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30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106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原卷版

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实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能够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量气装置的设计:

下列装置中,A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是改进后的装置。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实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对应数据后再实行相关计算。

例1、(2019·北京理综,27)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实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形式存有,A中反应:

3FeS+5O2

1________+3________。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mLNaOH溶液,若消耗1mL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统计与整理的一般方法

1.数据的表格化

项目

实验编号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项目4…

1

2

3

(1)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应记录的项目:

所测的物理量。

(2)应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及单位和必要的注释。

(3)设计的表格要便于数据的查找、比较,便于数据的计算和进一步处理,便于反映数据间的联系。

2.数据的图像化

图像化是用直线图或曲线图对化学实验结果加以处理的一种简明化形式。

它适用于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的情况。

图像化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直观、简单、明了。

例2、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S2O

+2I-===2SO

+I2(慢)

I2+2S2O

===2I-+S4O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

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

与S2O

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

)∶n(S2O

)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序号

体积V/mL

K2S2O8溶液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10.0

0.0

4.0

4.0

2.0

9.0

1.0

4.0

4.0

2.0

8.0

Vx

4.0

4.0

2.0

表中Vx=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

)~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实行相对应的标注)。

三、定量化学实验数据的加工处理策略

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准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

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准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水平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

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实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实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1)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实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行解答。

(2)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频考点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例1.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实行探究。

[方案一]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10.8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则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有,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③若需确定产生氢气的量,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频考点二、实验数据的筛选与取舍

例2.某样品是由碳酸钠与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现欲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称取10.00g样品,配成1000mL溶液,用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500mol·L-1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实验编号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终点时读数

1

25.00

0.00

30.02

2

25.00

0.20

33.80

3

25.00

1.40

31.38

【变式探究】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存有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高频考点三实验数据的合理组合

例3.现有一份CuO和Cu2O的混合物,用H2还原法测定其中的CuO质量xg,实验中能够测定以下数据:

①W:

混合物的质量(g)、②W(H2O):

生成水的质量(g)、③W(Cu):

生成Cu的质量(g)、④V(H2):

标准状况下消耗H2的体积(L)。

(已知摩尔质量:

Cu:

64g·mol-1、CuO:

80g·mol-1、Cu2O:

144g·mol-1、H2O:

18g·mol-1)

(1)为了计算x至少需要测定上述4个数据中的____个,这几个数据的组合共有________种。

请将这些组合一一填入下列空格中。

说明:

①选用W、W(H2O)、W(Cu)、V(H2)表示,不必列出具体算式。

②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有几种组合就填几种,不必填满。

(2)从上述组合中选出一个含W数据的求x的计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数据组合中易于取得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探究】在0℃、1.01×105Pa时实行下列实验: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30.0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相同组成的镁铝合金粉末,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mg)

510

765

918

气体体积(mL)

560

672

672

试求: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合金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1.【2019四川理综化学】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2019广东理综化学】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实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3.【2019浙江理综化学】(15分)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

(一)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mol·Lˉ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

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ˉ)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V(AgNO3)/mL

15.00

19.00

19.80

19.98

20.00

20.02

21.00

23.00

25.00

E/mV

-225

-200

-150

-100

50.0

175

275

300

325

实验

(二)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

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实验

(一)中的仪器名称:

仪器A,仪器B。

(2)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

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

(3)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下列相关步骤Y的说法,准确的是。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能够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

(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

1.(2019·重庆理综,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9)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1。

某兴趣小组用题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实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ol·L-1NaOH标准溶液实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图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mL滴定管实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①=10mL,②=40mL,③<10mL,④>40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g·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

配制0.5mol·L-1MgSO4溶液和0.5mol·L-1NH4HCO3溶液。

步骤2:

用量筒量取500mLNH4HCO3溶液于1000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

将250mL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

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

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n=1~5)。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3中加氨水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4为加快过滤速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过滤方法)。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右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mol,则n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实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下图。

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_____(选填:

1、2、3、4、5)。

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HNO3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

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

反应结束后,从下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右上图所示。

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装置实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之前,应实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成分分析

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中普遍存有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S4、Fe8S7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Ⅰ】确定硫的质量:

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mL0.1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加入品红溶液。

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

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洗涤试管B后定容。

取25.00mL该溶液用0.01mol·L-1的草酸(H2C2O4)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

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50

23.70

2

25.00

1.02

26.03

3

25.00

0.00

24.99

相关反应:

①2MnO

+2H2O+5SO2===2Mn2++5SO

+4H+

②2MnO

+6H++5H2C2O4===2Mn2++10CO2↑+8H2O

【实验Ⅱ】确定铁的质量:

将实验Ⅰ硬质玻璃管A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充分灼烧得0.6g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撤去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数据可确定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滴定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该KMnO4溶液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得多。

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因,该同学继续实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温度/℃

酸化的H2C2O4溶液/mL

KMnO4

溶液/mL

溶液褪

色时间/s

1

25

5.0

2.0

40

2

25

5.0(另加少量可溶于水的MnSO4粉末)

2.0

4

3

60

5.0

2.0

25

(4)分析上述数据,滴定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一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实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

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FeSO4+

H2SO4===

Fe2(SO4)3+

MnSO4+

K2SO4+

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__(填“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