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198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3.20特别报道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

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八五”计划期间“小平南巡”有何重要意义?

(4分)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71-1975年

4.0

1958-1962年

4.3

1976-1980年

5.1

1963-1965年

11.1

1981-1985年

8.1

1966-1970年

3.9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材料一中“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上的政治和经济举措各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表格中年均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国内政治因素。

(1分)

(3)以导致材料二表格中年均增长率第二高点出现的相关史实,概括阐释材料三的“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的观点。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哪些认识与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如图所示“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这是一个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在当时的深圳,“十室九空遁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广东省委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活生产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摘编自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

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由A到B有哪两个主要原因?

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

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

总书记感慨道: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哪一措施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根据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写出其中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概括它们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

“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3)材料中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的哪一具体措施?

材料四:

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报告中明确表示,股份制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利用的。

只要有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是公有制。

如果只是一味争执形式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也建不起现代企业制度。

(4)分析材料四,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