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89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

迷惑。

殆:

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

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

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

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

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

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

“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

“三人行,。

,。

孔子说: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

“岁寒, 。

”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

“其恕乎, 

    ,     。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

“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  

孔子说:

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21、即书诗四句

八年级上册:

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

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灵:

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德馨:

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

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4、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

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3、乘奔御风

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

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

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

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1、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

想到。

遂:

于是。

至: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

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

2、援疑质理  

援:

提出    质:

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

仰慕

4、俟其欣悦

俟:

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

热水    覆:

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

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     逾约:

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

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八年级下册: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驾驭     道:

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

鞭子     临:

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

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

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餐    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喂    材:

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尚且   等:

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

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

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怎么    千里:

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

道路。

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

凄清。

居:

停留。

7.隶而从者

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

9.下见小潭

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

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

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

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

于是。

制:

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在;其:

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

我;以:

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那。

胜状:

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

衔:

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

边。

晖:

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

描述。

备:

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极:

尽。

12)迁客骚人

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骚人:

诗人。

13)霪雨霏霏

霪雨: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

开:

放晴。

国:

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

迫近。

去:

离开。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

日光。

集:

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

小洲。

极:

穷尽。

18)宠辱偕忘

宠:

荣耀。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

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

或:

或许。

为:

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

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

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在……之前。

后:

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

没有;斯:

这。

归:

归依。

25)

若夫:

像那。

至若:

至于。

嗟乎:

唉。

26)不以物喜

以:

因为。

心旷神怡怡:

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退”指:

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

环绕。

环:

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秀:

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像鸟张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