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55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

第八组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一填海、补天、射日、奔月等美丽的幻想。

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当我们坐在家中观看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观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时,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时……也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因为我们已经跨入了科技时代,科学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组教材就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科学童话,有入党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

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

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认字方面:

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

写字方面:

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教学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试着认读,看看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为分课教学时省时高效做好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20课时。

识字8

一、教材简说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传说也广为流传;而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这些实实在在的科学成就却把“上天”变成了现实。

古代神话与现代科技的对比,既让我们惊叹神话传说的神奇,又让我们感叹科学成就的伟大。

本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了解古老的神话故事和当代的科学成就,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本课各个词语的意思是独立的,但读起来能使人感到韵律美。

教学时,除重点抓好识字、写字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制作字卡。

字卡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可按照学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卫星”、“军舰”、“飞船”、“火箭”。

(2)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本课9个要认的字中,字形比较复杂的有“填、嫦、娥、载、箭”五个字,但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真、常、我、栽、前”等字,这几个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教学中,教师可以复习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学生自然会发现生字与熟字的内在联系,如,“土、真-填;女、常-嫦;竹、前-箭;栽-载”。

“射、嫦、宙”是翘舌音,“载”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四声,要提醒学生注意。

2.写字。

“卫、宇、宙”三个字是本课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可以在指导学生认读的同时进行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宝盖儿”和“舟字旁”。

宝盖儿的第三笔不要写成横折钩。

可以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

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笔顺是舟。

(二)朗读感悟

本课尽管只有八个词语,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内容理解有较大难度。

这就需要师生在教学前做好准备。

1.准备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

可以张贴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播放让学生观看。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等高科技方面的图片,以备交流。

3.准备(最好发动学生)一些中华古代神话传说的书籍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观赏。

4.布置学生向别人打听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有了以上准备,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小组内互相讲述四个神话故事,每组推选一个“故事大王”上台讲述,并领着大家读所讲述的词语。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

3.分别出示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最好是课件),随相出示相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4.引导学生将传说与现代科技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5.指导朗读。

朗读时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卫星、飞船图片,阅读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

2.课后请学生八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画一幅画,并写上词语。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

生字认读

教学思路:

启发引导,自主学习

1.复习熟字(最好用课件):

真常我于由栽前

2.课件演示。

(1)“身”和“寸”──射,“真”加提土──填、“常”加女字旁──嫦、“我”加女字旁──娥、“于”加宝盖儿──宇、“由”加宝盖儿──宙、“前”加竹字头──箭、“栽”字木换车──载。

(2)试读生字:

射填嫦娥宇宙箭载

3.组词练习:

射击、射箭、火箭、嫦娥、宇宙、填空、填坑、载重汽车……

4.各种形式练读。

5.适当讲解“宇宙”的意思。

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这里教师可以直观地讲解: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小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很小的星系,银河系又是宇宙中上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宇宙很大很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6.重点学习卫、宇、宙三个字。

7.把所有生字放到课文当中让学生连词认读。

五、资料袋

1.后羿射日

后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了。

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

羿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间,对准天上的太阳,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的太阳一个个破裂,满天是流火。

站在土坛上看射箭的尧,忽然想到人间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暗中从羿的箭袋里抽去一支箭,总算剩下一个太阳没有被羿射落。

羿在射落九个太阳以后,又为人民除去许多怪禽猛兽。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代人们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料掉进大海淹死了。

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鸟,叫做“精卫”。

她从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想到别人也可能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山上衔来树枝、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

好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于山和海之间。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

后来人们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苦卓绝的事业。

3.嫦娥奔月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她就跟随他来到人间。

羿成天在外,为民除害,顾不上家,嫦娥就对他不满。

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

如果俩人一同吃了,就可以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就能升天成神。

在一个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拿出灵药,全吞下肚子。

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直向天上飞去。

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天府,从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暂时躲藏一下为好。

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长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和一棵桂树。

3.女娲补天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一位造福人类的女神。

传说是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

相传宇宙发生了一场在变动,半边天空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大火,地底喷出洪水,各种猛兽纷纷出来危害人类。

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的灾祸,就全力补救天地。

她先在江河中挑选了话多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

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

接着赶走猛兽,阻塞洪水。

从此灾难平息,人类得救,人世间又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5.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或卫星。

是当今世界上发射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航天器。

6.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

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很具威慑力,备受世界海军的器重。

不少专家认为,航空母舰已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

7.运载火箭

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火箭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

运载火箭,通常由多级火箭组成,能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和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8.宇宙飞船

载人飞船又称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宇航员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它能基本保证宇航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科研工作。

30 我是什么

一、教材简说

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

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诵读本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

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

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字。

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大都是结构和部件比较复杂的字,建议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抽出词语反复读,再把生字提出来单独认读。

读音难点:

“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

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如,雹:

—包;躁:

操、澡换偏旁,伸手会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脚;灾:

房子里面着火了。

识记生字不要过多作字形分析,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让生字反复再现。

教师除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以巩固生字外,还可以根据生字编写一些小短文,把所学生字嵌入其中,让学生读读。

2.写字。

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

要注意“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写“灾”和“黑”时注意复习笔顺。

指导写字,可以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

两点水(冲)的写法,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

“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

“三点水”(池)的指导可以在两点水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边示范边引导观察:

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

另外,“池”字右边的“也”,“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二)朗读感悟

本课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现象,但作为语文课,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的训练上,文中负载的科学知识,只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探索。

1.读通课文。

可以在范读或领读的基础上,采取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读懂课文。

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以后,就能知道“我”是水了,因而,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就问学生“我”是什么。

然后再逐段朗读,理解课文词句。

第一段可以抓住“云”。

第二段可以抓住“雨、雪、雹子”。

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建议指导学生读好,读懂。

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平静的池水;

(2)缓缓流淌的小溪;(3)奔腾的江河;(4)波涛汹涌的大海,广阔无垠的大海。

第四段也可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读懂,如,灌溉农田的情景、水电站、洪水暴发的情景。

3.读好课文。

本课采取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叙述,读来亲切自然,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就整篇课文而言,应该读得亲切、舒缓;各段各句应该富有变化。

第一、二段可以读得“神秘”点。

第三、第四段要读得有变化。

如,“我在池子里睡觉”,声音较轻,以显安静;“在小溪里散步”,声音舒缓,以显悠闲。

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指导朗读时加强范读。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同时,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背诵一些段落。

建议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二、三段。

(三)实践活动

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第三段教学实录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情趣朗读

师:

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师:

好,该“起床”了!

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

生:

安静。

师:

对!

叫安静。

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

生:

好!

师:

(放课件)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

生:

安静。

师:

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

(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生:

(读课文)

师:

大家再看,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

(放课件)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

生:

慢慢地散步。

师:

对呀!

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

(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

请小朋友再看看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

(放课件)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

谁能?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

(放课件──广阔的大海)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

这个词语是“开大会”。

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

师:

你真会动脑筋!

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

生:

(读课文,声情并茂)

师:

读得真好!

老师也得向你学习!

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

31 回声

一、教材简说

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小时候,很喜欢钻到空房子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后就能听到回声;在享受那令人莫名而兴奋的空谷回响的同时,总有一股好奇劲儿:

“你是谁?

谁在学我说话?

”得到的回答更加令人兴奋而莫名:

“你是谁—谁—谁──谁在学我说话—话—话──”

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也一样,他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

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

这篇科学童话是否也把您带回那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重温一下那美妙的旧梦吧!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少,也比较简单好认。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

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

为了巩固生字的认读,可以把下面的短文印发给学生朗读。

文中不仅包含了本课的六个生字,还嵌入了几个需要写的字,有利于巩固认读。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

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他想:

可能是石头太小。

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

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

“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

”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

“小调皮!

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

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

”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2.写字。

(1)观察。

①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

(左窄右宽:

洞、纹;左宽右窄:

影。

②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示范指导。

①范写“纹、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②讲解要点:

“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3)学生临写。

①闭目静坐五秒钟,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睁眼、正确握笔、摆好坐姿。

②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③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二)朗读感悟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

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朗读课文和词句训练上。

板书课题后,不必向学生解释回声,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老师设疑:

回声是什么声音?

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

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要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课上,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误,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1.带着问题默读:

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

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下面的实验可以做成课件,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

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

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口述完毕,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五段,并指导学生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捡、扔、碰)加以体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时,建议老师们注意两点。

(1)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变化的,要读出变化的语气。

如,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速度稍慢些。

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调,读出惊讶的语气。

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他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放慢。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三)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者空旷的房子内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第四、五段教学

教学思路:

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

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

(课件或投影)

(1)观察水的变化。

(2)口述水的变化。

(3)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4)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资料袋

1.回声

是山谷中或者大厅内常有的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2.声波

是指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有反射和折射现象。

声波也叫音波。

“声音的波纹”是声波的浅显说法。

32 太空生活趣事多

一、教材简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着“上天”的梦想;而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上天”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坐上宇宙飞船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遨游一番,那你就会觉得发生在“天上”的许多事情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古怪”了。

这不,睡觉得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喝水时把杯子倒过来水却不会往下流,只能用吸管吸;走路轻飘飘的,必需穿带钩子的鞋子走在带网格的地板上;洗澡时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这一切都是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引力──失重了。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

“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

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制作字卡。

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

可以把字卡制作成飞船形状(凭学生的想象),正面写本课生字,背面写词语。

可以让学生给字卡涂上颜色,但不要做统一要求,谁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

(2)出示生字。

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生字连同词语一起出现。

可以设计成课件,先呈现带拼音的词语,然后将拼音去掉,再将不是生字的字去掉,留下生字,让学生认读。

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复合投影片。

(3)朗读中认读。

指导学生整体认读生字,通过复现巩固识字,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

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

可以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由文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逐步进行认读。

不必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的分析。

学生制作了字卡,已经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再领着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范读、练读、领读、自读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课文读熟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

这里,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爆炸式联想”的方法,针对字形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让生字不再是单调的符号。

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词语扩展的练习,可在认读生字、理解字义时完成。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六个(杯、件、住、须、能、飘),可以把指导重点放在左右结构的字上。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指导写字,尽量不要拘泥于对每个字逐一细致的指导,应该多从整体规律上着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字的方法。

比如,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左窄右宽(杯、件、住、须),有些字是左右大致相等(能、飘)。

(2)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

讲解不可多,要抓住要点(如,“必”字只讲解“卧钩”的写法、注意笔顺),把重点放在示范书写上,尽量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观察老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示范时有两点务必注意:

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每个学生都必须全神贯注;二是老师书写时应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也不能用力过大。

临写时,请注意三点:

一看二写三对照。

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笔画的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