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89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该项硏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蛭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

生活满意度指数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悄况。

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

”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

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图2007-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

3.90

3.80

3.70

3.60

3.50

3.40

3.303.35

3.20

3.10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注:

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箒满意,1分表示非箒不满意。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育•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

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o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图2044・204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各城市卷》.

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其中,微观部分主要围绕居民对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消费信心指数”、“未来竞争力预期”、“物价变动承受能力”和“社会治安安全感”8项指标;而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4项指标是关于国家和外部的大环境,可列入宏观环境评价层面。

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对国家宏观环境的评价更高,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党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得分明显高于其对自身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得分。

表2016年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与近40年均值的比较(得分由高至低排序)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16年得分

宏观因素满

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

4.04

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3.98

意度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3.81

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3.79

微观因素满

社会治安安全感

3.69

个人职业状况满总度3.63

个人业余生活满总度

3.60

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3.54

意度

个人经济状况评价

3.52

消费信心指数3.45

未来竞争力预期

3.36

物价变动承受能力3.35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舌-城市卷》.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城乡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大致相同,城市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强

本年度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除了面向城市居民以外,还探测了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感受。

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为3.63分,与城市居民(3.64分)大致相同。

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活满意的程度上略有差异:

数据显示,有更多的农村居民对当前生活总体满意度感觉“一般”,这一比例为26%,高出城市居民(17.6%)近10个口分点,而对于生活总体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加总为65.7%,在城市地区,对当前生活明确认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群比例则相对更高(71.6%)。

城乡地区居民对于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大致相当,城市地区的比例约为一成(10.2%),农村地区的比例则是7.6%o

从各项满意:

度指标得分来看,城市居民对于涉及自身生活以及个人发展状况的微观因素满意度得分均相对较高,其中关于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

而农村居民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则相对较高。

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各项满意度指标的得分比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

城乡差值

微观因素满意度

I整体生活安全感■

3.69

3.61

0.08

社会治安安全感

3£9

3.62

0.07

[个人经济状况评价

3.52

3.45

0.07

未来竞争力预期

3.36

3.31

0.05

[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

3.63

3.59

0.04

消费信心指数

3.45

3.41

0.04

[物价变动承受能力

3.35

3.31

0.04

个人社保保障满意度

3.54

3.52

0.02

I个人业余生活满盘度

3.60

3.60

0.00

宏观因素满意度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3.81

3.82

-0.01

未来1-2年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度

3.68

3.70

-0.02

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

3.98

4.00

-0.02

[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

4.04

4.07

-0.03

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

3.79

3.85

-0.06

注:

两地区差值为城市地区满意度指标得分减去农村地区满意度指标得分的差值.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舌》.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社会问题关注点开始分散,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受关注

2016年的数据显示,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其比例分别为29%、28%和27.3%。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所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比例均没有高过三成,较往年来看,本年度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度被大大分散。

公众对物价的关注有所提升,从去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关注度也增长了2个百分点(21.9%->24%)。

此外,反腐败问题排在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第五名,公众对此的关注度从去年的25.2%下降到21.3%。

与前两年有较大变化的是,社会稳定问题重新引起了城市居民的关注,关注该问题的城市居民比例为20.5%,排在第六位。

而近年来持续备受关注的医改和就业问题,在本年度均跌出了前六位。

表2007・2016年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比较一前六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物价

物价

房价

物价

物价

物价

贫富分化

房价

食品安全

贫富分化

67.6

70.4

33.9

48.6

61.1

43.4

38.6

34.4

30.5

29.0

房价

食品安全

医疗

房价

房价

房价

房价

食品安全

房价

食品安全

28.6

33.6

32.5

39.1

54.4

36.1

35.6

29.3

28.7

28.0

医疗

房价

就业

医疗

食品安全

贫富分化

物价

物价

医改

房价

24.1

29.5

29.3

37.5

23.1

31.6

35.1

23.8

27.7

27.3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物价

就业

就业

食品安全

反腐败

失业

贫富分化

物价

20.9

24.4

23.3

28.2

22.7

28.8

23.1

23.2

27.4

24.0

食品安全

就业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医疗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

贫富分化

反腐败

反腐败

20.6

22.1

22.8

25

16.3

22.2

22.1

22.9

25.2

21.3

就业

医疗

反腐败

食品安全

社会保障

就业

就业

医改

物价

社会稳定

17.4

16.8

17.6

18.9

15.3

20.1

20.5

22.9

21.9

20.5

注:

表中数揽

弓为关注率,

安照关注程度使用限选三项的答法计算得出,表中

又列出关注度排名前6位的问题。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青-城市卷》・

第二部分:

消费信心指数

四、城市居民认可当前的消费时机,消费信心达新高

根据我们对城市消费信心指数的长期考察,近十年间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基本上可以以2013年为节点划分成两个阶段:

2007年至2012年基本处于稳定持平状态,2013年开始出现稳定增长。

2016年的消费信心指数为3.45分,达到了最近10年以来的最高峰。

消费信心的增强,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上得以体现出来。

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示,2016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在投资和出口依旧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突破70%,达到73.4%,同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图2007-2016年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得分变化趋势

2.9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注:

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重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箒有信心,1分表示没有信心。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舌-城市卷》•

消费信心指数山消费时机认可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和国家经济状况评价三项指标构成。

在2016年的数据中,三项指标的得分均有一定提升,其中消费时机认同度的得分时隔6年后第二次破“3”,达到新峰值3.05分,较上一年提高了0.17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而不是个人经济状况。

2016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中,国家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81分,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52分。

因此,消费信心的提升应该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这是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直接途径。

二是要回到根本问题上来,通过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微观指标的改善,增加居民对未来生活的确定感,让居民敢于消费。

只有两者合力,才能切实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表2007-2016年消费信心指数三项分指标的得分历年比较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消费时机认同度

2.99

2.95

3.00

2.89

2.93

2.89

2.91

2.93

2.88

3.05

个人经济状况评价

3.17

3.16

3.14

3.21

3.32

3.22

3.28

3.48

3.42

3.52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3.65

3.55

3.64

3.65

3.60

3.70

3.82

3.82

3.78

3.81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舌-城市卷》.

第三部分:

热点话题

五、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比例超过六成

自国家决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来,延迟退休一直是我国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本次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当中,零点继续关注这一热点话题。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城市居民反对延迟退休,其比例达到62.4%,而支持延迟退休的城市公众仅有18.2%o另外,16.5%的城市居民对于延迟退休没有过多想法,持“无所谓”的态度。

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仍多出于对个人经济压力和年轻人就业机会的考虑,认为“还要交养老保险,经济压力太大了”的比例接近一半,达到47.4%(2015年45%);而认为“老人延迟退休,占用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的比例也突破三成,达到32.7%(2015年32.8%)。

另一方面,认同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还是主要从老年人和国家的视角出发,因为''可以让老人继续工作,发挥点余热”而支持延迟退休的比例是41.6%(2015年44.3%);其次是因为“国家养老金压力太大,可以减轻国家负担”,比例是27.2%(2015年31.5%)。

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当地居民反对延迟退休的呼声越高。

生活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的一线城市居民明显排斥延迟退休,反对者的比例高到84%,支持率则仅为6.9%。

在生活更加安逸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不少当地居民对于这一话题表现出更强的承受力,选择“无所谓”的比例达到21.5%,同时持反对意见的比例也相对较低(53.9%)。

图不同线级城市居民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舌•城市卷》。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中不同职位群体对延迟退休的反对态度均过半,其中公司的一般职员态度最为激烈,不支持的态度达到68.3%:

其次是普通劳动者,其比例为67.8%。

另外,企业的中坚力量,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最为积极,持支持意见的比例分别是23.1%和22.5%。

可以看出,企业职员对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存在一定的意见分化,相较于一般职员,位于企业中坚层,对于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的管理技术人员更希望继续发光发热。

图企业中不同职业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舌•城市卷》。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一道“您希望自己在什么年龄退休?

”的自填题。

结果显示,60岁是最受城市居民支持的退休年龄,其比例达到29.1%,其次是50岁(28.4%)和55岁(20.8%)。

不过分性别来看的话,男性居民最支持在60岁退休,其比例高达43%:

而女性居民最支持在50岁退休,其比例是44.9%。

考虑到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即为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周岁,可以说,当前的退休制度仍然最受支持,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仍欠缺民意基础。

六、网约车新规对深度用户的心理冲击较大,但未影响使用

2016年门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正式施行,网约车再次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

在本次调研中,零点设计了一系列题口,试图了解《暂行办法》出台之后,网约车用户的心理变化和出行模式选择。

研究中,我们按照过去一年中对网约车的使用频次将城市居民划分为网约车的“深度用户”和"浅层用户”。

"深度用户”是指那些每周或每月利用数次网约车,高度依赖网约车出行的人:

而''浅层用户”是指那些一年或更长时间之中仅利用数次或从不使用网约车的人。

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网约车“深度用户”占比27.9%,而“浅层用户”占比为72.1%o其中,“深度用户”主要是生活和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群体,他们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且收入达到中高水平。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暂行办法》对“深度用户”在网约车选择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担心"网约车费用会越来越高”和“网约车减少,约到车的概率会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51.8%和42.6%o这两个比例均高于“浅层用户”10个百分点以上(34.6%,21.7%)。

图公众对于《暂行办法》施行后网约车变化的看法比较(%)

■使用频繁■使用不频繁或根本不使用

注:

本题为多选题,选项比例之和大于100.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曇旨数报告-城市卷》.

不过,《暂行办法》虽然对“深度用户”造成了一定担忧,但是并没有降低他们利用网络专车的积极性。

相反,认为利用网约车出行频率“不会变化”的“深度用户”比例依然高达40.3%,而认为"会增加很多”(1.7%)或"会增加一些”(29.9%)的比例也达到31.6%:

仅25.9%的"深度用户”考虑减少网约车出行。

七、四成公众支持“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政策”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明确了在2020年前,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任务单。

不过,户籍制度改革也意味着本地城市居民的“奶酪”可能减少,城市空间进一步拥挤,居民享受到的福利水平因总体基数的扩大出现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公众对于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认知和态度将十分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42.3%的公众支持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认为这样将“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分化,促进人口发展机会均等,值得点赞”。

而反对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比例则有约三成(29.1%),认为减少落户限制将“会造成更多的人涌入城市,资源会更紧张,不太赞成”。

另外,还有21.1%的公众觉得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这件事情与自身无关。

分户籍来看,本地农村户口对于推动户籍改革最支持,其比例达到43.3%;而作为利益既得者的本地城镇户口对于非户籍人口落户本城市的态度最为消极,不太赞成的比例达到35.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持外省市城镇户口及农村户口的公众虽然也是该落户方案的潜在受益者,但是他们对于该方案的态度却比较纠结,选择不太赞成的比例虽然最少(21.6%,20.8%),但是持支持态度的比例比本地户口居民更低,分别只有36.3%和39.6%:

与此同时,表示还没有想清楚的比例则分别突破两成,达到23.4%和24.0%。

表不同户籍居民对于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看法比较(%)

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分化,促进人口发展机会均等,值得点赞

会造成更多的人涌入城市,资源会更紧张,不太赞成

感觉和我没有关系,不加评论

拒答/说不淸

本地城镇户口

41.3

35.3

17.6

5.9

本地农业户口

43.3]

26.5

23.5

6.7

其他省市城镇户口

36.3.

21.6]

18.7]

23.4

其他省市农业户口

39.6

20.8

15.

|24.01

总体

42.3

29.1]

21.1]

7.5■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舌》.

事实上,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本地农村居民落户城市并不困难,甚至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他们所遇到的行政和社会阻力也要小很多。

与他们不同,外省籍户口居民多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当地居民对于外省籍人口落户的支持情况更依赖于当地城市的发展状况。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持本地户口居民反对非户籍人口落户的比例超过四成,达到45.2%,比支持的比例高出6.8个白分点,可见外省籍人口落户一线城市所遇到的社会阻力依然较大。

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当中,本地户口居民更欢迎非户籍人口落户当地,其中二线城市的支持度最高,

达到47.1%,比反对的声音高出15.3个白分点;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赞成的比例也达到41.6%,高出不太赞成14.8个百分点。

表不同线级城市本地户口居民对于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看法比较(%)

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分化,促进人口发展机会均等,值得点赞

会造成更多的人涌入城市,资源会更紧张,不太赞成

感觉和我没有关系,不加评论

拒答/说不清

一线城市

38.6

45.4

13.8

2.2

二线城市

47.1

31.8

18.1

3.0

二线以下城市

41.4■

26.6]

23.7*

8.31

总体

42.6

29.7

21.3

6.4

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育•城市卷》。

地级市当中,成都市的本地户口居民对于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最为支持,点赞比例超过七成(75.4%);济南市紧随其后,这一比例也达到68.8%。

除此之外,南京(58.9%).郑州(56.3%)、西安(51.0%)和天津(50%)四座地级市的支持度也超过了半数。

另一方面,北京(65.7%)、杭州(62.5%)、哈尔滨(62.2%)和武汉(60.5%)四城本地户口居民最不希望非户籍人口继续涌入城市,表示不太赞成的比例均超过六成;较为令人意外的是,移民城市深圳和东莞的本地户口居民之中,超过半数人也表示不希望城市再吸纳非户籍人口。

感觉和我没有关系,不加评论

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分化,促进人口会造成更多的人涌入城市,资源会

发展机会均等,值得点赞更紧张,不太赞成

成都市

75.4

北京市

65.7

长春市

40.0

济南市

68.8

杭州市

62.5

沈阳市

39.6n

南乐市

58.9

哈尔滨市

62.2

佛山市

26.3

郑州市

56.3

武汉市

60.5

天津市

20.9n

西安市

51.0

深圳市

54.8

东莞市

20.8

天津市

50.0

东莞市

50.0

广州市

16.2n

上海市

45.9

广州市

45.6

上海市

15.9n

佛山市

42.1

重庆市

44.6

武汉市

15.8

深圳市

40.5

上海市

38.2

哈尔滨市

15.6

城市

比例(%)

城市

比例(%)

城市

比例(%)

重庆市

西安市

重庆市

40.2

13.4

37.3资料来源:

零点有数隼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重指数报舌・城市卷》。

技术说明

本次调查于2016年门月在大陆地区,针对除新媼、西藏、亍夏以外的其他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的18周岁及以上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进行入户访问。

最终得到样本总数5234份,其中城市居民样本2983份,农村居民样本2251份,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加权处理,在95%置信信度下,抽样误差为±1.34%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