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735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4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Word下载.doc

A.a→b→c→dB.b→a→c→dC.c→d→a→b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掌握:

1、常见方程式: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室制氢气。

碳还原氧化铜。

2、实验装置的改良:

①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②多孔隔板的优点: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分液漏斗的优点:

3、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吸收(除去):

①CO2的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方程式:

CO2的吸收:

NaOH溶液,方程式:

②检验水的生成:

无水硫酸铜,现象:

吸收水:

浓硫酸,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③检验酸:

a、加紫色石蕊溶液,变;

b、加活泼金属,现象为,方程式:

c、加入碳酸钠,现象为,方程式:

d、检验氯化氢或Cl-也可用硝酸银溶液,方程式:

④检验碱:

a、加无色酚酞,变;

b、加入氯化镁(出现)或氯化铜(出现)。

5、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目的是。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二、催化剂的探究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但是.

反应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

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将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其目的是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

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2)设猜想与假设:

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

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

铁钉里的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I:

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

催化剂的实验题勿忘验证催化剂的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

设计实验:

验证质量不变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质量,相互比较。

验证化学性质不变收集反应后的催化剂,加入到新的反应物溶液中,观察现象(仍可起催化作用)。

三、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8、如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2.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理由是.

9、小刚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产并分析相关问题.请填空:

(1)他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小刚取少量该残夜,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分析与结论

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从A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向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B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四、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变质

10、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

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

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

猜想

实验步骤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方案Ⅰ: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溶液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

(选用与方案Ⅰ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溶液一定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猜想1: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

该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有.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该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原因是。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①稀盐酸,方程式,现象。

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方程式,现象。

③氯化钙或氯化钡,方程式,现象。

3、检验氢氧化钠部分或完全变质:

①稀盐酸和无色酚酞,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②氯化钙和无色酚酞。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解碳酸氢钠粉末(NaHCO3)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该小组成员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置于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发现试管口出现无色液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残余.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残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甲同学: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NaOH)”;

【猜想二】乙同学: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Na2CO3)”.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之溶解,往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根据甲同学的猜想与验证,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准确,因为。

③以下是乙同学设计的实验: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观察现象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④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内容,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讨论交流:

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吗?

五、粗盐的提纯

13、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加入的试剂A是,沉淀是;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加入试剂B为,其目的是;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六、燃烧的条件

14、纸火锅(见右图)在京城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

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

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

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_,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上图).

材料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下图).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A);

(B);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①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回答:

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从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假设1

实例:

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假设2

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3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个条件,只要破坏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

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七、其他

17、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猜想I:

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

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

(2)的结论推断:

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说明样品中含有,则证明猜想成立;

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成立。

18、2010年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我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但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其表面呈绿色,小芳查阅资料得知,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生成三种氧化物。

(1)制作兔首鼠首的青铜合金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根据铜绿的化学式,你认识铜绿的形成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种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3)为探究铜绿的组成,小芳同学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放入图所示装置中,加热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根据实验现象说明,铜绿加热后可生成、和.

(4)为验证铜绿的组成中含有铜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19、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

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

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

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2CO3、NaOH、KOH、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上图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20.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