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36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炎黄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

48学时

专业层次:

专科

制定日期:

2009年7月

版次:

3

归口单位:

经贸系

一、课程性质及适用专业

1、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2、适用专业

经贸系各个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对先修课程的说明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掌握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出发点。

并从整体上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初步印象,了解经济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

经济学基础的出发的点:

稀缺性

本章难点:

稀缺性经济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基础的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学基础

二、经济学基础的出发点

三、经济学基础的内容体系

第二节经济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需求弹性理论。

熟悉均衡价格的形成和供求定理,掌握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及其缺陷,了解价格政策。

本章重点: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弹性理论

本章难点:

弹性理论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

一、需求的基本理论

二、供给基本理论

第二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

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三节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一、价格机制极其对经济的调节

二、价格机制的缺陷

三、价格政策

第四节需求弹性理论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含义与分类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第三章消费者需求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理解边际效用和无差异曲线,熟悉消费政策。

本章重点:

边际效用分析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本章难点:

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分析

一、效用、总效用、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基数效用论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四、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叙述效用论

二、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可能线

四、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消费政策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二、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三、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

第四章生产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理论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理解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及其原因,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领会用边际分析和等产量线分析最适组合。

本章重点:

边际的概念及边际递减规律规模经济生产最适组合

本章难点:

理解生产最适组合的原则

第一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二节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三、适度规模

第三节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二、等产量曲线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第五章厂商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与收益的各个概念及概念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掌握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含义,及其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各自均衡的形成,了解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产量及价格的确定。

本章重点:

利润最大化原则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本章难点: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一节成本与收益

一、短期成本

二、长期成本

三、机会成本

四、收益分析

五、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特征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形成条件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四、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特征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三、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及原因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三、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

第六节产业政策

一、厂商生产的社会问题

二、对厂商生产活动的限制

三、反托拉斯法

四、国有化政策

第六章分配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工资、利息、地租的决定,,熟悉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利润的作用。

掌握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了解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政策。

本章重点:

工资、利息、地租的决定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本章难点:

劳动的需求及供给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工资、利息、地租与利润的决定

一、工资的决定

二、利息的决定

三、地租的决定

四、利润理论:

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政策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收入分配政策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理解并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及IS-LM模型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并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以及总需求、总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及方法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难点:

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GNP与GDP的区别与联系

三、民收入核算中其它总量

四、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第二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的构成

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三、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四、乘数效应

第三节IS-LM模型

一、IS曲线

二、LM曲线

三、IS-LM模型

四、IS-LM模型的运用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失业的含义与充分就业的含义,熟悉失业的衡量、分类、原因及其损失,熟悉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指标、分类,理解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重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难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二、失业的分类与原因

三、失业的损失

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种类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了解经济周期理论。

掌握经济增长的定义、特征、源泉,熟悉经济增长极限理论。

本章重点:

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经济增长的定义、特征、源泉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熟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政策。

本章重点: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本章难点:

货币政策的机制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财政赤字

三、内在稳定器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价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新动向:

经济政策的自由化

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要求

本课程共45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无实践教学环节。

六、学时分配

章目

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8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理论

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6

第五章

厂商理论

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4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8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2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2

复习

2

七、其他说明

1、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经济学基础》

参考教材:

《经济学基础基础教程》梁小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学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难度大,要注意深入浅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为重点。

2、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的水平。

3、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取舍。

八、大纲修订情况

版次

1

2

3

4

执行时间

2000年

2004年

2007

2009

执笔

审核

批准

九、相关单位认定情况

版次

1

2

3

4

5

后续课程名称

归口单位负责人

后续课程名称

归口单位负责人

后续课程名称

归口单位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