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64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检测题含答案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作者介绍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称。

《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

学习目标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

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重要词语

【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

②静寂无声。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仆役】仆人,旧时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萦系】记挂;牵挂。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宽慰】①宽解安慰。

②宽畅欣慰。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

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聊以自慰】聊,姑且。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梗概部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主要记叙了哪些情节?

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总结:

紧扣“险”和“难”两个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鲁滨逊“岛上遇险”“建房定居”“养羊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2、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提示:

为什么会漂流到一个岛上?

他是怎样生活的?

结果怎样?

(课文讲了一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四、初步探讨小说。

1.自学提示:

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

默读梗概部分,把他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

提示: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是              。

他是

                克服的。

 

2.总结。

(1)住所——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陋的帐篷。

(2)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鲁滨逊,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他能在荒岛上度过二十八年的时光,这里少不了星期五的陪伴,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体会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3.鲁滨逊深陷孤岛,困难重重,但鲁滨逊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结果: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等。

五、试着复述故事梗概。

 

【达标测评】

1.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扩(kòkuò)大种(zhǒnɡzhònɡ)植

增(zēnzēnɡ)加圈养(quānjuàn)

2.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1)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默水来。

()

(2)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废劲,而且非常麻烦。

()

3.比一比,组一组。

惧()凄()籍()

俱()妻()藉()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仆役   (   )的场景

(    )的地方(    )的痕迹  

5.填写关联词语。

(1)()我还有墨水,()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2)我不稀罕它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同我做伴,我()需要他同我聊聊天,()它却办不到。

(3)没有人可以同我说话,()宽慰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滨逊漂流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的精彩片段。

二、阅读精彩片段

(一)浏览精彩片段,看看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短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逊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二)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三)默读课文,感悟精神光辉

1、自主学习,找出描写鲁滨逊精神的句子,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提示:

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        句子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的人,因为        。

”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他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逐条对照互读。

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体会到他在困难面前态度乐观、能战胜自己。

3、朗读: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岛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在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最近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烦恼?

把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5、小结:

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

为什么?

示例:

.面对人生的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读了这部小说,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2、质疑。

鲁滨逊在荒岛上还遇到过哪些困难?

(每天会吃些什么呢?

刮风下雨怎么办?

假如咳嗽感冒会怎样?

又是怎样克服的?

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

)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3、鲁滨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

示例: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四、总结全文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而真正掌握自身命运的人只有你自己。

以你的顽强、勇敢、智慧,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勇往直前吧!

【达标测评】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

我且把此岛称为“绝望岛”吧。

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

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

这大大出乎我意料。

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

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

1.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___,小说是用______人称,按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2.用“____”画出“我”境遇凄凉的句子。

3.节选的这段文字共讲了哪几件事?

 

4.鲁滨逊回到英国后的生活会怎样?

为他设想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第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骑鹅旅行记(节选)

学习目标

1.阅读选段,了解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尼尔斯的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体会故事乐趣。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从课题里能知道什么?

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2.介绍本书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揭示课题《骑鹅旅行记》。

塞尔玛·拉格洛芙:

瑞典女作家。

1909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骑鹅旅行记》这部童话巨著使她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3.分享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关知识,激发了解著名文学作品的兴趣。

(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最高级别的文学奖之一,颁发给写出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作品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男孩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狐仙。

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小男孩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并在书旁作批注。

重要词语

头晕目眩:

头脑发昏,眼睛发花。

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乌合之众:

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得意扬扬: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恼怒:

生气,发怒。

示弱:

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径直:

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混乱:

没条理,没秩序。

报应:

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恶因得恶果。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漫游:

随意游览。

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

形容很大的力量。

4.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梳理质疑:

找出文中写小男孩发现自己变成小狐仙后,他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小男孩为了变回原来的样子,都找了谁?

这些动物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的?

和平时比,这些动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5.学生独立学习课文。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男孩为了变回原来的样子,都找了谁帮忙?

②麻雀、鹅、鸡、猫、牛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的?

小男孩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从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小男孩是怎样骑上鹅的?

画出表示小男孩当时心里的想法的句子,从他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围绕自学提示思考。

(1)完成自学提示①:

小男孩为了变回原来的样子,找猫、牛帮忙。

(2)完成自学提示②:

A.“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无济于事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找小狐仙讲和。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男孩善于思考。

B.当小男孩走出房间,引起了麻雀、鹅和鸡的注意,受到他们的嘲笑:

“快看放鹅娃尼尔斯!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从他们的嘲讽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顽皮、喜欢恶作剧的孩子。

C.小男孩怎样反击麻雀、鹅和鸡?

结果怎样?

(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

“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结果由于他变小了,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反而再次受到鸡的语言攻击和追赶。

D.小男孩看到猫时,向猫询问小狐仙的去向,猫是怎样对待他的?

画出描写猫的动作、神态、语言的相关句子或关键词:

“他坐下来,把尾巴精心地在腿前盘成了一个圆圈,两眼盯着男孩”“‘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从对猫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对小男孩无比仇恨,甚至想把小男孩置于死地。

而小男孩从恼怒、不示弱到羞愧。

E.小男孩向牛打听小狐仙的去向时。

牛“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从对牛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些牛对小男孩也是无比仇视。

而小男孩看到这些牛的做法后,后悔自己以前的做法,他很沮丧、伤心,希望得到这些牛的原谅。

(3)完成自学提示③:

一只雄鹅看到一群自由自在的大雁时,想跟着它们一起飞走。

小男孩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

从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替别人着想、关心父母、勇敢的孩子。

3.总结。

大家知道吗?

顽皮、粗野、专爱欺负小动物的尼尔斯最后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而又勤劳的好孩子,那么,他骑上鹅后,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促使他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请大家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新奇的想象。

2.阅读《骑鹅旅行记》原著。

【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  (国家)

的 (人名)。

 

2、  (谁)把尼尔斯变成了小矮人。

 

3、尼尔斯骑的那只鹅叫     。

  

二、选择题。

1、当尼尔斯变小时,其他动物是什么表情?

( ) 

A、开心      B、伤心        C、无所谓

2、尼尔斯变成小精灵后,雄鹅给他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什么?

(   ) 

A、大拇指      B、小矮人    C、小不点

3、尼尔斯以前是一个(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的孩子。

 

A、聪明活泼 B、心地善良 C、调皮捣蛋 D、勇敢、乐于助人

4、尼尔斯最后变回原来的样子了没有?

(  ) 

A、没有       B、还是小人      C、变回来了 

三、判断题。

1、尼尔斯最初就是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

(    )

2、尼尔斯最后没有变回原形。

(    )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材分析

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

本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

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

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哈克贝利·费恩

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

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波莉姨妈

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

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莫夫·波特

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埃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印江·乔埃

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嫁祸给了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贝琪

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她有一双蓝眼睛漂亮迷人,一头金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上穿白色衬衫,下穿绣花灯笼裤。

学习目标

1.阅读选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长篇小说的节选,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克·吐温,美国著名的小说家。

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

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

他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

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饮誉世界。

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

“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

”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重要词语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②叫嚣;喧嚷。

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

②比喻话多的人。

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选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

先讲述撒切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琪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3.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初读课文,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求说得全面,能说一两点即可。

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

1.默读课文。

自读提示:

①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②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在汤姆和贝琪被找回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