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97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四 单元集体备课.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主题

中华民风民俗

集备时间

2015年4月10日

主备人

董言红

参加人员

董言红李晓菲

备课意图(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在学段教材、整套教材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本组课文围绕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描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整体内容展示(每一课的知识点及教学重难点,以及单元准备、拓展阅读内容,注意整体安排,加强读写。

可用知识结构图展示,如:

知识树、表格、线型图等展示)

《北京的春节》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藏戏》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和田的维吾尔》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拓展阅读:

1、《本命年的会想》《石砌的建筑凝聚集体智慧》2、《端午节》《难忘那年元宵节》3、《安塞腰鼓》《刘三姐歌谣》4、《面塑》

课前预习内容

(展示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前通过学生预习可通关的内容)

《北京的春节》1.熟练朗读课文。

2.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藏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居》阅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和田的维吾尔》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教学主体课文之间的异同比较及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编写建议和阶段教学目标,注意提炼每一课的核心问题,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北京的春节》重点是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藏戏》重点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各具特色的民居》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和田的维吾尔》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语文活动安排

(包括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对于本单元的生字学习、词句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活动、习作等知识点的训练过程与方法,注意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落实好每一次练习)

运用《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巩固学习。

口语交际·习作: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

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单元读练提升(包括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的确立、课内外的诵读积累等内容)

《北京的春节》拓展阅读:

《本命年的会想》《石砌的建筑凝聚集体智慧》

《藏戏》拓展阅读:

《端午节》《难忘那年元宵节》

《各具特色的民居》拓展阅读:

《安塞腰鼓》《刘三姐歌谣》

《和田的维吾尔》拓展阅读:

《面塑》

课时安排

(从整体出发,具体展示单元内容课时安排)

预习导读一课时,课文四课时,习作两课时,巩固积累一课时。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1、预习课后作业:

读通课文。

2、拓展阅读:

自读课本。

单元教学反思

 

单元整体预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览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收集故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组单元的重点: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组有关中华民风民俗的文章。

2、边交流边出示:

学什么——(单元主题)——中华民风民俗

怎么学——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的。

三、明确要求,五步预习,

1、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件出示课题: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各具特色的民居》

《和田的维吾尔》

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

谁愿意来读一读?

预习五步法

⒈标: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⒉读:

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

⒊画:

画出生字词、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⒋说: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⒌疑:

对不明白的问题画上“?

3、交流预习,相机指导

基础知识我达标

我知道同学们提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自然段画出来了吗?

生字词呢?

看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现在我要检验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课件)

1、这是本单元我们应该掌握的生字词,我要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每人读一行。

好,开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读音)

2、全班齐读。

3、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或容易读错音的字来提醒一下大家?

4、学生交流

5、通过刚才对这些字词的辨析,现在我们再读,我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读

6、小结:

同学们,你们很好地掌握了字词,为后来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读熟课文我能行:

1、课文读通读顺了吗?

读好课文可是很关键,它对后面的精读感悟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所以老师在几篇课文中准备了几个重点句子,来了解你们读课文的情况。

请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我请这几位同学来分别读一下,读的时候,你先告诉大家这一句是哪一课的句子,然后再读。

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小声读,

四、初读课文、确定学法。

老师很满意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的朗读。

下面我们要进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项。

师引导交流

五、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六、初步感知科学精神

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初步感知,你觉得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

说不好也没关系,后面我们正式学习的时候再来用心感悟。

七、明确要求,感知内容(口语交际)

八、快乐作文先知道

九、推荐阅读,加深理解:

(出示课件)

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会让我们收获很大,读自读课本

1、《本命年的会想》《石砌的建筑凝聚集体智慧》2、《端午节》《难忘那年元宵节》3、《安塞腰鼓》《刘三姐歌谣》4、《面塑》

以文带文:

《北京的春节》《过年》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

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

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时间顺序)

四、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

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

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

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

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五、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

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交流重点如:

1.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

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

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

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

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

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

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过年》《除夕》

1、明确教学目标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

2、学习提示

《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

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

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以文带文:

《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黑格尔曾经说过: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

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五、总结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

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六、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

古人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

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藏戏的形成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特色↙

 

群文阅读:

中华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重点句段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中华民风民俗。

2、能找出重点句段,会研读、品读。

3、积累精彩的词、句、段。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和田的维吾尔》《端午日》《安塞腰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民风民俗。

教学难点:

能找出重点句段,会研读理解。

学前准备:

1、阅读三篇文章,借助工具书读通文章,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文章写的什么。

3、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段,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课前一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示课题

提示上课

一、导入

二、复习回顾

还记得我们刚刚学的文章吗?

我们大声读出来。

(出示)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

(课件:

中华民俗民风)

课文中的故事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三、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师: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书中,继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自读课本中选取了七篇关于执著追求的文章,我们重点选读了其中两篇,我们齐读课题。

出示知识树:

《和田的维吾尔》《端午日》《安塞腰鼓》

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

通读研读赏读

小结:

你们真会读书,我们读书可以这样读,先通读,再研读,赏读。

(一)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文章《和田的维吾尔》。

我们先看要求:

出示:

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出文中描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交流汇报

我看到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可爱,写批注的样子真美,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收获,好吗?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文章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现在把你划出的语句分享给大家吧。

(1)“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这部分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生读。

我们接着交流。

(2)“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他们天生爱花。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我们一起读一下,读出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谁还要说?

(3)“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这部分表现和田维吾尔人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师小结: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刚才我们通过通读课文,研读,品读重点句段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板书重点句段

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阅读《端午日》《安塞腰鼓》

出示:

阅读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下面问题:

1、朗读课文《端午日》,说说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并划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词语。

2、阅读课文《安塞腰鼓》,说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

它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填好学习卡,画出重点句段。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一下。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评价)

文中写了湘西地区端午日哪些习俗?

明确:

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