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99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设计技术标书实例课件资料Word格式.docx

6绝缘配合、金具及防雷接地30

三、66kV巴彦套海输变电新建工程30

(一)、变电工程30

1所区布置方式30

2所址选择及主控楼位置优选31

3出线走廊规划32

4电气主接线、变电所控制方式32

5主设备选择、配电装置选型、绝缘配合35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7

7附图38

(二)、送电工程43

1路径比选及推荐方案43

2气象条件选择43

3杆塔型式选择44

4基础型式选择44

5导地线选型及换位45

6绝缘配合、金具及防雷接地46

四、66kV巴达尔胡增容扩建工程46

1工程概况46

2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47

3电气一次布置48

3电气二次部分49

五、阿尔本格勒变电站增容工程55

1工程概况55

2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55

3配电装置选型、绝缘配合56

3电气二次部分56

六、66kV胡尔勒变电站主变增容扩建工程58

1工程概况58

2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59

3电气一次布置60

3电气二次部分60

七、本项目典型性设计及通用设计执行情况62

八、环保、水保措施62

九、设计创优63

十、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66

1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66

2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67

十一、专题研究、新技术、新设备69

1建筑物方案优化、创新69

2构支架方案优化、创新69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路径优化建议70

十二、设计组织、保障70

1设计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70

2设计服务措施71

3设计人员资历水平71

一、66kV五家户输变电新建工程

(一)、变电工程

1所区布置方式

1.1总的原则

a.节约用地;

b.运行安全和操作巡视方便;

c.便于检修和安装;

d.节省三材,降低造价。

1.2设计要求

a.满足安全净距的要求;

b.施工、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c.噪声的允许标准及限制措施;

d.静电感应的场强水平和限制措施;

e.电晕无线电干扰的特性和控制;

f.应考虑水源及排水条件;

g.应考虑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1.3电气平面布置

电气总平面布置根据场地地形,力求紧凑合理,出线方便,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根据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布置。

根据变电站拟定的进出线方向,将66kV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东面;

主控制楼及配电室布置在站区的西面,变电站的进站道路从站区的西面接入。

主变压器布置于66kV配电装置与主控制楼之间。

10kV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站区的西北面。

1.3.166kV配电装置

采用户外软母线AIS设备中型单列布置,进出线采用架空方式。

进出线间隔及母线门型架宽度6.5m,进出线门型架高8.5m,母线门型架高6.5m,设备支架高2.7m。

1.3.210kV配电装置

10kV配电装置屋内布置,采用KYN28A-12型户内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

站用变压器采用干式,安装在高压开关柜内。

10kV设备与主变压器采用母线桥连接,进线穿墙套管至主二次柜之间采用封闭母线桥连接,出线柜至10kV架空终端杆之间采用电缆连接。

配电室操作通道宽2.3m,柜后维护通道宽1.3m。

2所址选择及主控楼位置优选

2.1所址的选择

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a.符合电网区域规划,靠近负荷中心;

b.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c.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引入;

d.交通运输方便;

e.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f.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宜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地点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

g.所址标高宜高于频率为2%高水位,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

66kV五家户变电站站址场地地形地貌单元属于平原,地势比较平坦。

西南侧紧邻乡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满足大件电气设备的运输。

本工程站址所在地无地下矿藏,不存在压覆矿藏问题。

该变电站站处位置地势较高,附近无河流经过,且经过考察,该地区截止目前为止尚无洪水记录,因此只需考虑内涝问题即可。

站区内排水方式通过场地人工找坡自由散排,将雨水排至场区南侧排水沟,通过排水沟最终将雨水排至场区南侧围墙外,即可避免内涝对变电站产生的影响。

该变电站不受100年一遇的洪水影响。

新建进站道路约10米,宽度为5米。

2.2主要建筑物布置

主控通信楼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装置区域。

拟建变电站二次设备间及配电室布置在站区的南面。

3出线走廊规划

根据规划电网地理位置、线路路径,合理确定变电站进出线方向,尽量避免线路交叉跨越,确定变电站出线走廊方向,66kV北侧架空进出线,10kV南侧架空出线。

拟建的五家户变电站,π接66kV神好线进本站,建设同塔双回线路长度0.5公里,采用导线LGJ-150型号。

4电气主接线、变电所控制方式

4.1电气主接线

4.1.1概述

主接线的确定对变电所的安全、稳定、灵活、经济运行以及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拟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发电、变电、输配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所以主接线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电力系统和变电所本身,同时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因此,主接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4.1.2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规定及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66kV变电站分册》,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适应远方控制、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可靠性

(1)研究主接线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

a.应重视国内外长期运行实践经验及其可靠性的定性分析;

b.主接线的可靠性包括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在运行中的可靠性的综合;

c.主接线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程度,采用可靠性能高的电气设备可以简化接线。

d.要考虑所设计的变电所与电力系统连接的紧密程度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可靠性的具体要求

a.断路器检修时,不影响对系统的供电;

b.断路器或母线故障及母线检修时,尽量减少可停运回路数和停用时间,并且保证一级负荷及全部或大部分二级负荷供电;

c.尽量避免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灵活性

满足调度运行、检修要求和扩建要求。

a.调度时,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

b.检修时,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用户的供电。

c.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

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新装变压器或线路而不相互干扰,并且对一次和二次部分的改建工作量最少。

经济性

主要是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电能损失小。

a.主接线力求简单,以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b.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

c.能限制短路电流,便于选择廉价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

d.主接线设计为配电装置布置创造条件,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小。

e.经济合理地选择主变压器种类、容量、数量,避免增加电能损失。

本变电站电压等级为66kV/10kV,本期为1台1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远期为2台1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

根据主接线设计必须满足供电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满足灵活性和方便性、保证经济性的原则,拟定主接线方案如下。

66kV进出线间隔2回(远期4回),主变间隔1回(远期2回),接线方式为单母线接线。

10kV:

10kV出线6回(远期12回),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式,设置1组10kVPT(远期2组),1组电容(远期2组),1组10kV站用变(远期2组),分段开关1组。

4.2变电所控制方式

变电站按无人值守设计,由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变电站开关控制、防误闭锁、信息采集处理、电度量累计及远传、保护事件记录、无功电压调节等,并通过光缆及光传输设备及时向县调度及集控站传送变电站运行实况。

集控站及调度中心可以随时将指令发送给变电站,实现遥控、遥测、遥信、遥视及遥调。

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全分布式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

站控层与间隔层通过光纤以太网直接连接,光纤以太网采用冗余配置。

所有设备与监控系统及远动系统的通讯规约均按IEC-61850规约执行。

站控层设备配置主要包括监控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远动数据处理及通信装置工作站、公用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及打印机等。

间隔层设备:

10kV保护测控单元及电能计量装置就地布置在10kV开关室,通过网络与主控室远动主机及监控计算机相连,节省主控室屏位及控制电缆。

全站设置一套时钟同步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接收卫星定位系统的标准授时信号,保证各部件时钟同步率达到精度要求。

按国网典型设计方案,66kV所有新建变电站,安装变压器在线监测平台,将变压器运行状态,油样采集、气体分离、气体检测、数据分析等情况及时上报给集控站,便于及时作出检修计划,保障供电。

全站设一套辅助系统综合在线平台。

集控中心可以将变电站围墙范围内、主要设备间(温度、湿度、SF6浓度)场景情况;

主要设备的外观状态等情况尽收眼底。

并与站内防火、防盗子系统联动,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

为了保证对变电站各主要元件的控制、保护、自动装置及通讯设备供电,本工程设置一体化电源一套。

主要包括由两台所用变供电的交流电源切换及馈出线屏;

容量为200Ah的铅酸免维护蓄电池1组,微机型高频开关电源一套,220V直流馈线屏;

通讯设备所需的DC/DC直流变换装置及48V(60A)直流输出;

UPS电源屏等组成的交直流通讯一体化电源。

UPS设备采用调度自动化专用逆变电源设备。

采用模块化N+1冗余配置,容量为3KVA,停电后可持续运行2小时,UPS系统不自带蓄电池组。

一体化电源系统及时将设备的运行状态上报给监控系统。

5主设备选择、配电装置选型、绝缘配合

5.1.1主设备选择

5.1.1.1主变压器选择

本期安装主变压器1台:

采用三相有载调压,低噪音自冷式变压器,型号为SZ11-10000/6666±

1.25%/10.5kV,YN,d11,阻抗电压9%。

5.1.1.266kV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1)断路器:

选用户外SF6单断口瓷柱式断路器,配弹簧操作机构

额定电流:

2000A

额定开断电流:

31.5kA

2)隔离开关:

选用双柱V型水平开启式隔离开关,带接地开关,均配电动式操作机构

1250A

热稳定电流:

3)电流互感器:

选用干式电流互感器

额定一次电流:

400A(主变)

抽头一次电流:

200A(主变)

额定二次电流:

5A

级次组合:

0.2S/0.5/5P30/5P30(主变)

4)电压互感器:

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容分压器总电容额定值:

20000Pf

电压比:

66/

/0.1/

/0.1kV

准确级:

0.2/0.5/3P

5)母线避雷器:

选用氧化锌避雷器

额定电压:

90kV

雷电冲击电流下残压:

230kV。

5.1.1.310kV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a)10kV手车开关柜采用KYN28-12型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

b)10kV主二次及分段开关柜内VYG-12固封式真空开关额定电流为2000A,额定开断电流31.5kA,配弹簧操作机构。

c)10kV馈出线、电容器开关柜内VYG-12固封式真空开关额定电流为1250A,额定开断电流31.5kA,配弹簧操作机构。

d)10kV分段隔离柜内配隔离车额定电流为2000A,配带电显示器。

e)10kV主二次及分段间隔开关柜内选用LZZBJ9-10750-1500/5A型电流互感器;

馈出线间隔开关柜内选用LZZBJ9-10型电流互感器;

电容器间隔开关柜内选用LZZBJ9-10型电流互感器。

f)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3PT方式,型号为JDZX-10型。

g)10kV接地刀闸选用JN15-10型隔离开关。

h)10kV母线:

10kV开关柜内母线,按允许电流满足1500A考虑,选用TMY-100×

10矩型母线,动热稳定均满足要求。

主变二次与10kV主变进线柜之间及10kV开关柜之间,均采用封闭母线桥,按允许电流满足1500A考虑,选用TMY-100×

i)10kV电容器组选用户外成套装置容量为2000kvar,配5%空心电抗器。

5.1.2配电装置选型

66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软母线AIS设备中型单列布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开关柜布置。

66kV侧采用双柱V型水平开启式隔离开关;

断路器采用户外SF6单断口瓷柱式断路器。

5.1.3绝缘配合

根据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结合变电站周边实际工业企业等排污情况及考虑远期工业发展合理确定环境污秽等级。

小电流接地系统按户外电气设备防污等级按照比环境污秽等级提高一级设置。

环境污秽等级Ⅱ级,户外电气设备防污等级Ⅲ级。

a)为防止大气雷电对电气设备的直接袭击,在变电站内设置4根24m独立避雷针构成全站防直击雷保护。

b)为防止雷电侵入波和操作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在66kV母线线侧及10kV主变进线侧和10kV配电装置的母线及出线侧装设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型号分别为:

YH5WZ-90/230;

HY5WZ2-17/45。

c)变电站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的复合接地网,水平接地带采用50×

5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50×

5热镀锌角钢。

全所接地装置利用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相结合。

本变电站按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要求,接地电阻按不大于0.5欧设计。

另外,根据“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二次回路与抗干扰”的要求,敷设独立的二次保护接地网,由接地主网经TMY-30×

4铜排单独引至独立的微机保护二次等电位接地网。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1

主变压器规模,远期/本期

10MVA/1×

10MVA

2

66kV出线规模,远期/本期

4回/2回

3

10kV出线规模,远期/本期

12回/6回

4

10kV电容器规模,远期/本期

2000kvar/1×

2000kvar

5

66kV电气主接线,远期/本期

单母线接线/单母线接线

6

10kV电气主接线,远期/本期

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接线

7

66kV配电装置型式

户外软母线AIS设备中型单列布置

8

10kV配电装置型式

屋内开关柜单列布置

9

地区污秽等级/设备选择的污秽等级

Ⅱ/Ⅲ

10

变电站总用地面积(公顷)

0.4216

11

围墙内占地面积(公顷)

0.3960

12

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

13

总建筑面积,远期/本期(m2)

308.8

7附图

7.1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

7.2电气主接线方案图

7.3电总平面布置图

7.4配电装置布置图

(二)、送电工程

1路径比选及推荐方案、地理条件

1.1、路径方案

本线路的起止方向为西偏南方向,航空距离为0.8千米,线路路径的曲折系数为1.25。

经现场实地踏勘,选定线路路径方案如下:

线路路径是由66kV五家户变电站构架始,π接至神好线。

线路长度1公里,跨越10kV电力线1次,低压线及通讯线1次。

线路路径地理位置方案附图。

1.2、地理条件

全线丘陵为主,多为草地和沙土地,无特殊地形,交通较为方便,

地形分类:

丘陵:

100%。

2气象条件选择

参照《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的典型气象区及

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区已有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确定本工程的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为:

30年一遇、离地10m、10分钟平均基本风速30m/s,覆冰厚度10mm,最低气温-

45℃,平均气温-5℃。

详见表6.2-1。

表6.2-1设计气象条件表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国家典型气象区划分,根据规范要求,综合比较,选定本工程气象条件如下表:

气象条件

项目

温度

(℃)

风速

(m/s)

冰厚

(mm)

最高气温

+40

最低气温

-45

平均气温

-5

最大风速

30

覆冰

安装

-15

外过电压

+15

内过电压

15

冰的密度

0.9(g/cm3)

雷暴日

40

3杆塔型式选择

3.1、杆塔主要设计原则

遵照下列设计规定,规程和规范:

现行的《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现行的《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现行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现行的《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3.2、全线杆塔用量3基,全部为铁塔,具体规格型号如下:

3560JGU1-15型转角塔2基,3560DGU-12型终端塔1基。

4基础型式选择

4.1、基础配置

粉细砂:

3560JGU1-15型转角塔2基。

粉质黏土:

3560DGU-12型终端塔1基。

4.2、基础型式

(1)基础主要设计原则

现行的《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2)本工程基础采用台阶式钢筋砼基础。

5导地线选型及换位

5.1、导地线选择

该线路导线选LGJ150/35,避雷线选择1×

7-7.8-1270-B型镀锌钢绞线。

通讯采用全介质自承式ADSS-24芯光缆。

5.2导线的输送容量

LGJ-150/35型钢芯铝绞线,按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规定计算。

计算载流量按70℃选取331安,导线允许载流量为37837千伏安,经济电流密度按1.65A/mm2选取时,得经济输送容量为27775千伏安(A=147.26mm2)。

5.3导线和避雷线配合及安全系数选择

按导线、地线、杆塔强度、导地线配合及防雷要求,经综合比较计算,LGJ-150/35导线安全系数采用3.0,导线最大使用应力为95.05N/mm2。

避雷线采用OPGW,安全系数为4.0,最大使用应力为306.00N/mm2。

名称

导线

避雷线

型号

LGJ-150/35

7-7.8-1270-B

截面积(mm2)

181.62

37.16

外径(mm)

17.50

7.8

弹性系数(N/mm2)

80000

18877

膨胀系数(le-61/℃)

17.8

11.5

拉断力(N)

65020

47200

5.4导线和避雷线安全系数配合

经过对铁塔塔头结构及使用档距综合考虑后,按《规程》规定:

在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满足S>

0.012L+1(米)(L—档距)的条件。

LGJ-150/35型导线安全系数采用3.0,最大使用应力为113.37N/mm2。

避雷线采用1×

7-7.8-1270-B型,安全系数选用4.0,最大使用应力为306.00N/mm2。

6绝缘配合、金具及防雷接地

6.1绝缘配合

本工程绝缘子全部采用防污绝缘子,根据导线型号及使用安全系数确定,导线悬垂串选用5片U70BP/146D型防污绝缘子,耐张串选用6片U70BP/146D型防污绝缘子;

避雷线采用70kN组合。

6.2金具

本工程绝缘子串联接金具全部采用《电力金具产品样本》中国家定型金具,型号按工程选用。

6.3防雷接地

6.3.2杆塔接地电阻需满足下表值:

土壤电阻率(Ωm)

〈100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

工频接地电阻值

20

25

6.3.3土壤电阻率的评价

土壤类型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土壤电阻率介于150~200Ωm之间,季节及勘测时的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粉土地段的电阻率按ρ=200Ωm进行设计。

6.3.4接地形式设计

接地电阻率ρ≤100Ωm时,水泥杆采用单根直线型接地级,接地级长度取20米,接地电阻约为8Ω,铁塔选四根方形复合接地体,分别埋设于基础开挖的基坑中,单根接地体总长20米,综合接地电阻约为6Ω。

接地电阻率ρ≤200Ωm时,水泥杆采用单根直线型接地级,接地级长度取30米,接地电阻约为12Ω,铁塔选四根按水平向四周埋设,长度15米,接地电阻约为10Ω。

接地电阻率ρ≤300Ωm时,水泥杆采用单根直线型接地级,接地级长度取40米,接地电阻约为14Ω,铁塔选四根按水平向四面埋设,长度20米,接地电阻约为9Ω。

二、66kV绰尔输变电新建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