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59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

辽宁苏地源国土规划测绘咨询有限公司 李丹 曾祥超 曹洁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建设以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辽宁苏地源国土规划测绘咨询有限公司 李丹 曾祥超 曹洁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建设以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严守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规划期间全国建设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任务。

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2〕248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完成好辽宁省2012年建成31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任务,各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迅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是根据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在对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提供有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

规划设计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基础;是工程招投标、检查和竣工验收的依据;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

二、规划设计编制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规划设计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至关重要,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突显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上位规划滞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缺乏指导依据

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的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范围内选择。

目前各地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已经批准实施,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情况不容乐观,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仍处于编制阶段。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上位规划的不确定性,给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范围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及审批工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择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短缺,抵抗灾害能力差

在对部分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地踏查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

以黑山县为例,项目区基本为旱地,种植玉米,但由于传统种植习惯及资金缺乏等原因,项目区内基本没有灌溉设施;田间道路基本为土质路面,且与田面高度持平,甚至低于田面,雨季泥泞影响农民下地耕作;路边沟多被挤占种植作物;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丧失应有的功能;个别田块由于地势低洼、排水沟缺失或缺乏治理,常年积水变成了低产田。

因此,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项目区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抗灾能力。

3.工程合理布局与尊重农民意愿存在一定的矛盾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是项目区工程布局的总体目标。

但在实践中,农民们往往更倾向于维持现有的田块规模,既不新修也不取消沟渠、道路等线性工程。

同时,由于土地承包期的延长,打破原有田块的布局往往涉及到土地权属的调整问题,牵涉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诸多原因导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仅是在现有的田块格局基础上修修补补,工程布局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有待完善。

4.与农村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重于对农田的整治和对田间沟、渠、路的建设,对村庄内基础设施的关注度不高。

因为缺乏资金,部分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较差,雨天难以出行,垃圾随处堆放,生活环境恶劣,与周围农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如何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同时,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5.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不明显。

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要求,结合部分已完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投资预算情况分析,项目的亩均投资在1500元左右,投资回收期较长,如:

旱地投资回收期约为10—15年,水田投资回收期约为7—10年。

如何实现“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别,亩均增产100公斤”的目标,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建议

1.加快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基础,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建设范围,迫切需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及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步伐,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及禁止区域,为项目区的选择和确立提供依据。

2.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项目区的灌溉、排水、交通等状况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中应着重对项目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限制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情况,合理确定项目区取水方式,设计灌排系统,使项目区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完善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设计,提高道路通达度,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便利条件;规划农田防护措施,增强项目区的抗灾能力;制定合理可行的后期管护方案,落实项目区水泵等设备的维护、保管工作;桥、涵等建筑物的定期维护、排水沟的清淤等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项目投资能够发挥长期效益,努力做到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3.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地确定项目区工程布局

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促使农民增收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

因此我们应始终坚持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在制定项目工程布局方案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尽量利用现有布局方式,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同时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连片,推动规模化经营。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对农田及周围村庄进行全面分析,注重农田与村庄之间基础设施的衔接问题,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

5.统筹规划,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从项目区选择到规划方案制定及项目建成后管理,始终坚持以提高耕地质量为基本目标。

项目区选址与“千万亩滴灌节水工程”、“千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千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有机结合,以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为契机,调整项目区产业结构,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规划设计应尽量减少现有耕地的平整、客土等工程,鼓励通过增施有机肥等生物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涵养水土。

项目建成后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对耕地质量实行动态监控,从而提高投入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科学、有序发展的前提。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技术服务单位应充分认识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做好编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