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86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与教育概念.docx

1绪论与教育概念

《教育与教育学》章节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D)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二、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

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

6、一般所说培养人才,就是指培养大专毕业以上的专门人才。

(×)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2、教育规律3、《学记》4、学校教育(狭义教育)5、受教育者6、教育内容7.教育学学科四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著作:

《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8.传统教育学派,现代教育学派

四、简答题

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

(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

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

(2)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就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

A、遗传素质B、成熟机制C、环境D、活动

2、(D)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主体因素B、主观努力C、环境D、教育

3、(A)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D、后天因素

4、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和顺序性B、整体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5、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发展的(C)

A、整体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

6、学生观在教育史上主要有(A)两派迥然不同的主张。

A、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B、教学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C、教师中心论、折衷论D、折衷论、学生中心论

7.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的发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B),是发展的()。

A.主宰、决定者B.主人、主体

C.主导、主体D.接收者、主体

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就意味着(ABCD)。

A.人具有发展的本质B.人具有抽象性和超现实性

C.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规定”D.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10.人的活动主要包括(D)。

A.社会实践活动B.生理活动C.心理活动D.以上三个都是

二、名词解释

1、狭义的个体发展2、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三、辨析题: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增强趋势。

(×)

2、客观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

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4、教育对人来说,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起着一定的指导,而非主导作用。

(×)

5、教育等于发展。

(√)

6、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

7、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1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任意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律师、医生……或者成为乞丐、盗贼。

”(×)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为什么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的三个面向是(BCE)。

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

2.教育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划分为(B)。

A、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B、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C、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D、正功能与负功能

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4.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A)。

A.教育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D.文化

6.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D)。

A.传递功能B.传播功能C.交流功能D.选择功能

7.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C)。

A.生产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历史继承性

二、填空题

1、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2、在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并对政治具有作用。

3、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结构,归根到底是由和所决定的。

三、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制约性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四、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

2.怎样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3.怎样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5.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

五、论述题:

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的战略地位?

怎样落实这一战略地位?

参考答案:

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

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它行业和部门而优先发展。

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2)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同时又面对知识社会时代的来临。

我国的工业化不宜走也不应当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科技含量,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掌握核心技术,让教育引领经济发展。

它要我们必须从昔日先经济,后教育的发展思路,转变为先教育,后经济。

所谓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无处不在,除了经济功能,还有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我们应当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教育的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大师级的人才还很少,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所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通过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要落实这一战略地位,必须做到:

第一,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第二,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第三,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第四,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第五,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第六,加快构建终生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百年大计教为本,

优先发展基先全。

复兴大业任重远,

从我做起众承担。

第二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

9.首次将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到教育目的的高度的法规是(D)。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2.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

A.社会本位、个人本位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德育智育

三、判断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2.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五: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

(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六:

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第五章教师思考题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A.教师中心B.民主平等C.授受关系D.教学相长E.尊师重教

2.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D)。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3.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A)。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新教师的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D.包括以上三者

4.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的观点,是(B)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A1959B1966C1985D1969

5.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始于( A)年。

A.1985 B.1989 C.1993 D.1995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

A.《学记》B.《师说》 C.《论语》D.《春秋》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A),二是教育能力素养,三是教育研究素养。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1.“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二、判断题

(√)1.教师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

(×)2.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两种途径。

(√)3.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4.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三、名词解释

1、教师

 2、教师权利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基本特征。

2.简述教师专业化?

3.简述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4.简述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

五、论述题

1.试述新时期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七章课程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请在下列与教育目的相关的范畴中,选出顺序正确的一组(C)。

A.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

B.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类为:

(B)、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A.知识目标B.认知目标C.事实目标D.知道目标

3.隐性课程是(B)。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科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是(A)。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C、范例方式课程论D、发展主义课程论

5、“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

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卢梭

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B)。

A.课时分配B、开设哪些学科C、学科顺序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7.范例方式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B、赞科夫C、瓦根舍因D、杜威

8.综合课程的作用,一般表现在(B)。

A.认识方面的作用B.社会方面的作用

C.心理方面的作用D.学科逻辑性方面的作用

9.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D.劳动技术教育

三、名词解释

1.课程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综合课程6.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课程有什么作用?

2.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3.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八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A布鲁纳B布卢姆C赞可夫D夸美纽斯

2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A布鲁纳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A.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过程,这是我国教学论专家(C)在其他代表作《教学论稿》中提出的观点。

A.李秉德B、吴文侃C、王策三D、滕大春

6.苏联著名教育家(D)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B、维果斯基C、斯宾塞D、赞科夫

7.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A)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

8.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B)。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12.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原则是(B)。

A、教学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最优化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下列直观手段中,(D)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

1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