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715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x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7分)

妈妈,您要记得我

吕旭红

“妈妈,您要记得我。

”这句话不是一个幼儿跟妈妈撒娇的话,而是一个72岁的儿子向92岁的老母亲说的话。

这个72岁的老人是我的爸爸,这句话是他现在每天向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说的话。

奶奶的身体一直很硬朗。

但是,今年初,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后,就卧床不起。

尽管爸爸和家人悉心照顾,奶奶的健康状况依然日渐衰退。

到四月份的时候,奶奶已经发展到认不出亲人的地步,除了我的爸爸。

但是,就在上个月,奶奶连我爸爸也认不出来了。

于是,每天爸爸给奶奶喂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对话:

“你是谁?

为什么喂我吃饭?

“妈妈,我是您的老大茂儿。

“你骗我,你的头发那么白,不是我家老大。

“妈妈,我也老了。

“骗人,我的儿子比你年轻太多。

没有白头发。

“妈妈,你要记得我。

我是茂儿。

“骗人,茂儿没有白头发。

至此,奶奶唯一认得的儿子都认不了了。

医生说,这是奶奶老年痴呆加重的迹象,治不了。

可是,爸爸不甘心,每次喂饭结束,总是跟奶奶说:

“妈妈你要记得我。

是的,爸爸怎么甘心,他最敬重的老母亲居然认不出他了!

从爸爸懂事开始,他已经习惯替奶奶分忧解难。

几十年来,爸爸就是家中的顶梁柱。

爸以前说过,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工作和奶奶了。

曾经,为了奶奶不那么辛苦,爸爸一再推迟结婚。

爸爸一共七个兄弟姐妹,但是因为爷爷走得早,爸爸很早就担起养家重任,以致到三十岁才结婚。

所以,爸爸生下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时候,他很多同龄人的孩子已经上学了。

但是,爸爸说,他没有后悔,因为他是奶奶的大儿子,他得担着。

这样一担就是二十年。

直到爸爸最小的弟弟结婚成家,爸爸才完成对兄妹的照顾,把奶奶接到县城颐养天年。

在爸爸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奶奶的身体特别好。

摔跤之前,奶奶还能爬楼梯,逛市场,思维清晰,认知正常。

曾经,为了照顾奶奶,爸爸学习科学养生,学习太极拳。

这些技能学会了,爸爸就用来教奶奶。

每天早上,家里顶楼上,这一对母子都在打太极,晨曦下微风吹过,白发苍苍的两母子在晨练,这分明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周末,爸爸还会带奶奶去附近的寺庙走走看看,但是,从不上香。

奶奶偶尔说:

“茂儿,去上炷香呗。

”“妈妈,您就是我的神仙,保佑我。

”每每此时,奶奶就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灿烂无比。

但是,现在,奶奶居然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爸爸变得落寞而不甘。

直到有一天,爸爸去染了黑发,事情才有了转机。

那天,奶奶看着满头黑发的爸爸,突然就咧开嘴笑了“茂儿,你回来了。

”爸爸的眼眶突然就湿了。

也許,在奶奶记忆里,她的思维永远停留在了儿子年轻的时段里了吧?

终于,爸爸不再那么惶恐奶奶有一天会离开了,因为奶奶认得他,奶奶走的时候,一定是温暖的;因为奶奶的记忆里带着他、带着家、带着爱,就算往生了都会很幸福的。

而爸爸终究也还是属于我的。

因为言传身教,我懂得了爱,懂得了孝敬父母、热爱工作;懂得了有父母的地方,家就是圆满的;懂得了人生,因为爱,会变得丰盈有力量。

爸爸,谢谢您,我爱您!

1.父亲为了照顾奶奶,都做了哪些事?

请概括出其中两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妈妈,您就是我的神仙,保佑我。

”每每此时,奶奶就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灿烂无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倒叙的写法,写了父亲和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之间的故事。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父亲的努力下,奶奶终于记起父亲。

C.“我”受父亲的耳濡目染,也继承了父亲的孝道。

D.文章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是主人公是“父亲。

【答案】1.①作为长子的父亲为了帮奶奶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一直到30岁才结婚;②为了照顾奶奶,父亲学习科学养生,学习太极拳,然后再教给奶奶;③父亲照顾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希望她能记住自己。

(任意答出两点都可以,一点2分)

2.妈妈,您就是我的神仙,保佑我。

”语言描写,用父亲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对自己母亲的爱;“奶奶就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的神态,写出了奶奶愉快的心情。

3.引用父亲的话做题目,直观地表达了父亲对奶奶的孝心,概括了文章内容,揭示了文章主题。

(一点1.5分)

4.①孝顺母亲。

为了照顾母亲,他学习科学养生,学习太极拳,然后教给母亲,陪母亲安享晚年。

②有责任心。

因为爷爷走得早,他很早就担起养家的重任,以至三十岁才结婚。

5.A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格式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题干中已经点明了人物就是“父亲”,做的事情围绕着“照顾奶奶”这一主题,可从文中提取出父亲“年轻的时候为了照顾家牺牲自己的青春,等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结婚之后,接母亲回城里颐养天年”等情。

只要概括出两件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

可以从人物写作方法角度赏析,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

此句的前半句是父亲的语言,表达了父亲对奶奶的爱;后半句描写奶奶的神态,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

3.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标题点明文章中心以及大致内容;反映作者感受,也反映文章主旨,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的标题是父亲的语言,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表现人物的思想。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注意题中的要求是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奶奶的孝顺,从文中照顾奶奶的情节可以看出来;其次,父亲有责任心,帮助奶奶照顾兄弟姐妹。

注意作答全面。

另外,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写法分析。

本文没有采用倒叙的写法,倒叙是把结果放在文章开头,然后再交代其原因。

本文主要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所以A项不正确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5分)

泥土,最美的平凡珍宝

徐立新

①泥土是乡间最常见的,处处都是。

由于普通至极,所以无人在意,可父亲却视它为珍宝。

②春天,在下籽播秧的前幾日,父亲便会去塘里取泥土,塘泥在混有家禽粪便的水底沤了很久,又软又烂,肥力又大,是最好的自然肥料。

放干水后,父亲将它一锹锹地铲捞起来,然后撒到秧田里,做成“秧床”,稻籽躺进去便可孕育秧苗了。

③那些沉浸了许久的塘泥,又黑又脏,还很臭,让人避之不及,可父亲却愿满心欢喜地与它们“亲密接触”。

天晴时,他还会脱了胶鞋,赤脚踩到上面,表情舒坦地说:

“多肥的塘泥,今年的苗定能长得壮!

④果然,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

父亲得意地注视着它们。

他知道,塘泥是不会辜负他的辛苦付出的,它会送来一个丰收之年,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多出来的还能卖钱,补贴家用。

⑤除了种稻外,父亲还要种其他作物。

小麦、马铃薯、山芋……都要分时节地种在地里,种的多了,地里的养分便会不够,必须得施肥。

父亲不肯施入磷肥等化学合成肥料,说那样会污染土壤,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健康,更不好吃,他要施自己制作出来的“土肥泥”。

先将一块块草皮铲起来,翻晒至干,然后混入枯枝、松针、干牛粪、稻壳和许多黑泥,堆成沟条状,好留出一些能让空气进入其中的缝隙.接着点燃,让枯枝等在黑泥中闷烧一周左右,闷烧出来的便是乌溜溜的环保有机土肥泥。

⑥那些土肥泥,同样也不会辜负父亲,它会让父亲收获一筐又一筐的农产品,父亲一次次地将它们拿去卖掉,凑足了我十多年的上学费用。

后来,他还隔三差五地将它们带给城里的我,让我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⑦父亲不愿来城里住,劝说多次都无果,我怕他年岁越来越大,整日在田地里忙碌,容易意外摔倒。

可他却说,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哪里的泥土,我不熟悉?

哪里凹,哪里凸,我比谁都清楚,怎么可能被它绊倒呢!

被劝急了,他才说出实情:

“城里有泥土种田耕地吗?

到处都是水泥地,我心慌!

⑧我在镇上给他买了一套房子,可他不愿意去住,依然住在几十年前的老砖瓦房里。

⑨我记得很清楚,那老房子的墙砖,都是父亲自己用泥土烧制出来的。

他将从山上挖运回来的黄泥,掺水搅拌后,反复踩揉,直至它非常有劲道,接着将它送进砖模子里,一块块脱出来后码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再送进窑洞里烧制,最后出来的便是一块块红彤彤,结结实实的墙砖。

此外,父亲还用黄泥制胚,烧制过家用的陶罐、碗碟。

虽然做这些极其费时费力,可父亲却丝毫不在意。

⑩父亲说,每一块替他遮风挡雨的墙砖,每一个盛饭储水的碗罐都是他的老伙伴,虽然很土,却能让他无比的心安。

⑪亲还告诫我,别瞧不起泥土,在这个世上,只有垂死的人,没有垂死的泥土。

再贫瘠,再不肥的泥土,只要对它费点气力,都会让它变得有用起来。

“有人说烂泥扶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它,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

”他说,“我一辈子也离不开泥土。

⑫泥土给了乡村生命,更给了农人们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我觉得它像极了父亲,像极了如父亲一般的故乡农人。

他们如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将体内满含肥力的“养分”,供给儿女和社会。

他们和泥土一样,是故乡永恒的胎记,是世间最美的平凡珍宝,令人终生仰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8年3期)

6.年迈的父亲为什么不到城里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4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果然,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第(11)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

有人说烂泥换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它,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因为父亲热爱农村的土地,对土地充满无限的依恋。

7.作者对泥土的讴歌,实则是赞了父亲,赞颂了像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抚养孩子的故乡农人。

8.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秧苗有了塘泥的呵护茁壮成长的情态。

表现了父亲的喜悦和自豪。

9.父亲用黑、脏、臭的塘泥做成自然肥料,还自制“土肥泥”、烧制墙砖、碗、罐,这些都是毫不起眼的烂泥。

父 亲用朴实的话语告诉“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

10.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赞美泥土来赞美质朴平凡、默默奉献的故乡农人。

【解析】6.此题考查理解把握选文内容的能力。

结合选文第⑦~⑩段可以概括作答。

7.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做这类题目除了不断地读文章,努力地寻找文章中一些议论性的句子和抒情性的句子。

“我觉得它像极了父亲,像极了如父亲一般的故乡农人。

他们如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将体内满含肥力的“养分”,供给儿女和社会。

他们和泥土一样,是故乡永恒的胎记,是世间最美的平凡珍宝,令人终生仰视!

8.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词,并且掌握固定的答题格式。

手法+具体内容+情感。

9.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

结合选文理解“烂泥”的含义。

“烂泥”虽被人瞧不起,却自有作用。

人也一样,都有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这是父亲对“我”的鼓励。

10.手法一定要判断准,作者表面上写泥土,其实处处都在写人,所以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另外,要指出这些泥土具体写出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张佳玮

①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倔。

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

“我这就去美国!

再也不回来了!

'

②外婆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

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

直到面、鸡蛋、盐、糖勾兑了感情,像鸡蛋那样能流、能坠、能在碗里滑了,就撒一把葱。

倒在油锅里,转一圈,起火。

看着葱都沉没到面里头了,将面粉碗绕着圈把调好的面粉浆倒进锅里,铺满锅底。

一会儿,等一面煎微黄、有面香了,她就翻个面儿。

两面都煎黄略黑、泛甜焦香时,她把饼起锅,再倒一点儿白糖。

糖落在热饼上,会变成甜味的云。

这时候,我舅舅准靠在门边儿站着,右手食指挠嘴角。

我外婆说:

“吃吧。

”我舅舅就溜进来,捧着一碗面饼,拿双筷子,吃去了。

③我爸说,我以前在房间里看书时,就像进了螺丝壳,总是听不见叫喊我吃饭的声音。

每当这时,他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

往锅里倒油,叉着腰等油热起来,打下一个鸡蛋,叉着腰等,看着蛋白边儿被油煎得黑黄卷了,翻个面儿,往锅里点酱油、一小点糖和水,听着荷包蛋在酱油里的咕嘟咕嘟声。

等酱油和糖的香味把我抓到厨房门口时,他关火,把荷包蛋连酱汁一起装碗,扣在我的白米饭上。

指指:

吃。

④我妈说,我爸以前痴迷于麻将。

中午出门,说好下午回来吃饭,可是到天黑都不见人。

我妈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

把刚抓的花生,倒进凉油锅,起火。

拿铲子翻着炒,花生们怕烫了,开始叫疼,我妈很有同情心,就把火关了,就着油继续炒它们。

等花生发出一片嘘嘘声,我妈就把它们请出来,顺手把黄酒从瓶里倒出来,黄酒和花生的香魂半空搅着。

这时候,我爸准就开始敲门了。

⑤我以前,不开心时就去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

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倒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

我妈这时就在远方开个窗提示我:

别下那么多油!

鸡蛋要分块儿!

我不理她,继续炒。

等鸡蛋炒得泛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

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一边抹嘴边的油,一边烧水煮茶。

喝一口热普洱,打一个饱满的油香十足的隔后,不好的心情就飘走了。

⑥我妈说,每当她想我回家,就去菜场买一只壮硕油头肥厚的鸡,洗干净,放水里煮。

放下锅盖慢火焖,把鸡肉里的油都熬出来,浓黄的油浮成一片一片。

又拿一个锅,加点儿水,把一块块的五花肉搁进去,煮得五花肉见灰白了,加了水,下酱油、糖和黄酒,放下锅盖慢火炯,让肉慢慢炯红。

她自己一旁继续扫地、逗狗、收拾沙发垫去。

⑦她说,这时候,我在外地,或者其他天涯海角的街上,不管走着还是坐着抑或站着,准会忽然一皱眉,一耸鼻子,抬头仰望许久,然后对身旁的某人说:

“我觉得,我妈好像在炖鸡汤和红烧肉。

(《意林》2018第11期,有删改)

11.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品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字“抓”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爸爸说”“妈妈说”到“我”的顺序写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是指人们不管处在什么地方,离家有多远都会被家里的菜的美味吸引(都会想念家里的菜的美味);都会思念家和亲人。

(答出1点2分,答出2点3分)

12.“抓”字这一句用了拟人手法(1分),细致地写出了菜的香味巨大的吸引力(1分),与前面我”听不到爸妈的吃饭叫喊声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13.一是这样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是事件的先后顺序(1分);二是先写外婆,再写爸爸妈妈,最后是“我”,这样安排,写出了家的味道(爱、亲情)的传承(延续、弘扬)(2分)。

14.都选择了家里亲人做菜的事;都详写做菜的做法和过程;都写出了菜的巨大吸引力(写出了菜给人的安慰);都运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答出1点1分,共3分。

【解析】11.题目给的是说说题目的含义,这种一般都是要答出它深层的含义的,并且一般与文章的主旨内容相关,自己要学会取舍。

文中的一家就是这种不管相关万里,都相互牵挂着。

12.赏析具体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来看,也可以从手法来看。

这里是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指这种香味对我有巨大的吸引力。

13.一般能够答到的就是一个时间顺序,大家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考虑这个事情。

14.这个属于概括文意,并且进行分析、归纳的题,要先弄清楚写了哪些事情,然后把他们进行归纳、整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6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

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

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

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

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

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

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

小驴问奶奶,奶奶说:

“躺着累,坐一会儿。

”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

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

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

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

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

“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躲着,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小驴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