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13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五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记载“泽中有.....上火下泽”

B.《淮南子》记载“慈(慈通磁)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

C.《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灭,令人以灭淋汁,取碱浣衣”

2.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清洁能源:

风能、煤炭、太阳能

B.金属材料:

玻璃钢、硬铝、黄铜

C.常见的盐:

小苏打、苛性钠、纯碱

D.营养物质:

糖类、水、蛋白质

3.下列古诗文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暗香浮动月黄昏﹣﹣有香味的粒子在不停运动

B.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

D.坐看云起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5.如图是“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物质属于单质

B.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C.d点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e点物质和f点物质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1

鉴别试剂2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熟石灰

C

氯化钠和碳酸钠

盐酸

氢氧化钾溶液

D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8.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5

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9.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CxHy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22:

9,则x:

y=1:

2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二、流程题

1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合成氨的流程图为:

(1)制取氢气的反应为: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图中将N2、H2循环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

控制温度在-183°C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

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C

-195.8°C

-183°C

-33.35°C

(5)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12.稀土金属是我国战略性资源,应加以保护。

稀土金属钇(Y)是很活泼的金属,常见化合价为+3价,它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

以钇矿石(Y2FeBe2Si2O10)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卡:

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7

Y3+

6.0

8.2

(1)钇矿石与NaOH共熔前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是_________,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盐酸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

(5)沉淀C是草酸钇,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3.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

汽车车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2)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工业上常利用此反应焊接铁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填化学式)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d点所得固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4.开发海洋,维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填符号,下同),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________。

海水中除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则下图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一定在海水中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经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

除去杂质所加的三种试剂:

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均过量)。

其加入顺序要求是:

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____________(填“前”或“后”)加入。

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原理是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具体的称量与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①图1中实际称得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图2中实际量取蒸馏水体积为__________mL;

②根据图1、图2操作,其他各步操作均规范无误,实际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精确至0.1%)。

③写出该实验中正确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15.下图中ABCD分别为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其中B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C、E属于同类物质,F的溶液为黄色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表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根据推断写出以下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

(2)D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C→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就从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同学检查装置C(如上图所示)气密性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水不能滴下,该同学认为整套装置不漏气。

他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七、科学探究题

17.教师设计如下实验帮助学生探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反应情况:

实验仪器:

60mL分液漏斗(有体积刻度的)、250mL广口瓶、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

Na2CO3溶液(100.0mL溶液中含有10.6gNa2CO3)、酚酞试液、稀盐酸(100.0mL溶液中含有3.65gHCl)。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教师提示:

①酚酞试液变色范围:

pH>10,显红色;10>pH>8.2,显粉红色;pH<8.2,显无色。

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pH约为12.0;NaHCO3溶液的pH约为8.5。

实验一:

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大稀盐酸(如图1所示)

实验操作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广口瓶中加入20.0mLNa2CO3溶液,再滴大几滴酚酞试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40.0mL稀盐酸。

②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待反应溶液。

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20.0mL稀盐酸,关闭活塞。

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成粉红色,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没有增大。

③再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剩余的20.0mL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气球逐渐增大。

实验二: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上述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如图1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操作②结束后溶液(图2中的B点)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操作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八、计算题

18.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欲对300t含Al2O368%的铝土矿进行处理(杂质不参与反应),理论上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磁铁吸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了两个化学变化,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故C错;

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包含着碳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

B。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D

【详解】

A.煤炭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错误;

B.玻璃钢是复合材料,不是金属材料,故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故错误;

D.糖类、油脂、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故正确;

故选:

D。

3.D

【解析】

【详解】

A、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故选项解释正确;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因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坐看云起时,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D。

4.D

【分析】

根据微粒的带电情况来看,a是质子,b是电子,c是中子。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b的数目一定相同,故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a和c上,故正确;

故选:

D。

5.D

【详解】

A、单质的化合价为0,a点物质的化合价为0,属于单质,故正确;

B、c点物质属于酸,且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所以是HNO3,故正确;

C、d点物质属于碱,d物质是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

D、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

,e点物质和f点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故错误;

故选:

D。

6.B

【详解】

A.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可以鉴别;二者都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冒出气泡,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熟石灰研磨,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向样品中滴加水,感觉明显烫手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而明显温度降低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取样品,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能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钾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能够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原气体为氧气,另外两瓶都是木条熄灭,无法鉴别;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区分氧气和氮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A、稀硫酸没有挥发性,盐酸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所以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故正确;

B、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底部的石蕊试纸先变红,而上边的石蕊试纸后变红,还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错误;

C、导管口处的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8.C

【详解】

A、由图1可知40℃时40g甲在100g水中全部溶解,图2中40℃时a溶解度40g,与甲相符,A正确。

B、①中溶质质量20g,溶剂100g,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5,故B正确。

C、图2中40℃时a溶解度40g,故③也为饱和溶液,C错误符合题意。

D、①—③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溶液①20g甲全部溶解溶质20g,溶液②20℃时甲溶解度30g,40g甲只能溶解30g,故溶质30g,溶液③40g甲全部溶解,溶质质量40g,故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储存过程是氧气和二氧化氮以及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过程消耗了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所以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污染,正确;

C、还原过程生成CO2和H2O质量比为22:

9,可得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1:

2,但由于过程中有一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确定x:

y=1:

2,错误;

D、整个转化反应(有机物除外)的总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NO2+10CO+O2

2N2+10CO2,正确;

故选:

C。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0.C

【分析】

A、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

【详解】

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不正确;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不正确;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00%=20%,选项C正确;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C、H

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节约资源-33.35°C3:

1

【详解】

(1)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是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是+2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C、H。

(2)反应物是氮气、氢气生成物是氨气,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3)流程图中将N2、H2循环使用,目的是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4)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5)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为氮气,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可知,反应物是氨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3O2

6H2O+2N2;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1。

12.增大矿石的表面积,加快反应速度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3.7

【详解】

(1)钇矿石与NaOH共熔前粉碎的目的是增大矿石的表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故填:

增大矿石的表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2)操作Ⅰ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

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3)加盐酸时,氢氧化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钇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用氨水调节pH=a时,应全部除去铁离子,并避免生成Y(OH)3,则a的取值范围是3.7≤a<6.0,故填:

3.7≤a<6.0;

(5)根据草酸的化学式H2C2O4可知,草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氢氧化钇的化学式可知,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则草酸钇的化学式为Y2(C2O4)3。

故填:

Y2(C2O4)3。

13.导电性空气和水(或氧气和水)

Zn(NO3)2Zn、Ag、Cu

【详解】

(1)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铁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故填:

导电性;空气和水(或氧气和水);

(2)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Fe2O3+2Al

2Fe+Al2O3;故填:

Fe2O3+2Al

2Fe+Al2O3;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c点时,上述两个反应恰好进行完,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3)2,d点锌过量,所得固体为Zn、Ag、Cu。

故填:

Zn(NO3)2;Zn、Ag、Cu。

14.Na+H2O②④后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2NaOH9909.1%在右盘中放10g砝码,移动游码至1g,然后往左盘中慢慢加入食盐至托盘天平两边平衡。

【详解】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溶解时解离出金属离子钠离子,因此可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为钠离子;水由分子构成,因此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分子应该为水分子;根据“海水中除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的信息,可判断海水中含有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粒子结构示意图①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都为17的氯原子、②为质子数为11而核外电子数为10的钠离子、③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为12的镁原子、④质子数为12而核外电子数为10的镁离子,因此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一定在海水中含有的是②④。

故填:

Na+;H2O;②和④;

(2)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氯化镁,加入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钠,加入碳酸钠是为了除去剩余的氯化钡和氯化钙,顺序加反后,剩余的氯化钡也就成了杂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顺序可以颠倒,但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填:

后;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

___

在反应后还缺少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填:

2NaOH;

(3)①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如果放错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左码右物称得溶质质量是10g-1g=9g;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小,实际量取蒸馏水体积为90mL;故填:

9;90;

②根据图1、图2操作,其他各步操作均规范无误,实际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9.1%。

故填:

9.1%;

③实验中正确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

在右盘中放10g砝码,移动游码至1g,然后往左盘中慢慢加入食盐至托盘天平两边平衡。

故填:

在右盘中放10g砝码,移动游码至1g,然后往左盘中慢慢加入食盐至托盘天平两边平衡。

15.CaCO3FeCl3复分解

金属除锈(合理均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由黄色变为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