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74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docx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现实基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各类人才作用发挥。

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育才引才聚才机制逐步完善,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人才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人才总量快速增长。

截至201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为22.5万人,比2010年增长45.2%,年均增长7.7%。

其中,党政人才0.4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0.8万人,高技能人才3.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05万人。

人才总量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2.人才素质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区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结构日益优化,截至2015年底,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从2010年的4.5%增长到5.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从2010年的18.6%提升到24.9%,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从2010年的88人年增长到98.4人年,高技能人才在全体持证技能劳动者中的比例从2010年的21.1%增长到26%。

高层次人才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区共自主培养和外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选53人,拥有省“151”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25人,市“131”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167人,享受市级及以上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9人,在萧创业留学人员400名,海创企业160家,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从2010年的16%提升到20.7%。

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增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25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3万余人次,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训教育的长期合作机制。

 3.人才效能明显增强。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底,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2010年的12%上升到13.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人才贡献率相比于“十一五”末也有较大提升。

 4.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家,累计引进进站研究博士后160名,其中出站后选择留萧工作45名,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市级及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累计已有来萧指导工作院士、专家21名;拥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4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省级研发中心103家。

科创园建设有序推进,杭州湾信息港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5.人才发展配套政策和设施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颁布的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萧山区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补助实施办法》《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萧创业创新“5213”计划的办法(试行)》《萧山区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由人才部门统筹安排的人才工作年度专项资金已突破1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并协助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人才生活津贴1356人次,总金额超1000万元,并启动了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项目建设。

 

(二)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区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基础人才资源丰富,但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相对欠缺;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投入方向不够聚焦;人才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但城乡资源要素分配不够均衡;人才服务机制不断完善,但政策宣传和信息化应用不够全面等,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

今后五年,随着“五大发展理念”实践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增速,我区人才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外部需求的低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已难以为继,作为传统产业发展体量较大的萧山,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十三五”时期,“两美浙江”和“美丽杭州”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将对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结合我区发展实际,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是未来五年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

 2.网络强国战略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新契机。

近二十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推动互联网经济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萧山将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我区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提供了历史契机。

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抓紧培养和引进一支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对促进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面扩大开放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人才跨国界流动不断加速和人才工作“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深入实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愈发重要。

“十三五”期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举办以及第19届亚运会的筹备,为我区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历史机遇。

 4.国内外人才工作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各地区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间竞争的焦点。

当前,美国、西欧、新加坡、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加大了在居留权、科研经费、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人才引育政策力度。

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工作先进地区除了强化对人才落户、创业、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外,还进一步推进了人才社会化评价、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精细化培训等工作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改革。

这些先进做法和实践都对我区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三大主线为总纲,以走在全省最前列为使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由依赖物质投资拉动向依靠人力资本提升转型,为建设“三生融合美丽萧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核心理念

 1.创新引领。

以创业创新为核心,大力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创业创新人才的激励和保障力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完善平台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区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服务于创业创新的产学研资一体化体系。

 2.绿色协调。

围绕“三生融合美丽萧山”建设,以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重点突出产业的绿色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促进产业与人才的协调发展,对特色人才载体、共性技术平台和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予以支持,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3.开放共享。

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破除束缚人才共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各类型、各层次人才享有平等接受服务的机会。

积极推进人才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间在教育、医疗、交通、社会治安等配套设施方面的差距,扩大公共服务受益面。

建立绩效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对人才和项目的绩效评估,突出人才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实际贡献,动态调整扶持政策和措施。

 4.以用为本。

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积极调动各方面、各层级的积极性,树立“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推进人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评价。

建立系统全面的人才教育机制,加强产学联动,构建开放、自主、多样的人才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打造人才最优生态环境,使人才发展政策和工作体制机制具有较大的区域比较优势,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三生融合美丽萧山”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人才总量目标。

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万人左右。

其中,党政人才0.4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3.9万人,高技能人才6.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2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1万人。

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从“十二五”期末的20.7%提高到27%左右。

 2.人才素质目标。

力争到2020年底,高层次领军人才有效集聚,新引进或培养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选50人以上,市级及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个,柔性引进院士、专家5名以上;人才素质能力有效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28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5%,高技能人才占全体持证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

 3.人才效能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力争到2020年底,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人才贡献率均有显著增长。

 4.人才结构目标。

优化人才产业布局,力争到2020年底,第一产业人才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增加,重点集聚生态农业、都市型农业等产业人才;第二产业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特色产业增速明显,重点集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人才,以及化纤纺织、装备制造、钢结构、羽绒服装、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转型发展人才;第三产业人才数量快速集聚,现代服务业人才比重明显增加,重点集聚信息、金融、健康、商贸、旅游、文创等产业人才。

 5.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目标。

力争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拥有市级及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20个以上,来萧指导工作院士专家25名以上;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以上,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150人以上;区级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家以上;执行引智项目150项以上,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区帮助指导工作200人次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高端引领,重点引进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重点突出海归系、高校系、阿里系、浙商系等创业创新“新四军”的引进培养工作,建设一支能够引领萧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大力完善招才引才计划体系,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定期完善等长效机制。

加强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我区海归人才创业发展促进会、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海外引才的跟踪管理和全程服务。

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产业集群,引导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吸引更多高校人才和团队来萧创业创新。

打响“资智合作”引才工作品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加快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以区级创业创新平台为核心,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和科创园发展,打造“一核多点”的创业创新平台发展体系,提升区域发展竞争能力。

 

(二)围绕转型升级,大力开发引进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大力开发引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紧缺人才。

树立“以产业集聚人才”的发展理念,围绕化纤纺织、装备制造、钢结构等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发展,重点引进培养一批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领军型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以集聚效应催生优秀人才、优秀团队,以集聚效应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强化存量提升,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对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的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名家”培育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升计划等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提升各类专门人才引领转型升级的能力和素质。

  大力开发引进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

打造“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吸引和鼓励人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新能源汽车、健康等产业,积极探索打造“产业基地+产业基金+公共服务平台+产业人才基地”的发展新模式,重点培养引进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的促动作用。

围绕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化服务产业,以“智慧商务”和“互联网+”战略为指引,大力培育引进一批走在产业前端、具备战略眼光、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技术人才,加快促进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的有效联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三)围绕融入主城区和新型城市化,大力开发引进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大力开发引进教育人才。

全面实施“5253”教育高层次人才工程,抓好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提升我区教育核心竞争力。

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优秀创新素质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校长。

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创新实践,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引进或聘请师资,提升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强化待遇保障,实现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有效配置。

 大力开发引进文化人才。

积极发展文创产业,以工业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文化演艺和会展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加大对文创产业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聚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家和领军团队。

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文化人才开发、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构筑文创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大力开发引进卫生人才。

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1212”卫生高层次人才工程,加速医疗卫生领域领军人才、技术能手的引进和培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卫生人才优惠政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在流动中优化配置。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卫技队伍的素质能力。

 大力开发引进社会工作人才。

强化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和人才使用,以城乡社区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重点,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配备,逐步建立“覆盖群体全面、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高效”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网络。

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基地为枢纽,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以社工实训基地为重点,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业务能力。

强化社会工作人才的素质提升,整合党校、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优势资源,积极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精神和专业化水准。

四、重点载体和举措

(一)四大产业人才集群平台

 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方针,打造四大产业人才集群平台。

引导各平台和企业建立面向产业的人力资源池和人才供应链,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掌握产业发展所需关键核心技术,能够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关键岗位担任管理职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级管理人才;掌握高超技能和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高技能人才等。

 战略路径:

围绕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产业平台战略部署,全面实施“打造人才高地”的人才集群平台建设计划。

每年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加强资源整合,围绕每个平台的人才需求举办高端人才专场招聘会,引导人才有序流入四大平台,有效形成人力资源池和人才供应链;定期举办面向各个平台的人才发展论坛,激活人才的创业创新潜能,促进人才政策评估和反馈修订,促成资智合作对接,最终打造形成产业与人才协调共进的最优发展生态。

 1.高端制造人才集群平台

 发展目标:

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萧山科技城为主要平台,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研发及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力争到2020年底,在该集群平台中集聚与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5000人。

 主要举措:

依托信息港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机器人小镇和新丝路小镇等载体建设,引导重点产业领域内的高层次、国际化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定向集聚,实现人才与高端制造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引导平台内产业企业组建发展联盟,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建共性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形成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聚集地,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任务,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于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的叠加,形成“人才+项目+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2.空港电商人才集群平台

 发展目标:

以空港经济区为主要平台,紧抓“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的战略契机,大力培养引进电子商务人才。

力争到2020年底,在该集群平台中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企业500家以上,集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5000人以上。

 主要举措:

依托空港小镇、空港保税园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空港园区等载体建设,积极搭建集跨境进口、跨境出口、供应链金融三位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孵化培育一批在仓储物流、金融支付、技术咨询、数据分析等领域支撑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专业信息服务企业,构建跨境电商创业创新生态圈。

充分发挥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主导作用,会同大专院校、专业机构和实践基地等共同推进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养通晓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能够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数据化监管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3.赛会金融人才集群平台

 发展目标:

以钱江世纪城为主要平台,大力发展会展博览、金融商贸等核心产业,集聚一批国际化赛会金融产业人才。

力争到2020年底,在该集群平台中集聚赛会金融产业人才5000人。

 主要举措:

以钱江世纪城金融外滩、湘湖金融小镇、陆家嘴金融创新园、江南金融科技园等为主要载体,形成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发展布局。

围绕发展会展博览、体育休闲、金融商贸等核心产业,通过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与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大学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大型国际活动组织运作能力的会展博览人才队伍。

通过引导企业采取海外引进、高校培养、社会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引进一批熟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掌握金融产品开发、定价、风险管理等金融核心技术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才。

 4.生态经济人才集群平台

 发展目标:

以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主要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推动健康养生、现代民宿、医疗养老、休闲娱乐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力争到2020年底,在该集群平台中集聚与上述生态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

 主要举措:

依托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等发展平台,借助专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合作建设生态经济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实施生态经济人才培训计划,实现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育一批具有高端品牌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经营策划人才、健康养生企业管理人才、休闲娱乐经营人才和其它相关专业人才。

 

(二)高层次和产业导向特色人才引进培养重点计划

 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有序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特色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布局,强化人才发展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引领。

 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新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萧创业创新“5213”计划,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引才计划等的对接,着力培养、集聚一批致力于萧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萧山未来发展的高端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面向全球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选50人以上,区级及以上创业创新领军团队10个以上。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

 围绕智慧经济和两化融合,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与浙江工程师学院等机构合作,每年组织30位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累计培养150名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以及工艺创新、工程试验等方面具有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转化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创新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在工程师学院取得相应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在职专技人员,区财政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

 3.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升计划

 面向“中国制造2025”,依托现有职业高中和技师学院,整合我区现有技术技能交流平台、集训比武公共平台、技术改造平台、实训教学平台等资源,探索实施工匠标兵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面向我区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育以首席技师、技师工作室领衔人、技术能手、职业技术带头人、职工职业技能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为代表的大师层级“萧山工匠”500名左右。

对符合“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的工匠标兵,直接给予相对应的人才激励政策,放宽户籍等其他申报条件限制。

 4.电商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校、企合作,与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定制化培养机制,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业联盟和人才发展联盟,健全电子商务人才服务体系,推进人才与企业、项目、资本的有效对接。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区累计招引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500家以上,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1500人,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知识50000人次。

 5.金融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围绕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引进各类熟悉金融市场、金融业管理、金融创新技术、金融资本运作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大力加快本土金融人才的培养,依托知名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金融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共建共享”的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新增金融人才1000人,培训金融从业人员10000人次。

 (三)基础人才系统提升工程

 坚持量质并举、系统提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1.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党政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加强从严管理,优化队伍结构,切实提升党政人才能力素质,重点抓好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工程、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程和党外干部梯次培养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