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94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ocx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

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

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

(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1.(2019•自贡中考)(多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思路点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

s-t图象和v-t图象。

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答案】BC

【解析】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BC。

【总结升华】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

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2.(2019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

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

【解析】AB、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选项C错误;D、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的时间相同,但兔子通过的路程大,由速度公式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

选项D错误。

故选A。

【总结升华】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3.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B.40km/hC.45km/hD.50km/h

【思路点拨】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已知:

前20分钟走过的路程:

后40分钟走过的路程:

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举一反三:

【变式】(2019•上甘岭区校级模拟)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

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

A.1.25米/秒B.2米/秒C.7.5米/秒D.0.83米/秒

【答案】A

4.小明去上学,以v1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2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假设全程的距离是S

小明在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小明在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小明走完全程的时间:

小明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根据

计算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某物体作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C

类型三、测量平均速度

5.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

同在N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

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

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位置

起点

A

B

C

D

时间/s

0

0.2

0.4

0.6

0.8

路程/m

0

1

4

9

全程的平均速度/m.s-1

【思路点拨】

(1)直接通过观察图形,运用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得到缺少的数据;

(2)确定总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6;20

【解析】由图可知第三个0.2s到达第9格,第四个0.2s到达16格(16m);

已知:

s==16mt=0.8s,

全程的平均速度:

【总结升华】直接通过观察图形,运用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得到缺少的数据;确定总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cm/s。

【答案】

;4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

2.(2019•沾益县校级模拟)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m/sB.1.0m/sC.0.96m/sD.1.2m/s

3.(2019•百色中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4.(2019秋•马尾区期中)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

A.甲先到达B点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B.9cm/sC.8cm/sD.7cm/s

二、填空

7.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s。

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m/s。

9.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m/s。

10.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

11.(2019•宜宾中考)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三、实验探究: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1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解答题

14.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5.(2019秋•射洪县校级期末)沪宁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了52m,轿车才停止。

求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这个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B

【解析】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6秒;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2.【答案】C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先算出前半程用的时间,再算出后半程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总路程与总时间的商就为全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96m/s,故选C。

3.【答案】D

【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

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观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

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1)根据速度公式,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

(2)百米赛跑中的总路程为s=100m,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10m/s故选C。

5.【答案】A

【解析】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甲,则

,得出:

;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乙,则

比较t甲、t乙的大小:

因为:

所以:

,即:

所以:

即:

可得:

答案A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

滑块运动的时间:

滑块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

7.【答案】0.1;71.2

8.【答案】4m/s;4.4m/s;4.25m/s

【解析】前5min行驶了1200m,则该段的平均速度为:

中途8分钟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行驶的距离:

全程行驶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9.【答案】14m/s

【解析】0.6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距离: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时间: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10.【答案】40km/h

【解析】由图知汽车的运动时间:

t=3h;

汽车走的路程:

s=27582km-27462km=120k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11.【答案】8.00;0.2

【解析】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s=12.50cm-4.50cm=8.00cm=0.08m,时间:

t=2×0.2s=0.4s,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三、实验探究:

12.【答案与解析】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示可得:

SAB=SA-SB=10.00cm-5.00cm=5.00cmtBC=1s

SAC=SA-SC=10.00cm-0=10.00cmtAC=3s,

平均速度: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算出的速度偏大。

13.【答案与解析】

(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

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四、解答题

14.【答案与解析】由标志牌知:

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距机场距离为30km

据:

得:

答:

至少行驶0.3h才能到达机场。

15.【答案与解析】0.6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vt=18m;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