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774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docx

最新海尔人才战略1

 

海尔人才战略

(1)

(九)企业党建长效机制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1、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抓企业党建。

海林、锻压、岐黄等企业充分运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把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整改任务再次梳理,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细化了整改措施,加大了整改力度,使整改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将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中去,建立了领导决策、党员教育管理、抓质量促效益等多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逐步形成了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2、坚持好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

天宝、精表、长通等企业党委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适时开展党小组的各项活动,把党员学习、党小组生活、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确保企业党建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案例:

海尔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下沙资讯日期:

2009-5-1613:

00:

00来源:

南方人力资源网作者:

admin阅读次数:

343

 

   一、企业概况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

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二、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

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

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

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

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

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

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在海尔集团深入人心,为每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

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地为自己“上坡”加“油”。

  2.“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变相马为赛马”,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海尔领导集团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

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发挥员工潜能的政策。

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

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

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

另外,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

在这里,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

“相马”将命运交给了别人,而“赛马”则是将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是人才,赛中看,在海尔,是每个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控制。

海尔的用人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判。

市场经济中人的本质关系是利益驱动关系,信任不信任一个干部是依据个人感情还是依据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海尔集团依据这个原则制定了:

“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4.“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这是海尔的沉浮升迁机制。

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岗位的基层锻炼一个时期。

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

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其综合能力。

  5.定额淘汰制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

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

“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

海尔实行"三工转换制度"。

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

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

努力者,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

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

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

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谁砸海尔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三)“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

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

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

  1.“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公”--市场链

  海尔认为:

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

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

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2.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一、人才现状

  1、引进人才呈上升趋势,人才总量有所增加。

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时,全市人才总量一度呈下滑趋势,随着各企业逐步走上正轨,企业人才也稳步上升。

截至目前,全市31家规模企业人才总量由2003年底的841人增至908人,增加了67人,人才比达到17%,增长了1.4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发展来势足、效益好的企业引才力度较大,人才总量大幅上升。

如中意糖果、鸿鹰祥、金湘猪鬃、鑫源缸套等企业近两年分别引进人才15人、8人、12人、10人,受调查的64名人才中,对单位人才引进情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8.8%。

从引进人才的方式来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通过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一般专业技术人才则通过人才市场招聘。

如自来水公司从益阳城建学院引进了一名给排水专业的大学生,鸿鹰祥从湘潭大学引进一名外贸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2、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培养措施得到增强。

问卷表明,一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明显加大。

如湘澧盐矿用于人才培养的年均费用达20万元,金湘猪鬃去年投入15万元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另有7家企业人才培养费用在1万元以上。

石化仪还对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

人才培养的措施明显增强。

问卷表明,各企业培训人才的方式主要有外聘专家授课、企业内部专长员工授课、选派外出进修、播放光碟、订阅专业书籍等。

如湘澧盐矿依托机电学院请湖南省干部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定期给中层以上管理人才上课,金湘猪鬃与长沙集成人才培训公司达成协议,分期分批将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送到长沙进行系统培训,效果比较明显。

受调问卷表明,认为企业培训活动开展得较多的占51.6%。

  3、人才收入稳步增长,分配机制有所改善。

调查表明,目前规模企业的分配标准与人才的市场价位及其工作实绩逐步靠拢,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些企业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行了中高层管理人才年薪制、技术人才岗位工资制,并大幅提高新引进人才的待遇。

如湘澧盐矿对去年新引进的大学生实行提前定级,其工资标准按正式职工同等待遇执行。

调查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均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其中年薪2.5万元至3万元的有雪丽造纸、石化仪、鑫源缸套、嘉诚气配、湘澧盐矿等5家企业,年薪5万元的有帮乐公司,其收入居全市规模企业之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企业人才队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人才比例偏小。

受经济环境、区位条件、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市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差,直接导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的缺乏。

据统计,全市规模企业职工总人数7108人,而其中各类企业人才仅有1257人,占比重还不到17%,比全常德市企业人才比例低7个百分点。

二是人才构成失衡。

全市企业人才中,初级工498人,中级工332人,高级工6人,其人才梯次构成比为83:

55:

1,与合理的金字塔型比6:

3:

1有较大差距。

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帮扶提升能力与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另外人才的老龄化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作为我市三大工业板块之一的汽车制造业技术人才就表现出了年龄老化的趋势,如嘉城汽部所有技术人才均为湖桥返聘人员,虽能满足现在生产需要,但基本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

三是人才分布不均。

全市规模企业人才行业、岗位分布不均。

从岗位分布看,企业人才大多数集中在行政管理、财会、简单手工技术等方面,如雪丽造纸115名企业人才中,有63名在行政管理岗位。

从行业分布看,企业人才多集中在汽车制造、盐化工、造纸等行业,其它发展中的企业高新科技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需改进。

一是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缺乏。

这在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多数企业管理层没有培养职业经理人及新产品研发带头人的想法和措施,对人才的使用只看眼前,不重长远,能用一时则用一时,不愿花钱培养人才,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

理念的缺失导致了人才环境的不优。

调查中,64%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关心情况是“一般”,69%的企业人才对自己目前的薪金感觉“一般”或“不满意”。

二是企业用人“近亲繁殖”现象普遍。

民营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和族群式的人才聚集,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基本是“自己人”,对外聘技术人才也是顾虑重重,不敢放手使用,怕他们跳槽或者自己办公司,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这就导致部分企业人才没有归属感而一走了之,长此以往,企业缺乏人才支撑,缺乏发展后劲。

三是企业用人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一些企业虽然也表现出了对某些岗位人才的渴求,但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表现在对人才的“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只把人才当“蜡烛”,而不是“可充电电池”,不少企业都认为人才就要来即能用,企业可以不承担人才培养和培训义务。

如邦乐公司负责人就表示他们的技术人员全部来自汽车改造行业人才队伍比较成熟的株州,基本不用公司培训。

对企业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多数企业虽然也对员工开展比较经常的培训,但多是一些基本的公司章程或操作流程等应知应会教育,少有涉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或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岗位技能培训采取最为广泛的形式就是“师傅传带式”,少有正式的理论培训班或产品研发班。

调查中,54.9%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近两年“培训活动开展较多”、60%的企业人才反映企业培训员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内部专长员工授课”、65.5%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目前比较注重“一线生产技能培训”。

  3、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亟待健全。

一是企业人才人事管理不规范。

有的企业与员工签订的聘用合同不鉴证,不实行人事代理,不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导致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多年没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现有职称还是从原来的公有制单位带进去的;大部分企业人才引进后没有人事档案、养老保险、劳动保障,各类应由企业负担的保险都没有;“个体户式”经营与“家庭式”管理对企业人才只有月薪或年薪,没有正常的薪酬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等。

种种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了本地企业人才引力的缺乏。

雪丽造纸年初准备从长沙电力学校引进两个大专生,上午确定的初步意向下午就收到了辞呈。

石化仪近两年从机电学院引进的6名大中专生也只留下了2个。

二是企业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

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企业人才市场发展规划,对企业人才市场(如针对本市一些支柱产业)的现状、未来和对策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发展方向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人才市场管理混乱,操作欠规范,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市场管理较混乱,出现了无序竞争、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问题;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人才开发服务与人员就业服务混淆在一起,人才市场仅停留在介绍人员就业的“职业介绍”层次上;缺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库,由于人才市场体系不完善,本就数量有限的经营管理人才又难以整合,企业往往只能盲目分散地自寻人才,因此,用一用,看一看,今天用,明天走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企业人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原来国有管理模式下,企业人才的管理全由企业负担,包括企业人才的各种后勤保障服务,有人曾笑谈像湘澧盐矿这样的企业,除了“火葬厂”外,其它食堂、学校、医院、市场一应俱全。

企业改制后,各种后勤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走向社会化,企业不再负担职工的“生老病死”,员工与企业间只存在最基本的用工关系。

在企业“一步到位”甩开包袱的同时,社会化的服务却未跟进,必然导致企业人才的利益丧失。

我们调查的很多规模企业连职工宿舍、食堂等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不具备,又怎能谈及引才留才。

  三、对策及建议

  津市实行“工业强市”,需要有一支能够为之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队伍。

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当前,建设适应津市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企业人才队伍,应是各级各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大力强化企业主人才意识

  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关键要提高企业主素质,强化人才强企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培训。

要通过党校调训、建立企业主协会开展活动、企业主论坛等方式,帮助他们确立“企业要腾飞,必须靠人才”的理念,走出经济工作是硬指示,人才工作是软指标的误区,提高企业主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意识。

其次,要将引导与提高结合起来,在引导中提高企业主素质。

如实行市级领导与企业主结对帮扶、定期走访等制度。

要明确规定,凡是今后市级领导外出从事与经济工作相关的参观考察、招商引资时,要带领企业主一道外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在感受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第三,要将工商联纳入到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中来,充分发挥其团结、帮助、引导、教育作用。

  2、大力推动企业引进人才

  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引进人才。

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制度,凡是企业引进的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一律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待遇。

设立“人才突出贡献奖”和“企业引进人才奖”,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人才引进和奖励基金,对年度内引进人才最多,且人才签署劳动合同年限在2年以上的企业,由政府给予该企业5千至1万元的专项奖励。

另一方面,要协助企业招贤纳才。

要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的中介作用,采取组团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政府网页、党建网、电视台代为发布招聘信息等措施,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此外,要更新人才引进的思维,实行企业顾问制度,与一些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长期挂钩联系,聘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建立产品研发中心。

采取每月发一定数额的报酬,平时不到企业上班,只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攻关或遇到难题的关键时刻请他们来解决问题。

实行借“智”生“才”,让相关专家来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强化培训,手把手地帮、教、带,让企业员工学会学精关键技术,从而培育出本企业既熟练掌握关键技术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3、创新人才培育管理措施

  一是同等规格培训育人才。

要实行企业人才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各种培训上享受同等待遇,要将企业人才培训纳入到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规划,每年至少举办2期。

同时,通过培训,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通报省市有关人才培训信息,引导企业不定期的安排人才外出培训。

二是拓展党建功能育人才。

大力寻求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人才工作的链接点,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以“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企业人才、把企业人才培养成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工程。

同时,实行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由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兼任企业人才工作的联络员,这样既可以强化企业人才工作力度,又可以节约人力资源。

三是制定规划育人才。

劳动、人事部门要分别根据企业人才特点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规划,适时进行培养,并帮助人才与省相关院校专业的教授之间牵线搭桥,建立联系,促进成长。

  4、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强化服务。

对企业人才服务上要始终做到两个优先,即对企业人才人事代理优先,由人才交流中心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办理企业引进人才的人事调动、档案代管等手续;职评优先,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要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对优秀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不限指标、不按年龄排队、不规定身份。

同时,充分发挥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为辖区企业人才提供低廉租住房和家政服务;鼓励社会人员参与企业后勤保障服务,解决企业人才后顾之忧。

二要落实待遇。

人事、劳动部门要定期免费向企业人才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并督促强制企业为人才及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6类保险。

三要强化激励。

实行企业高层次人才市管制度,对企业主和企业高层次优秀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管理,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工作、政治待遇问题。

对在全市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聘为市委、政府经济顾问,推荐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