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51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x

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河南省退耕

还林工程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

XX2013年度作业设计

说明书

 

XX退耕还林办公室

XX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二〇一四年四月

项目名称:

XX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

造林项目

设计单位:

XX退耕还林办公室

XX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实施单位:

XX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XXX

技术负责人:

XXX

调查设计人员:

XXX

前言

根据《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下达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洛发改投资〔2013〕72号)、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和《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细则(试行)》(2005年2月)等文件规定,XX从2013年9月15日至2013年11月25日抽调技术人员16名,对上级下达XX的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任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调查和营造林设计,设计造林面积万亩。

涉及12个乡镇(林场),22个行政村(林班),共设计造林小班28个。

所有小班林种全部设计为生态林,植被类型乔木林。

作业设计成果包括《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XX2013年度作业设计说明书》和《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XX2013年度作业设计图》等。

目   录

 

附件1:

一、XX造林立地类型表……………………………………………………………………………23

二、XX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类型表…………………………………………………………………24

三、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整地模式图…………………………………………………………………25

附件2:

附表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26

附表2林业用地各地类面积统计表…………………………………………………………………27

附表3耕地情况调查统计表…………………………………………………………………………28

附表4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29

附表5各树种造林面积汇总表………………………………………………………………………33

附表6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34

附表7分树种种苗供需平衡表………………………………………………………………………35

附表8国家补助测算一览表…………………………………………………………………………36

附表9投资测算汇总表………………………………………………………………………………37

 

1.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XX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南部,属伏牛山区,地处北纬33°33′至34°20′12″,东经111°40′30″至112°22′30″。

1.1.2地形地貌

XX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东南外方山,三面群山环抱,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貌复杂。

全县总土地面积万亩,其中中山区万亩,占%,低山区万亩,占%,丘陵、河川区万亩,占%。

1.1.3气候

XX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以伏牛山脊为界,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北部为暖温带气候。

年均日照时数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52%。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cm2,光合有效辐射cm2,年均气温14.7℃,大于等于0℃活动积温5204.4℃,大于等于5℃活动积温4964.8℃,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4582.1℃,年均无霜期208天。

年均降水量694.5mm。

雨水分布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匀,春季易旱,秋季易涝,旱涝灾害频繁。

1.1.4水文

XX自北向南有伊、汝、白三大河流,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

伊河流域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汝河流域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白河流域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全县可利用水总量7亿立方米。

由于境内河流众多,地形复杂,河床比降大,加上降雨不均,不同季节河流水位变化明显,雨季浊流滚滚,水土流失严重,旱季河床干涸,部分地区用水发生困难。

1.1.5土壤

XX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三大土类。

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地,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面积205万亩;褐土主要分布在浅山和丘陵地区,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土和石灰质母质,面积为180万亩;潮土主要分布在伊河、汝河两岸山川平地和车村盆地,一般为黄土性母质经河水冲积而成,面积58万亩。

1.1.6植被

XX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小气候多样,所以适生植物繁多,树种资源丰富。

全县维管束植物2010种,其中木本植物449种,药用植物600余种,油料植物48种,淀粉植物38种,工业原料植物50多种。

主要生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青岗栎、水曲柳、华山松、油松、杨树、椿树、榆树等;主要生态经济兼用树种有油桐、核桃、板栗、花椒、银杏、柿树、大枣、山杏等;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桃、杏等。

1.2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16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318个行政村,3727个村民组,6308个自然村,万户。

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

全年生产总值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7元。

(详见附表1)

全县乡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830.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9条长378.5公里,景区道路5条长65公里,县乡级公路22条长386.8公里。

村级公路1122条,长1765.3公里。

16个乡镇都有硬化公路相通,318个行政村中通车的289个,占总村数的%。

1.3土地利用现状

XX总土地面积万亩,其中,农业用地万亩,林业用地万亩,其他用地万亩,人均耕地亩,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林业大县。

1.4林业生产情况

1.4.1现有森林资源

XX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宜林地万亩,无立木林地万亩,辅助生产林地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

在林种结构中,防护林占%,特用林占%,用材林占%,经济林占%。

全县活立木蓄积968.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923.2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万立方米。

(详见附表2)

1.4.2林业机构设置

XX林业局下设三个国营林场、十六个乡镇天保工程管护站和林科所、林产品公司、集团公司、竹木检查站等单位,具有完整的林业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8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150人,林业科技人员11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3人,可以较好地组织各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

1.4.3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2年被列入退耕还林工程县以来,XX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二大主题,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业产业,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等一批对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开发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295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林业生态省建设造林万亩,低质低效改造万亩,中幼林抚育万亩,完成通道绿化848公里,村庄绿化318个行政村。

建成了XXX、XXX、XXX等一批知名森林旅游公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XX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县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土流失还相当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生态环境状况

XX地形复杂,坡度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综合治理,现水土流失面积仍达万亩,年土壤侵蚀量达万吨。

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高,多数为缺磷、少钾,土地生产力较低。

30年来,因水土流失,XX平均减少耕地12%,局部严重地区减少90%以上。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XX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河床逐年抬高、扩宽的趋势基本上得到了遏制,大部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局部地区生态状况依然严峻,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扩大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2.作业设计依据

⑴.《退耕还林条例》(2002年12月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

⑵.《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⑶.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林造发〔2002〕92号);

⑷.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林退发[2003]90号);

⑸.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林退发[2001]550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立地分类与造林典型设计》;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林业厅关于转发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豫发改投资【2013】1239号文件;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细则(试行)》;

⑽.《河南省人工造林精品工程建设标准》。

3.规模、范围及布局

规模、范围

XX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规模为万亩,全部为配套荒山荒地造林。

安排在12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实施。

其中城关镇60亩,大坪155亩,大章镇455亩,德亭镇148亩,饭坡镇1160亩,何村乡682亩,黄庄乡575亩,九店乡375亩,旧县镇409亩,库区乡580亩,闫庄镇752亩,纸房镇649亩。

布局

按照生态脆弱区域优先治理原则,重点安排伊、汝河流域、公路沿线及生态脆弱区域进行重点治理。

深山区的造林以涵养水源为主;浅山丘陵区造林以生态经济林、水土保持林为主。

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省建设相结合,将退耕还林工程纳入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4.营造林技术设计

4.1营造林地选择与小班区划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地段。

2013年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主要安排在通道两侧或生态脆弱区主要山头。

通过林业治理,使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在较短时期内能有较大的改善,生态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对规划范围内的地块开展外业调查,根据地类、权属、立地类型、营造林方式及林种分别确定小班边界。

2013年XX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区划营造林小班22个。

4.2林种设计

4.2.1林种设计原则

既突出生态优先,又兼顾农民增收,在条件适宜的地块适当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

宜林荒山荒地全部营造生态林,坡耕地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

退耕还林工程与国土整治、大环境绿化统筹兼顾。

4.2.2林种设计结果

在2013年造林设计中,全部设计为生态林或生态经济兼用林。

其中:

生态林2747亩,生态经济兼用林3253亩。

4.3树种设计

4.3.1树种设计原则

生态林树种选择要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宜制,适地适树,同时兼顾群众意愿,优先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适当发展引种试验成功的优良树种。

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选择要因地制宜,优先选择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经济效益,且短期内有收益的兼用树种,确保造林农户在满足国家生态要求的前提下短期有经济收入。

注重发展景观林业,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山头、公路两侧适当栽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提高林业景观效果。

4.3.2树种设计结果

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生态林造林主要树种为:

侧柏、栎类、黄连木等。

选择生态经济兼用乔木林树种为:

核桃、皂角等。

4.4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型确定

4.4.1立地类型划分及主导因子的确定

根据对XX具体的气候、土壤、植被分布、海拔等立地条件因子的综合考虑,以土壤含水量和土层厚度为主要选择标准,在地理位置上,将XX划分为XXX区和XXX区两个区域,立地类型划分以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三项指标为主,并参考坡度、土壤砾石含量综合确定。

按照“河南省立地分类与造林典型设计”标准,结合XX的气候、土壤、植被特征。

全县划分24个立地类型,其中,嵩北区18个,嵩南区6个。

(见附件1XX造林立地类型表)。

4.4.2造林模型确定

根据XX立地类型状况,结合多年来工程造林的成功经验,以体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为原则,全县共划分21个造林类型。

(见附件2XX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类型表)。

4.5营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4.5.1造林密度

采取适当密植的原则,使生态林尽早发挥生态效益。

各林种主要树种造林初植密度如下:

生态林主要树种造林初植密度:

侧柏纯林或侧柏与栎类混交、与黄连木混交林全部222株/亩。

生态林和经济林兼用树种造林初植密度:

核桃33-42株/亩、山桃74株/亩、皂角为111株/亩。

4.5.2主要造林模式

XX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规模为万亩,设计造林模式为:

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阔叶纯林三种模式,其中:

混交林3485亩(针阔混交林2500亩,阔叶混交林985亩),占58%;阔叶纯林2515亩,占42%。

针阔、阔叶混交林。

阔叶树以栎树、黄连木等优良乡土树种为主,株行距2×3米;针叶树以侧柏为主,株行距2×3米。

针叶树与阔叶树隔行混交。

阔叶纯林以核桃、皂角为主,每亩34株、111株。

4.5.3整地

整地以尽量减少原有自然植被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可采用穴状、鱼鳞坑及块状等多种整地方式。

本设计全部采用穴状整地,严禁全面开垦。

水平沿等高线布穴,按“品”字形排列。

穴状整地规格40—60厘米见方。

整地时,先将表土堆于穴上方,心土放于下方筑埂,再把表土回填入穴。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整地时间要求提前一个月或一个造林季节安排。

(详见附件3整地模式图)

4.5.4造林方法和时间

退耕还林工程全部采用人工造林,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

造林时间原则上根据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群众造林经验确定。

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选择在今冬有效降水后或翌年春季造林。

12月份完成整地任务,12月至翌年3月底,完成造林任务。

明年秋冬完成补植补造。

4.5.5栽植技术

植苗必须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

栽植深度一般比地际深2-3厘米,填土应先填表土湿土埋苗根,当填土到三分之二左右,把苗根向上略提,使根系舒展,浇透水,再封土至栽植所要求的深度后,踩实,然后填心土、干土,分层压实,当填土到穴满,再踩,最后覆盖细土,并保持穴面平整,即:

“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

同时,在有条件的工程区推广ABT生根粉浸根、抗旱保水剂土壤处理、地膜覆盖与封土堆保墒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黄连木、皂角全部采取截干造林,截干高度20-30cm。

4.5.6幼林抚育

包括补植、追肥、中耕、除草、修枝等措施。

造林后第二年、第三年要及时进行补植,补植树种要与原树种一致,补植要选用大苗、壮苗。

中耕除草可结合施肥进行,每年4-9月中耕除草3次。

幼树要进行必要的修枝。

5.种苗设计

需苗量

2013年度工程共需各类优良苗木万株,全部为实生苗。

各树种需苗量为:

侧柏容器苗万株、核桃万株、栎类容器苗万株、皂荚万株、山桃万株。

(详见附表7)

种苗规格

良种壮苗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要严格按照《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规定,选用良种(或优良穗条)培育的一级、二级苗木。

种苗来源

XX现有各类苗圃面积840亩,采穗圃50亩,全县可出圃各类苗木1440万余株,可以满足工程用苗需求,在同等质量和价格前提下,工程所需种苗全部从本县内就近采购。

种苗组织方式

有关乡(镇、场)根据本乡(镇、场)的造林任务,提出所需种苗数量,上报县退耕办。

县林业部门应做好种苗供应的信息提供、种苗供应协调与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

生态经济兼用林造林需要的种苗由退耕还林户自行采购,也可由退耕户委托乡(镇)政府或退耕办集中采购。

生态造林种苗由县、乡林业部门组织供应,以县重点苗圃和乡(镇)骨干苗圃采购为主。

集中采购苗木,采取公开询价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购,实行质优、就近原则,由育苗户按要求送到造林地点。

在苗木调运过程中,采取拉泥条、塑料袋或蒲包包装等措施,防止苗木在调运过程中失水。

林业种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跟踪管理,所有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苗木、种子必须具备“一签两证”,确保种苗质量。

6.管护设计

荒山造林由造林户或承包户负责管护,无经济效益的生态公益林造林后,根据地块面积及人畜危害程度确定管护方式,属于责任区护林员管护范围的地块,由责任区护林员进行管护。

并与护林员要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成效。

2013年度所有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块,都要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落实承包经营权,实行责、权、利挂勾。

7.林业技术推广设计

7.1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示范设计

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建立抗旱造林技术示范点2个,位于XXX乡吕岭村2小班和黄庄乡油房村1小班,面积共785亩。

主栽树种为侧柏、山桃、栎类等。

抗旱造林技术:

集水整地。

26°以上坡地采用鱼鳞坑整地,25°以下坡地采用穴状整地。

水平沿等高线布穴,按“品”字形排列。

整地时间应适当提前,以便集水保墒。

造林地建设配套灌溉设施。

如集雨水窖,保证灌溉用水。

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

选择雨水相对集中土壤墒情较好的季节如雨季造林。

选择优质壮苗。

苗木栽植前用ABT生根粉蘸根,拉泥条。

栽植穴施用抗旱保水剂。

栽植后浇透水,封土后覆盖地膜或封土堆,并及时定干。

苗木生长季节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苗木抗旱能力。

7.2生态经济林高效示范设计

2013年度设计核桃、皂荚等生态经济兼用林1646亩,如何实现退耕还林建设预期效益事关工程建设成败。

2013年,规划生态经济林高效示范基地3个,分别为库区乡桥北村1小班429亩,大章镇学村1小班290亩,闫庄镇太山庙村1小班235亩,主栽树种均为核桃、皂荚。

高效生态经济林管理技术:

结合抗旱造林技术,科学整地栽植 采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水平沿等高线布穴,按“品”字形排列。

严禁全面开垦,保持水土。

截干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

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 栽植前施入底肥,苗木生长季节进行扩穴、中耕除草、追肥、灌溉。

栽植后及时定干,整型修剪,防治病虫害,促进苗木早成型、早结果、早丰产。

林下栽植中药材,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中药材选用柴胡、桔梗、贝母、金银花、板兰根等。

编写并发放《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核桃整型修剪技术》、《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园管理年历》、《皂荚树栽植修剪技术》等技术资料。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林果管理技术培训班,使每个农户都能熟练掌握栽培技术。

通过高效生态经济林示范,总结出适宜在全县推广的生态经济林管理新技术,促进全县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

8.配套基础设施设计

森林防火设计

防火林道、辽望台、防火线设计纳入全县防火设计规划,退耕还林工程不再单独设计。

森林病虫害防治设计

在作业设计时,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

每个乡镇建立1-3个森林病虫害测报点,纳入全县森防设计规划,对重要病虫害做好发生发展情况测报,为防治提供依据。

林地水利设施设计

结合水利部门水利基础建设规划,争取在生态公益林面积集中的造林地兴建蓄水窖,以每120亩建贮水量50吨的水窖1个为宜。

水土保持设计

在造林整地时,尽量避免原有地表植被破坏,整地采用穴状、鱼鳞坑等方式,水平沿等高线布穴,上下按品字形排列,以利蓄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

林道及管护(棚)设计

林道全部用已有道路或根据需要修建临时运苗道路,不再单独设计林道及其它管护设施。

9.施工组织设计

9.1组织机构

在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工程任务乡镇成立退耕还林工程施工指挥部,乡镇领导要亲自抓,具体负责退耕还林任务落实、组织施工、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造林任务。

9.2工作程序

9.2.1任务下达

根据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计划,将造林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与造林小班,并制定实施方案。

9.2.2作业设计

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面积,分小班进行作业设计。

9.2.3建档与签订目标责任书

县政府与工程实施乡镇签订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目标责任书,建立退耕还林档案。

9.2.4组织造林施工

根据作业设计,由各级政府进行招标造林或组织造林专业队进行施工。

9.2.5县级检查验收

造林施工结束后,组织林业、财政等部门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县级自查验收。

内容主要包括完成面积、造林树种(品种)、苗木质量、成活率、保存率、管护情况等。

9.2.6发放林权证

按照验收造林面积,由县级人民政府向承包经营权人发放林权证。

9.3运作机制

9.3.1大户承包

按照业主负责,规模推进的办法,鼓励大户承包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由林业部门规划,并负责技术指导,承包人从苗木供应到造林施工,实行全程承包。

9.3.2专业队造林

在一些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地区,组织专业队施工,施工后确定专人管护或承包给个人管护。

9.3.3投标造林

退耕还林重点工程,造林技术要求高,群众造林难以保证质量时,由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专门绿化公司投标造林。

9.4技术档案管理设计

退耕还林技术档案包括实施方案、作业设计、造林施工合同、苗木购销合同、检查验收报告以及各级文件、工作意见、管理方案、领导讲话等,由退耕办设立专人专柜分类别分年度进行管理。

9.5资金管理设计

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按报帐制拨付。

种苗与造林补助费由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和拨付,造林专业队或承包造林户凭林业局验收合格证明,向县林业部门报帐结算。

9.6精品工程设计

全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精品工程率要达到80%以上,要严格按照精品工程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并树立1-2块标牌,建立精品工程档案。

确定专人管护,定期检查,及时补植和修枝抚育。

2013年度共规划饭坡镇青山村、库区乡桥北村等精品工程等27处,面积5605亩,精品率%。

10.工作量与用工量

根据XX宜林荒山荒地立地条件和具体的营造林技术要求。

荒山造林地造林平均每亩需用工6个工日,其中整地用工3个工日,栽植1个,抚育管理2个。

经测算,完成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任务,需总投工量万个工日。

11.投资预算

11.1预算指标和定额

2013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乔木林,中央定额补助300元/亩。

配套工程及其它预算按当地近几年的平均价计算。

根据XX实际,造林施工劳动力单价为50元/工·日,由此计算每亩需整地费用150元、栽植费用50元,抚育管护费用100元。

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及档案资料费用等每亩需100元。

各类苗木价格为:

核桃苗元/株(按成品苗计,实生苗剩余资金用于嫁接改良费用),侧柏容器苗元/株,栎类容器苗元/株,山桃苗元/株,皂荚苗元/株。

11.2总预算和资金来源

经测算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420万元。

⑴营造林投资。

总投资需360万元,其中:

种苗费用180万元,造林施工费用120万元,抚育管护费用60万元。

种苗费用由国家财政资金解决180万,造林施工、抚育管护投资由县乡财政自筹和群众投工投劳解决。

⑵其它投资。

主要是工程管理等费用60万元,由县级财政解决。

12.效益分析

12.1经济效益

经测算:

新造林中核桃生态经济林437亩,成林后年产核桃吨,年产值达万元;皂角614亩,成林后亩产值4000元,年总产值达万元。

12.2生态效益

12.2.1森林覆盖率

成林后全县新增有林地面积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