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30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诞诘屈聱牙封禅(shàn)风驰电掣(chè)

B.慰籍殚精竭虑款识(shì)缠绵悱恻(fěi)

C.濒临再接再励笑靥(yè)物阜(bù)民丰

D.熨帖耳濡目染骸(hái)骨量(liánɡ)体裁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打开哈代的作品集,如同打开宝物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芒,迸发着艺术的灵光。

B.雷曼兄弟破产带来了市场恐慌,让市场形势更趋恶化,资产价格下降了三倍,使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压抑,并很快处于干涸状态。

C.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D.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4分)

多家支付公司对外证实,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支付司前日召集10余家主要的个人网络支付公司和若干银行,重申停止对比特币的取现业务。

到昨天为止,已经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支付公司表示停止相关业务。

消息一出,比特币比上周下挫20%多。

没有了支付公司的清算托管服务,比特币在中国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答案】央行重申停止比特币取现业务导致其价格下跌。

(“央行”1分;“重申停止”1分;“比特币的取现业务”1分;“价格下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概括语段题,

考点: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根据下列材料要点,为:

“青奥会”下定义。

(5分)

①青奥会是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

②它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创办的。

③这项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

④这个综合运动会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奥会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

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

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

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

驻扎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3分)

(2)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3分)

(3)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4分)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小题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3分)

【小题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

(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1】气势宏大(1分),高耸(1分),幽深(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2)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苏轼《赤壁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8)君子矜而不争,         。

(《论语·卫灵公》)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打猴儿马步升

①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眼睛叠成了一只。

猴眼向着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

如此快的转速,能瞥清楚个什么,眼里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

那时候,我写作文时,常用天旋地转这个成语,实际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饿了一会儿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脚板有些虚飘,天哪里就旋了,地哪里就转了。

我看见挨了鞭子的猴儿,转得快得一只眼睛赶上了另一只,我想只有当一只眼睛赶上另一只时,才算是天旋地转。

②两只猴眼渐分渐离,终于各是各时,又一记重鞭,又一团黄尘,猴儿又转快了,两只眼睛又叠在一起。

③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儿转。

抽不抽,抽轻抽重,在我;转不转,转快转慢,由不得猴儿。

④这要看我的兴致。

主动权在我手中,谁要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儿呢。

⑤猴儿是木头刻的,头面平整,肚儿凸圆,腿脚尖短,通常用枣木或杏木作料,这两种木头坚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

猴儿的两只眼是涂上的蓝黑墨水。

墨水瓶上印着八个字:

由蓝变黑,不会褪色。

真的,一只猴儿挨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画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蓝黑蓝黑的,那种颜色是渗入木头里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时是什么颜色,入土时也变不了多少。

猴儿有些地方叫陀螺,我们叫猴儿。

猴子身形矫健,好动,手脚没有闲的时候,挨了打,又奔跳不休。

把陀螺叫猴儿,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颇有些隐喻成分。

⑥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

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

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

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痕。

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

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⑦而猴儿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⑧我从小学打猴儿,一直打到当生产队社员,不知抽断过多少鞭梢,不知抽烂过多少只猴儿。

长大了,有力气挥鞭抽猴儿了,却不能再玩这种游戏。

农村孩子长到虚岁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该独当一面为家分忧了。

⑨确实,长大了有长大了的事情,打猴儿的权利只属于孩童。

⑩过了多少年,蓦然回首,却发觉打猴儿的游戏从未中断过,与先前有别的是,我仿佛也是一只猴儿,鞭子却不知抓在谁手中。

虽是无形之鞭,抽在身上却内外都痛。

我不停地旋转、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来了。

终于到了连挨鞭子的资格都没有时,缩在随便哪个角落,抚摸着身上森森鞭痕,举头向天,正感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猛然瞥见被扔进火塘婉转叫号的同类,心里倒涌上被饶恕的庆幸和感恩。

【小题1】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猴儿不由自主,请加以概括。

(4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6分)

【小题4】请探究“打猴儿”的深刻寓意。

(6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既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从文段所写内容出发;又要注意根据此段在文本中的位置从文章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题中,该段内容表现了长大后的无奈;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所写童年打猴儿的经历,又引出了下文对不能打猴儿的感悟。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的人文主义林语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

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

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

于是目的论又转向来生来世,把今生的世俗生活看作为来世所进行的准备。

另外有一些人,像尼采那样知难而上,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认为人类的进步不过是一种循环,一种野蛮人的舞蹈,而不是去市场采购,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然而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它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击着堤岸: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也过于玄虚。

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

中国人就是陶醉在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它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

我必须说,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理想,简单到非中国人老实巴交的头脑想不出来。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

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

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由此生发出一个人文主义,它坦白地宣告了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并规定一切知识都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

然而知识同人类的结合并非易事,因为人类一旦动摇起来,就会被自己的逻辑所左右,成为知识的工具。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由于机器的迅猛发展,人类无暇享受自己创造的一切。

美国管道工人的荣耀使人们忘记了没有冷热自来水我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法国和德国,许多人伴随着自己的水壶和老式脸盆,也照样在他们安逸而漫长的一生中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明,写出了不少宏篇巨著。

人文主义只有坚定地把握住人生的真谛才能保佑自己,无论如何,人类的一切智慧和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

人类如何保养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小题1】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不同观点。

(6分)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第三段“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这句话?

(6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

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习作例文】

船行须风退由风

船行须风,是蓝天下日光灿烂的远征,只因有了风,船才劈风斩浪,驶千顷巨波,渡万里重洋。

船退由风,是凄风苦雨的艰难逆航,只因有了风,狂涛顿生,船触礁而沉,遭受海蚀鱼啃,永难再见天日。

为善由风,为恶亦由风。

生活中的批评与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囚犯被关押了许多年,他想到了死,但又不甘心,就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人表扬过他,他就不死了;如果没有那他就自杀。

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评价过他的一幅画“色彩还不赖”,于是他选择活了下来,后来还成了一位画家。

试想如果没有那位美术老师的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的话语,那么世上可能少了一位画家,狱中可能多了一堆白骨。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时应首先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材料所蕴含的意思。

这则材料是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晚年的一句名言,也是他数十年来的人生感悟。

其实,希望人人都称赞自己“好”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愿望呢?

也正因如此,所以每每遇到别人责难、朋友批评、亲人抱怨,我们要么妄自菲薄、要么抵触反感。

这就妨碍了我们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也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所以,通过季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只要做出了努力、懂得付出就可以了,要学会自我欣赏,对他人的指责非难淡然处之。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江苏省刘国钧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题(Ⅱ)(文科附加)(解析版)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

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

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

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

《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

(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有删节)

【小题2】《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依据唐代诗人的《会真记》改编而成的一部杂剧。

(2分)

【小题3】从上述材料看,《西厢记》在创作上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

【答案】

【小题1】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

【小题2】王实甫、元稹(一处1分。

若字形有误,该处的1分不可赋予。

【小题3】不直接道出写作意图,而是通过多次曲折描写让读者自然感知。

【解析】

【小题1】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

B.《子夜》中,陷入困境的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为此,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现在我明白!

……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常四爷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D.在等待了七年之后,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信,在信中,查理告诉欧也妮,他发了财,要与奥勃里翁小姐结婚,并让欧也妮寄还梳妆匣。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答案】C、E(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对各选项表述进行审视,确定其有无错误。

题中,C项错误是,这句台词是出自秦仲义之口,而不是常四爷之口。

E项错误是,圣地亚哥赞叹的不是鲨鱼,而是马林鱼。

考点:

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23.简答题(10分)

【小题1】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人物几乎无所不在。

请列举出《药》、《明天》中的帮闲人物。

(5分)

【小题2】《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

布笑曰:

“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5分)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

吕布具体用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与鲁迅相遇程振兴

与鲁迅相遇,是与我的学生———中国当代80后、90后青年的相遇。

年过三旬的我,“身内的青春”已经逝去,“身外的青春”固在。

是鲁迅,让我与世上的青年,保持着精神的联系。

当代中国,社会病象依然存在,“潜规则”有时超越“显规则”,阻碍青年上升的通道。

青年感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但如何才能强大?

时至今日,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早已打破黑夜的沉寂,并已穿透“无声的中国”。

国人不再沉默,他们竞相追逐着“中国好声音”。

然而,娱乐界的“中国好声音”,绝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

青年需要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父亲。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在“大时代”里,一个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青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父亲的形象。

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

他们或许有一个“小爸爸”,但“小爸爸”并非真正的父亲。

青年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个勇敢无畏的父亲,唯有鲁迅能当此重任。

鲁迅告诉青年,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小时代”!

作为一个旷代的全智者,铁屋中的鲁迅,早已洞彻了人心的隐秘与幽微: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倔强地反抗,反抗绝望。

于是,在遥远的南中国,一所最偏远的大学校园里,70后的我,向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开讲鲁迅。

因为鲁迅,我们相遇,见证精神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4日)

【小题1】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与国人追逐的“中国好声音”有何不同?

(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

(5分)

【小题3】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向80后、90后青年开讲鲁迅这一做法的?

(6分)

【答案】

【小题1】前者志在打破黑夜的沉寂,唤起国人的清醒;后者以娱乐至上,不具有历史的使命感。

(每点2分)

考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