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答案:

7.(2分)D.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分)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

 

10.﹙甲﹚《孙权劝学》

﹙乙﹚

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

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

心中悲伤。

③苟:

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分)

(1)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遂就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答案:

16.

(1)从师学习。

(2)从师读书。

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18.D

11.(甲)《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乙)《孙权劝学》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鄙②即更刮目相待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子何恃而往?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

(2分)

1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2分)

答案:

11.答案:

①边境②重新

12.答案:

①你凭什么去呢?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13.答案:

甲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或者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

乙文:

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14.答案示例:

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12.《孙权劝学》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2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21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19、A20、B21、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13.﹙甲﹚《孙权劝学》

﹙乙﹚《伤仲永》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2分)

答案:

24.

(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

26.

(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该题5分,其中

(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

(2)题3分。

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

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14.﹙甲﹚《孙权劝学》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①行:

行为,操行。

②澹泊:

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

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

过分急躁。

⑤治性:

约束自己的性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

6.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治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1分)

10.读了这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

答案:

5.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6.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7.①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眼。

③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④振奋精神。

励,激励,振奋。

(每小题1分)

8.①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②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意对即可)

9.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10.提示:

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7.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经:

指儒家经典。

博士:

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答案:

19、C(3分)

20、①迟、晚②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