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37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docx

8A版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大悟县新城镇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动因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做法却往往难以实现这个目标。

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教学内容从生字到词语,从句到段,从中心到写作特点,无一遗漏。

胡子眉毛一把抓,没能很好的把握住重点,生怕考试时考到了。

并未意识到“教材就是例子”,不能把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教学程序老套,先介绍写作背景,再简介作者,然后范读课文,识字解词,再去分析理解课文,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之后还不忘小结写作特点,最后布置作业。

缺乏启发与点拨,久而久之,年轻老师变得像老学究,学生也听腻了。

看看整个课堂,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没劲儿。

“高效课堂”成了一句空话。

以致有些年纪稍大一点儿的语文教师慨叹:

过去怎么考我都不怕,现在怎么倒还考不赢那些上课“不登路”的教师呢?

其实,所谓的“不登路”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它或多或少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

但如何把这种自发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贯穿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把“应考型”语文转变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师还缺乏应有的思考与研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市中语会董中华先生于20XX年在全市提出了“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的课题,全市各城镇初中纷纷开始了实验研究。

我校作为大悟县办学规模首屈一指的农村初级中学,瞄准这个良好契机,也扬起了课改的风帆,旨在迅速改变我校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全体语文教师尽快走进新课改、掌握新课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以及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任务。

将读写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失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课题还可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善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同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读、写、说”教学不仅是个体的活动,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综合能力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有赖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的语文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层制订训练计划,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总之,“综合教学”是指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把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纳入语文教学范围之内,使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本课题实验基于“大语文”教学理念,着眼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值得大范围、大力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以语文知识技能为基础,激发学生人文活动的情趣,让学生走出课堂,挣脱语文课本束缚。

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实际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修养,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抓住读写说对立统一规律,突出读写说的重点、难点、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读写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抓住读写说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点、读写说转化的切入点,着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抓住读写说发展统一规律,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4.抓住读写说能力形成的融合点——语言,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情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借助语言进行探究性学习,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四、实验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对比法

通过听课、分析考试成绩,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课堂表现及语文知识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情况,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实验过程。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实验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法

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付,构建理论框架。

五、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

(一)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元月)

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副校长田忠宏同志向市教科院请命,申请将“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作为我校语文研究课题。

在这一时期,我校及时组建了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熊齐云、常务副校长丁强同志亲自挂帅,田忠宏副校长任总顾问,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高家富具体负责,还挑选出熊宁生、田锋、朱光道、高炜等同志作为课题组骨干。

(二)实验论证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还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情况。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初步知道了我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的得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正式将本课题作为实验研究课题。

(三)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元月)

这一阶段我们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

1.课题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元月)

①学校召开了全校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课题动员大会,向全体语文教师分发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

我们还分发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

②制定了第一阶段的实验方案,确立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规划了活动安排,还制定了《新城镇中学科研管理制度》。

③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学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还成立了课题实验小组,确定了实验班级,明确了各年级的实验任务。

④规定今后的公开课都要围绕“读写说”的指挥棒展开,有意识地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计划地落实实验课和样本培训。

⑤在课堂教学中,融读写说综合教学为一体,落实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反思三个环节。

在课中活动里,落实“预习——读悟——迁移”三个大的板块,并突出侧重。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元月)

这一阶段,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水平层次,要求各有侧重并突出侧重点。

七年级具体做法:

以“读”为重点,辅以“说”和“写”。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第一基本功。

强调重视朗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有表情地朗读一篇文章,使其口头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本课题的实验目标。

第一,配乐朗读,让学生结合音乐、视频进入文本,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第二,领读与齐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第三,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第四,默读,把学生的眼、注意力集中,培养迅速感知文本的能力。

第五,品读,既品评同学朗读的得失,又赏析文本的佳句妙段,并在读的基础上辅以说和写的训练。

为了加强指导,我们在全校发起了“珍惜时间,大声读书”签名活动,把《大声朗读的好处》张贴在各班教室里,掀起了朗读的高潮。

我们还将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扩大阅读视野。

我们推荐各类美文杂志、新课标必读名著等,扩大视野,增加知识源、信息源。

参加实验的班级每班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老师与同学一起读、评,让学生们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为“下笔成文”夯实基础。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们实验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阅读的空间和氛围。

一是成立各种阅读小组,比如古典文学欣赏小组、鲁迅作品精读小组、外国文学泛读小组、科幻作品阅读交流小组等。

二是各班都开辟了不同规模的读书角。

全体同学自愿捐献几本书刊,有的一人就捐了十几本。

对捐献书籍则登记造册,交换借阅。

三是各小组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四是学校不定期地组织读书演讲比赛,鼓励优胜者。

五是充分利用好学校广播站这个平台,培养优秀播音员,还让他们在班上发挥带头作用。

在“写”的这个方面,我们从七年级就开始抓学生的硬笔书法的训练。

学校每周抽出两节大课间活动课,专门用于硬笔书法固定训练时间,并抽调语文老师及部分有特长的老师做专项辅导。

周末、假日每天临写一张钢笔字。

定期评比,张贴优秀作品,表扬进步学生。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硬笔书法大赛,学生人人参加。

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我们还要求学生开始写日记,读书笔记。

八年级具体做法:

上学期品读,以“说”为重点,兼顾写,下学期说写并重。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表情达意,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大胆地提出了“四舍五入法”的指导思想和“三步训练法”。

所谓“四舍五入法”,就是常说的“言之成理即可”。

在数学中,1+2是一定要等于3的,在语文中,大可不必得出这样的结论,结果在2.5至3.4之间即可。

这并非谬论,基于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只要学生能从自己的思考角度说出有道理的理解,未尝不可。

“三步训练法”就是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

第一,要引导学生敢说。

课题组的熊宁生老师在教《杨修之死》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学完全篇。

学生开始不敢说,熊老师设置了第一个问题:

“是哪一件事情直接导致曹操杀死杨修?

”学生回答:

“是杨修猜出了`鸡肋'的意思,曹操借口杨修扰乱军心,将他就地正法。

”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把这件事讲述出来。

熊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

“曹操杀杨修的原因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杨修必死。

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接着同学们把后面的六个小故事讲了出来,解决了主要教学目标——读和说的训练。

熊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出来了:

“曹操还是很欣赏杨修的,或者说曹操还是很惜才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又讲了曹操吃了败仗后厚葬杨修的故事。

最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第四个问题:

“从课文的材料中你们认为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经过充分的讨论,有人说:

“杨修很聪明。

”有人马上反对:

“他如果真聪明的话就可以躲避曹操的杀害。

”最后得出结论:

杨修是个爱耍小聪明的人,而曹操则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

针对杨修的死,甚至还有同学说出了“性格决定命运”的独到见解。

第二,要激励学生想说。

这方面主要依赖于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说的平台。

我们尝试了很多形式的说,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课前五分钟的自由说。

每节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上讲台说一段话,起先可不规定说的内容,可以是生活学习中的小事,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朗诵一首诗等等,而且让学生事先略有准备。

在学生说话时,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听,及时引导学生讲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大致经过和结果,还要谈出自己的感受,还要注意说话时的表情、体态。

到后来,老师可以事先制订好说话的主题,进课堂后才宣布话题,让学生即兴说。

二是在讨论问题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说。

这时,学生最少与同桌组成一个小组,说得较为大胆。

三是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

对问题的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简单点儿的问题让语文能力一般的同学说,难度大一点儿的问题让成绩好些的学生说。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小小故事会要求大家轮流说,还可分组做传花击鼓等游戏,点到谁谁就讲一个笑话或者表演一个小节目,亦可组织各个读书兴趣小组开展“亮一手”的竞赛活动。

五是开展专题活动。

我们有意识地举行了诗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

针对学校政教处每大周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班会上演说,谈自己的认识;我们组织全校学生举行了“今天我以新城镇中为荣,明天新城镇中以我为荣”的演讲活动,学生们的表现很是不错。

六是课后谈话。

《学记》中说:

“亲其师信其道”。

荀子说:

教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

对学生来说,接近和喜欢老师,在和谐和默契中接受老师的影响,是他们学而有成的捷径;相应的,对教师来说,能尽快地让学生接纳和喜欢自己,能持久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仰慕者和崇拜者,也便是教而能进的奥秘所在。

而与学生谈心,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平时可以走进教室,来到学生寝室,还可以把学生请进办公室,与之拉家常,问问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等。

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还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不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

第三,训练学生会说。

“敢说”“想说”只是初级目标,“会说”才是终极目标。

能够展现出说话的技巧、才能和艺术才算“会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

“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

”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

“而我却恰恰相反。

”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这则故事中的歌德就是一位有着高超说话艺术的人。

但是,要想真正让学生达到“会说”的境界,决非是一件易事,也绝非一日之功,而要靠他们日积月累,终其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能达到会说话的最高境界不会有很多人,但这并不妨碍让大多数学生成为“会说话”的人,相信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高家富老师为了训练学生“会说”,采取创设情境的办法效果十分显著。

他创设了“他乡遇故知”、“酒店谈心”、“问路”等情境,让学生懂得了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等知识。

上学期的“写”由初级的写字上升为办黑板报,写日记,教师基本上只负责指导方法。

从下学期开始,就开始指导学生办班报,内容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

九年级具体做法:

以“写”为重点,进行写作综合训练。

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②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九年级略作调整写周记。

③坚持写读书笔记,分学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⑤鼓励学生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3.探究提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元月)

此阶段,我们着力于“探究提高”,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教学大比武。

二是前往各兄弟学校取经。

我们曾前往三里初中参加“课题中期评估会”,长了见识,获得了富贵的经验。

三是加大了集体备课的力度。

四是积极研究了如何整合现有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五是努力建设高效课堂。

(三)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元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2.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案和优秀综合性学习案例,形成相应的文集,并整理收集了来自学生的原汁原味的各类活动作品并汇编成册。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理论水平。

通过研究与实验,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从20XX年元月到20XX年元月,课题组先后有41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奖项,可谓成绩斐然。

(见附表)

同时,包亚中、宁慧同学的作文刊登在《孝感日报》上,熊慧同学两次两次在县里参加演讲比赛获奖。

(二)促进了语文教学的优化。

 我校从实施本实验方案后,我们的语文教学似有了生命,“柳暗花明”的新境界频频出现。

1.确定了“学生是读写说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知识传授,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读写说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训练学生“相信自己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心理素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体现在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各个阶段的各个板块的教学之中。

现在,走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极少有老师还在大包大揽地讲课,整个课堂上,学生阅读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老师则及时引导、适时点拨。

2.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四舍五入”的新思想,要求学生读懂、说穿、写好。

我们不事先预设好问题的答案,允许学生对文本有多种有道理的解读。

如邓菊锋老师在教学九年级上册课文《心声》时,待学生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心声”就是心里话、愿望。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有的学生答:

想老师也给他学习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答:

他想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邓老师一一肯定,并把李京京的第一个愿望上升概括为他渴望老师给每个学生公正、平等的发展机会。

在这里,她并没有死抠教参上的答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真正做到了“言之成理即可”。

而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谈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时,传统的观点看好林黛玉而非议薛宝钗,可是有位学生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他说:

林黛玉有文采,但心眼儿小,消极被动,多愁善感,人们常常赞赏她的叛逆与灵气,其实这不仅与她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也不符合我们的时代的人际交往理念。

而薛宝钗劝宝玉好好读书,总得不到贾宝玉的好感,还被今人视为“封建礼教的执行者”,难道还要劝贾宝玉一门心思地去玩吗?

试想我们的时代,哪个老师、家长没劝学生好好读书呢?

能说老师家长劝学生多读点儿书就是封建的吗?

那么,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她,难道她不对吗?

呵呵,学生读出这样的心得,可谓难得啊!

3.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初步构建了“以读引路,以说铺路,以写延路”的系统教学模式,这个阅读教学模式是大方向,语文老师可在课堂上各有侧重,灵活变通。

如课题组长高炜在教学《故乡》第一课时时,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的相关语句,再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并填写到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再据此分析中年闰土的形象。

然后提问:

你觉得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一切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

学生很自然的答出“变”字,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讨闰土变的原因。

这样,将学生在“读”中收集到的大量的文字材料转化为自己“说”的内容,既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小说主题的初步体悟,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接下来,高老师要求学生总结人物刻画的方法,还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八年级的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中运用大量比喻和排比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指出学生作文中缺少的就是生动的描写,学生边听边点头。

最后,高老师出示本班学生习作中的人物精彩描写片断,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中的油画《父亲》,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父亲的形象。

学生们立即动手,因为有据可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令人满意的片断作文。

在这里,我们再对“以读引路,以说铺路,以写延路”的系统教学模式作一个小结性的阐释。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路”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教师的“教”必须建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之上。

从“文本”的使用到教学方法必须是广阔而又灵活的。

比喻说文本的使用,它可以是教材上的一段话,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摘录的一段新闻,还可以是信手拈来的一个成语、一则故事,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某一件事。

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二是学生的“学”必须是建立“大语文”框架之上的学法。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规定动作”,也可以自己选定某些“自选动作”。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不拘一格”的多形式的交流。

三是教学的目标一定是通过合作和自主探究获得阅读理解、口语会话和书面表达的知识与能力。

做到在“读、写、说”的过程中学习,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是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以读引路”,就是在学习的内容、方法、兴趣上引导学生去了解、去体会语文的博大幽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以说铺路”,就是在读的基础上,学生感性认识日益丰厚,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去诱发学生“敢说—想说——会说”。

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过渡。

“以写延路”,就是在“读”与“说”的基础上,甄别梳理各种文本信息和零星的自我意识,经过再认识再沉淀形成新的思维结晶。

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各种信息材料的重组,也是思维活动的升华。

总之,“读”是感知与积累,“说”是构建与运用,“写”是重组与结晶。

4.教学方法上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尝试写各种文体,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特别是“真”字,在学生的作文中尤为重要。

因为我们的学生生活经历过少,作文时从头到尾爱发空洞乏味的议论,也爱到处抄袭,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首先强调了“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写作要求,告诉学生我手写我心,要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只有先打动自己,文章才可能打动读者。

于是,李燕梅同学根据九年级曾经违规节假日补课的实际,写出了《都是一中惹的祸》的作文。

在文章中,该生细致描写初三师生节假日补课打疲劳战的一个个镜头,然后痛斥应试教育对师生的摧残,呼吁停止补课,还毕业班师生自由的周末,还从提高课堂效率、珍惜课堂四十X五分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篇作文,写的是真事,道的是真情,在班上当范文朗诵后,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5.激发了老师的科研热情。

以前,一提到教科研,语文老师都害怕,觉得是高深莫测的东西。

经过“读写说”课题的锻炼,我们的语文老师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这个写论文,那个和同事探讨教学,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我们能拍着胸脯说:

不管此次课题完成情况如何,今后碰到教科研课题,起码我们能说“敢”了!

(三)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在课题实验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声音如蚊子嗡嗡,站姿缩头弯腰,极不自信。

开展课题实验后几年,我们的学生上课发言基本上敢说了,声音大了,态度也大方自然多了。

这种变化,无疑是课题实验给学生带来的自信。

连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感知到了这一明显的变化,觉得语文课题组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好处。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校图书馆空前热闹了起来,借书阅览的同学不断增加。

通过大量阅读的素材积累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课内读写说训练体系,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课堂上用5-10分钟完成几百字小作文的情况已不再是难事了。

七、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写作能力来体现的,因此必须把读写说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

事实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由于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愿倾注大力气去全面认真研究并切实有效地抓好读写说教学,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立竿见影”的应试方面。

因此,从总体上看,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

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

没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把文章写得有价值,有深度是不可能的,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综合,感受,想象能力等等),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

为此,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

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尽量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并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