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024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docx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局解概要

上肢

1.1肩部

1.1.1腋区

腋窝:

内侧壁为前锯肌、上4肋、以及肋间肌,外侧壁为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前壁为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锁胸筋膜:

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和胸外侧N穿过

位置

上界

下界

外侧界

内侧界

通行

三边孔

腋窝后壁

小圆肌&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

肱三头肌长头

旋肩胛a

四边孔

肱骨外科颈

肱三头肌长头

旋肱后a&腋N

腋动脉分支及血供:

以胸小肌分界

(1)第一段分支:

胸上a,营养第1、2肋间隙

(2)第二段分支:

胸肩峰a,营养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胸外侧a营养胸大小肌、前锯肌和乳房

(3)第三段分支:

肩胛下a(旋肩胛a+胸背a),营养冈下窝和背阔肌;旋肱前/后a营养肱骨外科颈附近结构

臂丛分支:

内5,尺神胸内正中内,前臂和臂内侧皮;外3,肌皮胸外正中外;后4,桡腋胸背肩胛下(怎么背?

腋淋巴结群:

外侧、胸肌、肩胛下、中央、尖

腋鞘:

包裹腋av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亦称颈腋管。

1.1.2肩胛区

三角肌区:

臀外侧皮N,属于腋N皮支

肩胛上横韧带:

肩胛切迹上方,其上为肩胛上a,其下为肩胛上N,均营养支配冈上下肌

肌腱袖: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互相连接形成的环形腱板。

肩关节动脉网:

是由肩胛上a,旋肩胛a,肩胛背a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肩部血液重要侧枝循环。

1.2臂部

1.2.1臂前区

头静脉:

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伴行前臂外侧皮N,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

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前臂内侧皮N,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前壁正中静脉

臂肌群:

前群=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后群=肱三头肌、肘肌

肱动脉分支及伴行:

1)肱深动脉:

伴行桡N

2)尺侧上副动脉:

伴行尺N

3)尺侧下副动脉

正中N:

伴肱动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尺N:

行于肱动脉内侧,臂中点附近穿肌间隔,进入臂后区

桡N:

行于肱动脉后方,伴肱深动脉入肱骨肌管,进入臂后区

1.2.2臂后区

臂外侧上皮N(腋N皮支)、(前)臂后皮N(桡N皮支)

肱骨肌管:

肱三头肌三个头与桡N沟之间围成,通行有桡N及肱深血管。

1.3肘部

肘窝:

肘前区三角凹陷

1、境界: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2、内容:

尺向桡——正中N、肱a、v,肱二头肌腱和桡N。

1.4前臂

1.4.1前臂前区

前臂肌前群(桡→尺)

1)浅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2)中层:

指浅屈肌

3)深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血管N束

1)桡侧血管N束:

桡av,桡N浅支;行于前臂桡侧肌间隙

2)尺侧血管N束:

尺a(分出骨间总a),尺v、尺N;行于尺侧腕屈肌桡侧

3)正中N血管束:

正中N,正中a(发自骨间前a);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

4)骨间前血管N束:

骨间前a,骨间前N;行于拇长、指深屈肌之间,后进入旋前方肌深面

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于拇长、指深屈肌腱后方,旋前方肌前方,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炎症可蔓延

1.4.2前臂后区

前臂肌后群(桡→尺)

1)浅层:

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2)深层:

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骨间后血管N束:

骨间后av,桡N深支(穿过旋后肌改名为骨间后N);位于前臂后群浅深层间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动脉&正中N、尺N&尺侧上副动脉、桡N&肱深动脉

肱二头肌外侧沟:

前臂外侧皮N

1.5腕和手

1.5.1腕

屈肌支持带:

位于腕掌侧韧带远侧深面,亦称腕横韧带,厚而坚韧。

腕尺侧管通有尺N、A、V;

腕桡侧管通有桡侧腕屈肌肌腱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通行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N。

鼻烟窝:

位于手背桡侧的浅凹。

桡侧界为拇长展&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内通桡动脉。

1.5.2手掌

手掌正中由浅入深分别经过哪些层次?

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掌腱膜)

2、中层结构:

掌浅弓,正中N及分支,尺N及分支,指浅、深屈肌腱,蚓状肌

3、深层结构:

掌深弓和尺N深支、掌骨及骨间肌

掌中间隙:

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深方。

前界为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其掌侧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

掌中间隙向远侧经2~4蚓状肌通手背,向近侧经腕管通前臂屈肌后间隙。

鱼际间隙:

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

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正中N返支:

经腕管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钩绕拇短屈肌后进入拇短展肌深面,支配拇短屈、拇短展和拇对掌。

掌腱膜:

掌长肌腱纤维分散,紧密连结于深筋膜浅层中部而形成。

三个指蹼间隙。

掌浅弓:

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方,屈肌总腱鞘的浅面。

掌深弓:

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伴行尺N掌深支,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筋膜之间。

手部肌群

1)外侧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2)中间群:

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

3)内侧群: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尺N:

浅支行于尺动脉尺侧,分为指掌侧固有N和指掌侧总N,深支主要为肌支,行于掌深弓。

2.下肢

2.1臀部

臀肌浅中深三层:

(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股方肌)→(臀小肌→闭孔外肌)

梨状肌上下孔:

梨状肌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的间隙。

由外向内

i梨状肌上孔:

臀上Nav

ii梨状肌下孔:

坐骨N、股后皮N、臀下Nav,阴部内av、阴部N

2.2股部

大隐静脉:

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伴隐N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沿大腿伴股内侧皮N上行,在耻骨结节下方接纳五属支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五属支:

旋髂浅v、腹壁浅v、阴部外v、股外侧浅v、股内侧浅v

阔筋膜:

1)髂胫束:

大腿外侧,阔筋膜增厚而成的扁带状结构。

起自髂嵴前份,下端附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

2)隐静脉裂孔(卵圆窝):

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凹陷。

覆盖有筛筋膜,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过。

肌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N和股外侧皮N通过。

血管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外界为髂耻弓,后内界为耻骨肌筋膜、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内有股鞘、股av、淋巴管。

股三角:

位于股前区上1/3部,呈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

(1)境界: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2)内容:

(由外向内)股N、股鞘(包含股动静脉、股管)、腹股沟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股鞘:

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而成的筋膜鞘,约3~4cm,漏斗状。

鞘内二隔三腔,分别容纳股a、股v、股管

股管:

为股鞘内侧格,漏斗状,约1.5cm。

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耻骨肌筋膜;外侧壁为纤维隔。

股管下角为盲端。

股环:

为股管上口,卵圆形,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纤维隔。

股动脉:

起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后,行于股三角、收肌管内,穿收肌腱裂孔,腘窝内移行为腘动脉。

上而下分支:

浅动脉(旋髂浅a、腹壁浅a、阴部外a);股深动脉;数条穿动脉

股N:

起于腰丛,行于髂筋膜深面,进入股三角,发出众多肌支、皮支、关节支;最长的皮支为隐N。

收肌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的管状间隙。

前界为缝匠肌与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

上口通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从前向后通行有股N内侧肌支,隐N,股a,股v。

收肌腱裂孔:

大收肌一个肌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与股骨之间形成的裂孔。

闭孔N:

起于腰丛,(浅层)长收肌→前支→短收肌→后支→大收肌

坐骨N:

起于骶丛,全身最粗大,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入股后部,于腘窝上角分为胫N和腓总N

2.3膝部

腘窝:

膝后区一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半膜肌,内外侧下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腘窝内由浅入深依次有胫N、腘v、腘a、腓总N。

腘a在腘窝五分支:

膝上(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参与膝关节动脉网

坐骨N:

经梨状肌下孔,于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向后达腘窝。

支配大收肌坐骨部、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长短头

胫N:

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

支配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

皮支为腓肠内侧皮N

腓总N:

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走向外下,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达小腿前面。

损伤表现:

足和趾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

腓浅N:

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腓深N:

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间下行至足背。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

大腿肌

前群

内侧群

后群

缝匠肌

股直肌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小腿肌

前群

外侧群

后群深层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踇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踇长屈肌

2.4小腿

小隐静脉:

起于足背静脉弓,伴腓肠N上行至小腿后区正中线,穿入腘窝汇入腘静脉。

腓肠N:

多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肠N交通支吻合而成。

胫前动脉:

由腘动脉分出,穿骨间膜,伴腓深N下行。

重要分支为胫前返动脉。

2.5踝与足部

浅层N:

隐N(足背内侧)、腓肠N终支(足背外侧)、腓浅N终支(足背中央)、腓深N(1、2趾间背区)

足背动脉三角:

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弓状动脉

踝管:

内踝、跟骨内侧面、屈肌支持带共同围成的管。

由前向后通过胫骨前肌腱、趾长屈肌腱、趾后动静脉、胫N和拇长屈肌腱(“景致动人么”胫、趾、动、神、拇)

伸肌上支持带(两个间隙):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胫前血管、腓深N;

外侧者通过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

伸肌下支持带(三个骨管):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腱

中间者通过踇长伸肌腱、足背a、腓深N

外侧者通过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

3.颈部

3.1概述

境界:

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第七颈椎连线)

分区:

固有颈部、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项部

颈前区:

舌骨上区——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

舌骨下区——颈动脉三角、肌三角

颈外侧区:

枕三角、锁骨上三角

3.2颈部层次

浅层结构:

颈阔肌、浅静脉(颈前、颈外)、浅N(主要为颈丛皮支)

颈静脉弓:

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的吻合支。

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

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

颈丛皮支:

枕小N:

钩绕副N,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上

耳大N:

伴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上

颈横N:

穿过颈阔肌,越胸锁乳突肌中份向前

锁骨上N:

在锁骨上缘

深层筋膜:

浅层:

封套筋膜。

包裹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

中层:

气管前筋膜。

包裹咽食管颈部、喉气管颈部、甲状腺甲状旁腺。

深层:

椎前筋膜。

包绕腋血管和臂丛形成腋鞘。

椎前间隙:

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

向下至第三胸椎。

颈部肌肉:

浅层:

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中层:

舌骨上肌群:

茎突、下颌、颏舌骨肌、二腹肌

舌骨下肌群:

胸骨、甲状、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深层:

椎前肌、斜角肌

3.3颈前区

3.3.1四个三角

下颌下三角:

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内容:

下颌下腺,下颌下N节,下颌下淋巴结,面动脉,舌下N,舌N

颏下三角:

左右二腹肌、舌骨体之间

颈动脉三角:

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之间

内容: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舌下N,迷走N,膈N,颈深淋巴结

肌三角:

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颈前正中线之间

内容:

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

3.3.2部分概念

下颌舌骨肌浅面:

下颌舌骨肌N、颏下动脉

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

舌N、下颌下N节、下颌下腺管、舌下N

舌骨舌肌深面:

舌动脉、舌咽N

下颌下N节:

上连舌N,分支于下颌下腺。

二腹肌后腹毗邻结构

表面——耳大N,下颌后静脉,面N颈支

深面——颈内动脉和静脉,颈外动脉、末三对脑N、颈交感干

上缘——耳后动脉、面N、舌咽N、茎突舌骨肌

下缘——枕动脉,舌下N

颈动脉窦:

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始部膨大处。

颈动脉小球:

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

颈外动脉主要分支:

面动脉、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迷走N:

行于颈动脉鞘内的血管后方,分出喉上N、喉返N和心支。

副N:

经二腹肌后腹入颈动脉三角,向后外至胸锁乳突肌深面,支配该肌。

喉返N:

迷走N分支,左喉返钩绕主动脉弓,右喉返钩绕锁骨下动脉,均沿气管食管旁沟上行。

甲状腺:

形态:

“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峡部。

位置:

侧叶在甲状软骨中点~第6气管软骨,峡在第2~4气管软骨前方。

层次:

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浅筋膜

毗邻:

咽喉、气管、食管、喉返N、颈动脉鞘、交感干

被膜:

假被膜(气管前筋膜)、真被膜(纤维囊),之间有甲状旁腺。

两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与喉上N外支伴行。

结扎时应紧靠甲状腺上极。

2.甲状腺下动脉:

与喉返N关系复杂。

结扎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

3.甲状腺最下动脉:

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

静脉:

1.甲状腺上静脉2.甲状腺中静脉3.甲状腺下静脉:

两侧属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丛

甲肿时:

可压迫气管、食管、交感干,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

气管颈部毗邻:

前方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后方为食管

包绕有甲状腺侧叶、峡部及血管

食管颈部毗邻:

前方为气管(偏左),后方为颈长肌和脊柱,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食管丛。

3.4胸锁乳突肌区

颈袢:

上根(舌下N降支,C1前支)沿颈内&颈总a下行。

下根(C23前支)沿颈内v下行。

在颈动脉鞘浅面,平环状软骨弓处合成颈袢。

支配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颈动脉鞘:

颈筋膜形成的鞘,上起颅底,下续纵隔,内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N

颈交感干:

由颈上(C23)中(C6)下(C7)N节及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颈部两侧,椎前筋膜后方。

颈上N节:

颈交感干最上最大的N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

颈胸N节(星状N节):

多由颈下N节与第1胸N节融合而成,位于第1肋颈前方。

3.5颈根部

前界——胸骨柄;后界——第一胸椎;两侧——第一肋;中心标志——前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内通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前斜角肌毗邻结构

内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含3分支)、喉返N、颈交感干

外侧——锁骨下动静脉、臂丛、颈横动脉

前面——锁骨下静脉、颈动脉鞘、胸导管

后面——锁骨下动脉第二段、臂丛、胸膜顶

胸膜顶:

体表投影:

锁骨内1/3上方,最高2~3cm

毗邻:

前方有锁骨下动脉、前斜角肌、膈N、迷走N、锁骨下静脉、胸导管(左);

后方有交感干、第一胸N前支

外侧有中斜角肌、臂丛

内侧有(锁骨下静脉、左头臂静脉)or(头臂干、右头臂静脉、气管)

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为头臂干分支。

分支如下:

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甲状颈干分支:

甲状腺下动脉、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

胸导管:

在颈根部沿食管上行,C7高度向左跨越胸膜顶经颈动脉鞘后方,向下跨越锁骨下动脉注入左静脉角

膈N:

C3~5前支组成,经迷走N外侧穿锁骨下av间进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心包与纵膈胸膜间下行至膈。

椎动脉三角:

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界——前斜角肌;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内容:

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颈胸N节

3.6颈外侧区

枕三角:

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斜方肌前缘之间

内容:

副N、颈丛分支、臂丛分支(肩胛背N,肩胛上N,胸长N)

锁骨上三角:

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锁骨之间

内容:

锁骨下动静脉、臂丛

3.7颈部淋巴

颈上部淋巴结:

沿头颈交界处排列,分5组(枕、乳突、腮腺、下颌下、颏下)

颈前淋巴结:

位于舌骨下方,深浅两群

颈外侧淋巴结:

沿浅静脉排列,深浅两群

角淋巴结:

即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方,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交角处。

鼻咽癌或舌根癌常转移。

Virchow淋巴结:

位于左侧颈根部静脉角处的锁骨上淋巴结,沿颈横血管排列。

胃癌或食管下部癌转移时常累及。

淋巴结排列:

颈前浅淋巴结——颈前静脉;

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静脉;

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内静脉;

4.胸部

4.1胸壁

4.1.1胸壁浅层

皮N:

锁骨上N、肋间N前皮支(伴行胸廓内动脉穿支)、肋间N外侧皮支

浅血管:

胸廓内动脉穿支、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

乳房:

R2~6,胸骨旁线、腋中线之间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淋巴回流(腋淋巴结为主):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4.1.2胸壁深层

肌层:

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胸小肌、前锯肌、锁骨下肌→肋间肌(外内最内)→胸横肌

肋间N:

发自胸交感干,连以灰白交通支;R2N发出肋间臂N,R12N为肋下N

肋间后血管:

R1a,R2a发自肋颈干

肋间后结构(肋角向前):

上→下,vaN,均在肋间内肌与最内肌之间

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R1~6,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还发出心包膈动脉

胸廓内静脉:

注入头臂静脉

4.2膈

毗邻:

上邻胸膜腔、心包腔、肺,下邻肝、脾、胃

动脉:

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下动脉

裂孔及通行:

主动脉裂孔——降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食管、迷走N;腔静脉孔——下腔静脉

主动脉裂孔:

位于T12水平,由膈左右脚和T12围成,内通降主动脉&胸导管

4.3胸腔

4.3.1胸膜

胸膜:

脏胸膜、壁胸膜。

按部位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

肋膈隐窝:

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最大最低,积液易聚

肋纵隔隐窝:

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

4.3.2肺

肺的毗邻:

内邻纵膈,外邻胸壁,尖至颈根,底达膈肌

肺韧带:

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的双层胸膜,有固定肺的作用。

肺根:

出入肺门(即两肺纵膈面中部凹陷)结构的统称,被结缔组织包绕。

肺根排序:

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静动支)

上而下——(L)肺动脉、主支气管、上下肺静脉(动支静)

(R)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下肺静脉(支动静)

肺根毗邻:

(L)前:

心包膈血管&膈N;后:

胸主动脉&迷走N;上:

主动脉弓;下:

肺韧带

(R)前:

心包膈血管&膈N&上腔静脉;后:

迷走N;上:

奇静脉;下:

肺韧带

4.4纵膈

4.4.1概述

定义: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膜腔的组织结构总称。

境界:

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纵隔(前向后)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膈N、迷走N→食管、气管、胸导管

下纵隔:

前纵隔:

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

中纵隔:

心、心包、膈N、心包膈血管

后纵隔:

食管、迷走N、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后淋巴结

4.4.2食管

毗邻:

前方——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N、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

后方——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动脉

左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胸导管

右侧——奇静脉弓

食管上三角: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内有胸导管、食管上份

食管下三角:

胸主动脉、心包、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4.4.3心血管

头臂静脉:

由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汇合而成,左右合并汇入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的延续,上缘分出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下缘邻动脉韧带、左喉返N、心浅丛

主动脉峡:

新生儿的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与动脉导管附着处之间较细,称为主动脉峡。

动脉导管三角:

左膈N、左迷走N、左肺动脉围成。

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喉返N、心浅丛。

动脉韧带:

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的纤维索,为动脉导管遗迹。

心包:

纤维心包(外)+浆膜心包(内)

心包横窦:

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

心包斜窦:

位于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肺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

4.4.4胸导管

行程:

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间上行,于T5水平向左,沿食管左缘注入左静脉角

毗邻:

上纵膈内——前为颈总动脉,后为脊柱,左为锁骨下动脉&纵膈胸膜,右为食管&左喉返N

中下纵膈——前为食管,后为脊柱,左为胸主动脉,右为奇静脉&纵膈胸膜

4.4.5胸交感干

胸交感干:

左右各一,(半)奇静脉后方,第5(6)~9N节发出内脏大N,10~12则为内脏小N

5.腹部

5.1腹前外侧壁

腹前壁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

腹外侧壁层次: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5.1.1浅层

Camper筋膜:

腹壁下部浅层富含脂肪,向下与腹部浅筋膜相续。

Scarpa筋膜:

腹壁下部深层富含纤维,向下与股部深筋膜相续,在中线处紧附白线。

浅动脉:

中线附近来自腹壁上、下动脉;下半部来自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浅静脉:

(大隐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

皮N水平:

肋间N皮支(前&外侧),七平剑突十平脐,肋下(T12)平髂前上棘,髂腹下平腹股沟

5.1.2深层

肌层: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直肌鞘:

在脐下4~5厘米处,腹直肌鞘后层下缘形成的弓状游离缘,称为弓状线(半环线)

弓状线以上: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无)

腹白线:

两侧腹直肌鞘纤维交织而成,坚韧少血,适合腹穿

腹股沟管浅环:

上缘为内侧脚(附于耻骨联合),下缘为外侧脚(附于耻骨结节)

反转韧带:

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内侧脚后方向上反转,附于白线。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向后反折增厚而成。

联合腱:

即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均弓状)于腹直肌外侧的腱性融合。

腹股沟三角:

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即Hesselbach三角,易发生直疝

壁腹膜:

脐下5纵襞(正中/内/外),脐外侧襞内\外侧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对应深\浅环,直\斜疝

5.1.3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的裂隙。

二口四壁:

内口(深环、腹环):

腹横筋膜外突而成的卵圆形孔,位于腹股沟韧带中上一横指处。

外口(浅环、皮下环):

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三角裂隙。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部分纤维

后壁:

腹横筋膜上壁:

腹股沟镰

下壁: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疝:

直疝——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管后壁顶出,不经深环,无明显的疝囊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