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9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

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

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

第1课

明与暗

2课时

第2课

寻找美的踪迹

2课时

第3课

竽浮雕

2课时

第4课

画扇面

3课时

第5课

我设计的服装

3课时

第6课

图文并茂

2课时

第7课

奇思妙想

2课时

第8课

世界奥林匹克日

2课时

第9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2课时

第10课

我们即将毕业

2课时

第11课

电脑美术

2课时

第12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2课时

第1课明与暗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

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

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

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

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

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

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

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

暗部呢?

总结: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

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对身边的物体的观察理解,加强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

暗部呢?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

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二、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

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

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

小结:

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

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

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

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小结:

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

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三、总结全课。

四、作业:

用相机记录身边的美。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肌理图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1、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2、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

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3、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

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4、学生讨论

小结:

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5、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第3课泥浮雕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

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

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

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浮雕作品。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

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二、学生交流: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

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三、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噎:

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四、全课总结。

五、收集有关浮雕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

(生答:

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

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评析作业:

小组互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五、拓展:

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第4课画扇面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2、技能:

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3、情感:

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2、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

1、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2、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

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

(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

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一一扇面画。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

出示绕口令: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

2、师:

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

(扇子)

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们所喜爱。

3、揭示课题: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

师:

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画面有什么不同。

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

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

(1)折叠扇面形

(2)圆扇面形

(3)鹅毛扇面形

师总结: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等。

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

师:

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

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

为什么?

师:

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

这一天,天气很热。

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

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

虽然便宜,但没人买。

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

“要扇子吗?

买扇子吗?

”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

“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

”老婆婆说道:

“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

”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

“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

”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

请问:

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

(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课件,引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

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

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

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

(讨论汇报)

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制作,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

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

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

2、教师指导

(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

提出建议:

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

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

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2)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今天咱们都在提前准备好的白坯扇上作画,需要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不一样的特点。

如果想表现出国画中泅开的效果,笔中的水分可适当多一点。

(3)在扇面上题字方式:

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盖印章。

题字分横竖题两种:

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4)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3、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

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欣赏了这么多扇面画,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扇面好吗?

作业要求:

在上节课做好的白胚扇上,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2、现在大家都画好了扇面,但是我们的扇子还不能使用,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的作品具有实用性。

各小组讨论,也可以尝试一下,怎样让不同形状的扇子“动”起来。

教师总结:

扇形的画面可以采用反复折纸的方式来做成扇子。

(请一位同学做简单示范)

团扇、其它形状的画面可以采用背后贴卡纸,中层插入冰糕棒的方法做成实用的扇子。

既然找到了方法,大家赶快动手做吧。

做好的扇子请按不同的形状放到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扇子架上,让我们来开个“扇子博览会”吧!

学生完成扇子的制作。

第三课时

扇子博览会

我们的“扇子博览会”还真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呢。

现在请每组评出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放到这个“拍卖台”上,请小作者来为自己的作品作一下“广告”,也就是说说自己的作品好在哪儿。

作为主办者,我发给每位同学三张代币券,在听完介绍后,你希望收藏谁的作品,就将代币券放在这件作品前面。

1、各组推选出的学生以做“广告”的形式进行自评。

2、其他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作品投代币券。

3、评出得到代币券最多的作品。

并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收藏这把扇子。

4、师评:

选择一把在小组内就落选的扇子,为它提出修改建议。

5、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扇子,为我国的“扇子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设计元素。

近年来也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扇子的设计中。

6、拓展:

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把亲手做成的扇子当成友谊的见证物,在同学间互相赠送留作纪念吧!

第5课我设计的服装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

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技能: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赏析服装的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

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服装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

以传统图案装饰、设计的服装启发学生,激发创作欲。

)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

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

为什么?

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

我设计的服装(板书课题)

(二)新授:

欣赏、交流、学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与大家一起交流。

(1)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2)我们查找了关于服装的相关资料: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

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可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3)我收集了服装的一些图片,从中我们知道每个国家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如:

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

(4)现代服装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它代表个人的品位,不同的场合,要穿相应的服装,如:

运动装、套装、工作装、校服等。

师小结: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想不想看一看?

2、我们中华民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