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01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实验与计算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中生成的白色固体是。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氧化铜和炭粉

【进行实验】

e

a

b

c

d

氮气

足量的澄清

贮气瓶

ABC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B装置的玻璃管中。

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中。

①水应从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②目的是。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③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

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④目的是。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B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称得C瓶中液体增重0.4g。

⑤结论:

原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用计算式表示)。

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b。

⑵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⑶既可用于收集CO2,又可用于收集O2的装置是(填序号)。

收集时,二氧

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

8,化学小组同学提取了某火灾现场周围的空气(足量),用于探究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向装置中通入气体样品一段时间后,高温加热D中的药品。

小资料:

1.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干燥剂的作用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请回答以下问题(提示:

请阅读小资料):

⑴装置B的作用是。

⑵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现象,能判断

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⑶D、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D、E。

⑷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如果有,应如何改进。

9,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

图中固定装置已省略,a为活塞,b为支管口。

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如图所示)。

图1图2图3

⑴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

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⑵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打开活塞,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可看到两条试纸出现的相同现象是,不同现象是。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综合分析①和②现象,能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⑶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

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溶液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0.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

⑵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_。

⑷右图是某同学放置在桌面上的一瓶初中常见的无色纯净气体,你如何用实验方法来确定该瓶中盛放的是哪种气体(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11.根据下图所示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白磷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铜片

80℃的水

②白磷

不燃烧

ABC

⑴装置A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⑵装置B中的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⑶装置C中,由现象①说明铜能够;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不同。

12.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分解产物是CO2、H2O猜想二:

分解产物是CO、H2O

猜想三:

分解产物是CO2、CO猜想四:

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以上猜想中,不可能的是猜想,原因是。

【查阅资料】⑴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⑶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即可以熔化成液体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A装置,乙同学设计了B装置。

澄清石灰水

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

草酸晶体

(注:

①图中铁架台略去②B中所用容器为底部弯曲的试管)

B

A

【实验过程】

⑴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

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

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燃,该气体能燃烧。

通过进一步检验,燃烧的气体为CO。

乙同学验证燃烧气体为CO的实验操作与现象是。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经过实验和讨论,同学们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请你对比两套装置,指出B装置的两条优点是。

13,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猜想: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

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

O2

体积/mL

体积分数/%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1.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②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③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D.④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

2.实验室所用的某种过氧化氢溶液中,水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9:

1,则该溶液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A.17:

1B.1:

17C.19:

36D.36:

19

3.向一过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锌粉的加入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锌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D.溶液的总质量

4.硝酸铵是一种常用化肥。

经测定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则有关该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样品可能是纯净物

B.该样品可能混入了尿素[CO(NH2)2]

C.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可能约为97.1%

D.该样品的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只为+5价

5.某同学测得海水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3%,假设海水中的氯元素全部来源于氯化钠,则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A.2.18%B.3.51%C.5.85%D.4.19%

6.甲、乙、丙三种物质各6g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容器内只剩甲、乙两种物质,其中甲为16g,乙的质量是

A.2g

B.4g

C.10g

D.16g

8.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6%(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

A.0.03%<

ω<

2%B.0.6%<

0.87%

C.2.48%<

3.6%D.6.2%<

9%

10.(3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

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

他们取了7.2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图1图2

请计算:

(1)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4.(3分)已知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可同时发生两个反应且均生成红色固体。

高温

(1)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红色铜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2CuO===2Cu+CO2↑;

写出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现有碳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3.12g,在高温时充分反应。

若反应后碳和氧化铜均无剩余且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石灰水增重0.44g。

①反应前混合物中碳的质量为 g。

②计算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氧化亚铜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5.(4分)化学小组同学取某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他们取该黄铜样品碎屑50g,把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人稀硫酸质量/g

50

剩余固体质量/g

43.5

37.0

33.75

(1)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g时,反应恰好完成。

(2)计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