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33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2011年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

第一章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就属于企业。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二、企业的形成

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要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形成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产生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产生的组织管理费用。

例题2:

企业之所以能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因为它具有(较低的交易费用)。

三、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发展的阶段可以划分为:

1、手工生产时期------工场手工业

2、工业生产时期------大机器工厂企业

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企业真正形成。

3、企业生产时期------成熟化阶段(6个特点)

“垄断组织、科学管理理论、新技术运用、产权分离、兼并、责任改变”

(二)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重点

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1)经营机制(具有先天性、本质性、系统性、功能性):

①动力机制---强大的经济动力是形成经营机制的决定因素。

资产和利益是经营机制的动力源泉。

包括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权益、劳动者积极性

②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企业日常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供应、生产、销售。

包括原材料商品在自主选购、生产计划自主制定、产品或商品自主销售、调节投资主体、领导体制、内部结构、经济利益关系、内外部关系。

③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包括多重利益、财务平衡、权利平衡约束机制。

④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包括发展基金自我积累、筹资渠道自主选择、投资项目自主决定、法人财产依法所有

企业经营机制具有先天性(即“类型”)、本质性(即“产物”)、系统性(即“机制”)、功能性(即“功能”)等特征。

(2)企业素质:

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管理素质、文化素质

①人员素质—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②技术装备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装备是企业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③管理素质

④文化素质---起规范、凝聚、激励、强化、榜样作用。

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

例题:

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德,使投资、消费等方面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体现的是(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例题3:

什么样类型的经济形体产生什么样的经营体制,是(先天性)的表现

2、企业发展途径:

技术进步、多样性经营。

重点

(1)技术进步

企业生产是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集合,其中最常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

(2)多样性经营

根本上是企业成长的需要。

具体原因是企业规模扩展的要求、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利用内部资源、减少经营风险、科技进步的影响等。

途径有:

企业兼并、合并;投资建设新厂;研究开发新产品。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重点

相同点---传统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基础;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的集成和发展;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都是经济组织,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不同点---外部环境不同(现代企业外部环境较松);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不同(现代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方式不同(现代企业为扁平式间接管理,具有独立性)。

四、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经济活动所需要并能构成生产经营资源的,具有一定开发性、利用性、选择性的天然或人造资源。

12要素:

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知识、时间、空间、市场客户、环境、管理。

五、企业的优势和弱点----与市场相比较,企业的优点就是市场的缺点,企业的缺点就是市场的优点

(一)企业的优势:

(1) 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能够进行有效分工和协作、创造新的生产力

(2) 节约费用包括:

谈判费用、信息获取费用。

(3)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4) 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

(5) 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

(6) 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二)企业的弱点:

(1)信息传递易缺失

(2)监督成本增加

(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4)官僚失灵现象产生

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类型

(一)按投资主体划分: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

1、国有企业---“所有权国有,财产权企业所有;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经营;行政受上级领导。

2、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规模小,行业多适应性强;劳动合同制;适应地方需要。

3、股份制企业---“混合制”。

“所有权归出资者;法人资格;按股份承担有限责任;可社会筹资。

4、民营企业---私有制。

“私人所有;投资者承担管理;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经营广泛。

(二)按产权组织形式划分(后边会专门讲解)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

1、单一企业:

优点:

大批量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成本。

缺点:

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

2、多元企业:

优点:

扩大经营范围或增宽生产线,资源利用率提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

增加管理难度,提高产品质量任务艰巨。

3、经济联合体:

特点:

彼此联合,独立核算,等价有偿原则

4、企业集团:

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优势互补,经营范围广泛,产品线宽且多样化,适应能力强,但投资多且分散,管理工作复杂。

(四)按企业从属行业划分:

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其他类型企业

(五)按企业规模划分

(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1、劳动密集型:

活劳动比重大,资本有机构成低。

如农业企业、小型加工企业。

2、资金密集型:

投资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劳动力比重小。

如机械工业企业、化工企业。

3、知识密集型:

先进技术、科技人才比重大、科研时间和费用高、高精尖产品。

如宇航工业企业、软件开发生产企业。

(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

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企业。

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重点

(一)企业制度的概念重点

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二)类型和特征

1、单个业主制企业:

自然人

优点:

“集所有权经营权一体;产权自由转让;规模小,管理层次少,决策速度快;经营灵活,便于精打细算;管理费用低;”

缺点:

“存续时间短,信誉有限;难以从事规模较大产业;承担无限责任,较大风险;对业主依赖性大。

适用于零售商业、服务业、手工业、家庭农场。

2、合伙制企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自然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优点:

“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较大;集合了多个合伙人的才智和经验;资金筹措和管理能力增强,规模扩大和发展可能性比较大”

缺点:

“转让困难;承担无限和连带责任;寿命不长;合伙人分歧影响经营;规模受限;稳定性差”

适用于规模小、管理不复杂、不需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的生产和经营的企业。

3、公司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2~50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5人以上,国有独资为一特例;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债务担责,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债务担责。

特点:

公司是企业;是法人;联合性;多元化;产权分离;法人财产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有限责任制度。

(三)公司制企业的种类

无限公司

有限公司

两合公司

例题7:

有关公司制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B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C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D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

E公司法人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现代企业制度重点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产权制度为核心,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企业体制------确立了企业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

2.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3.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有生有死的企业制度。

4.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类企业改革的共同方向。

5.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重点

(1)产权关系清晰---三层次内容“归属、管理、出让”

(2)企业法人的责任和权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出资者的有限权利和责任

(4)政企分开(5)管理科学

第三节工商企业职能、目标与责任

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重点

1.把国家和顾客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

让顾客满意是企业首要责任。

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收益。

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公益支持三方面

例题9:

(顾客满意)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重点

1.获得利润---以经济效益追求目标

2.满足社会需要---从外部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

3.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益的关系---相互补充,互为条件。

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

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例题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B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D企业以经济效益追求目标

答案:

ABD。

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

1.含义:

社会责任是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内容:

提供就业、资助公益事业、保护环境、支持社会保障等。

3.有利作用:

(对比“三聚氰胺”、“瘦肉精”时事件有利于记忆)

(1)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

(2)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的壁垒。

4.必要性: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5)有利于培养企业职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6)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正确经营方向。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重点

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特点: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有共性,又有差异”,“有章法可循”,“人、物及经济活动”,“管理职能实现”,“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动态过程”。

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二重性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重点

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是前提,提供目标和标准。

2.组织职能---是保证,提供组织机构和氛围。

3.指挥职能---是手段,是必要途经。

4.控制职能---解决失效问题

5.协调职能---解决增效问题

6.激励职能---是基础和动力

例题11:

提供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和氛围是工商企业管理的(组织)职能

例题12:

(计划)是工商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

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重点

1.标准化工作---解决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工作

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按照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程序、形式的规定

产品标准---含规格、参数、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包装运输及售后服务。

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方法标准---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材料装备、操作方法、检验方法。

基础标准---一般共性问题的规定

安全与环境标准---人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

(2)管理标准——时间、效率的规定

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岗位、人员质量标准

包括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2.定额定员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1)劳动定额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酬的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服务定额。

(2)设备定额

设备利用定额、设备维修定额

(3)物资定额

各种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具消耗定额、劳保用品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

(4)流动资金定额

企业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

(5)费用定额

办公费、管理费。

(6)期量标准

周期类标准,如生产间隔周期、投入提前期等

3.计量工作

企业计量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加以掌握和管理,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两个部分的内容。

计量技术包括标准测量技术、工业测量技术、计量测量技术。

4.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

企业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例题15:

企业的报表属于(统计资料)

5.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行动的准则。

三种类型:

(1)基本制度---领导体系

(2)工作制度---具体管理

(3)责任制度---岗位任务、权利、责任的总称

6.职业培训

(1)职业培训的含义。

(2)职业培训的分类:

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

工人的培训内容

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节企业组织设计

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一)分工、专业化与协作

1.分工指的是生产过程之中的劳动分工,既不同的劳动者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

2.专业化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长期从事某种专项行的工作。

3.按照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顺序,第一种专业化形态是部门专业化;第二种是产品专业化;第三种是零部件专业化;第四种是工艺专业化;第五种是生产服务专业化。

协作分为技术协作和经济协作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1)分工国际化:

分工与专业化扩展到国际范围,以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内横向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2)职能专业化:

出现了新型的专业化形式,即企业业务或职能的专业化,“业务外包”正在成为新的分工潮流。

(3)灵活专业化:

以机器为核心的“机械专业化”正在为以人为核心的“灵活专业化”所取代,出现了新型的“灵捷制造方式”。

(4)协作紧密化:

在分工深化的同时,协作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建立在精密分工基础上的紧密协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潮流。

例题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有()B国际分工C业务外包E灵捷制造方式

答案:

BCE

(二)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

1.企业内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巧获得提高;

第二,分工能够减少劳动转换的时间;

第三,分工导致了先进劳动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采用

第四,分工便于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

2.分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第一,专门生产一种或系列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

第二,价格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的基本含义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的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2.管理层次的基本含义

对分级管理的组织而言,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从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级。

例题2:

管理层次的多少,应根据(任务量企业规模)来确定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形态——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

锥形结构形态——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较多的呈现高精尖特征金字塔形态。

例题3:

锥形结构形态的特征是()

B管理幅度小D管理层次较多E金字塔形态答案:

BDE

三、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集权是指将组织中的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则是指将组织中的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之中。

(2)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

决策频度、决策幅度、决策重要性、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一般组织的集权或分权程度,往往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的情况来确定:

第一、决策的频度---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频度或数目越大,分权越高;上层决策数目越多,集权就越高

第二,决策的幅度---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职能越多,分权越高;组织中较高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范围越宽,涉及职能越多,集权越高。

第三,决策的重要性---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只影响该部门的日常管理,而不影响该部门今后发展,分权越低;反之越高。

第四,对决策的控制程度---如果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分权越高;反之越高。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第一,决策的代价---较重要、耗费较多的应由较高管理层作出,重大决策不宜授权。

第二,决策的影响面---影响面比较大的决策权应集中使用。

第三,组织的规模---组织规模大,决策数目多,宜于分权;反之,宜于集权。

第四,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素质高,经验足,数量足,可分权;反之,则应集权。

第五,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比较完善的可以分权。

第六,环境影响---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管理幅度越受限制,应当集权。

2.授权

(1)授权的含义

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在授权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一下问题:

授权不同于代理职务:

代理职务是平级关系,授权是上下级关系。

授权不同于助理或秘书职务:

助理或秘书的工作不承担责任,被授权者承担相应责任。

授权不同于分工:

分工中的各成员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授权具有上下级关系。

授权不同于分权:

授权是上下级之间短期的权责授予关系,而分权是长期授权。

(2)授权的基本原则

第一,视能授权第二,明确授权范围

第三,不可越级授权---只对直接下属授权

第四,适度授权第五,适当控制

四、直线与参谋

1.直线关系和特点:

上级指挥下级---命令关系,从最高层,自上而下,直至最基层

2.参谋关系和特点:

起辅助作用,方便直线主管工作,比较复杂。

五、部门化重点

1.企业部门的基本含义

部门是指企业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领域。

企业划分部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将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归集在一起便于相互间的协作和统一管理

(2)有利于明确企业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

2.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

(1)职能部门化——大多数企业采用。

优点:

发挥专业优势,主管人员集中精力搞生产,有利于目标实现

缺点:

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部门间协调困难

(2)产品部门化---产品形成足够大的数量或不同产品用户或潜在用户足够多

优点:

有利于发挥专业设备效益,发挥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部门协调、产品增长和发展

缺点:

要求更多的多面手,增加主管部门控制、协调难度

(3)区域部门化

优点:

改善地区内的协调,有的放矢,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

缺点:

培养更多的独当一面的人才,不利于主管部门控制,区域协调不是很便利

(4)其他方法:

服务对象部门化、过程部门化、综合部门化等

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

1.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2)编织职务说明书

2.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

企业战略、环境、技术、企业发展阶段。

(1)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服从于企业战略,同时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证不同战略要求不同业务活动;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企业组织工作重点改变

(2)企业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特征产生影响;对内部各部门关系产生影响;对内部职务和部门设计产生影响。

3.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重点

(1)统一指挥的原则---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领导原则,并确定职务间的权责关系

(2)权责对等的原则---“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条件负责”

(3)分工与协作原则—-对部门、职务都有明确规定,以及分工要适当

(4)精简的原则---追求在部门和职务数量最低的程度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

例题6:

有效防止政出多门,以免互相推诿责任的是(统一指挥的原则)

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选择重点

一、企业组织结构基本形式重点

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线型---又称单线型,早期形式。

从最高层到最低层,上下垂直管理象一条直线。

优点:

结构简单,责权分明,指挥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决策迅速,用人较少,费用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

没有专业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要求领导者为通才全能任务。

一旦扩大规模,产品结构复杂化后,会顾此失彼,难以应付。

适用范围:

产品单一,供销渠道稳定,工艺简单,规模小的企业。

2.职能型---以直线型为基础发展起来。

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部门。

各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下级既听从上级领导者的指挥,也听从上级职能部门的指挥。

优点:

按职能分工,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分工细的需要,也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了各级领导者的负担。

缺点:

多头领导,妨碍统一指挥,不利于建立健全责任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3。

直线职能型---又称生产区域管理制,企业较多采取此形式。

以直线型为基础,在各级行政管理者下设相应职能部门,分别从事管理,起参谋作用,是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

职能部门拟定计划、方案和命令,由行政领导者批准下达,职能部门不再直接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

优点:

集直线型与职能型长处于一身,保证了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