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26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冯世伦教授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属于射干麻黄汤加石膏方证。

与射干麻黄汤法:

射干10克,麻黄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生石膏45克,白芥子6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细辛6克,清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

服上方七剂,病症豁然而愈。

备注:

本案如口不渴可直接用射干麻黄汤,有口渴则加生石膏为妥。

方药相对,效如桴鼓。

【病例3】慢性支气管哮喘

吕某,男,64岁,某啤酒厂职工,2004年10月23日就诊。

患者2004年感冒后,诱发支气管哮喘,现症见:

两肺哮鸣音明显,呼吸困难,胸闷,口苦,咽干,欲冷饮,情绪紧张时发作明显,且烦躁易怒,大便每日一次,西医诊断为:

慢性支气管哮喘,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

该患者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之。

处方:

生石膏45g,柴胡12g,黄苓10g,半夏12g,枳实10g,白芍10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12g,丹皮10g,杏仁10g,大黄6g,生姜10g,大枣3枚。

上方服6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因患者工作调动,未再坚持服药。

心悸病案

【病例1】肝炎后遗症

王某,男,40岁,2006年11月27日就诊。

素有肝炎,经治疗痊愈。

但因精神负担较重,以致心慌、气短半年余。

因其妻高某在冯老师处治好了股骨头坏死,所以特意从石家庄来北京就诊。

现在除心慌气短外,尚有右肋疼痛、乏力、身冷、四肢逆冷、口干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稍数。

肋痛、乏力、四逆、口干等寒热夹杂证,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上热下寒之玄机。

冯老师诊后认为病在厥阴,当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

当归芍药散: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服上方七剂,病愈。

体会:

仲景于古人八纲的基础上,加入了半表半里的概念,完善了六经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

是各科疾病的辨治纲要,如果能详细理解、灵活运用,可以说是百用百效,不分古今、中外的。

但临床上很多医生往往受到后世学说的影响,一时还难以分清六经的本质,要不以经络解释,要不以六气标本分析,要不就以为六经仅能辨治外感热病,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

本案就是一个杂病,采用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其结果恰恰说明了这些。

【病例2】冠心病

蔡某,男,60岁,2006年4月28日就诊。

曾因胸闷、气短等来就诊。

与茯苓饮合枳实薤白桂枝汤而胸闷减轻,但仍动则短气、心悸,并时有一过性眩晕,现咽部不适、口中和,苔薄白润,脉弦细。

此痰饮上犯,属苓桂术甘证:

桂枝15克,炙甘草

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苏子10克,诃子肉6克,花粉12克

二诊,服上方七剂后,胸闷已,动则短气减轻,有时心慌乏力眠差,苔白脉弦细。

仍宗上法,与前方加味:

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生龙牡各15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

三诊,服上方七剂后,心慌、乏力、短气好转,睡

眠仍差,时而心烦、急躁,舌苔白,脉沉弦细。

当养血清热、降饮安神,与柴胡龙骨牡蛎汤法:

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桂枝15克,生龙牡各15克,合欢皮15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酸枣仁15克

四诊,服上方七剂后,睡眠可,口中和,但服药后

心下痞满,走路则甚,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滑。

当化饮开解,与瓜蒌薤白汤合茯苓饮法:

瓜蒌45克,薤白10克,清半夏15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陈

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

五诊,服上方七剂,眠可,但近日感冒,诊时证见咽痒,恶寒,微咳,腰背不适,唇干,苔白,脉沉细弦。

此太阳兼少阳也,与柴胡桂枝汤:

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桔梗10克,茯苓12克,生龙牡各15克。

上方服用七剂,诸证皆愈。

按:

本案虽为冠心病,但亦有神经官能症存在,所以临床变证较多,但疗效一直不错,关键就是“随证治之”这一法则。

冠心病多由胸阳闭阻而发心悸、短气,但揭示其根本,则多为痰饮瘀血作祟。

本案属于气逆水盛,所以用苓桂术甘汤为主,有时配合化痰利咽之苏子、诃子;

有时佐以安神之品,但病情有常有变,三诊表现为心慌、眠差、心烦等一派血虚痰扰之象,所以转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法,最后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个病理说明冠心病的治疗当不拘于活血化瘀一途。

祛除痰饮有时也是治疗心悸或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从仲圣原书茯苓甘草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也可看出。

【病例3】先天性心脏病

王某,女,46岁。

有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性心脏病。

曾做过两次大手术,但仍不能根本解决病痛。

在旁人的介绍下,找我诊治。

现证见:

浮肿,心悸,每日需服用利尿、强心药来维持。

畏寒怕冷,纳食较差,精神萎靡,言语低微,睡眠不佳,面色黎黑,口唇紫绀,舌上有淤点,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脉沉细,按之无力。

根据老师的教导。

这正是真武汤证,所以先予真武汤一试。

制附片15克、党参20克、茯苓25克、炙甘草15克、白术25克、陈皮30克、木防己15克、白芍20克、生姜10克。

七剂后,仍然浮肿,但已不需要西药双氢克尿塞等品。

纳食增加,小便畅利,精神转佳,但心悸气短、畏寒怕冷如前。

继以真武汤与服。

结果:

这例病人一直以真武汤为主,前后服用近一年。

虽然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却因为服用中药,而停服了所有的利尿、强心类西药。

至今仍然保持比较良好的健康状态。

眩晕病案

【病例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陈某,男,55岁,1997年5月12日初诊。

该患有高血压史多年,血压155/100左右,诊见体格魁梧,面色红润,口唇色暗,询之头晕四肢麻木,伴有口苦,便干等证,已4日未行,卧则胸闷,舌暗红,苔白,脉沉弦关滑。

此少阳阳明蕴热兼瘀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法:

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5克,大黄6克。

二诊,六剂后,头晕减,大便日行一次,仍平卧胸闷,四肢麻未已,舌色如前,苔白润,脉沉弦细。

头晕减轻,但由于胸闷明显,所以加瓜蒌、薤白这一药对,开胸理气、化痰开结;

仍宗前法,与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5克,大黄6克,瓜蒌45克,薤白10克。

三诊,服七剂,头晕已经不明显,大便一日一行,胸闷减轻,但仍不能平卧,四肢麻,右上肢明显,有时心慌,苔白润,脉沉弦细。

胸闷虽有减轻,但仍不能平卧,所以在大柴胡汤中加入陈皮、郁金。

与前方加味:

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陈皮30克,郁金10克。

四诊,服七剂,四肢麻木,卧则手麻,胸闷口苦,大便5日未行,苔白舌暗,脉弦细。

以四肢麻木为主,出现上热下寒,血虚水盛之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术18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淡苁蓉15克,瓜蒌仁10克。

服用半月余,病情稳定。

注意:

高血压、动脉硬化而体格壮实者,如舌脉亦与之相符,多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黄连解毒汤方证。

如果口干则加生石膏;

瘀血重,其人脾气暴躁如狂,则多取大柴胡汤合下瘀血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又不可不知。

【病例2】胆结石

陈某,女,56岁,1979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今年9月12日晚,在小便时突然晕倒,于是到某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诊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但经输液并服中药两月余,毫无效果。

自动出院,用担架担到门诊治疗。

现证见头晕剧烈、恶心、呕吐、胸闷、大便干,不思饮食,口苦、舌红、苔白微干,脉弦数。

呕吐、胸闷、口苦、脉弦数,说明病位在半表半里少阳病;

大便干,合之则为大柴胡汤证。

虽病症剧烈,但仍在半表半里而甚于里,属少阳阳明合病,与大柴胡汤:

柴胡15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

二诊,1979年11月13日,其夫来述,药后大便四次,恶心无,现在已经想吃东西了,与原方两剂而痊。

如此危重之证,用如此简单的中药就能收到奇特的疗效。

旁观者好奇而问之,无他,方药对证也!

胆囊炎、胆结石临床出现少阳或阳明的方证很多,但也有表现在厥阴、太阴者。

【病例3】高血压

周某,男,57岁,脑血栓后遗症三年多。

现证头晕,走路不稳,呈“振振欲擗地”状。

血压22.5/16.3千帕斯卡,一直服用尼群地平等西药维持。

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弦。

与柴胡龙骨牡蛎汤和解清热,降逆除饮:

柴胡15克、党参15克、黄芩10克、清夏10克、生姜15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大枣5个、龙骨20克、牡蛎20克、大黄5克、钩藤15克。

上药服七剂,头晕减轻,但仍行路不稳,血压如前追问得知其人平素常有畏寒怕冷,小便不利。

但无鼻塞发热,脉浮身痛等表证。

舌淡脉沉弦,“振振欲擗地”诸症,可推测刻下证病,是由于少阴外寒内饮,水饮上扰,此时当温阳化饮。

与真武汤:

黑附片10克、茯苓30克、白术25克、生龙骨20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生牡蛎20克

服上方加减近四十剂,诸证皆平。

高血压一病,临床用热药的机会很少。

而这例病人却前后用附子近一公斤,未见不良反应。

可见“有是证,用是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病例4】低血压

王某,女,42岁。

因痔疮引起低血压已七年。

服过许多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人参养荣丸等,效果都不明显。

无奈病作时,只能静点葡萄糖以及能量合剂。

对中医已无多大信心。

这次是在儿女强力劝说下,抱着试试的态度前来诊病的。

当时证见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纳少胸满、身疲乏力、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并自言最近明显气短。

用手抚按胃脘部,觉得心下痞硬,此刻患者更加气短。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这例病人的头晕心悸等证,不完全是气血虚衰,而是由于阳虚停饮、导致水邪上犯所引起的。

根据上述表现辨为胃弱血虚,水饮内停。

此时服用滋腻药以补气生血,反而会使胃气失和,阻碍了气血的生成。

根据纳少胸满、头晕心悸、心下痞硬、面黄气短等证,用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消痞化饮、调和气血。

先予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利湿养血:

茯苓2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陈皮20克、生姜15克、枳实10克、当归15克、泽泻15克、白芍10克。

二诊,上方七剂后,头晕心悸减,大便转常,食纳增加,用手抚按胃脘,已不觉短气。

详细询问得知,该患一直怕冷,尤其是一到冬季,痔疮发作就更加频繁。

按脉则沉细弦。

因有阳虚畏寒、头晕目眩、小便不利、舌淡、脉沉弦等证,所以辨为胃虚停水,寒饮上犯。

少阴虚寒证,但并不是说少阴经中每一个方子都可以用,还须进一步辨方证。

最后认为本病既不是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证,也不是外寒内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而是阳虚水停的真武汤证。

本病主要是由于胃弱血虚,导致水饮内停,日久寒饮伤阳,水邪上犯,所以畏寒怕冷、头晕心悸诸证蜂起。

予真武汤加党参、陈皮、桂枝、甘草,温阳建胃、

下气化饮

茯苓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